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燕
(云南开放大学健康护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599)
医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不可分的专业学科[1],对于高职院校的医学专业而言,“教—学—做” 一体化的教学培养模式,使得实验实训中心的操作训练成为专业培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各高职院校实验实训中心安全事故时有发生[2-3],“安全无小事”揭示了实验实训中心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由此,本文结合医学实验实训中心的特点,在对安全隐患产生原因进行剖析的基础之上,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了梳理分类,并结合当今实验室管理要求,就如何预防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发生提供了方法与对策,以期为高职院校医学实验实训中心的安全管理提供思路。
实验实训中心是高职院校医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学专业学生的学习过程离不开实验实训的支撑和辅助,每一门专业学科的学习都必须进行相应的实验实训才可能真正意义地掌握医学专业知识,进而进行医学实际操作,为今后学生进入临床见习和实习打下基础。
由于实验实训所特需的动手性,使得医学实验实训中心的安全管理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当前,随着国家教育部门对高校以及高职院校的实验实训安全管理问题高度重视,多数学校的实验实训安全管理得到了根本性改善,安全事故问题大为减少。但随着教育事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各高校实验室数量、规模、实验设备均有了大幅提升,与之相伴,实验室的使用率也大幅升高,再加上越来越多学校采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相应地对实验实训的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5]。在综合分析各高职院校实验实训安全管理常见问题的基础之上[6-7],结合本校实验实训安全管理特点,特将医学实验实训中心管理安全问题常见成因进行归类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原因:(1)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仍需提高;(2) 实验室安全管理机制仍需完善;(3)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仍需健全;(4)实验室安全培训仍需重视;(5)自检自查意识仍需贯彻。
近年来,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虽然得以遏制,但依然时有发生。安全管理的主体在于“人”,追根究底,绝大多数高校及高职院校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较为淡薄甚至缺失[8]。安全管理意识的淡薄,首先表现在对实验室安全的重视程度不够,未能建成自上而下完善的管理机制,没有意识到“安全无小事”,更未从根本上意识到“安全在于预防而不在于治理”;其次还表现在实验室管理员人员配备数量不足以及整体素质能力有待提高,不论是由于实验室管理员在学校社会地位的不足,还是由于实验室的薪酬有限以及激励机制的缺乏,最终都表现为实验室管理员的整体素质能力良莠不齐、优秀实验员的流失甚至实验室管理员数量严重不足,从而成为出现实验室安全问题的关键因素。
如果说实验室安全管理意识是根本,那么实验室管理机制则是核心[9]。当前,很多高校依然存在安全管理机制不完善、安全管理组织架构不健全等问题。首先表现为缺乏安全管理领导小组,表现为虽然从制度上而言存在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却未能真正落到实处,未能真正起到核心管理作用;其次还表现为缺乏完善的安全责任体系,未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到实验室房间安全责任人、到每一位实验员、到每一位使用实验室的教职工,以及表现为缺乏实验室常规安全经费预算,或虽有预算但落实不到位,或虽有预算但预算费用过低等现象。
当前多数高校存在的普遍问题均为实验室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健全或不规范;虽然有完整的制度,却未能进行及时更新;虽然有完整的制度,但未能结合实际,不具备可操作性;虽然有完整的制度,但未能按照制度执行及要求落实,例如虽然有实验室安全应急预案,却未实际开展应急演练。
当前部分高校存在缺乏或开展培训活动不足的现象,包括没有建成规范的实验管理员培训机制,或者没有建成严格的教师培训机制,更没有建成严格的学生培训机制;只培训不考试,缺乏考试系统,或者未能及时更新题库,这些都可能造成安全隐患。
实验室安全自检自查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基本措施,是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契机。当前部分高校存在没有制定规范的自检自查制度的情况,缺乏有效的自检自查机制,或者自检自查机制流于形式,特别是缺乏关于水、电、气、火、有毒有害物质的自检自查,以及对自检自查重要性的意识不足,都会造成安全隐患不能被及时发现,从而未能在源头上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图1 医学实验实训中心安全隐患分类Figure 1 Classification of safety hazards in medical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center
