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学术期刊的引领功能及其工作途径
——以《公共管理学报》推进案例研究转型为例

2024-01-31 02:40黄欣卓王鸿谦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管理学学术期刊学术

■黄欣卓 王鸿谦

哈尔滨工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公共管理学报》编辑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一匡街2号 150001

在新时代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学术期刊对国家科技创新支撑体系构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是展示和传播科技成果、交流学术思想的平台,还肩负着引领、推动学科发展的使命[1]。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科技的快速迭代深刻地影响着学术期刊的运营环境,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中机遇与挑战并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品质的学术期刊就是要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支持优秀学术人才成长,促进中外学术交流。”[2]

学术期刊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充分彰显学术引领功能在学术期刊中的重要地位和关键作用。在以往隐性学术引领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实现更高层级的学术引领功能。本文的研究思路是,以学术期刊运营管理为微观视角,采用探索性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公共管理学报》推进案例研究转型这一实践案例的描述,诠释学术期刊实现学术引领功能的影响因素、工作途径和内外机制,致力于拓展学术期刊功能的原有理论边界,同时提出一条可供期刊管理实践领域借鉴的运营方案。

1 学术期刊的功能定位

学术期刊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社会功能。学术传播和评价是基本功能,学术规范和引领、人才培养等是社会功能。既有研究对期刊学术引领功能的论述不多,一般认为学术期刊是前沿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发布平台,对于学术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3]。优质的学术期刊应该致力于引领学术研究的方向,通过有选择、有重点地刊载某个理论、某个现象、某个问题的研究成果,引导学者关注,即通过发表最新、最前沿研究成果来实现引领功能[4],办刊人的主要职责是通过手中掌握的学术期刊阵地实现学术引领[5]。由此可见,既有研究更多偏重学术期刊引领功能中的学术导向作用,特定学科领域内期刊对于科研或学术探讨的选题重点、研究方向、学科发展以及观念更新、方法运用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具有引导作用[6]。学术期刊的概念内涵和工作实践更多体现于学术论文这一载体之上,通过选题策划、专题组稿、学术争鸣、鼓励创新等途径展现学术导向性。从学术期刊运营过程视角来看,这是基于选稿工作的被动行为,其所体现出的学术引领是隐性的。

近些年,学术界研究开始关注学术引领这一研究主题,并将其认定为更高层级的学术导向功能。比如:从政治导向和意识形态、学科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学术规范和学术生态以及学术价值和学术人才培育等方面界定学术引领的内涵[7];从科技期刊导向功能、选题策划、编委职能、学术传播及沟通渠道方面探讨科技期刊引领学科发展的途径[1];通过主办专业学术品牌会议的方式发挥学术引领作用[8];通过作者群体培养、期刊数据深度挖掘、办好特色专栏、加强微信平台建设等做好新媒体时代的学术引领工作[9];以我国中医药类期刊与网络药理学互动发展为例,探索科技期刊引领新兴交叉学科发展的模式[10]。这表明,学者们开始关注期刊学术引领功能的外延,但上述研究成果或是没有跳出期刊以发表科研成果为根本的学术导向路径,或是从局部细微之处对科技期刊的学术引领功能进行一定探讨,都没能很好地融合当前学界丰富而活跃的科研活动方式和互联网技术支持下的科研新环境,期刊运营模式落后于现实的科学研究工作实践,期刊的学术引领功能发挥的效果不明显,这不利于科学的繁荣与进步。

基于此,期刊学术引领的意涵应为:学术期刊在运营中发挥主动性,在重点选题、研究方法、研究范式、学科交叉等方面形成独特优势,综合运用多种工作途径带动科学研究飞跃式发展的过程或功能。

