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中教师有效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研究策略

2024-01-31 17:00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店子教育幼儿园
家长 2023年32期
关键词:教师应深度区域

□江苏省徐州市云龙区店子教育幼儿园 任 艳

深度学习是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增强幼儿逻辑思维能力,引导幼儿用批判性和创新性的思维去探索、思考问题的重要途径,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引领幼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游戏观、课程观,推进幼儿园课程实施符合幼儿身心发展和学前教育规律”是《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价值引领。在文件的指示下,教师应充分结合幼儿深度学习的表现及特征,探索核心素养视角下支持幼儿在区域游戏中深度学习的优化路径,为幼儿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助力幼儿健康成长,帮助其通过深度学习获得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的综合发展。

一、幼儿深度学习的表现及特征

(一)幼儿深度学习的表现

深度一词代指对事物的理解程度较为深入。幼儿深度学习表现具有注意力持久、遇到问题能够主动寻求帮助、尝试运用多元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经常性地进行讨论与分享这四大特征。

1.注意力持久——专注即为学习者能够一心一意地完成某一件事情,并全神贯注注意力集中。由于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为有限,大部分幼儿在参与区域游戏的过程中只能达到专注9—30 分钟左右。然而,若幼儿进行深度学习,其注意力以及对事物的专注程度能够持续长达20—90 分钟,区别于浅层学习具有质的飞跃。

2.寻求帮助——在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实践中,大部分幼儿会产生一些难以独立解决完成的问题。在深度学习之中,幼儿能够主动寻求同伴或教师的帮助,教师也可以基于幼儿所提出的疑问进行解答追问,促进幼儿形成积极的探索态度,从而发展自身能力。

3.问题解决——问题解决是区分浅层学习以及深度学习的最显著手段。在深度学习当中,幼儿需要调动自身知识、经验、情感以及能力等多维度,形成多元化思维,顺利解决相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帮助幼儿打破思维定式,促进想象能力以及创造能力的发展,最终使其体会成功的喜悦。

4.讨论分享——讨论与分享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讨论是基于对问题的思考,通过讨论的方式汲取他人经验,达到促进自身思维发展的目的。分享则是幼儿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手段,有效的交流能够帮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获得经验。

(二)幼儿深度学习的特征

深度学习中的学习者以主动学习、主动构建的方式进行学习,是学习者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萌发想要去了解该事物的兴趣,并且想要学习的一种状态。在深度学习中,幼儿的学习方式是主动的、自发的,幼儿对区域内环境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与兴趣,而并非强迫或安排进入,在学习动机方面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同时,幼儿在深度学习的过程中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根据获取的信息进行判断,展开大胆的猜测及假设。自我效能会影响活动时的情绪,效能水平高者活动时信心十足、情绪饱满,而效能低者则充满恐惧与焦虑。学习体验是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内在心理体验,积极的情感能够促进幼儿的主观能动性发展,使其敢于挑战自我,享受积极的探究过程。

由此可见,幼儿深度学习的表现以及特征较为明显。为发挥区域游戏的优势和作用,教师应对深度学习表现以及特征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幼儿的认知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给予合理指导,借助游戏的方式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发生,进而促进其思维发展。

二、区域游戏中教师有效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策略

通过对幼儿深度学习的表现以及特征分析可知,为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发生,教师应从学习动机的主动性、理解过程的批判性、操作体验的积极性、解决问题的迁移性等方面着手,给予幼儿强有力的支持,进而促进其深度学习的发生。笔者结合多年实践教学经验,对区域游戏中教师有效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策略尽心探究,希望可以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提供建议。

(一)分享计划,明确深度学习目标

区域游戏是幼儿教育中的主流游戏教育形式,强调幼儿的自主与探究。笔者在实践调查中发现,部分幼儿在参与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时常出现无所事事以及盲目等待的现象,究其原因,是幼儿缺乏明确的活动目标,不知道自己下一步应该如何准备。针对这一情况,为保障幼儿深度学习的发生,教师应该带领幼儿共同确定活动计划并明确活动目标,为后续深度学习的展开奠定基础。

案例:在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科学活动材料,针对选择科学材料的幼儿,教师向其提出问题,并询问大家的游戏思路与计划。

师:“本次选择科学区域的小朋友,你们打算利用手中的材料制作什么呢?”

