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焕丽,卢亚楠,杨林青,张浩贤,刘继呵
(许昌学院医学院护理系,河南 许昌 461000)
巴林特小组是20 世纪50 年代由匈牙利精神分析师巴林特在英国伦敦创建的一种团体辅导形式[1],最初用于全科医生培训。该小组致力于帮助家庭全科医生发现和解决在治疗实践中遇到的与心理学相关的问题,并且重点针对医患关系进行讨论,以提高其沟通技能,减轻其职业压力[2]。小组成员定期讨论临床工作中面临的特殊困境,以期有效改善医患关系,提高医护人员的应对能力,收到减轻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的效果。男护生作为护理储备力量,是护生当中的特殊群体,临床对男护士的期待也越来越高,男护生的从业优势和存在的必要性已达成共识[3]。然而,男性选择护理事业多为被动择业,面临着社会和家庭各方面传统观念的压力,男护生普遍存在职业忠诚度低、职业认同低的现象[4]。研究表明,我国男护生生源不足、职业认同度不高,对护理专业认识不足,对未来从事该职业的价值观不明确,毕业后转行多、工作岗位流失率高,造成了教学资源的严重浪费[5]。李光琴等[6]通过实习男护生职业认同的现象学研究,指出男护生职业认同受外界影响较大,特别是在入职前更容易培养职业认同,在校期间关注男护生的职业认同培养,加强男护生护理情感价值观培育,对于男护生职业认同提升效果显著。
本研究采用目的抽样法[7],选取我院2021 级高职高专男护生32 名,定期采用巴林特小组进行男护生职业认同系统教育。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 全日制在校正常参加各项教学活动的男护生;(2)知情同意,自愿参与本研究项目的男护生。排除标准:因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参加项目教学活动的男护生,比如休学、入伍、请假超过总体课程学时1/4 的男护生。
本研究是一个以培养男护生职业认同为目标的实证性研究,以认同理论为基础,在巴林特小组[8]视角下,研究高职高专男护生职业认同培养较为完整有效的教育模式,提升高职高专男护生职业认同。选取我院高职高专男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在文献研究和问卷调查后,制定巴林特模式高职高专男护生职业认同研究方案,由经过巴林特小组培训的教师作为巴林特小组组长,分别带领10 名左右男护生,在安全封闭环境中,以案例的形式讲述和分享,并进行“雕塑”模型重现[9],得出解决项目问题的方法。项目活动持续进行1 学年,活动频率为2 周一次,2学时/周,研究后对比男护生职业认同和护生核心能力的变化,总结形成巴林特小组模式男护生职业认同培养方案。研究方案经我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参与者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教学研究伦理要求。
项目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研究前后比较,评价男护生职业认同和护生核心能力,并对师生进行研究过程的满意度评价。其中男护生职业认同测试依据郝玉芳等[10-11]制定的男护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进行修订,包括职业自我概念、职业获益感、职业动力感3 个方面21 个条目,以不记名方式填写,共发放问卷32 份,收回有效问卷32 份,有效率100%。根据男护生对每个条目的赞同程度,得分越高表示职业认同度越高[12]。护生核心能力测试依据刘明等[13]编制的《中国注册护士核心能力量表》,共7 个维度58 个条目,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将该量表教育咨询维度中涉及对护士的条目更改为对护生的条目,增强量表的针对性和适用性。最后在测试维度均分和条目总分上进行比较,评价男护生在项目研究前后护生核心能力的变化,得分越高表示其能力越好。满意度评价采用项目组自设问卷,经专家审核,信效度良好,总计10 个条目,包括3 个方面:师生素养(20 分)、项目内容(30 分)和项目效果(50 分),满分100 分,以不记名方式填写,采用李克特5 级评分法评分,计算各选项选择百分比,并进行综合评分,得分越高满意度越高。
数据录入采用Excel 2019 进行,相关统计分析应用SPSS 24.0 软件进行,计量资料用(±s)表示,研究前后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所选男护生为我院2021 级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均为高中起点,全国普通招生,学制3 年,年龄18~22 岁,平均19.69 岁,高考入学成绩平均414.19 分,参与项目研究前护生核心能力得分(140.50±42.103) 分、职业认同得分(77.91±15.826)分,与有研究显示的高职高专男护生相似[14-16],见表1。
表1 护生一般资料Table 1 General information of nursing students
表2 护生职业认同得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scores of nursing students(±s,score)