2 研究方法与个案选择

本研究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选取《公共管理学报》为研究案例。选取案例的依据是:(1)案例代表性。《公共管理学报》的学术影响力在我国管理学科的公共管理领域处于领先地位,一直以来致力于刊载中国情境的实证研究论文,案例研究发文比例在同类期刊中处于前列。近年来编辑部加强学术共同体的建设,积极与学界互动,获得了良好的学术声誉。(2)案例完整性。案例研究高质量发展是近年来管理学界推出的一项重点举措,《公共管理学报》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开展了多种多样的运营活动,工作途径和成果丰富。(3)案例可得性。笔者在《公共管理学报》编辑部工作多年,设计、参与了案例研究转型推广工作的全过程。

3 学术期刊创新学术引领模式的案例分析

主要从外部环境、内在优势、工作途径3个方面对《公共管理学报》推进案例研究转型工作进行系统性梳理,探讨学术期刊发挥学术引领功能的路径。

3.1 外部环境的促进因素

(1)中国社会丰富的案例研究资源。当代中国正经历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脱贫攻坚、医疗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应急管理等一系列生动实践为中国特色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中国丰富多彩的治理实践为学者们提供了案例研究的资源。

案例研究是中国学者向世界介绍中国发展成功经验、讲好中国治理故事、争取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方式,是构建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重要依托[11]。2020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指出“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是理论和政策研究的‘富矿’,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理论工作者大有可为”,希望广大理论工作者“从国情出发,从中国实践中来、到中国实践中去,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使理论和政策创新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

(2)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需要。中国公共管理学科建立以来,在理论上从引进、消化、理解、运用,经历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学习过程,期间对于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的呼声不绝于耳。我国在治理上有丰富的实践积累,也到了做出理论总结的时候,特别是公共管理学科丰富多彩的案例研究都是鲜活的治理故事,为中国本土的理论构建提供了坚实的证据。

现有案例研究的研究思路或范式面临着理论建构贡献的挑战,如理论与案例“两张皮”、西方理论解释中国案例的适用性、案例的特殊性与理论的普遍性的关系、案例解释框架的输出与原有理论的对话等。因此,需要从案例研究方法转型方面寻求一定突破。

(3)期刊案例联盟的成立。2021年3月24日,中国案例研究期刊联盟成立大会暨案例建设高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该联盟旨在加强具有高学理价值的案例研究,推动相关学术期刊设立案例研究专栏,有效推进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案例研究及其发表工作,首批26家联盟成员单位大多为管理学科重要的知名期刊。中国案例研究期刊联盟成立后,组织联盟期刊发布案例研究征稿启事,号召学界关注、发表高水平案例研究论文。相关期刊案例研究论文的收稿量、发表量都大幅提升,一些案例研究以专题或者专栏的形式系列发表。

(4)学术管理机构的支持和激励。学术管理机构对于案例研究的支持与激励成为学界开展案例研究的动力源泉。2022年9月17日,由教育部批准召开的首届中国案例建设国际研讨会(2022)在北京举办,推出示范“主题案例”成果和示范“案例研究”成果,并围绕案例建设、案例研究、案例传播与案例教学进行深入研讨,100余所高校的近400位嘉宾通过线下、线上方式参加会议。会议的召开表明了官方和学界对案例研究的支持与激励,正向强化了学者对案例研究成效的良好预期。

3.2 学术期刊的内在优势

(1)期刊的学术声誉。《公共管理学报》于2004年创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认定的管理学科A级重要期刊之一,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据中国知网公布的期刊复合影响因子排名,《公共管理学报》一直在中国政治类期刊中位列第1、在管理学期刊中位列前3。《公共管理学报》获评“管理学最受欢迎期刊”和“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在公共管理领域具有很好的学术声誉。

(2)期刊的学术积累。一直以来,《公共管理学报》倡导以事实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的实证研究,强调研究成果在中国场景下的适用性和应用价值,旨在繁荣与深化中国公共管理学术研究、探索提升政府治理水平的方略与途径。近年来,《公共管理学报》特别关注基于中国治理情境案例的学术研究,发表的案例研究论文占发文总量的50%以上。《公共管理学报》致力于公共管理学术平台建设,注重培养我国公共管理学科的中坚力量,凝聚了广泛的作者、读者群体,打造了具有深厚学术底蕴的审稿人队伍。

