医学专业大学生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质性研究

2024-02-02 03:43
卫生职业教育 2024年4期
关键词:心肺心脏大学生

曹 楠

(河南护理职业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指出,2019 年心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1]。我国每年心源性猝死人数达55 万余人,居世界首位[2]。心血管疾病给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日渐加重,同时也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健康。80%的心源性猝死发生在院外,“第一目击者”若能在4 分钟内对患者行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Cardio 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与应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可提高患者生存率近4 倍,这对患者预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教育实际推动《“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深入落实,教育部办公厅于2023年3 月发布《关于开展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以提升大学生健康素养为核心,以普及急救知识和技能为重点,以提高校园应急救护能力为目标,增强学校应急管理能力。世界卫生组织批准的针对大学生的心肺复苏培训计划已在诸多国家成功开展[4]。如日本学生心肺复苏普及率达92%[5],澳大利亚将院前急救课程纳入学校必修科目[6]。自2021 年起,国家卫生健康委先后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荐疾病应急救助工作的通知》《公共场所自动体外除颤器配置指南(试行)》,重点强调AED 的必要性与科学配置问题。AED 是一种能自动识别异常心律并给予除颤的小巧、易操作的“救命神器”,可由非专业人士对患者进行除颤,其抢救心搏骤停成功率远高于徒手心肺复苏[7]。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多次开展社会性应急救护培训,但急救知识及技能普及率和市民对AED 的知晓率仍很低。医学专业大学生在学校接受过心肺复苏培训,具有一定的医学背景,但是其急救知识的丰富程度、应急能力的反应速度等因素是否会影响院前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尚缺乏相关理论依据。因此,本调查旨在通过质性研究的方式了解医学专业大学生进行现场心肺复苏的意愿、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探索提升院前心肺复苏实施率的有效途径,从而提高院前心肺复苏的抢救成功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遵照质性研究的资料饱和,即以受访者的信息反复出现,且数据统计分析时不再出现新的主题为原则[8]。本次研究共访谈医学专业大学生14 人。其中临床专业5人(编号为M1~M5),护理专业4 人(编号为N1~N4),口腔专业5 人(编号为S1~S5)。研究对象基本资料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基本资料Table 1 Basic information of research subjects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 以现象学研究方法为指导,对医学专业大学生围绕现场心肺复苏相关问题开展一对一深入半结构式访谈,初步了解并提炼出医学专业大学生实施现场心肺复苏的意愿、态度及其影响因素。访谈前对受访者解释本次采访的目的、内容、方法与现场录音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2.2 收集资料 通过前期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经专家研究讨论制订访谈提纲,包括:(1)你是否接受过心肺复苏相关培训,掌握程度如何?(2)对于心肺复苏培训或教学,你认为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对你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与技能有帮助。(3)如果遇到心脏骤停患者,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会对患者进行现场救护吗?(4)哪些因素会影响你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现场救护?(5)你认为如何让更多的人参与到心脏骤停现场急救?访谈时间为20~30 分钟。

1.2.3 资料分析 采访结束后24 小时内将访谈录音内容转化成文字,并记录受访者的个人基本情况及非语言行为(动作、神态等)。使用Nvivo 10 软件,遵照Colaizzi 现象学7 步分析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开放性编码并将相似编码进行归类,总结归纳出主题与亚主题。

2 结果

通过对14 名医学高职院校大学生进行访谈,总结出两个主题:(1)对心脏骤停患者实施现场心肺复苏的意愿与态度;(2)影响开展现场心肺复苏急救的因素。其中实施心肺复苏的影响因素又分为个人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积极因素4 个亚主题。