2.1.1 火灾 火灾是实验室最常见的安全隐患[10]。医学实验实训中心所开展实验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基础学科实验,涉及酒精灯的使用及显微镜等用电类仪器,一种是医学临床学科,包括心电图仪、心电监护仪等各式大中小型用电类仪器的使用。除此之外,基础护理学实训室配备了大量并排的床及被褥以供学生进行基础护理学的被褥整理等实训操作,内科实训室、外科实训室、妇科实训室、儿科实训室等也有床及被褥等物品供实训操作。因而,医学实验实训中心的火灾隐患主要来自用电及酒精灯等使用后引发易燃物品发生的安全事故。
2.1.2 用电安全隐患 医学仪器大多属于用电类仪器,从而存在用电安全隐患,包括但不限于:(1)长期不用仪器未及时切断电源;(2)实验室电路老化;(3)实验人员操作仪器不当或者用电不慎导致漏电或触电。
2.1.3 漏水 医学实验实训中心各实验室根据课程设置需要,分别配置了大量的人体标本、玻璃切片、医用纱布以及各类医用仪器,一旦出现漏水事故,将会给实验实训中心带来严重的损失。实验室漏水原因包括但不限于:(1)实验人员误操作或忘记关闭水龙头;(2)非使用时间内管道破裂漏水;(3)由于水量过大引起的管道接口处漏水。
2.2.1 麻醉药品 在医学专业所开展的动物实验中,可能会涉及麻醉药品的使用,而麻醉药品如果管理不当,除可能会引起公共卫生问题外,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解决麻醉药品的安全隐患问题,归根到底,就是要建立严格的麻醉品管理制度,并行之有效地贯彻落实。具体来说,麻醉药品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1)麻醉药品安全管理制度是否完善;(2)是否由受过正规培训的实验员专职负责麻醉药品的管理;(3)是否建立双人双锁制度;(4)是否对学生进行了关于麻醉药品使用处理的专业培训;(5)是否建立麻醉药品领用、使用记录的专用账册;(6)是否建立麻醉药品实验后残余液体的处置、销毁制度。
2.2.2 化学试剂 从安全性能上,化学试剂分为以下几类:易燃易爆化学试剂、有毒化学试剂、腐蚀性化学试剂、强氧化性化学试剂、遇水易燃化学试剂等。而医学实验实训中心所开设的实验中,不排除会使用到以上化学试剂,尤其是强酸强碱类腐蚀性化学试剂。具体来说,化学试剂的安全隐患同麻醉药品一样主要存在于前述6 个管理方面的问题,除此之外,强酸强碱类腐蚀性化学试剂还可能由于使用不当导致泼洒,造成操作者或旁人眼睛、皮肤、黏膜及呼吸器官的腐蚀性损伤,所以,对学生的培训及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医学实验/实训操作类隐患主要表现为尖锐利器刺伤。医学生由于所从事行业的特殊性,在实验实训过程中,涉及很多尖锐利器的使用,尖锐利器刺伤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1)注射器的刺伤;(2)动物实验中剪刀、镊子的扎伤;(3)各种玻璃标本及玻片的划伤等。
实验动物操作类隐患主要表现为实验动物抓伤、咬伤及逃逸。医学课程的设置,包括了生理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等基础课程,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及掌握课程中的知识,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到实验动物进行操作。经常使用到的实验动物包括:小白鼠、大鼠、豚鼠、兔子等。医学生在进行实验动物的操作中,由于抓取实验动物姿势不正确,导致存在以下风险:(1)实验动物抓伤;(2)实验动物咬伤;(3)实验动物逃逸。
医学课程的设置,还包括了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等基础课程,该类课程的实验涉及包括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应用及处理,而微生物暴露则可能导致实验员、教师及学生发生感染,严重情况下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导致安全隐患的原因如下:(1)学生未接受严格生物安全培训;(2)实验员、教师或学生主观上生物安全意识薄弱;(3)相关实验标准操作规程不完善,或学生未严格遵守标准操作规程;(4)实验微生物销毁处置制度不健全或未被严格执行。
只有从安全隐患发生的原因和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类型着手,才能做好医学实验实训中心安全管理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在建立规范制度和规程的基础上,实验室管理人员行之有效的贯彻以及全院师生严格不苟的落实,是有效预防安全事故发生的法宝。为有效避免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发生,必须从根本出发,从源头抓起,做到严格遵守并落实以下8 个方面内容。
健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防患于未然”的基础和保障。学校首先应成立实验室安全领导小组,建立自上而下完整的安全管理组织构架,指导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与各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管理人员、实验指导教师签署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健全完整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应包括:实验室准入制度、实验室风险评估制度、实验室安全检查制度、实验室安全培训制度、实验室安全手册、实验员岗位职责、实验教学管理规定、药品管理制度、微生物实验室管理制度以及仪器使用制度等。制度应涵盖水电气的管理措施、安全教育、消防措施、药品试剂管理、微生物实验室管理等。与此同时,还应根据法规及实际落实情况,及时更新安全管理制度,做到制度不是“纸上的制度”,不是“墙上的制度”,不是“空的制度”,而是落实到实验室的方方面面并得以实际执行的制度。
