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娜 邢绍芝 张 颖 成青燕
(1.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山东 滨州,256600;2.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科,山东 滨州,256600;3.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临床营养科,山东 滨州,256600)
随着社会的进步,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社会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据统计我国18 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为11.2%,《2021IDF 全球糖尿病地图(第10 版)》数据显示,2021 年全球20~79 岁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估计为10.5%(约5.366 亿人)[1-2]。糖尿病发病率高,至今还未找到根本的病因,也没有根治的方法,需要综合治疗干预。糖尿病教育是干预内容之一,教育的意义使患者了解糖尿病基本知识,提高自护能力,有利于血糖控制,延缓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因此,采用有效合理的健康教育模式至关重要。本研究以初次入院2 型糖尿病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住院-院后-门诊”形式,实施全程健康教育,现报道如下。
选取2021 年6 月1 日—2022 年12 月1 日在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2 型糖尿病患者130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便利抽样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 例。两组患者均是门诊确诊,首次住院治疗。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用药情况、文化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本研究经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所有患者对研究内容知晓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
表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n(%)]
纳入标准:①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3];②思维正常、有一定学习交流能力,愿意合作。
排除标准:①糖尿病酮症者;②昏迷者;③合并肿瘤者;④不能正常表达、中途退出者。
对照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实施常规健康教育干预。患者入院后给予5 个方面教育干预:①饮食指导。根据患者年龄、饮食习惯、民族、体型、体质量、劳动强度等制订个体化饮食计划。②药物指导。向患者讲解糖尿病药物分类、每一类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应用时方法及注意事项。③胰岛素注射指导。胰岛素注射是糖尿病患者必须掌握的操作技术。教授胰岛素注射技巧,告知患者注射胰岛素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急救方法。④运动指导。根据患者年龄、运动喜好、疾病状况、体型、体质量情况等,选择不同运动工具和运动方法。⑤足部护理指导。向患者讲解糖尿病足发生原因,高风险因素有哪些,在日常生活中应关注足部皮肤颜色变化,穿合适的鞋袜,洗脚时水温应在40°以下,修剪趾甲时不要损伤皮肤等。⑥血糖监测。指导患者末梢血糖监测方法、时间、频次等。所有指导内容制订成详细宣传手册在患者入院时发放。每一项教育内容由具有糖尿病专科证书的护士负责,每天下午3:30 在糖尿病健康教育室讲解,大约30 min,患者可根据治疗时间的安排自由听课,行动不方便的患者由家属代替。
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给予全程健康教育模式。(1)患者住院期间教育者以责任护士为主导,全程健康教育纲要及细则内容由内分泌科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糖尿病专科护士,根据《中国2 型糖尿病治疗指南(2020 版)》[3]共同论证制订。责任护士负责全程健康教育模式的执行,护士长负责全程监督及整体质量控制。(2)全程健康教育模式。①住院教育:观察组患者住院期间教育与对照组教育内容基本相同。建立患者健康教育档案,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入院后24 小时生化指标、评估数据等。患者入院后有一套完整教育时间表和内容细则。责任护士负责一对一健康教育,糖尿病健康教育室配备不同模拟教具,如食物模型、不同运动器材、仿真模拟并发症教具、胰岛素注射体验教具等。对不同教育内容使用不同教具对其实施教育,对文化程度较低或年龄较大接受能力差的患者,灵活调整学习时间和次数,保持患者学习积极性。②出院后教育:建立观察组患者微信群,对不能使用微信患者可以家属入群,责任护士每周2 次推送相关糖尿病知识。每周周三和周五15:00—15:40,由专科护士在微信平台对患者答疑解惑和心理疏导。不使用微信患者电话咨询。③门诊教育:设有糖尿病教育门诊,每周周一到周五由1 名糖尿病专科护士对患者实施一对一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出院后,每周根据预约时间进行糖尿病教育一次,约30 min/次。教育内容主要是对住院期间5 个教育模块知识的强化,每次一个模块内容,根据患者答错的题目进行讲解。观察组每位患者大约需要完成7 次门诊教育7 次。最后一次门诊教育预约在患者出院后2 个月,收集患者观察指标。对照组患者在出院后2 月预约糖尿病教育门诊,收集观察指标。
①糖尿病自我管理评估:采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SDSCA)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进行评估。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由TOOBERT D J 等[4]修订,万巧琴等[5]对其进行翻译。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24 小时、出院后2 个月自我管理行为变化。量表包括11 个条目,采用likert 5 级评分法,总分0~77 分,得分越高,说明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越好。②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GSES 是由德国学者GEYH S 等[6]编制,主要用于生活中信心及能力的测量。1995 年,ZHANG J 等[7]首次对GSES 进行了中文版修订。马旻等[8]对GSES 应用于2 型糖尿病患者的信度、效度及适用性进行了评价,Cronbach's α 值为0.922,效度为0.567,量表包括10 个条目,采用likert 4 级评分法,每个条目1~4 分。评估两组患者入院后24 小时、干预后2 个月自我效能感,总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高。③对两组患者入院后24 小时、出院后2 个月FBG、2hPG、HbA1C水平进行比较。
