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预印本政策的作用机制模型构建与建议
——基于扎根理论的分析

2024-01-31 02:00刘敬仪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印本学术交流范畴

■刘敬仪 杨 恒 肖 莉

1)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100190 2)中国科学院大学信息资源管理系,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北四环西路33号 100190 3)南京林业大学图书馆,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龙蟠路159号 21003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在“第四章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明确提出“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1],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第二次修订后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在保障措施中首次提到“推动开放科学”[2]。期刊与预印本作为高端交流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关键组件,也对开放科学事业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上,在2016—2021年,平均每年新建成预印本平台数在10个以上,其中2017年新建成的预印本平台更是多达21个,载文量在100万篇以上的预印本平台有5个,载文量在50万篇以上的预印本平台有7个[3]。由此可见,作为重要学术交流模式的预印本已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关注,预印本平台建设也呈现出繁荣发展之势。Hurd[4]曾在2000年预测,学术期刊与预印本平台将构成学术交流的两大重要支撑,该预测无疑已得到验证[5]。

不同于传统的以期刊为载体的科学出版模式,预印本是广大科研人员快速发布研究成果的新模式,保障科研人员获得研究成果的网络首发权。在预印本颇受青睐的同时,预印本的质量却受到争议。因预印本一般不具有如学术期刊一样严格的同行评议流程,其内容的科学性、严谨性、真实性、安全性等皆无法得到良好的保障,致使科学界同行、新闻媒体、公众的误用、滥用等情况时有发生。着眼于解决此棘手的问题,提升学术交流与知识传播的质量,需要积极开展学术期刊与预印本协同发展的研究,探究期刊预印本相关政策,从顶层设计角度把握期刊与预印本协同发展的政策路径,剖析政策关键维度与内容要素,推动学术期刊与预印本的有机联动,为利益相关方制定相关指导规范政策提供依据,为开放科学环境下的高端交流平台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国内外已有很多研究人员关注期刊与预印本协同这一关键议题。国外,Massey等[6]选取影响因子排名前100的临床期刊的预印本出版政策开展评估,da Silva等[7]对14个大型成熟科学出版商的预印本使用情况及其政策变化进行探究与评价,Klebel等[8]调查了171种跨学科主要学术期刊的预印本政策。我国,陈雪飞等[9]从期刊视角提出有关预印本政策的建议,朱佳丽等[10]建议我国预印本平台重视科技期刊等的权益政策制定与宣传,刘静羽等[11]提出从科技期刊等层面着手构建多层级预印本政策体系,雷雪[12]建议加快我国预印本政策制定及其与科技期刊的融合发展。已有研究选取不同的期刊群开展预印本政策研究,在相关政策变化、政策明细、融合发展等方面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与总结,并为期刊制定预印本政策给予建议。对比而言,国外研究的期刊样本量通常较大,多基于政策的具体内容,而我国研究更侧重于对部分代表性政策和利益相关者需求的调研。总体上,国内外研究皆缺少基于多学科顶尖期刊的预印本政策文本分析,缺少对政策构建要素的探究与深入挖掘。

为弥补已有研究不足,探寻期刊与预印本协同发展的政策路径,同时考虑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和可获取性,本研究以《2022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以下简称《期刊分区表》)为样本数据来源,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对排名前120的期刊进行预印本政策文本编码分析与内容挖掘,探究其预印本政策的作用机制模型,为国内外更多期刊制定预印本政策提供参考,推动开放科学时代背景下期刊与预印本的协同发展。

1 研究方法与设计

当前,正式的学术交流以期刊论文发表为准,期刊对预印本投稿的态度直接影响着作者对预印本学术交流的认知与行为。本文所指的“期刊预印本政策”,即期刊自行制定的、针对预印本稿件处理的政策,供作者在投稿时参考。期刊预印本政策一般明确申明该刊对预印本稿件的态度、处理方式等,并对稿件在预印本发布和期刊发表过程中的作者注意事项进行提醒。

1.1 样本来源

《期刊分区表》旨在评估SCI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可为学术投稿提供参考、为科研管理部门的宏观判断提供支撑[13]。据此,聚焦期刊层面的预印本政策,选取《期刊分区表》中排名前120的期刊为预印本政策的调研样本。