2.1 主题一:医学专业大学生实施现场心肺复苏的意愿与态度

当受访者被问到遇到心脏骤停患者是否愿意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时,4 位受访者(M1、M3、N2、S4) 表示愿意尝试现场急救,但因自身急救技术不熟练,会担心抢救不成功。如N2:“有一次在公交站遇到了一位老奶奶突然倒在地上,周围有很多人围观,但没有一个人上前采取急救措施。我立即跑过去让一位阿姨拨打120,并迅速判断老奶奶的脉搏和呼吸。说实话,当时周围那么多人看着我,我害怕极了,超级紧张。好在120 及时赶到,要不然我心肺复苏技术还不足以对老奶奶进行抢救。”M1:“如果真遇到有人心脏骤停倒地,我希望自己能上前进行急救,但考虑到自己的心肺复苏技术掌握得不是很好,我可能会退缩。心肺复苏技术上学期急救课学过,距现在已经过去5 个月了,很多步骤都忘了(不好意思地笑了),让我回去再搜搜相关视频回忆一下。”4 位受访者(M2、M5、N1、S2)表示如果有人一起实施急救,自己会积极协助,但不会作为第一施救者对患者采取急救措施。受访者M5:“如果有其他人能上前做心肺复苏的话,我会给他打下手,比如拨打120、链接AED 什么的。但如果就我一个人的话,我可能就不太敢操作(无奈地撇撇嘴)。”。S2:“最好是有人和我一起对心脏骤停的人进行现场施救,这个人是谁都可以,比如同伴、路人、医生和护士,但就我一个人的话我是真不敢,而且那么多人在旁边看着,我自己都能吓得心脏骤停了(捂嘴笑)。”5 位受访者(M4、M5、N1、N3、S3)表示不同心脏骤停的原因会影响自己实施现场心肺复苏的态度。N3:“是否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得看情况吧,要是车祸,患者全身都是血,那我就不知道该怎么下手了,但会第一时间拨打120 电话求救。”S3:“要是患者中毒了,口吐白沫,我就不敢给他口对口人工呼吸,但是胸外按压还是会积极主动做的。因为我父母是医务工作者,从小他们就教我心肺复苏,所以这项操作我很熟悉。救死扶伤的使命从小就刻在我的记忆里。”M4:“当医生是我小时候的理想职业,我现在也算是一名准医生了吧(自豪地笑了)。如果真的遇到心脏骤停的人,我会毫不犹豫上前帮忙,可能我的急救技术还不够好,但基本的施救操作还是可以的。如果特殊情况可能就会考虑一下要不要施救,比如周围一个人都没有,没有人给我作证,我去施救会不会被人讹(无奈地撇嘴)。”

2.2 主题二:影响医学专业大学生实施现场心肺复苏的因素

2.2.1 个人因素(1)能力因素。受访的14 位医学专业大学生认为,对心肺复苏的认识程度与技能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现场心肺复苏的实施。M1:“我在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组织过一次心肺复苏培训,但就走马观花地学了一下,基本什么也没记住。上学期我们系统学了心肺复苏和AED,当时基本掌握了相关知识与技能,但现在也忘得差不多了(不好意思地笑了)。要是我的技术再熟练一些,对于救人我会义无反顾。无奈的是,我能力与技术不过关,力不从心,希望学校和社会能多组织相关培训,让我去帮助更多的人。”S5:“说实话,虽然我是个医学生,但我们系统学习心肺复苏的时间比较少,学的时候就不是很熟练,过了这么长时间,能记住的内容真的不多了。就像战士上战场不会用枪一样,心肺复苏技术不熟练,想救人也不会救啊,你说对吧(挠了挠头)?”(2)信心因素。部分学生表露出自己缺乏救人的勇气,对于实施现场心肺复苏他们信心不足。M3:“说实话,看到有人突然倒地的场面我还是害怕的,虽然我是个医学生,但是毕竟不够专业,我没有足够的信心去救人,也不能保证能把人救活。”N1:“其实我觉得救人不仅需要技术,还需要勇气吧(皱眉),周围那么多人看着我,我会害怕、恐惧的。”

2.2.2 环境因素(1)社会环境。多数学生认为,如今互联网发展十分迅速,对患者实施现场心肺复苏倘若失败可能会遭受网络负面舆论的打击。M5:“在网上看到好多‘好心办坏事’的信息,比如搀扶摔倒的老人,甚至好心好意送到医院,却反被讹诈。心脏骤停可比摔倒严重多了,我去救了,没救活的话,社会的舆论就会把我淹没,这样我是不是都拿不到毕业证了啊(惊恐表情)。”S1:“不管救没救活,不让我负责还行,要是没救活,或者残疾了赖我,你觉得我还会去做心肺复苏吗?现在好人难做啊(叹了口气)!经常会在网上看到救了人反被网暴的情况,这个压力还是很大的,更何况我还是学生,会不会影响毕业或是影响找工作这都不好说(叹了口气),你说我说的有没有道理。”N2:“现在被讹的事儿还少吗?如果人救活了,但我把人家肋骨按断了,人家可能让我赔偿治疗骨折的医药费用,这就说不清楚了,你说我冤不冤(笑了笑)。”(2)现场环境。部分医学生表示是否对患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和当时现场的情况有十分重要的关系。S2:“如果这个患者是因为触电心脏骤停的,我想没有人会上去施救吧,要是上去救人我不也触电了(惊讶的表情)?反正怎么说吧,救不救人得看情况。”N3:“要是这个患者有什么传染病那可怎么办,尤其是口对口人工呼吸,会不会传染什么病谁也不知道啊(低头,自言自语)。”

2.2.3 社会因素 访谈中,有些学生提出不会实施现场心肺复苏的原因是担心自己的行为与患者或其家属产生纠纷而承担法律责任。M2:“要是儿童需要心肺复苏,您说做还是不做呢?现在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宝贝,对孩子施救了但没救活,家长把我告了,让我负法律责任我该怎么办啊?”S3:“之前不就有人去扶倒在地上的老人,结果反被老人讹的报道吗?做好事还反被老人家属告上法庭,你说这种事糟不糟心。而心脏骤停可比摔倒严重多了,我积极主动做心肺复苏,最后人家不但不感激我,反而告我,我一个学生哪能承担得起啊,我的家长也得跟着我上火。”

