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要点分析

2024-01-31 14:23刘亚琴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23年35期
关键词:预制构件装配式构件

刘亚琴

广州开发区财政投资建设项目管理中心 广东 广州 510000

与传统建筑方式相比,装配式建筑具有更高的施工效率、更低的能耗和更环保等特点,对装配式建筑工程进行有效的管理控制,有助于保障工程的施工质量、进度和成本,因此在规划阶段就要树立“全局管控”的理念,充分考虑工程的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和质量控制方案。在施工阶段,对各环节的施工质量和进度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严格控制成本支出,不断革新管理理念和工艺技术,推动建筑行业的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1 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特点

1.1 施工装配化

施工装配化是一种将建筑制造业和建筑施工业相结合的新型施工模式,将材料的加工、构件的生产和装配等环节全部转移到工厂内进行,实现集约化、规范化、标准化、自动化的施工流程。在施工现场,装配化施工不再需要从零开始,而是通过将工厂预先制作好的各种构件进行组装,从而快速完成施工任务。“装配化”并非单一装配式建筑的简单要求,它对整体的构配件生产的配套体系和现场装配率均设置了一定标准,比如临建设施装配化,专指施工或管理所需要的简易设施均在工厂预制,运到施工现场进行装配使用;再如结构构件装配化,是指工厂预制好的建筑构件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安装以形成建筑主体。

1.2 设计多元化

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建筑风格和设计理念,而是与现代科技、前沿技术进行巧妙结合,采用不同的建筑风格、色彩、材质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实现建筑设计的多元化[1];从结构设计来看,采用钢结构、木结构等不同的结构体系,或者选用不同的预制构件和连接方式,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式,从而实现结构设计的多元化;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设计思维是一种创新过程,其灵感来自于对用户的同理心,然后是构思和实施,主要表现为与使用单位一起测试原型,将使用单位反馈纳入后续迭代,并允许跨职能设计团队从用户体验的角度质疑其原始假设,这是管理理念和设计理念多元化的最优呈现。

1.3 性能优质化

装配式建筑的最大特性,即借助精确计算以及科学合理的施工预制,能最大限度改善现场施工工艺的很多质量通病,提高建筑的整体安全等级,其外观不求奢华,但立面清晰而有特色,长期使用不开裂、不变形、不褪色。同时,建筑主体多采用轻质材料,降低建筑物重量,增加装配式的柔性连接,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这种材料通常具有隔声功能强、不燃或难燃等优势,既可保证室内有一个安静的环境,避免外来噪音的干扰,也可防止火灾的蔓延或波及。

1.4 成本效益高

装配式建筑采用预制构件和现场装配的方式,可以大幅度减少现场施工的人工和材料成本,其构件大多经过严格的质量控制,因此可减少维修更换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行业的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增强经济效益。从环保和社会等多方效益来看,装配式建筑在工厂内进行预制,可以减少施工现场产生的废弃物、垃圾,这种设计理念和建造方式是改善城市环境的有力举措,为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2]。

2 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管理风险

2.1 设计风险

设计风险主要来自于设计阶段的各种不确定性,如设计图纸的准确性、构件加工的精细度、现场安装的技术要求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项目的顺利进行产生负面影响。在装配式建筑中,每一个构件都需要精确的设计和加工,一旦出现误差,就可能导致现场安装失败,甚至影响建筑的整体质量。构件的加工和安装并非易事,通常需要高度的专业技术和精密的设备给予支持,如果精细度不足,就可能导致现场安装困难,甚至需要返工或重新加工,这无疑会增加项目的成本和时间;一旦现场安装技术不到位,也会出现构件安装不牢固、连接不紧密等问题,从而影响建筑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2.2 质控风险

由于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构件组装而成,因此对于构件的精确度、耐久性以及连接方式等方面的要求更高,使得质量控制风险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生产环节,质量控制的核心在于确保构件的精确度和耐久性,构件的运输存储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止构件损坏或变质,这就要求建立严格的质量检验体系,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确保每一个构件都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在施工环节,质量控制的关键是确保预制构件进行正确的安装、连接,每一道工序都要进行质量抽查和验收,同时做好技术交底和施工培训,防止出现质量隐患。