如图1所示,通过对样本期刊的外部特征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就地域分布而言,美国和英国是拥有较多上榜期刊的国家,其中:美国期刊数量排名第1,有58种,占48%;英国有51种,占43%;其他国家与英美两国差距较大。就所属学科领域而言,按照《期刊分区表》赋予的学科领域,医学期刊占比最多,为48%;其次是生物学期刊,占13%;物理与天体物理、材料科学等其他学科领域期刊占比较低,均在10%以下。就所涉及的出版者来看,120种期刊共涉及46个出版者(以JCR中的Publisher为准),其中:Nature Portfolio出版的期刊数量最多,占33%;其次是Elsevier出版的期刊,占18%。结合预印本发展历程来看,英美等发达国家中预印本学术交流兴起较早,目前影响力最大的预印本平台arXiv即发源于美国;新冠疫情期间,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相关论文的快速发表需求是预印本迅速流行的重要推手;Springer Nature等国际知名出版商也较早关注预印本学术交流模式,预印本政策建设相对完善。可见,所选样本期刊的预印本政策基本可以反映现阶段国际学界对预印本学术交流模式的主流看法,具有一定程度上的代表性,且能够为大部分科技期刊的预印本政策建设提供模范样本。

图1 样本期刊的外部特征(a)国别;(b)学科领域;(c)出版者

调研发现,120种期刊中仅有3种(3%)无预印本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预印本作为一种新型学术交流模式已经引起高水平科技期刊的高度重视。由于部分期刊属于同一出版机构,其预印本政策内容极为相似,故将调研到的预印本政策进行遴选、合并、整理,形成35个来源的53份预印本相关政策,见表1。

表1 期刊预印本政策样本

1.2 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扎根理论对获取的期刊预印本政策进行范畴归纳与模型构建,梳理其对作者预印本学术交流行为的作用机制,并对各个模块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分析。扎根理论是由美国学者Strauss 和 Glaser于1967年共同提出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提倡在基于数据的研究中发展理论,而不是基于已有的理论演绎可验证的假设[14]。扎根理论的主要步骤包括:(1)从资料中产生概念,对资料进行逐级分析;(2)不断地对资料和概念进行比较,系统地询问与概念有关的生成性理论问题;(3)发展理论性概念,建立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4)理论性抽样,系统地对资料进行编码;(5)建构理论,力求获得理论概念的密度、变异度和高度的整合性[15]。可见,扎根理论是一种自下而上建立实质理论的方法。目前期刊对预印本政策尚未形成共识,各期刊根据自身办刊特点自发制定预印本政策,运用扎根理论可以对分散、无序的预印本政策文本进行分析、整序,从而构建起期刊预印本政策的作用机制模型,为期刊制定预印本政策提供参考。

基于此,首先对期刊预印本政策建设情况进行初步考察,包括其显示度、独立性等外部特征;然后,深入预印本政策的具体内容,基于扎根理论对原始资料语句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形成一系列初始概念、范畴和主范畴,归纳其典型结构关系,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最后,结合政策文本内容对模型进行分析,并提出政策制定建议。

2 研究结果

2.1 期刊预印本政策建设概况

2.1.1 预印本政策独立性特征

期刊预印本政策的独立性是指政策内容显著区别于其他期刊,反映本刊对预印本学术交流的独特态度或措施。调研发现,预印本政策的独立性往往受到期刊所属出版机构性质的影响。按照独立性程度,政策可以大致分为3类:一是同系列期刊遵循的统一预印本政策,这类政策一般由上级出版单位统一制定,期刊直接复用即可。例如,Nature系列的39种期刊虽然可进一步细分为Nature Research系列和Nature Review系列,但是都统一采用Springer Nature在2019年更新的预印本政策[16],以便更好地推广预印本学术交流。二是期刊自行制定的更适合本刊的预印本政策,同时链接到上级或其他预印本政策。这类期刊部分遵循上级出版机构的预印本政策,但同时对编辑部处理预印本稿件的方式作出更为详细的声明或解释,如Gastroenterology声明预印本不能在审查期间更新,即使是在期刊接受发表的情况下[17],而其所属的出版商Elsevier的文章分享政策却规定,作者可以更新在arXiv或RePEc上的预印本[18]。三是完全由期刊编辑部自行制定的预印本政策,这类期刊独立性较强,不存在姊妹期刊等同类属期刊,但研究并未发现其政策内容的特别之处。

