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文化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实践路径探究

2024-01-31 15:11:19朱晶
参花(上) 2024年1期
关键词:文化馆数字化群众

朱晶

一、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也日益增长。然而,在许多基层地区,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往往无法得到有效满足。基层文化馆作为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基层文化馆不仅是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也是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的重要场所。因此,探索基层文化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实践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基层文化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一)提升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

作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窗口,基层文化馆为广大群众提供了便捷的文化艺术资源。通过展览、演出、培训等活动,基层文化馆可以满足人们对多元化文化需求的渴望,提升人们的幸福感。

(二)提高群众文化艺术素养

基层文化馆扮演着艺术普及和文化教育的角色。通过举办艺术展览、舞蹈表演等活动,基层文化馆可以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同时,为群众提供不同艺术形式欣赏的机会,拓宽人们的艺术视野,提高群众的文化艺术素养。

(三)激发群众的创新思维

基层文化馆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群众文化活动,使广大群众得到了更多的文化滋养和精神享受,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思维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基层文化馆作为社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和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具有重要价值。[1]

(四)为群众提供展示的平台

通过举办文艺比赛、艺术培训班、传统节庆等活动,基层文化馆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文化事业,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同时,群众参与基层文化馆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能够增强自身归属感和参与感,促进基层群众凝聚力的增强。

三、基层文化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面临的问题

(一)资金投入不足

由于政府财政预算有限,部分基层文化馆往往难以获得充足的资金支持,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缺乏资金限制了文化活动的范围和覆盖面,无法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同时,由于资金有限,传播效果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文化活动。

(二)人才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基层文化馆常常面临文化专业人才匮乏的情况,这就导致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和执行能力相对较弱。缺乏专业的人才队伍,往往难以创新文化活动形式,甚至连基本群文辅导和群文活动组织都受到影响,这使文化活动的质量和水平难以提升,无法满足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三)与群众需求脱节

当前,一些基层文化馆在文化活动的开展和组织过程中缺乏实际调研,没有做到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的实际精神文化需求,导致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与群众的需求和审美相脱节。这不仅影响了文化活动的艺术性和内容深度,也难以真正满足群众对丰富多元文化体验的需求。

(四)活动内容陈旧单一

一些基层文化馆在活动内容上缺乏创新,往往重复性较高,难以激发群众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此外,基层文化馆所开展的文化活动往往局限于传统的艺术表演、展览等,无法满足群众多元化审美需求和兴趣爱好。因此,基层文化馆要重视对群众需求的调研,创新活动内容,为群众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文化体验。[2]

四、基层文化馆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实践路径

(一)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要持续组织内容丰富多样的高质量群众文化活动,就要加大对群众文化活动资金的投入力度。基于此,一方面,文化馆要合理管理和使用现有经费。既要统筹协调,也要抓住重点,要着重对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保证群文活动场地、设施的正常使用。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基层文化馆要发挥引领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動中来,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的资金来源,从而为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提供物质保证。

(二)加强群众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专业性强、水平高的群众文化人才队伍是开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关键。一方面,基层文化馆要对现有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培训内容既要包括业务技能、专业能力,也要包括沟通和服务技巧,从而在提升其专业水平的同时,也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服务意识,更好地为群众服务。培训形式可以是讲座辅导、交流研讨,还可以结合线上培训。另一方面,基层文化馆要拓展人才引进渠道。要通过严格的招聘选拔专业人才,还要积极与高校相关专业合作,培养和发展一批文化骨干。同时,基层文化馆也要在业余群众文化团体中培养和挖掘群众文艺骨干,使其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中。基层文化馆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能够优化人才结构,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最终使群文工作者更好地投入群众文化工作,创新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贡献力量。

(三)深入了解群众需求

基层文化馆要深入城市社区和乡镇,主动进行群众文化活动的调研,以此了解群众兴趣爱好、文化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使活动能够切实发挥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的作用。同时,在日常工作和活动开展中,基层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也要保持与群众的沟通交流,从而加强对群众需求动向的把握。此外,基层文化馆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网络论坛、QQ 群等线上媒介及时与群众沟通,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形式,深入了解群众需求,使群众文化工作的开展真正落到实处。