表2 护生职业认同得分比较(±s,分)Table 2 Comparison of professional identity scores of nursing students(±s,score)
时间 总分 职业获益感职业自我概念职业动力感研究前(n=32)研究后(n=32)t P 77.91±15.826 88.44±8.595 3.308 0.002 38.13±7.691 43.88±3.581 3.834<0.001 18.22±5.072 21.94±2.651 3.676<0.001 21.56±4.852 22.63±3.966 0.959 0.341
研究后,对男护生职业认同再次测试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男护生职业认同总分提升显著,研究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职业自我概念和职业获益感两个项目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职业动力感项目得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护生核心能力得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core competence scores of nursing students(±s,score)
表3 护生核心能力得分比较(±s,分)Table 3 Comparison of the core competence scores of nursing students(±s,score)
时间研究前(n=32)研究后(n=32)t P总分140.50±42.103 168.09±24.325 3.210 0.002批判性思维/ 科研21.56±7.513 23.28±6.783 0.961 0.341临床护理19.97±6.813 22.25±5.764 1.446 0.153领导能力23.97±7.888 30.72±3.929 4.333<0.001人际关系19.94±7.107 25.56±3.555 4.004<0.001法律伦理实践21.59±7.233 23.19±6.219 0.945 0.348专业发展15.50±5.512 19.75±2.489 3.975<0.001教育/ 咨询17.97±6.727 23.34±3.318 4.054<0.001
研究后对参与研究的护生进行护生核心能力测试,比较护生核心能力提升情况。结果显示,参与研究后护生核心能力提升显著(P<0.01),特别是在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专业发展、教育/咨询4 个方面提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在批判性思维/科研、临床护理、法律伦理实践3 个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4 师生满意度评价Table 4 Evaluation of teacher and students' satisfaction
研究后对参与研究的师生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师生对项目研究总体满意度较高,项目综合认可度在86%以上,条目得分均大于4.4 分,师生素养平均(19.68±0.626)分,项目内容平均(27.22±1.357)分,项目效果平均(44.73±2.491)分。
护生职业认同是指护生对护理职业的看法和情感,是一种可以决定其职业行为倾向的心理状态[17],是护士在职业形成过程中所具备的职业胜任力及职业道德。职业认同的发展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是职业意愿、洞察力、胜任力的发展,职业认同水平的高低是工作个体身心健康状况和职业角色发展的基础,也是从业者努力做好本职工作、顺利达成组织目标的心理基础,是职业发展的内在根本激励因素。国内学者认为,职业认同水平是从业个体身心健康状况和职业角色发展的基础,宜从个体择业之初做起[18]。男护生在其职业角色化过程中,本身职业认同度较低,学习缺乏主动性,当遇到挫折时,就会发生职业理想动摇,甚至离职[19]。提升男护生职业认同感有助于提高其学习工作动力,稳定护理队伍,满足社会需求。通过研究发现,巴林特小组模式下的男护生职业认同教育模式效果良好,有利于提升高职高专男护生职业认同和护生核心能力,特别是在职业自我概念和职业获益感、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专业发展、教育/咨询方面提升显著,师生满意度高。
本研究将巴林特小组模式引入高职高专男护生职业认同教育中,定期开展巴林特小组活动,将护生职业认同危机的基本假设付诸实施,促使男护生对护理职业产生新的理解,帮助男护生在校期间建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职业忠诚度,减少护理人才流失和教学资源浪费,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协调发展。从表2 可以看出,研究后男护生职业认同总体提升显著(P<0.01),在职业自我概念和职业获益感两个方面提升显著(P<0.01),在职业动力感上提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巴林特小组在培养高职高专男护生职业认同中可有效促进男护生对护理职业自我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有助于增强男护生加入护理队伍的价值感和幸福感,并引导男护生不断优化个人性格、兴趣与护理工作的匹配性[20]。但在职业动力感提升上,由于社会环境对男护士的偏差认知以及护理工作压力大、护理工资待遇不够优厚等因素,男护生职业动力不足,仍需进一步提升。