(3)期刊的学术能力。《公共管理学报》主编是我国公共管理领域知名学者,在我国的公共管理领域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在其带动下,《公共管理学报》与国内公共管理领域的高校、学者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流。编辑通过学习与会议交流,不断提高对公共管理领域科研成果的鉴赏力,持续追踪研究热点,形成了较为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学术能力。

3.3 推进案例研究转型的工作途径

正是基于推动案例研究转型的外在动力和《公共管理学报》编辑部积淀的办刊方向、办刊能力和办刊经验,《公共管理学报》确立了推进案例研究转型的学术引领方向,推出了一系列目标明确、逻辑链条清晰、具有系统性的编辑活动和学术活动。

(1)遴选、发表高质量的案例研究自由来稿。自由来稿是科技期刊重要的稿件来源,具有内容涉及面广、方向多、可选择性大等特点,是期刊的质量之基、立足之本[12]。《公共管理学报》历来重视从自由来稿中遴选优质的研究论文,通过编辑部初审和外部审稿专家初审两轮初审环节,遴选出在选题方向、研究方法、逻辑路线、数据来源等方面相对优秀的投稿,按照正常审稿程序完成二审、三审和终审的逐级筛选、评价,录用刊发。基于多年来确立的办刊风格,《公共管理学报》吸引了大量以案例研究为核心研究方法的自由来稿,刊发案例研究论文占比大,从而更能够吸引优秀案例研究稿源,形成良性循环。

(2)多渠道组稿案例研究专题。组稿是传达期刊特色、吸引读者关注的重要途径,也是作者把握期刊学术导向的重要依据。同时,组稿策划是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的关键因素[13]。从期刊编辑角度看,相对于筛选自由来稿的被动方式,组稿工作更能够体现期刊的学术引领意向。以组稿形式发表案例研究论文,对于读者来说更有冲击力,从而更容易获得学术注意力。

为了更加明确地传达公共管理领域案例研究的写作新模式及其学术理念,《公共管理学报》在2021年第4期发表了“中国案例·中国方案”专题。第一篇文章系统阐述了中国情境下公共管理案例研究的本体论意涵,分析了当前公共管理案例研究的一些缺憾,进而从方向、视角、理论和主体4个维度探讨构建“中国经验—中国理论—理论对话”的案例研究新路径[14]。在这一研究路径下,《公共管理学报》选取了两篇文章:其一探讨社会组织在我国的弱势地位、有效参与环境问题治理的行动逻辑及其深层的理论逻辑[15];其二解析苏州工业园区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和特有模式,尝试提炼地方治理创新的一般规律[16],以此呈现公共管理学者对中国情境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范式转型的思考与行动。

组稿过程中,《公共管理学报》组织了两次线上专题研讨会,3篇文章的作者、《公共管理学报》主编和学术编辑一起就文章存在的问题、改进方案、作者修改困惑等进行交流和讨论,就如何提升文章质量以及如何突出专题组稿目的(即推进公共管理领域案例研究转型)进行深入讨论。3篇修改后的文章统一了学术表达意向,形成了具有冲击力的组稿专题——“中国案例·中国方案”。专题引发了公共管理学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下载量超过同期刊出的其他文章。同时,学者在研究论坛、微信朋友圈等交流平台上对文章进行转发和评论,专题收获了良好的学术传播效果,案例研究高质量发展(即案例研究范式转型)引发了学界的关注与讨论。