幼:“我想试一试碳酸饮料的小实验。”

师:“哦?说说看,你打算和谁一起完成呢?具体步骤是怎样的?”

幼:“利用区域中的气球、薄荷糖以及碳酸饮料完成,我打算跟明明和丽丽共同完成。”

师:“太棒了,你们打算怎么完成呢?这三种材料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

幼:“丽丽负责扶好瓶子,明明负责将薄荷糖装在气球里,我把气球套在瓶口上,然后将薄荷糖投入到可乐中。”

……

设计说明:在计划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启发,明确幼儿的后续操作意图。同时,开放式的提问也能够充分激发幼儿的参与热情,大家迫不及待地想向教师分享自己的游戏方式。在聆听计划后,教师可以通过层层递进的提问,帮助幼儿进一步明确探究步骤,促使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参与到游戏中,防止出现盲目、随意操作的情况。

如上,教师通过计划的分享,促使幼儿积极思考,自主探寻深度学习的目标,并为后续游戏活动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二)情境创设,增强幼儿解决实际问题意识

《指南》指出环境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其深度学习的最终结果是解决现实中面临的具体问题。在实施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幼儿天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望设计任务情境,增强幼儿的探究意识,使其主动投入运用自身知识和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之中,从而实现深度学习的发生。

本次区域游戏活动面向大班幼儿,意在帮助幼儿完成从幼儿园向小学的初步转变,促使幼儿了解小学生活环境。在提供材料前,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幼儿播放小学校园内部景象视频,充分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在情境的指引下,教师鼓励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谈一谈自己在路边、在父母的带领下所参观过的小学校园,并将其与幼儿园环境进行对比,列举双方的异同。在此阶段,幼儿通过生活经验的回顾,进一步激发自身的思维活力。在开展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设计属于我自己的小学校园”为任务,鼓励幼儿在经验的支持下,自主前往区域内选择合适的材料,动手操作,搭建自己心目中的小学校园。与此同时,在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及时提供启发性思路。如,幼儿在搭建地基时发现三角形材料无法支撑,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启发幼儿思考是否可以更换游戏材料?由此,使幼儿走出思维定式,尝试选择更加稳固的材料。

如上,教师创设情境,增强幼儿深度思考的意识,使其通过情境唤醒已有生活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完成教师设计的任务。在此过程中,幼儿将获得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融合,为后续实际问题的解决奠定坚实基础。

(三)材料调整,激发幼儿深度自主探究热情

材料是区域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进行探索和操作的媒介,能够使幼儿通过材料来了解数量关系、形状特征,对其深度学习的发展具有重要帮助。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在开展区域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常常忽视材料在游戏中的价值,单一化、操作性较低的材料与不利于幼儿深度学习的发生。因此,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材料种类,根据其发展水平调整材料层次,达到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目的。

教师可以将不同材料划分为难易不同的三个层次,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以及发展水平进行选择。与此同时,教师也要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以“有趣的三原色”区域游戏活动为例,教师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膏状颜料,但是在幼儿自主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许多小朋友遇到盖子无法打开、颜料取得过多等问题,不利于深度学习的开展。基于这一问题,教师更换材料,为幼儿提供使用方便的水粉颜料。色彩艳丽、操作简便的水粉材料,能够充分吸引幼儿的关注,使其实现与材料的良性互动,保持幼儿持续探索的兴趣。

如上,教师通过对材料的调整,调动幼儿参与区域游戏的积极性,帮助孩子们在操作过程中挑战变化性,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创造性解决问题的习惯,实现深度学习的发生。

(四)适时追问,支持幼儿顺利完成知识迁移

追问即为追问原因、追问过程、追问结果。为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发生,教师应合理、巧妙地通过追问的方式,以多元化手段启发幼儿,帮助幼儿在表述的过程中进行经验的迁移与整合。

案例:在“小纸大力量”区域游戏中,幼儿运用教师所提供的纸张进行操作。在分享环节,教师可以设计如下追问形式:

师:“明明,你今天用纸做了什么新玩具呀?”