结果显示,经过项目研究,男护生核心能力提升显著(P<0.01),特别是领导能力、人际关系、专业发展、教育/咨询4 个方面提升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与巴林特小组模式引入高职高专男护生职业认同教育中突出小组成员间的交流与协作,频繁进行组间展示与学习,并尽可能多地向同学介绍护理相关的专业发展、前景规划等有关,驱动男生主动深入地了解和学习,提高了男护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并在人际沟通和教育咨询方面提供更多的机会与挑战,使其具备更强的专业发展潜力。但在批判性思维/科研、临床护理、法律伦理实践3 个方面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这可能与该项目研究中高职高专男护生科研思维有限,缺乏实际临床护理经验,临床实践不足,对专业把握还不够娴熟,且研究中涉及法律伦理问题较少有关。
本研究定期开展活动,形成较为固定的师生项目约定,每次小组活动最后,组长将组员和案例报告者共同用个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身体语言来代表实际的职业认同程度,制定“雕塑”模型,将隐形职业认同感可视化[21],从而更直接地有形展示小组活动,得出解决项目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单纯的“模拟参观”,在每次的巴林特小组活动中切实提升了男护生职业认同感。在研究后对参与研究的师生进行满意度调查,评价项目研究的效果和形式,师生总体满意度较高,综合认可度在86%以上,条目得分均大于4.4 分,满意度总分(91.62±3.157)分。巴林特小组模式下的职业认同教育从不同的视角引导男护生全面了解护理专业,围绕护理专业进行丰富深入的讨论和可视化的交流,增强了男护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提升了男护生的职业认同,初步形成巴林特小组模式下的职业认同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有助于增进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
本研究以认同理论作为理论基础,在安全封闭环境中,由接受过巴林特小组培训的成员担任组长,充分了解男护生职业认同现状,分析影响因素,采用多种方式引导男护生配合和适应巴林特教学模式,帮助男护生构建护理职业理念,进行男护生职业认同系统教育,探索高职高专男护生职业认同培养较为完整有效的教育模式,尝试形成高职高专男护生职业认同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构建巴林特小组模式下的职业认同教育评价体系,深化护理教育改革,实现预期效果。
目前国内高校已有的高职高专男护生的职业认同教育研究形式较单一,对于男护生职业认同的教育和培养多局限于做好护理专业招生宣传工作,控制招生时对男护生的调剂录取,加强入学后专业思想教育。也有高校通过增设适合男生的专业课程,如危重症护理、男性高职高专护理、精神科护理、麻醉护理等,或邀请在护理工作中取得成就的男护士、优秀的高年级男护生交流学习工作经验和体会,使男护生找到属于自己群体的榜样和目标,提高男护生职业认同水平。本研究将巴林特小组模式引入高职高专男护生职业认同教育中,构建适合高职高专男护生职业认同的巴林特小组教学理念,引导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加入男护生职业认同教育中来,建立真正有益于提升男护生职业认同的巴林特小组模式,增进师生关系,促进教学相长,帮助男护生在校期间建立正确的职业观,提高护理职业忠诚度,提升男护生的职业认同和护生核心能力。特别是在职业自我概念和职业获益感上的提升显著,使男护生对于护理的职业理解和职业价值感增强,提升了作为男性护理从业者的优越感,增强了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男护生人际领导能力和专业发展、教育咨询潜力增强,对于减少男性护理人才流失,特别是促使男护生带动身边的低年级男护生更好地融入护理行业,为促进护理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提供了支持。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研究对象相对较少,仅在我院高职高专男护生中开展,且由于疫情的影响,一部分活动改为线上进行,相对于全程线下活动而言教育效果略有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建议进行更为科学的职业评估,重点强化专业思想教育,特别是在批判性思维和专业发展方面尝试更多的研究,进一步提升男护生职业认同,降低离职率,培养适应多元社会发展需求的护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