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皮影戏传播方式的创新性研究

2024-01-31 15:11:19苍玥晨
参花(上) 2024年1期
关键词:皮影戏传统文化

苍玥晨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文化正在逐渐融入数字化的世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皮影戏在新媒体时代展现出了新的发展态势。本文旨在通过探讨皮影戏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现状、传承皮影戏对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分析如何利用新媒体技术和创新手段将皮影戏传播出去,从而为皮影戏注入新的生命力。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皮影戏的传承与创新提供理论指导和實践启示,推动皮影戏在新媒体时代绽放璀璨的光芒。

一、新媒体时代皮影戏的发展现状

皮影戏作为一种既影响中国地方戏曲发展,又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西汉时期就开始流传,是中国走出国门进行对外传播的艺术先锋。历史上熠熠生辉的皮影戏文化,由于电影、电视、流行音乐等各种现代文化元素的冲击,逐渐被边缘化,面临消失的风险。

(一)传承后继乏人

唱腔方面,皮影戏的演唱是长篇剧目,唱词繁重,曲调和唱法多是由老艺人口传心授。为了掌握这些技巧,需要演唱者具备多年的演唱经验。然而,许多皮影戏剧团的老艺人年事已高,并且演出市场不景气,同时受现代生活快节奏的影响,年轻人渐渐失去对民俗和传统艺术的兴趣。因此,皮影戏文化的传承任重而道远。目前的年轻一代传承人表演时经验不足,不具备老艺人不看谱就能唱出生动曲调的技巧。

在皮影戏剧本创作方面,大部分剧本仍然停留在过去,内容陈旧,并没有与时俱进,融入现代元素。随着演出市场的萎缩,老影卷和影箱的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年轻人也不愿意编写烦琐的皮影戏剧本。

在皮影戏制作方面,大部分传承人都没有接受过正式的皮影戏艺术培训,对皮影戏内在的精髓了解有限。此外,制作皮影戏需要十几到二十几道工序,对手工技能要求很高,很少有人能制作出精美的皮影戏。因此,皮影戏的生存环境和持续传承面临着严重威胁,皮影戏艺术的发展面临挑战。

(二)传播关注度低

在新媒体时代,随着互联网、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皮影戏的演出市场逐渐萎缩,传统的皮影戏场馆也逐渐减少。同时,年轻人受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对传统艺术的兴趣逐渐降低,这使皮影戏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播和关注度逐渐下降。

皮影戏作为一项基于手工制作和口传心授的民间艺术形式,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着传承困境。随着老艺人逐渐离开舞台,一些年轻人缺乏对皮影戏的兴趣和认同,这导致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受到了威胁。与其他现代表演艺术相比,皮影戏的传播范围和受众面很窄。虽然在某些地方,如北京、山东等地,皮影戏仍然有较高的关注度和一定的表演市场,但在其他地方,尤其是一些新型城市和经济特区,人们对皮影戏的接触和了解很少。

二、皮影戏文化的传播意义

(一)推动地方文化发展

传播皮影戏文化在推动地方文化传承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一项历史悠久的传统艺术形式,皮影戏承载着丰富的地方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通过传播皮影戏文化,可以促进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皮影戏作为一种地方性的戏剧表演形式,常常以本地方言、民间故事和风土人情为素材,展现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风貌。通过皮影戏的传播,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地方文化,增强人们对本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从而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同时,各地皮影戏的表演形式独具特色,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通过推广皮影戏,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欣赏,从而促进地方旅游业和相关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不仅可以为当地带来经济收入和就业机会,还可以通过广泛的传播进一步推动地方文化发展。

因此,传播皮影戏文化对推动地方文化传承具有积极意义。通过推动皮影戏的不断传播,能够弘扬地方文化、促进传统技艺的传承、提升观众的参与度和鉴赏力,以及为地方旅游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可以有效推动地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二)具有社会教育价值

皮影戏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铸魂育人的文化传承载体、皮影戏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往往寓意深刻,能够传递出丰富的道德思想和人生智慧。通过欣赏皮影戏,人们可以了解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还可以从中学习到优秀的传统道德思想。这不仅可以引发人们的思考,也可以引导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弘扬积极向上的价值观。