(3)召开案例研究方法论与写作实践的学术研讨会。在“中国案例·中国方案”专题成功出版的前提下,《公共管理学报》决定及时组织一定规模的学术研讨会,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宣传案例研究范式转型。2021年11月10—11日,由《公共管理学报》《公共管理评论》共同主办、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承办的“如何构建中国场景的案例研究”青年研讨会在苏州隆重召开。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来自全国相关研究领域的近50位专家学者参加线下会议,线上参与人数高达9220人,约2万人在线观看,3个交流群的1300余位学者参与讨论。研讨会得到了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与深度参与,为公共管理学科案例研究范式转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7]。

会议分为引导性发言、学术报告、专题讨论及总结、自由发言和总结报告等环节(见表1)。第1个环节,两个编辑部的主编做引导性发言,其目的在于引发学者们对于案例研究转型的思考。第2个环节,“中国案例·中国方案”专题的作者做学术交流,阐述案例研究转型论文的写作过程和心得体会。第3个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分为两个轮次、8个小组,分别围绕“案例研究的特殊性与普遍性的关系”“案例研究能否产生理论输出,进而与原有理论对话?”“怎样理解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的标杆作用?”“是不是中国案例、中国故事就是中国方案,就能构建中国理论?”“我们案例研究为什么写得无趣、可读性不强?”“案例研究作为一种实证研究,与定量研究、规范研究的关系”“怎样解决理论与案例两张皮的问题?”“我们的案例研究是否缺少理论的想象力?”等案例研究转型问题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小组共识并向大会做总结汇报。第4个环节,10位公共管理领域年轻学者就案例研究方法论及写作实践这一主题发表学术观点,如《由案例研究构建中国本土的公共管理理论》《跨越学科边界 讲好中国故事》《案例研究的三点迷思》等。最后一个环节,《公共管理学报》主编做了题为“理论崛起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接治理理论重大变革的历史机遇”的总结性报告。

表1 “如何构建中国场景的案例研究”青年研讨会报告主题

区别于一般学术会议报告研究论文的会议形式,本次研讨会紧密围绕公共管理学科案例研究转型的相关问题,组织学术对话、分组讨论和观点总结,与会学者初步达成对中国场景案例研究新范式的理念共识,即“中国场景的问题提出—中国案例的理论分析—由理论分析导出的解释框架—与原有理论的对话—研究结论”。正如《公共管理学报》主编在会议总结中指出的:“公共管理学科需要克服诸多研究障碍,加强‘学术想象力’。我们不仅需要对丰富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的伟大实践在治理理论上做出很好的总结,还要思考如何讲好国别化的国家治理理论,让国际学术界接受中国的治理理论以及解决治理理论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等问题。”

(4)案例研究转型的宣传推广。研讨会成功举办之后,《公共管理学报》编辑部开启了宣传推广工作,其目的在于促进案例研究转型理念在学界获得更加广泛的关注。一方面,通过网络媒体宣传报道会议举办基本情况[17],并在微信朋友圈、审稿人工作群中进行广泛转载,与会学者也进行一定量的转载,进一步加强对案例研究转型的宣传;另一方面,于2022年1月刊载《中国场景公共管理案例研究的方法论与写作实践——“如何构建中国场景的案例研究”青年研讨会会议综述》一文,文中指出“我们希望,以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讲话精神为指引,借着中国案例研究期刊联盟成立的东风,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能够推动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公共管理案例研究实现质量上的飞跃发展”[18],再一次明确传达了《公共管理学报》的学术引领意向。