应用SPSS 23.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方法;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方法。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健康教育干预前,两组患者SDSCA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健康教育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饮食、运动、血糖监测、药物、足部护理知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SDSCA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患者干预前SDSCA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SDSCA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干预后SDSCA 评分比较(,分)
干预前,两组患者健康教育FBG、2hPG、HbA1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FBG、2hPG、HbA1C的数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比较()
表4 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GESE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ESE 分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患者GSES 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患者GSES 评分比较(,分)
本研究采用“住院-院后-门诊”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入院后在饮食方面,根据患者年龄、民族、饮食习惯实施教育,针对饮食结构、饮食种类、每日摄入饮食量、饮食顺序、升糖指数等知识点对患者进行教育,让患者利用膳食模型搭配出自己适合的食谱,找出日常生活中饮食误区,这种教育模式使患者有切身体会、印象深刻,对所学内容容易理解。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出个性化饮食处方,让其了解糖尿病饮食对疾病治疗重要性及意义,提高患者饮食依从性。脂毒性直接影响胰岛β 细胞正常功能、糖代谢途径,与2 型糖尿病发生发展密切相关[9-10]。人体80%葡萄糖在骨骼肌摄取利用,适度运动能够减轻胰岛素抵抗,改善糖代谢,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多项研究表明:运动能够改善患者脂肪代谢水平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显著下降;FBG、PBG、HbA1c等指标下降[11-12]。根据运动做功效率及力量大小分为低中高强度的运动,患者可以根据自身年龄、运动爱好和运动能力选择不同运动方式。低强度运动如烹调、打扫卫生等,因为做功效率较低所以对血糖影响较小,一般不作常规推荐。《中国2 型糖尿病治疗指南(2020版)》[3]建议成年2 型糖尿病患者选择不同运动形式,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每周大约150 min 和2~3 次阻抗运动。住院期间向患者讲解运动对降低血糖的好处,不同运动方式对热量消耗情况,根据患者综合状况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掌握正确运动方法及合理的运动时间等,减少运动中损伤。末梢血糖的自我检测是患者必须掌握的技术,规律检测血糖,做好记录,掌握血糖控制情况,才能更好地把握饮食、运动及用药的正确性,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避免或减少并发症的基础,让患者了解定时检测血糖重要性,提高其依从性及治疗效果。住院教育可以使患者在短暂时间内学到系统的糖尿病知识,对患者健康问题制订个体化方案,与患者面对面交流能够减轻患者心理负担及焦虑状态。
现代社会是知识爆炸、信息流非常广的时代,非专业人员对所需信息难辨真伪,增加了患者的困扰情绪,“互联网+”护理服务日益深入,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医院不同专业都有不同服务内容,通过医院-家庭之间合作配合,实现信息共享,打破了单一的传统护理模式。本研究通过微信群为患者提供出院后帮助,患者可以在平台进行咨询,也可以把自己饮食、运动及治疗等方面好的经验、体会制成小视频在平台与其他患者分享,增加了患者彼此之间的交流,增强了战胜疾病信心及毅力。患者在家足不出户使治疗护理问题得到解决,节省了患者及家属看病时间,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专科护士每周向患者推送相关疾病知识,巩固患者住院期间学习内容,促进患者自我管理意识的提高,有利于良好习惯的养成。“互联网+”服务弥补了传统护理模式不足,使院外护理得到延续[13-14]。
患者出院后定期门诊教育,提供了再学习和接受专科医护人员面对面再指导机会,解决患者院后存在的理论的困惑、弥补实践的不足,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信任感。糖尿病患者在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之前,通常不会影响日常生活,因此患者对自我保健意识淡薄,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从“住院-院后-门诊”3 个阶段为患者提供无缝隙服务,不断强化学习内容,使患者对疾病治疗、护理及预后有了正确的认识。通过对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从入院-院后-门诊三个阶段,按照计划原则,教育内容,系统化对患者实施全程健康教育。这样就使患者得到正确的、完整的、延续性、无缝隙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患者知行能力[15]。干预后两组患者SDSCA 评分高于干预前,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FBG、PBG、HbA1c较干预前均有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效能的定义是个体为实现特定行为目标具有的信心或者信念,并付诸行动达到预期结果。糖尿病病程长,患者几乎每天都与药物相伴,存在不同的心理焦虑,担心疾病预后结果。良好的信心或者信念能够提高患者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能力。通过对患者三阶段循序渐地教育,患者对糖尿病病因、预后有较完整的概念,认识更加透彻,降低了对疾病预后的恐惧焦虑状态,提高了患者与疾病做斗争信念和力量。本研究发现,自我效能感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1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患者GSES 比较,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全程健康教育是多阶段的教育模式,以住院教育为理论基础,与院外实践教育相结合,门诊教育再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模式,提高了患者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能力,增强了对专业人员信任度,改变了不良生活习惯,有利于血糖稳定,提高了患者生命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