2.1.2 预印本政策显示度特征

期刊预印本政策的显示度是指期刊的预印本政策在期刊整体政策体系中的位置,以及易被作者获取的程度。根据调研结果发现,期刊预印本政策显示度的总体情况并不乐观。首先,从预印本政策在期刊官网所处栏目的层级位置来看,53份预印本政策中,处于3级栏目下的最多,有18份,占33.9%;处于2级栏目下的有17份,占32.0%;处于4级和5级栏目下的均有8份,各占15.0%;仅有1份预印本政策出现在网站首页,为TheLancet系列期刊的预印本政策;另有1份预印本政策处于网站的7级栏目下。一般来讲,预印本政策文本所处的栏目层级越深,作者在查找、了解政策时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就越多,同时也更有可能因为不甚了解期刊的具体政策而造成行为失范,从而阻碍预印本学术交流。其次,从期刊预印本政策所属的上级类目来看,除TheLancet系列期刊在网站首页设置了预印本栏目外,多数期刊将预印本政策归于编辑政策(41.5%)、作者指南(32.0%)或出版政策(13.2%)栏目下。53份预印本政策中,仅有4份处于期刊的开放获取政策中,占7.5%。从预印本学术交流的特点来看,其开放科学属性十分明显,且调研中发现,部分期刊会向作者推荐Sherpa Romeo平台作为期刊预印本政策查询平台,但是该平台实际上主要面向开放获取出版提供服务,汇集并展示世界各地的出版商和期刊的开放获取政策[19]。

2.2 期刊预印本政策的作用机制模型构建

2.2.1 开放式编码

对原始语料进行切分和提炼后总计获得 628 个原始资料语句,从中随机选取2/3进行文本编码,其余 1/3 用于理论饱和度检验。通过开放式编码对可编码的语句或片段逐句进行概念化,得到初始概念并发现概念范畴。观察发现,由于期刊对预印本交流的认识或支持程度不一,预印本政策具有多样性,部分初始概念具有相反特征。如,多数期刊不将预印本发布视作“先前出版”,表示预印本不会影响期刊对稿件的判断,但也有期刊明确表示会将预印本发布造成的“信息冗余”纳入考量。因此,进一步对初始概念进行整合、提炼,最终通过开放式编码共获得 25个初始概念(p1~p25)。

接着根据各初始概念之间的相关关系、类属关系进行归并,并基于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其所属范畴。实际操作中,重点关注编码覆盖率小于1%的编码节点,进行同类合并或概念删除,以减少概念冗余。但根据研究目的,对于个别具有独特作用的初始概念予以保留。如“p22媒体对预印本报道的责任”虽然只在Nature Portfolio的《新闻和媒体禁运政策》中有所提及,编码覆盖率仅为0.14%,但考虑到“P8媒体报道”这一范畴的完整性以及媒体报道对预印本学术交流的重要性,仍予以保留。最终将25个初始概念归纳为9个范畴(P1~P9)。开放式编码示例见表2。

表2 开放式编码范畴化示例

2.2.2 主轴编码

通过主轴编码可以发现范畴之间的潜在逻辑联系,发展主范畴及其副范畴。根据不同范畴在概念层次上的相互关系,结合预印本稿件在学术交流系统中流转的逻辑次序对范畴进行归类,共归纳出3个主范畴。各主范畴及其对应的开放式编码范畴如表3所示。

表3 主轴编码形成的主范畴

2.2.3 选择性编码

选择性编码是指从主范畴中挖掘核心范畴,分析核心范畴与主范畴及其他范畴的联结关系,以“故事线”(Storyline)形式描绘行为现象和脉络条件,并发展出新的实质理论构架[20]。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如表4所示。

表4 主范畴的典型关系结构

确定“期刊政策对作者预印本交流行为的作用机制”这一核心范畴,围绕核心范畴的“故事线”可以概括为:期刊的预印本政策侧重于对作者行为做出规定,对作者的预印本交流行为有显著的指导作用;预印本投稿流程中的各个场景,即预印本投稿环境、预印本稿件处理、预印本可信传播3个主范畴,是期刊政策规范作者预印本交流行为的重要依托。以此“故事线”为基础,逐步梳理和建构期刊政策对作者预印本交流行为的作用机制模型,即“政策-场景-行为”整合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政策-场景-行为”整合模型