(5)组织刊发案例研究转型的特稿。2022年4月11日,《公共管理学报》录用了《双重制度逻辑下的市县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基于S市的案例分析》一文。但是论文依然存在理论和案例“两张皮”的问题,需要在结构上进一步完善。为此,主编指导作者进行修改。2022年5月19日,经过作者自行修改、专家审稿、线上修改交流会和后期编辑校对等环节,论文以特稿的形式在中国知网网络首发[19]。特稿包括编者按、正文、后记3个部分,细致呈现了案例研究转型论文的写作历程[20]。特稿编者指出:“长期以来,我们的案例研究的模式一直是先说国外的理论,形成一个所谓的分析框架,然后把中国的案例复述一遍,似乎对国外理论进行了验证。我们把这种研究称为理论与实践的‘两张皮’……其他社会科学我们可能说不清楚,但政府管理、国家治理的理论总结,一定是国别性的,一定是由特定的国家治理体系以及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所约束和决定的。本刊的特稿就是在案例研究转型上的一个具体实践。”在后记中,作者讲述了论文写作和修改的过程。以特稿的形式刊出论文,其目的在于强化《公共管理学报》对于案例研究转型的学术引领作用。

(6)构建案例研究学术共同体。学术共同体是重要的办刊力量[21]。读者群体、作者群体、审稿人群体是学术期刊运营的基础:期刊既要依托高水平的作者获得优质稿源,又要依托负责、高效、专业的审稿人提升稿件质量,还要依托广泛、稳定的读者传播学术成果。只有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学术共同体,才能推进案例研究新范式的认可和采纳,才能吸引更多的学者开展相应的科学研究。

《公共管理学报》以“如何构建中国场景的案例研究”青年研讨会的参会学者为主体,在形成案例研究共识基础上,以微信群为交流渠道,持续推进案例研究学术共同体的建设。在推出特稿后,在微信群中进行学术发布和讨论引导。《公共管理学报》主编在微信群中谈到:“学报将坚决贯彻2021年11月的苏州大学案例研究会议的精神,推进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范式的转型工作。”通过在学术共同体中交流文章录用稿、发表终稿以及特稿编者按、作者后记等内容,重申了对案例研究方式转型的学术期待、解密了作者团队的修改过程,案例研究转型的理念进一步在共同体中传播。

此后,《公共管理学报》遴选部分参会代表加入审稿人队伍,旨在加强对案例研究论文的质量把关和质量提升,希望依靠达成案例研究转型共识的审稿人的高质量审稿工作,为进入审稿程序的案例研究论文提供更加具有建设性和操作性的修改意见,这些审稿人成为《公共管理学报》的重要依托力量。

3.4 推进案例研究转型的工作成效

《公共管理学报》经过专题组稿、召开研讨会、宣传推广、刊发特稿和构建学术共同体等一系列工作,在公共管理领域倡导、推动了案例研究转型,得到了学术界的关注与讨论,一些学者也开始运用这种新的案例研究范式撰写科研论文。

更进一步地,案例研究的新范式逐渐被学术界认可。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的评选活动中,《公共管理学报》刊发的案例研究转型论文《数字政府驱动的基层政府组织结构变革研究——基于佛山市南海区政府的案例》通过期刊推荐、专家评议等环节,被遴选为2023年度案例研究典型成果[22]。

4 期刊学术引领的运营机制

基于对《公共管理学报》推进案例研究转型实践的深入分析,归纳具有普遍意义的关键要素和工作途径,建立学术期刊引领功能的机制模型(见图1),并阐释模型中的要素及其关系。

图1 学术期刊引领功能的运营机制

外部环境因素是学者开展学术研究的前提条件,也是某一类型研究成果大量涌现的基础。中国政府丰富多样、迅速迭代的治理实践,给公共管理领域的案例研究提供了富足的研究素材,给予科研工作者充分的科学研究资源;公共管理学科经过多年的积累和沉淀,对公共管理理论本土化的呼声日益增多,公共管理理论的话语权开始显现,凸显了学科发展的现实需求;中国案例研究期刊联盟的成立及其一系列活动、举措激发了期刊同行之间的竞争;学术管理机构通过评奖、会议等方式,充分吸引了科研工作者和学术期刊的注意力,起到指挥棒的作用。在这些外部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公共管理案例研究迎来了“春天”。