2.2.4 积极因素(1)自我价值的实现。M4:“俗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排除一切客观因素,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挽救一条生命,很多人肯定是愿意施救的。如果是我救了人,不仅仅是我自己感动、自豪,我的家长和学校也会以我为荣的!”(2)职业认同感。S4:“当医生一直是我的理想,将来我也是一名医务工作者,我觉得救人是我的职责,我应该用我的所学来回报社会,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3 讨论

3.1 医学专业大学生实施现场心肺复苏具有强烈意愿,但阻碍因素较多

众所周知,80%的心脏骤停发生在医院之外。此时,若知识储备完善的“第一目击者”能够在专业救援团队到达现场之前的黄金救援时间内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初步救治的话,那么对提升患者生存率及预后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当前,我国心脏骤停现场抢救成功率不足1%。本研究发现,14 名医学专业大学生都学习过心肺复苏,但对于实施现场心肺复苏的意愿与态度有所不同。多数学生表示愿意实施现场救治,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要根据现场情况而定。受限于自身心肺复苏技能水平,或患者因中毒、触电、交通意外情况导致的心脏骤停,进行现场口对口的人工呼吸时会有所顾忌,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院前心脏骤停现场救治的成功率。大学生作为即将走入社会成为祖国未来建设与发展的中坚力量,其更需要肩负起社会责任,展示出当代青年的使命。积极对医学专业大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急救知识与技术培训是增强我国民众整体急救能力与水平的重要途径。

3.2 影响医学专业大学生实施现场心肺复苏的因素

(1)能力不够、信心不足是阻碍医学专业大学生实施现场心肺复苏的原因之一。本研究发现,受访的医学专业大学生虽都曾学习过心肺复苏相关知识与技能,但因其能力不够、信心不足以及对心肺复苏的掌握程度欠佳等个人原因而导致无法对心脏骤停患者完成现场施救。由此可推断,医学院校开展院前急救教育培训形势不容乐观。因此,高校及社会应针对此现象开展更多宣传和教育工作,把急救知识融入大学生常识教育中反复进行强调,心肺复苏相关培训还可与军训相结合,以引起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的重视,提高其急救能力与自信心。梁园园等[9]发现,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社区居民进行心肺复苏培训,能在巩固其心肺复苏知识及技能的同时增强急救的自信心。医学院校也可结合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对大学生急救知识进行定期复训与复查,强化其心肺复苏能力及临场施救的自信心。(2)社会舆论压力、疾病传播阻碍医学专业大学生实施心肺复苏。本次调查显示,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和现场环境)是影响医学专业大学生实施现场心肺复苏的原因之一。受限于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疾病传播等,很多大学生不敢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现场心肺复苏。因此,在对大学生的急救培训过程中应重点强调救治过程中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风险防范能力。对大学生培训时可通过情景模拟等教学模式,并针对不同性别、年龄、案例等进行心肺复苏演练,以提高医学生应对不同现场环境的能力。另外,也可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来营造积极向上、富有正能量的社会风尚,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普通民众对现场心肺复苏失败的包容度,提高公众的社会道德水平,从而增强医学专业大学生现场心肺复苏施救意愿[10]。

3.3 完善相关法律,保障施救者权益

心脏骤停一旦发生,最重要的处理措施就是尽早地识别心脏骤停,并快速拨打120 急救电话,同时现场实施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与电除颤[11]。本研究发现,缺乏法律保护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医学专业大学生实施现场心肺复苏的意愿。政府应完善相关法律,为民众参与社会紧急救治提供有力保障,消除其“做了好事却要承担法律责任”的顾虑。2017 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184 条明确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了人们实施现场急救的顾虑。政府应加快完善、细化相关法律法规,为施救者提供法律保障,从而提高社会“第一目击者”施救率,挽救更多的生命。

3.4 增强医学专业大学生思政教育,推动“健康中国”建设

医学高校承担着医学教育的使命和社会责任,应逐步加强对医学专业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将课程思政贯穿大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激励大学生肩负起传播急救知识、推广急救技能的重要使命,引导大学生心怀大爱,发扬无私奉献精神,彰显新时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堪当时代重任的复合型人才,以实际行动担负起社会责任,推动全社会成员突发事件应对能力“滚雪球式”提升,为“健康中国”建设夯实基础。

4 结语

医学高校应采取丰富的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培训手段和复训方式,以增强医学专业大学生应对突发急救事件的能力。与此同时,还需加强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课程思政教育,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另外,社会也应增加对能够积极进行现场救治医学专业大学生的宽容度,政府也应加强立法,保证施救者的合法权益。

猜你喜欢
心肺心脏大学生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脏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大学生之歌
有八颗心脏的巴洛龙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