2.2.4 理论饱和度检验

为确保通过编码过程得到的概念与范畴的饱和性,对剩余 1/3的原始语料进行相同流程的编码分析与归纳提取,并未发现有新的范畴或概念产生,也并未遗漏重要关系,由此推断本理论模型已达到饱和状态,可以有效用于探究期刊的预印本政策对作者预印本交流行为的作用机制。

3 讨论与建议

通过上文分析发现,用“政策-场景-行为”整合模型可以有效解释期刊预印本政策作用的形成机理。具体来说,期刊政策对作者行为的指导作用以3个主范畴的逻辑次序为轴,即期刊政策依托预印本投稿环境、预印本稿件处理以及预印本可信传播3个场景发挥作用,但在不同主范畴内部,其对作者预印本交流行为的作用机制(即影响作者行为的方式和路径)并不相同。

3.1 期刊预印本政策的作用机制模型分析

3.1.1 前置场景:预印本投稿环境

在作者的预印本学术交流中,预印本投稿环境是前置场景,由期刊的整体预印本政策决定,反映了期刊对于预印本学术交流的态度与应对措施。期刊的预印本政策环境包括政策间协同性和对预印本稿件处理态度两个方面。研究结果表明:(1)政策间的良好协同性是完善预印本政策环境的前提条件。当前期刊的主要做法是声明遵循统一的同系列期刊或上级出版机构的预印本政策,同时提醒作者进行政策对照检查,防止由不同期刊间的政策差别带来的作者行为失范。此外,医学领域的期刊出于患者隐私保护的考虑,还会提醒作者注意预印本政策的适用范围,如BMJ Publishing Group不接受病例报告预印本投稿[21]。(2)期刊可以从3个方面向作者申明对预印本稿件的态度:①是否鼓励或支持预印本交流,是否认可这种交流形式所带来的巨大价值;②编辑部对预印本稿件的处理方式,目前大部分期刊都表明不会区别对待预印本投稿,但也有一些医学领域的期刊可能会考虑预印本发布带来的信息冗余[22];③是否允许引用预印本,这代表着期刊对预印本研究成果的看法。期刊的积极态度可以有效打消作者对预印本学术交流的疑虑,从而对作者的预印本投稿意愿产生积极影响。

3.1.2 中段场景:预印本稿件处理

若期刊具有完善且宽松的预印本投稿环境,作者的稿件将顺利进入预印本学术交流的中段场景,即预印本稿件处理。现阶段,按照稿件处理流程,期刊预印本政策中的协同服务可分为3个阶段:(1)在投稿前,向作者进行详细说明和操作规范提示。预印本详细说明主要包括预印本及预印本服务器(平台)的定义、预印本的优点以及预印本的用途定位、归属定位,如TheLancet指出,预印本主要用于研究用途,SSRN提供的预印本不是其出版物,也不一定正在接受其审查[23];在预印本的操作规范方面,期刊大多建议作者优先选择成熟的服务器,在发布预印本时获得全体作者的知情同意,同时保留预印本文章的版权,以确保未来能够有效转移给期刊。(2)在投稿时要求作者进行预印本披露,包括向编辑部披露稿件的预印本提交情况和在预印本上声明文章的投稿状态。(3)在投稿后,期刊提供预印本相关服务,并为维护自身权益限制作者行为。当前,越来越多的期刊与预印本平台合作,推出期刊与预印本平台双向的“直接转移”服务,极大地便利了作者的预印本学术交流。此外,期刊通过与预印本平台合作,还能提供对学术交流有更大增值作用的开放评议服务,以更快速地获取同行反馈。但也有期刊表示,编辑部有权利但没有义务考虑稿件在预印本服务器上收获的评论[24]。期刊维护权益的措施主要是在稿件同行评审期间不允许作者在预印本服务器上进行版本更新,以保护期刊的版权。同时,要求作者在文章正式发表后,确保预印本平台上的记录指向期刊正式发表版本,以最大限度减少预印本对期刊引用的分流。虽然将正式发表版本更新归于作者责任是当前的主流做法,但是一些与预印本平台深度合作的期刊采取不同的态度,如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旗下期刊表示将自动更新预印本平台上的文章,并提供指向最终发表文章的链接,作者无需采取任何行动[25]。