学术期刊要发挥学术引领功能,需要找到一个恰当的切入点。学术声誉、学术积累和学术能力是期刊的3个核心要素:学术声誉决定着期刊在一个学科、领域中的号召力和公信力,体现了学者对学术期刊的信赖和追随;学术积累是期刊办刊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学术风格,且这一学术风格被学界广泛地理解和接受;学术能力是期刊作为一个学术组织发现科学研究新增长点的能力。这3个核心要素相互制约、缺一不可,是学术期刊拓展学术引领功能的保障条件。

在外部科学研究大环境和学术期刊内在保障条件的共同作用下,学术期刊适时依托一定的工作内容传达学术意向,从而发挥学术引领功能。通过对期刊可能采取的有效运营途径的总结梳理,可以将其分为传统工作途径和新型工作途径两类。传统工作途径即学术期刊通过发表学术成果的方式体现对学术的引领,其学术引领功能较弱。从自由来稿到专题组稿再到特稿,传统工作途径又分为3个层级,对于学术期刊来说工作空间越来越大,对于读者和学界来说学术引领效果越来越显著。新型工作途径即学术期刊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工作坊和培训班的形式,向学术群体推介其学术引领内容,这种途径的学术引领功能较强,效果更直接,也更能够体现学术期刊在学术引领工作中的主动性。同时,结合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工具,学术期刊可以通过新闻报道、会议通稿、公众号推文、微信群传播、朋友圈传播等渠道进行宣传,强调学术期刊的学术引领意向。学术期刊在构建学术共同体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加强,由传统的学术共同体成员向学术共同体牵头组织者转变[23]。学术期刊通过将读者转化为作者、将作者转化为审稿人,形成体现期刊学术引领功能的学术共同体,整体上促进期刊学术引领工作的良性循环。学术期刊尤其要注重作者到审稿人的转化,即筛选在本刊发表学术成果的作者担任审稿人。基于对期刊风格的了解、对期刊审稿要求的把握以及对期刊负责的奉献精神,审稿人成为学术期刊发展的重要依托。基于工作途径类别以及工作成效的强度,构建学术期刊学术引领功能的4个象限。学术期刊可有选择性地结合多种工作途径,形成发挥学术引领功能的系列组合拳。

5 结束语

引领、推动学科发展是党和国家为学术期刊赋予的重大使命。学术期刊应充分发挥平台作用,促进学科发展、加强学术话语权不仅是学者的责任,还是学术期刊的责任。为此,学术期刊应该主动作为,在巩固传统期刊功能定位基础上,发展高阶的学术引领功能。

在理论层面,本研究拓展了学术期刊的引领功能,将传统的依托学术期刊发布、传播学术成果的潜在学术导向功能,拓展为通过多种工作途径推动科学研究发展的显性学术引领功能,弥补了已有研究忽视学术期刊引领功能的理论缺陷,对学术期刊的功能定位进行了深化和细化。同时,本研究构建了新时期学术期刊引领功能的运营模式,分析了学术期刊发挥引领功能所需要的内外部因素,并从传统工作途径和新型工作途径两个方面梳理了学术期刊可能采取的运营方式。

在实践层面,本研究通过对《公共管理学报》推行案例研究转型案例的深描,呈现了学术期刊如何依据期刊自身特点组织科学、合理的学术引领工作,如何较为全面地开展对学术引领功能的广泛宣传,如何利用各种资源组建学术共同体。重点介绍了组稿、特稿工作,学术会议的特色环节,以及以审稿人为重点的学术共同体建设情况。这对于推动具备条件的学术期刊开展专项的学术引领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参考价值。

同时,作为一种创新性的期刊运营模式探索,学术引领工作的适用性可能会受到诸多的限制。本研究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探索性研究结论,但是在普适性方面难免存在不足。未来研究需要在期刊类型维度、引领内容维度和工作途径维度进行更加深入的探讨。

猜你喜欢
管理学学术期刊学术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学术期刊引证指标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浅谈管理学
河海大学学术期刊创办百年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