(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推广和传承皮影戏文化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皮影戏通过制作精巧的人物和丰富的故事情节,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不仅如此,皮影戏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在与其他国家进行文化艺术交流的过程中,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皮影戏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演形式,能够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通过在国际上展示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可以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增进国际社会对中华文化的了解。皮影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不仅传递中华文化的智慧和价值观念,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创造力。推广和传承皮影戏文化,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新媒体时代皮影戏传播的创新路径

数字媒体的迅猛发展带来了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新契机,而如何让皮影戏在新媒体时代“活起来”,是一项值得研究的课题。将科技与皮影戏文化相结合,以“新技术”拥抱“皮影戏文化”的到来,必将带来更为深刻的传播巨变。

(一)在内容与形式上进行丰富

在内容上,我们要打破常规,突破固有思维,传播既体现中华传统文化内涵又兼顾时代审美的皮影戏。可以推出皮影戏系列表演剧目,将《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中国经典文学与皮影戏相融合,并融入当代流行、大众的艺术元素。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根据地方文化特色,配合当前流行的舞台剧等艺术形式编创主题新颖的优秀剧目,这样不仅在内容上能够体现地方特色,还做到了与时俱进,使古老的皮影戏剧目能够适应时代需求,从而达到吸引受众的目的。

传统皮影戏的表演形式较为单一,只需幕布、皮影戏人物、简单灯光即可。如今,我们可以在灯光上使用先进的可变色LED 灯光;在伴奏音乐中可以融入流行音乐或民族音乐,可将舞蹈加入皮影戏表演动作中;也可以在大屏幕上加入滚动字幕,让皮影戏的表现形式更具体、直观。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将皮影戏制作成数字动画电影。比如定位于皮影戏造型、道情音乐、动漫手法、中国故事的皮影戏动画片《三国演义》,深受年轻一代群體的欢迎。这样不仅能够培养青少年群体对皮影戏的兴趣,还拓宽了皮影戏的传播渠道,使皮影文化焕发出新的活力,从而有助于皮影戏更好地传承。

(二)“线上+ 线下”多渠道传播

1.“网站+ 虚拟社区

在传播上可以建立皮影戏艺术网站,将皮影戏的制作过程、皮影戏图谱、皮影戏红色故事卷、皮影戏操控技术以及皮影戏唱念做打过程作为主体框架,将皮影戏剧目的具体分类、皮影戏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各个地区的皮影戏团体活动情况作为网站内容定期更新,使皮影戏艺术网站框架分类明确、形式新颖、内容丰富。

在网站传播形式的基础上,还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根据用户在网站上的浏览情况、年龄、职业喜好等进行分析。如四川皮影戏流派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阆中皮影戏,其建立的网站将四川极具代表性的川腔、佛教道教文化与皮影戏相融合,充分体现出四川地区皮影戏的特点。网站因为设计精良、迎合大众兴趣,浏览数已经过万,同时也已经通过网络逐渐进入公众的视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知名度不断提高。

与传统的皮影戏传播方式相比,首先,皮影戏网站突破了单一的传播媒介限制,同时在图形、动画、文字、音乐等方面进行了统一,让用户对皮影戏美术网站所表达的传统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其传播效果也更为明显。其次,网站以超链接的形式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衍生信息,实现了想看就看。在提供信息快速获取渠道的同时,还搭建了一个容量超大的信息仓库。网站传播再次以“零距离”为用户打造艺术舞台,打破了时空限制的壁垒。

2.“数字+ 皮影戏博物馆”

建立“数字+ 皮影戏博物馆”是顺应新媒体时代传播视觉化趋势,以皮影戏为载体,将传统文化作为传播内容的具象化展示。实践中首先要提炼出皮影戏的资源数据,通过3D 扫描等数字化技术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普及性传播。同时,将扫描得到的资源数据和信息进行数字化保存,实现永久的预防性保护。将皮影戏的故事情节、唱念做打技巧和文字讲解相统一。不仅如此,还可以将数字皮影戏博物馆分成微讲堂、动画展示、视频讲解、生动话剧、文献资料等板块,实现多元时空相互交错,建立起具有情景再现功能和形象化通俗化的博物馆。