如果说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实验室安全的基石,那么行之有效的标准操作规程则可以称为实验室安全的脊梁。以操作规程的主题来进行分类,医学实验实训中心的操作规程大致可以分为四类:(1)仪器设备类操作规程;(2)药品/试剂类操作规程;(3)具体实验操作规程;(4)医疗废弃物处置操作规程,具体内容见表1。医学院校可根据自己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配置情况及开展实验实训情况来编制相适应的标准操作规程。
表1 医学实验实训中心标准操作规程分类Table 1 Classification of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 in medical experiment and practice center
只有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实验师生的实验行为及操作标准,才能真正预防安全隐患,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按照“预防为主,积极处置”的原则,为确保医学实验实训中心的安全与稳定,学校均需建立 “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从而确保在处置突发事件时,能够统一指挥、职责明确、运转有序、反应迅速、处置有力。“实验室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包括:组织机构、人员职责、预防措施、应急预案的启动与处置。突发事件发生后,实验室负责人及相关管理人员必须及时将相关情况报告应急处置负责人,报告内容需包含:事件名称、发生地点和时间、涉及人群或潜在的威胁和影响、事件初步性质、严重程度及发展趋势、可能的原因、已采取的措施等。应急处置负责人接到报告后,根据职责和规定的权限启动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进行及时、有效处置,控制事态进一步发展。
为保证遭遇突发事件时能及时地按照预案进行有效的应对,定期演练并及时更新预案就显得尤为重要,因而还应配备与应急预案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应急预案的更新时间及演练方法、演练次数等具体要求。
根据医学实验实训中心的常见安全隐患分类,制定实验室安全隐患检查表。实验室安全隐患检查表应涵盖包括公共隐患类、药品/试剂隐患类、医学实验/实训操作隐患类、实验动物操作隐患类以及微生物暴露隐患类等所有可能的实验室安全隐患。实验室管理员根据规定要求逐项排查,在实验室使用期内每日检查,认真填写安全检查记录。
在实验室管理员常规进行安全隐患检查的基础上,学校还应建立实验室安全自查制度,由学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负责人带领实验室负责人等相关检查人员,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自查工作,填写实验室安全自查表,汇总自查结果,制定整改方案,采取整改措施,以期能够真正预防实验室安全隐患的发生。
不论是制度还是规程,也不管是应急预案还是安全隐患的排查或自查的执行,最终都将落实在人员的操作与执行上。因而定期对师生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教育,特别是每年定期对新进的教师和学生进行培训,可以说是实验室安全隐患管理的核心工作。培训内容应涵盖安全规章制度的条例,应包括标准操作规程的执行,应让使用实验室的师生明确什么是安全隐患,怎样预防这些隐患,并组织师生参加应急预案演练。为了明确培训效果,还应组织被培训人员参加实验室安全考试,将考试题目纳入题库管理,并及时更新。
实验室管理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医学专业实验室安全的基础保障。各高校应重视实验室管理工作,配备足够数量且能胜任工作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为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合理的薪酬制度和保护制度,并鼓励他们进行实验管理创新以及科研创造。为优秀的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平台,建立奖惩制度,真正使实验室管理人员投入实验室管理工作中。
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化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多元化、广泛化,实验室管理理念也从传统管理模式向智能化管理模式转变。当前,部分高校已经将信息智能化管理模式与实验室管理相结合,为实验室的安全高效管理提供了新的思路[11]。建立实验室智能化管理平台,是今后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必然趋势,比如实验室预约网络平台的建设,可以从源头上解决实验室准入制度的落实以及实验室使用率的提高问题;化学试剂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又可以从源头上对化学试剂及麻醉药品的购买、使用、处理进行全程控制;而实验室可视监管平台的建设,可以从根本上管理使用实验室的师生是否严格遵循了相关标准操作规程,从而可以有效规避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