明明:“……”

师:“你有什么想跟大家分享的呢?”

明明:“嗯……不知道。”

师:“你今天都用纸干了什么?组合成什么新形状了吗?”

明明:“我用绿色的纸和红色的纸,把它们折成了长方形和圆筒形。”

师:“然后呢?你是如何比较它们的力量的?”

明明:“我把它们立起来,然后把书放在上面,我发现放的书越多力量就越大。”

设计说明:幼儿在分享的过程中由于经验有限,很难将自己的操作过程清晰地表述出来。教师持续追问,能够帮助幼儿厘清头绪,运用语言将自己的操作过程完整地呈现出来,从而实现经验的整合与迁移。与此同时,适时的追问也能够打破幼儿思维的局限性,拓宽其思路。比如,明明在分享自己的玩法后,教师可以继续追问:“除了这种方式,其他小朋友还制作了什么样的作品呢?”从而引导幼儿进行新一轮的思考,在深度学习中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如上,教师通过适时追问,捕捉隐藏的教育意义与价值,促进幼儿积极思考,最终实现理想化的教育目标。

(五)鼓励尝试,促进幼儿的个性化自主探索

鼓励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手段,是增强幼儿探索意识的助推剂。目前,部分教师在进行鼓励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忽视幼儿的内在性格,简单的言语不仅没有起到鼓励的作用,还有可能使幼儿感受到不信任与敷衍。因此,教师应基于幼儿的性格特征采取不同的鼓励方式,发挥以“评”促“学”的作用。

针对性格较为外向的幼儿,教师可以采取鼓励机制,引导其进行独立尝试,当幼儿成功完成任务后,运用“你真棒!老师知道你一定行的!”等语言对其进行夸赞。针对性格较为内向的幼儿,教师应转换思路,采取陪同策略,通过启发的形式与幼儿共同操作。当其在完成阶段性胜利后,教师要对幼儿的行为以及表演进行赞誉与肯定,帮助幼儿树立良好的自信心,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其害羞、内向的性格,促使幼儿在语言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后续游戏活动。由于幼儿的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在语言鼓励的过程中,为促进其深度学习的发展,教师应进一步具象鼓励内容,在说出“你真棒”时,要使幼儿明白自己“棒”在哪里。与此同时,在鼓励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幼儿的整体表现进行科学评价,及时指出幼儿在操作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比如,“你真棒!在不借助老师的帮助下可以自己完成这项工作,但是最后结果却和其他小朋友的不太一样,好好想一想是哪里出了问题呢?”由此引发幼儿进行反思和再探索。

如上,教师通过有效的鼓励手段,促进幼儿个性化自主探索意识的增强,使其在教师的表扬下自信满满,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游戏中。

(六)总结评价,有效提升区域游戏活动成效

为切实提升区域游戏的活动成效,教师可以运用多元评价的方式,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经验分享,帮助幼儿积累经验,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下进行思维再加工,促使幼儿积累相关经验,感受到区域游戏带来的乐趣。

以“会吹的气球”区域游戏为例,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对白醋与小苏打实践反应的探索,了解到两者融合会产生气体。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幼儿的游戏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例如,部分幼儿提出:“将两者混合时,气球并不会鼓起来,后来发现是小苏打放的太少了!”“我放的太多了!气球都快爆炸了!”在良好的氛围下,幼儿相互交流。基于幼儿提出的问题,教师进行梳理与教学方案的再完善,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白醋与小苏打会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在生活中要避免将这两种物品直接放在一起。

如上,教师通过经验的分享以及评价,进一步提升了活动成效,帮助幼儿积累经验,使其在深度学习中掌握更加丰富的生活常识、科学知识,为日后步入小学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应重视区域游戏活动的价值,利用活动的开展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探究材料及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其在与同伴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进行深度学习,通过教师的指导养成良好的探究意识。深度学习离幼儿并不遥远,广大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探索,优化区域游戏设计方案,借助游戏的方式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猜你喜欢
教师应深度区域
深度理解一元一次方程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深度观察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