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鼎年
古庙镇就是因为庙多而得名的,古庙镇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三国时期。
在古庙镇,就数甄秀才学问大。古庙镇的历史、文化没有他不知道的。
譬如,他吹过的一个大牛,说古庙镇最早的庙是石佛寺。为什么叫石佛寺呢?因为在西晋建兴元年(313年)海滨浮来两尊石佛,石头的佛从海上漂来,漂到了长江入海口,被当地老百姓发现,立即报官,当天就轰动,传得四乡八村的都赶来瞧稀罕。开始没有人信,石头怎么可能漂在水面呢,而且是两尊佛像?官府派衙役打捞上来后,请石匠验了,确确实实是石头的,只是这石头邪乎得很,上面布满了孔,分量比一般石头轻了许多。
当地信佛的富户带头捐款,一时善男信女无不爽快掏兜,很快建成了石佛寺,香火可旺呢。
信不信随你。
甄秀才更大的牛皮还在后头呢。他说:“南北朝时,梁简文帝萧纲写的《浮海石像碑铭》里有这样的表述——‘晋建兴元年,癸酉之岁,吴郡娄县界,得浮海二石佛……”
他还说敦煌莫高窟中某个窟南壁的壁画就画的是这事。
他还说是晋愍帝司马邺赐的匾额,于是钦定为“圣相寺”。
只因古庙镇谁也没有去过敦煌,更没有进过莫高窟,至于梁简文帝萧纲、晋愍帝司马邺更与老百姓相去十万八千里,俩皇帝说没说过,鬼才知道,真假也就无从考证。但甄秀才说得像真的一样,有纪年有地点有人物,也许是真的也未可知。
甄秀才后来透露,那石佛是火山石,所以能浮在水面。不管咋说,古庙镇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对甄秀才还是敬重的。镇上发生重大事件、疑难情况,往往要请他出场拿个主意,就算衙门的县太爷也要敬他几分。
最近古庙镇法轮寺出了件怪事情,在大雄宝殿前,正中间的地方,突然冒出了一株大灵芝。
大雄寶殿前的甬道是铺着花岗石大石板的,每块石板之间有一尺左右的间距,这灵芝就是从石板的间隔里长出来的,从第一块石板数起,正好长在第九块和第十块之间。你说奇也不奇?
此事乃进香的香客亲眼看见的,假不了。
经善男信女口口相传,很快就传遍了古庙镇。第二天开始,就有无数信佛不信佛的,都争先恐后到法轮寺来看千年一现的祥瑞。娄城的县太爷也被惊动了,也乘了轿子赶来了。
大雄宝殿前可以说是里三层外三层,连寺庙外也黑压压一片全是人。
悟能方丈特地去掇了只方凳,让县太爷坐着观看。
悟能方丈关照寺里的小沙弥:“再浇点水。”小沙弥不敢怠慢,用瓢舀了一瓢清水浇在了灵芝根部。
等啊等,突然有人惊喜地喊道:“长了!长了!”
果然,那棵大灵芝在缓缓地往上长。比之昨天,又高出了两三寸。
县太爷要不是亲眼看见,无论如何不会信的,毕竟,他也是读书人,进士出身。现在亲历亲见,还有什么好怀疑的,看来真是祥瑞之兆,他让师爷记录在案。
有人来请甄秀才写诗,说是要载入县志的。甄秀才自言自语道:“难道真的有这等奇事怪事?”
他决定去实地看一下。
悟能方丈一看甄秀才来了,知道能不能记入县志,甄秀才的笔重要着呢。悟能方丈把昨天县太爷坐过的方凳又掇了出来,请甄秀才坐着观看。
依然是小沙弥浇水,再静等,再看灵芝长高。那灵芝用红绸系着,喜气洋洋。
甄秀才在众信徒的欢呼声中悄悄对悟能方丈说:“借一步说话。”
到了方丈室,甄秀才开门见山地说:“如果我没有猜错,这灵芝下,你埋了一缸干黄豆,浇水后,黄豆膨胀,就把预先埋在黄豆上的灵芝顶出来了,对不对?”
悟能方丈脸色一下子变了,颤抖着声音说:“我佛慈悲,秀才救救法轮寺。”
甄秀才说:“出家人不打诳语。不管你出于什么目的,你犯戒了,下面的戏怎么唱,怎么收场,你自己圆吧。”
甄秀才不声不响,悄悄从寺庙后门回了家。
热闹了三天,到第四天,法轮寺突然关门了,门口贴出告示:内部做法事,故闭门三天。
法轮寺再开门时,那灵芝已经不见了,悟能方丈也不见了。
多年后,甄秀才主修了《娄城县志》,有人奇怪,怎么法轮寺灵芝事件只字不提。甄秀才只回答道:“官修正史,灵异之事,不写为妥。”
只是,一两百年过去了,民间依旧有人偶尔在饭后茶余会提及此事,依然有几分神秘。
选自《北京文学》
2023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