2.3 政策风险

政策风险是一个不容忽视的要素,政策的变动可能源于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整,也可能源于地方政府的方针变动,会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立项、用地审批、资金筹措、施工许可等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比如政府对某些特定材料的进出口限制,使得项目所需材料无法及时到位,从而影响工程进度;对环保、能源消耗等标准的调整,导致部分原有的设计方案不再符合新的标准,需要进行重新设计和审批[3];某些情况下,地方政府可能会出台更加严格的土地使用政策,或者调整城市规划,使得项目无法按照原计划进行。面对政策风险,作为管理者需要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应对能力,不仅要密切关注国家及地方相关政策的动态,还应与政府部门保持紧密的沟通与合作,了解政策的变化趋势,提前做出应对策略。

2.4 施工协调风险

从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到现场的装配,每个环节都需要精确的计划和高效的协调,如果各单位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或者对彼此的工作流程理解不足,则会导致施工的冲突、延误,比如大尺寸、大重量的预制构件往往需要现场吊装设备的配合,如果设备调度不当就会影响进度。

装配式建筑工程对施工现场的布局和组织有更高的要求,这是因为预制构件需要在现场进行装配,因此需要足够的空间来容纳这些构件,同时还要有清晰的标识和分类系统,以避免种类混淆或构件损坏。此外,施工现场的交通组织和人员流动也要进行精细规划,如果现场的组织管理不善,可能会发生安全问题。

3 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要点

3.1 重视建设单位的管理职责

建设单位作为项目的核心管理者,负责监督、协调和指导各个参与方的工作,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建设单位要根据装配式建筑工程的特点,总体协调本项目设计、构件生产、施工等全面工作,尽早确定相关合作单位或专业配合单位,通过各种方式建立各单位协同合作工作机制,促进各方之间的紧密协作。在项目的前期阶段,建设单位要与使用单位、设计单位密切沟通,明确项目的建设需求和设计目标,协调各专业团队,对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估,对预制构件的深化设计进行把控,确保其满足设计意图和规范要求,保证其技术科学性、经济合理性和施工可行性;在生产期间,建设单位要监督预制构件的生产过程符合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对构件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对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督记录,当出现生产延误时,要督促施工单位及时采取措施调整计划,确保项目整体进度不受影响;在预制构件模具生产完毕,试拼完成后,建设单位要组织设计、监理、施工、生产单位等参建各方到厂对模具尺寸、防漏浆措施等进行联合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构件浇筑;在运输期间,建设单位要对运输过程中的关键节点开展跟踪调查,及时协调解决运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预制构件安全送达;在施工现场,建设单位应充分发挥其组织、协调和管理的水平,配合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队伍和施工顺序,对施工现场的质量进行严格把关,特别是对关键部位和隐蔽工程的施工质量进行重点监控,当发现质量问题时,及时要求施工单位进行整改,确保各专业队伍之间协同作战、以质取胜[4]。

3.2 严控项目的投资控制

装配式建筑工程项目中,投资控制涵盖了从项目决策阶段到施工阶段,再到竣工验收阶段的整个过程,需要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计划,并对项目的投资进行动态跟踪调整,以确保项目投资的有效利用、合理分配。

首先在项目初期,准确的项目估算和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是投资控制的关键。要求充分考虑项目的规模、复杂度、时间要求以及地理位置等因素,在设计方案的选择上,应注重经济性和技术性的平衡,选取最优化设计方案,尽量避免因设计变更带来的额外成本;在施工阶段,工程量清单应详细列出所有工作量和相关成本,避免遗漏或误解,对于工程变更,应进行充分评估,并严格控制变更的审批流程,以防止因变更带来的投资超支,为后续施工过程提供明确的指引;对于现场的施工组织,通过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有效的安全培训,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从而减少因此产生的额外成本,保证施工安全的同时,也要注重环境保护,以实现绿色施工,提高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后,高质量的工程是保证项目长期效益的关键,也是减少因质量问题引发返工、维修的重点,应注重事前控制和事中控制相结合,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从而确保投资的合理使用。