3.1.3 后置场景:预印本可信传播

在按照预印本稿件处理的各项要求、规范等将稿件发布到预印本平台上和向期刊投稿后,稿件进入预印本学术交流的后置场景,即预印本可信传播。在该场景中,媒体和作者是两大责任主体,二者的无序交互为预印本可信传播带来不确定性。调研结果表明,期刊主要通过控制作者行为来实现对预印本可信传播的把控。在媒体报道方面,建议报道者明确表明该研究尚未经过同行评审。在作者义务方面,期刊规定作者遵守其媒体禁运政策,作者可以通过提供背景信息来对预印本媒体报道进行解释或澄清,但不应与媒体广泛讨论具体工作内容。如需讨论,作者应提供论文最终发表版本[26]。

3.2 期刊预印本政策建议

3.2.1 完善政策环境,提高作者预印本投稿意愿

期刊的预印本政策规定直接影响着作者的预印本投稿意愿,因此,预印本政策是期刊融入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的“敲门砖”。预印本以其公益性、时效性、互动性、首发确权等优势,正迅速获得广大作者的青睐。国际上,重大成果预印本首发已逐渐成为一种学术交流趋势。尚无预印本政策的期刊应尽快申明对预印本稿件的态度和看法;已具有预印本政策的期刊需要随预印本交流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政策,并建立起预印本政策与其他政策之间的联系,营造完善的政策环境,提高作者的预印本投稿意愿。期刊若想更好地推动预印本学术交流,还可以考虑将预印本政策与开放获取政策紧密结合,以帮助作者更快速、便捷地了解预印本政策,同时提高政策显示度。

3.2.2 促进协同服务,培育作者预印本行为素养

虽然期刊与预印本同为学术交流的重要载体,但在当前学术评价环境的影响下,期刊具有相对更高的话语权,期刊的政策要求更能影响有论文发表需求的作者对预印本学术交流的态度,并规范其预印本行为。依据前文分析,在预印本稿件处理场景中,期刊除了提供与预印本平台的协同服务外,还赋予了作者更多责任,并对作者行为做了部分限制,有些限制甚至与预印本平台的推荐做法相悖,如限制预印本版本更新等。这体现了期刊在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中区别于预印本平台的价值定位,期刊可借助其政策影响,在顺应预印本交流趋势的同时,在稿件处理阶段主动寻求与预印本平台合作,通过推荐稿件、稿件处理等协同服务,将期刊诉求积极融入对预印本稿件筛选的说明、要求和规范,从而潜移默化地培育作者的预印本行为素养。

3.2.3 倡导可信传播,明确规定预印本传播责任

预印本因其开放性、迭代性,在一定程度上会与期刊的媒体禁运政策产生冲突,这主要体现在作者的个人分享和媒体的片面报道上。一方面,期刊的预印本政策可从作者和媒体两个传播主体入手,在把握二者传播诉求的基础上,适时、适当地对相应的传播责任做出提醒、限制;另一方面,期刊需要结合其原有的禁运政策,倡导媒体和作者进行负责任的学术分享,通过规定二者的预印本传播责任来对预印本传播进行把控。此外,期刊也应采取一定措施,加强与预印本平台的互动传播,借助期刊的权威性促进预印本的可信传播,从而营造良好的学术分享氛围。

4 结语

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的研究方法,归纳出期刊预印本政策对作者预印本交流行为作用机制的1条“故事线”、3个场景(主范畴)、9个范畴以及25个概念,并分析了不同场景下期刊预印本政策作用发挥的方式和路径,构建了描述其内在机理的“政策-场景-行为”整合模型。在理论层面,相关结论可以为后续对期刊读者或作者对预印本政策态度、需求等的调查研究提供参考借鉴;在实践层面,研究构建的“政策-场景-行为”整合模型可用于指导期刊预印本政策的内容构建。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期刊预印本政策相关文本往往夹杂在期刊的其他政策当中,独立性、完整性较弱且分散性较强,研究者在进行原始资料获取时或有遗漏。此外由编码者编码水平与专业视野导致的编码误差可能会使模型与实际情况有所偏差,未来可通过进一步丰富研究样本和改进研究方法完善期刊预印本政策的作用机制模型。

猜你喜欢
印本学术交流范畴
2022年国际预印本学术及社会影响力研究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六十种曲》初印本考述
学术交流及演出活动
学术交流活动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与出版
我校近期学术交流活动及获奖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国际学术出版机构预印本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