在改变网站传播方式的同时,数字影像馆将网络高效传输的特点与实景馆的真实体验优势充分融合,为观众提供了一座资讯桥梁,让观众在欣赏的同时,也能浏览、互动。如中国美术学院博物馆,通过图文并茂、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形式,建立了深受大众喜爱的皮影戏数字博物馆。中国美术学院艺术馆同时利用博物馆的自身文化资源优势,兼顾内容的专业性,提供皮影戏机构与人物数据库、皮影戏文献数据库、皮影戏地理信息系统等板块。此外,还坚持以群众为创作导向,使皮影戏表演能让群众听得懂、喜欢听。

数字皮影戏博物馆采用多媒体、信息化的方式满足人们对皮影戏的探索欲。这种方式有利于培养青年一代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以一种更加新颖的方式传播皮影戏文化,调动其保护与传播皮影文化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皮影戏+ 表情包”

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表情包作为一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将皮影戏与表情包相结合,可以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其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播效果。

通过将皮影戏人物的形象立体化、生动化,可以吸引更多人的注意,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表情包中加入相关的说明文字,如“一起来了解传统文化”等,可以起到解释和引导的作用,让受众更好地理解表情包所传达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此外,皮影戏本身有着丰富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形象,可以与表情包相结合,创造出更多有趣的互动情境。例如,通过组合不同的表情包,表达皮影戏人物的喜怒哀乐,让受众能够更深入地感受到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变化。借助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力量,皮影戏表情包可以迅速传播并产生积极的反响。人们在使用表情包时会不自觉地对其进行解码和想象,形成对情绪的感知和共鸣。这种巧妙的情感传播方式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增进彼此之间的情感联系。

总之,将皮影戏与表情包相结合,既是对传统文化的创新和传承,也是对当代社交方式的拓展和适应。它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表达方式,减少沟通中的情感隔阂,还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推广,使更多人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4.“文创衍生产品+ 文化品牌”

对皮影戏进行IP 形象研发,尝试设计皮影戏系列文创衍生产品, 建立中国皮影戏文化品牌,并拓展产品线的长度与宽度,形成完整的文化生态链条,将有利于皮影戏文化的广泛传播。

英国学者特伦斯·霍克斯认为,任何事物只要它独立存在,并和另一事物有联系,而且可以被“解释”,那么它的功能就是符号。符号的指代作用巨大。法国学者皮埃尔·吉罗(1988)指出:“指代功能是一切传播的基础。”皮影戏文创产品能够通过符号的指代意义传达非遗文化精神,同时符号的象征意义也是IP 形象和文创产品开发的思想源泉。它不仅仅承担着皮影戏的文化传播功能,而且还有一定的带动和影响受众了解非遗文化背景的作用。如以陕西皮影戏为题材的歌曲《皮影戏》,其独特的中国风让人眼前一亮;以皮影戏为素材创作的雕塑作品在西安大雁塔广场使用,突出地彰显了鲜明的地域特色。

文创产品既体现地方特色、人文风俗,兼具观赏性、实用性和艺术性,又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在突出非遗特色的同时,融合现代设计语言,将皮影戏元素融合历史语境和历史形象加以复原重现,使其将非遗文化情感和基因通过文创呈现出来,进一步打造文化品牌,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以促进皮影戏的大力传播。

四、结语

皮影戏艺术是中国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充满中国乡土气息的皮影戏艺术表演形式,经过历代人的薪火相传,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局面。我们要在认真研究新媒体传播特性和大众喜好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出发,通过多平台、多形态、高科技手段激活皮影戏传承的生命力,让皮影戏在中国文化艺术百花园里长久绽放。

猜你喜欢
皮影戏传统文化
我们来演皮影戏
大灰狼画报(2022年6期)2022-08-06 07:39:30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金桥(2022年2期)2022-03-02 05:42:50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中老年保健(2021年3期)2021-08-22 06:52:22
皮影戏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传媒评论(2018年8期)2018-11-10 05:22:12
谁远谁近?
皮影戏的秘密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中国三峡(2017年9期)2017-12-19 13:2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