3.3 建筑材料的价格控制

装配式建筑是一种以预制构件为主体的建筑方式,其材料价格的合理控制,对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以及工程质量和工期保障具有深远影响。因此首要任务是明确材料成本的经济性、合理性,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项目初期进行全面的市场调研,了解各种建筑材料的性能、价格、供应情况以及运输费用等信息,根据工程需求,合理规划材料采购和库存,以降低成本并提高效率;其次,控制方法是核心,一种常见的方法是采用价值工程分析法,即通过分析材料的功能与成本之间的关系,寻求最佳的性价比,通常搭配一套有效的供应商评估和选择机制,以挑选出能提供优质、价格合理、服务周到的建筑材料供应商。项目实施期间,应定期对建筑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监测分析,以便及时调整采购策略;签订材料采购合同时,要明确约定材料的价格、规格、质量、供货时间等关键信息,合同执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合同条款,合理分配合同风险,避免因价格上涨等因素导致成本失控,也要防止因违约而产生额外的费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材料的采购和库存,对进场的建筑材料开展质检把关,防止因材料质量问题导致返工、停工,或因材料过剩导致库存积压。

3.4 加大安全检查力度

安检是工程管理的重要环节,贯穿于施工的全过程、全周期,是对工程安全性、稳定性的重要保障,也是对工人生命安全、企业信誉的负责。施工前的安检内容主要集中在工程设计、预制构件生产及施工准备阶段,应重视对设计图纸的安全性审查,包括结构稳定性、预制构件的承载能力、施工人员的安全设施等信息,关注生产设备的安全性、生产流程的规范性,以及构件的整体质量,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网、安全护栏等设施完善;在施工中期,日常监督检查施工现场的安全状况,如安全设施的运行状况、现场秩序以及施工环境,检查施工人员是否佩戴安全装备、是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检查构件的连接状况、安装顺序和安装工艺是否符合规范要求,做到万无一失[5];施工后期,主要关注工程竣工后的整体安全状况,针对潜在安全隐患进行后续管理,包括结构稳定性、预制构件的承载能力等,确保构件可以正常运转。

3.5 加强施工总包单位的统筹

统筹施工参建单位各方的业务职责,是做好施工组织协调的有力举措。施工总包单位要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等资料及项目约定的工期目标,制定完整可行的施工组织设计、人员调配、施工进度计划等具体工作。预制构件生产前,施工总包单位要及时统筹相关参建单位提供塔吊、运输通道、存放场地、铝模、爬架、轻质隔墙等。为保证构件的及时供应,工程开工前,总包单位要根据项目总体进度计划编制构件总体需求计划,并以此确定模板配置方案,指导构件生产。要统筹各分包单位在施工各阶段的任务和时间节点,统一建设及管理标准,确保工程质量的一致性,合理分配工作任务,协调好各分包单位之间的关系,避免出现矛盾冲突。施工总包单位要统筹好项目施工所需的物资设备,确保物资设备的供应及时、充足,对物资设备的进场、储存和使用进行严格管理,防止浪费和损坏。要提前考虑到运输条件限制,预制构件的生产应保证现场至少有一层标准层的库存量,同时,应定期将构件实际供应情况与总体需求计划进行比较,以便及时调整构件生产安排,避免造成工期延误。尤其在施工期间,总包单位应加强对分包单位的监督指导,确保其按照既定标准进行施工。工程完工后,双方应按照合同约定进行验收,共同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工程的后续维护与管理得以顺利进行。

4 结束语

装配式建筑作为一种创新的建筑模式,具有多元化、优质化、环保化等特点,是目前国内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其工程管理涵盖了设计、预制构件生产、施工、验收等众多环节,彼此之间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整个工程项目的核心骨架。建设单位作为建设项目管理的主体单位,需从策划立项及设计阶段开始、直至项目竣工验收结束,对工程项目的全过程进行严格把控,并不断学习探索新的项目管理办法,以应对日益复杂和新兴多变的项目管理问题,推动建筑业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预制构件装配式构件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BIM技术的应用
装配式EPC总承包项目管理
混凝土预制构件外观质量提升探讨
对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施工技术研究
轨顶风道预制构件力学性能加载试验研究
关于装配式建筑的几点思考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