(四)组织开展多元化文化活动

基层文化馆通过开展各种形式、内容多样、体验丰富的文化活动,可以满足不同群体的审美需求。

首先,为了满足群众对不同艺术形式的需求,可以组织多样化的文艺演出和表演活动。除了传统的合唱培训、舞蹈演出和书画展览等活动,还可以引入更多元的艺术形式,如戏曲表演、杂技表演、非遗展览等。通过精心策划和组织呈现高质量的活动内容,提升文化馆群众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和吸引力。其次,可以开展文化讲座、文艺论坛等学习交流活动,为群众提供广泛的知识和信息获取途径。可以邀请专家学者、非遗传承人等举办讲座,为群众提供涵盖文化、艺术等主题的相关指导。同时,还可以组织各类文艺座谈会,促进文化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在讲座结束后,可以组织丰富的文化体验和互动活动,如手工艺品制作、书法绘画等工作坊,让群众亲自参与其中,提升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修养。此外,还可以组织文化游园活动,邀请民间艺人、民乐表演团队等进行现场演出,让群众亲身感受和参与其中。组织开展多元化文化活动,能够吸引更广泛的受众群体,扩大文化活动的辐射范围,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同时,也能够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进一步促进文化活动质量和水平的提升。[3]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公共文化设施设备的建设是开展基层文化工作和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在当前文化馆评估定级越来越受到重视,各地推进文化馆区域中心化建设的大形势下,基层文化馆要坚持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完善馆舍功能,提高服务能力,要健全配置文化活动室、多功能厅等,从而为满足群众多样性的文化需求提供物质保证。

(六)应用数字化技术

应用数字化技术,就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数字化工具,推动文化活动的内容创新和质量提升,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数字化文化需求,以推动文化创新,提升群众的文化体验与参与度,实现文化服务的更广泛覆盖。

1. 打造在线学习平台

通过艺术慕课的引入可以进一步方便群众在线观看与学习,提升文化馆的服务体验。通过数字化技术,可以建立一个便捷的在线平台,为群众提供艺术慕课的学习资源。

首先,文化馆可以与专业的艺术机构、艺术家合作,录制高质量的艺术慕课视频。这些视频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曲等多个艺术门类,涵盖不同水平和兴趣的群体。在录制过程中,可以运用两台摄像机进行主要流程和补充画面的共同拍摄。录制完成后,剪辑师要对录制内容进行选择和区分,确保学习者能清晰地观看课程。其次,借助在线平台,群众可以随时随地访问艺术慕课的学习内容。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在线选择感兴趣的课程,并按照自己的学习节奏进行学习。艺术慕课的在线学习平台可以提供学习指导、讨论、作品展示等功能,使学习者能够与其他学习者和专业教师进行交流和互动。最后,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习者的兴趣和学习历史,可以推荐适合他们的艺术慕课内容。这样的个性化推荐不仅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加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源。以甘肃省为例,当地在创设甘肃省数字文化馆这一线上文化馆的过程中,就提供了文化慕课功能,借助数字化优势,为广大群众提供全民艺术普及课程相关的报名,以及课程开展过程中的阶段性辅导考核等方面的线上服务,同时还通过视听空间的搭建,将优秀文艺展演以及地方非遗技艺转化为数字化视频,使群众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了解和学习相关的文化内容。

2. 加强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

为了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推广,要推进传统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搭建数字音乐库和数字艺术作品展示平台,收录传统音乐、民间艺术等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并将其以数字化形式呈现出来,方便观众欣赏和学习,这能够拓宽文化传播渠道,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数字化展示和传播文化资源不仅有助于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还能够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文化活動中来,推动群众文化事业的创新和发展。

基层文化馆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将书法艺术、国画艺术等传统文化精粹形成影音图像,进行数字化展示,并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这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使更多的人随时随地都能够通过手机或电脑,欣赏和学习传统文化。同时,通过数字化技术,将展出作品进行三维、动态化展示,使人们更直观地了解作品。

(七)加强与社区的合作与互动

社区是居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天然具有贴近居民、了解居民需求的属性。基于此,基层文化馆通过积极与社区进行合作与互动,共同开展文化活动,建立完善的联系与参与机制,有助于其发挥基层文化阵地作用,满足群众多元化的文化需求,进而提升社区居民的参与度和归属感,同时增强社区的凝聚力。[4] 文化馆与社区单位可以结合彼此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联合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如社区文艺演出、书画展览等,丰富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基层文化馆与社区保持紧密联系,能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优势,满足社区居民文化需求,实现基层文化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八)依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

基层文化馆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掘和利用非遗文化、民俗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将其有机结合到文化馆各项文化活动的开展中。[5] 基层文化馆可以专门组织以地方非遗技艺为主题的群众文化辅导活动,这在提升辅导效果、强化辅导作用的同时,也有助于地方非遗文化的传承。[6] 通过对地方文化资源的挖掘和利用,能够使群文工作和群文活动的开展更接地气,更能符合当地群众的审美需求和文化需求,同时这也实现了对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的有效利用,使地方非遗文化、民俗文化以崭新的面貌融入群众的文化生活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基层文化馆要坚持发挥阵地作用,切实履行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群文工作者要不断探索实践路径,着力提升基层文化馆的服务水平,以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

猜你喜欢
文化馆数字化群众
寻访呈贡非物质遗产文化馆
少先队活动(2021年4期)2021-12-01 23:23:32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多让群众咧嘴笑
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 07:18:22
章堰文化馆
现代装饰(2020年12期)2021-01-18 05:37:28
大爱有光
大众文艺(2020年8期)2020-04-21 11:22:06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 01:13:56
民俗文化艺术馆设计
大众文艺(2018年16期)2018-09-05 11:48:40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