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劳动教育是新职教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提升护理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在五育融合实践中起着基础性和决定性作用。针对目前护理专业劳动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结合行业特点和职业需求,围绕课程体系构建、育人路径实践、评价体系健全等方面,开展具有时代特色、专业特征、学校特点的护理专业劳动教育实践探索,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方式整体实现“五育”的生成。
关键词:五育融合;劳动教育;实践
2019年7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进一步要求:“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五育”在教育活动实践中是浑然一体的[1],五育融合是在五育并举前提下提出的,是指“五育”有机渗透、交互融合、全面发展。五育并举倡导的是五育“缺一不可”,强调教育的整体性,五育融合旨在贯通融合中践行“五育并举”,注重的是具体的实践落实方式。从五育不全到五育并举再到五育融合,是教育初心的回归,更是大势所趋[2],劳动教育在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过程中,始终处于基础性的地位。2020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职业院校要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同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中小学要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
大健康中国时代,培养什么样的护理人?为谁培养护理人?随着《健康中国2035规划纲要》的提出,已然清晰。但是,如何培养护理人?如何提升未来护理人的职业竞争力?是护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根本问题。00后护生自幼生活水平优越,拥有良好的物质条件,很少从事体力劳动,劳动意识和理念都比较淡薄,缺乏劳动技术,甚至缺乏基本的独立生活能力[3]。而临床一线护理工作压力大,任务繁重,部分护生在实习或就业之初,就因缺乏艰苦奋斗的劳动精神,嫌脏怕累,而选择放弃护理工作[4],部分毕业生以劳动者身份走向工作岗位后,实际动手能力和劳动精神不符合岗位需求,增加了医院新护士培训的人力资源成本。这些问题与护理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专业的理论学习和单一的技能训练,忽视劳动教育和全面发展有关。因此,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是新时代提升护理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发展方向和路径之一[5]。本研究通过探寻护理专业劳动教育的实践途径与策略,全面构建护理专业五育融合育人实践体系。
1 护理专业劳动教育面临的现实困境与思考
1.1 五育联系不密
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层面,德、智、体、美四育的重要性和目标达成均已得到认可,但对劳动教育的理解及“五育”的融合渗透争议比较大。长期以来,我国在教育政策和实践中都存在“劳动无用”或“劳动难以融入观”[6],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出现劳动教育缺位现象,以致“五育”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常常被割裂。比如,很多学校没有挖掘五育之间的天然联系,往往将“五育”视为五个独立的教学过程[7],分解为五个孤立的教学目标,分别对应五个方面的素养,这种现象导致护理专业培养全面发展的整体育人目标被人为割裂,背离了全人教育的初衷。
1.2 劳动课形同虚设
目前,护理类职业院校纷纷依据《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精神,将劳动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但大部分学校都没有准确把握劳动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忽略了劳动的教育功能。劳动教育课堂纯粹是劳动技能的习得,甚至是局限于简单的教室卫生值日和校园大扫除,没有体现劳动在树德、增智、强技、健体、育美中的价值[8]。通过对学生的调研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劳动教育没有建立正确系统的认知,缺乏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和主动劳动意识;52.1%的同学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有劳动教育,45.2%的同学认为教师仅是偶尔提及,2.7%的同学认为从未提过。
1.3 护理专业特色不鲜明
劳动教育没有结合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开展,至今尚无专门针对护理专业的劳动教育教材,导致教师无从教起,只能凭借个人经验进行教学,片面强调劳动技术的培养,忽视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护理职业精神的培育。而且,劳动教育课程大都由班主任或辅导员兼任,任课教师没有护理专业背景,没有结合专业开展教学,阻碍劳动教育的真正实施,部分教师思维固化,缺乏劳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单一,仅就某些单一劳动要素进行简单教学,没有就这一要素进行深度互动,很难真正起到劳动教育的育人作用。
2 护理专业五育融合的劳动教育实践探索
基于以上思考,我校结合护理行业特点和职业需求,围绕课程体系构建、育人路径实践、评价体系健全等方面,将劳动教育融入其他“四育”之中,通过开展具有专业特征、时代特色、学校特点的劳动教育,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甘于奉献的劳动精神,以提升学生劳动素养的方式使德、智、体、美“四育”目标得以落实,从而整体实现五育的生成。
2.1 以立德树人为引领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是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以立德树人为引领,明确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技、以劳强体、以劳育美的护理专业劳动教育课程目标,站在培养卫生健康事业接班人重大战略工程的高度,整合勞动教育课程结构,构建“生活性劳动—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创意性劳动”四阶递进、“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三课堂联动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四阶循序递进,循环反复。一二年级侧重生活性劳动,通过学习劳动基本理论、劳模故事,参与四自管理、校内劳动实践和社团活动等,培养基本的劳动意识和艰苦奋斗的劳动品质。三四年级侧重结合专业开展生产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通过开展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实训与管理、技能大赛等提升劳动技能和职业技能水平。五年级侧重结合服务性劳动开展创意性劳动,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提升职业素养,形成敬业、奉献、创新的劳动精神和择业观。
三课堂联动,在不同的育人阵地,充分运用校内外资源,在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劳动情感、护理人文关怀等非认知技能的培养,五育互融互促,在劳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第一课堂是人才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的课堂教学活动,是卫生高职校育人的主渠道,包括劳动教育必修课在内的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依托现有課程体系进行整合重构,开发劳动教育网络通识课程和实践课程,将第一课堂的劳动教育与思想政治、体育、艺术、创业就业教育、护理美学课相结合[9],并将劳动教育元素融入所有的专业(技能)课程中,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护理专业实训课和临床实习为依托开展劳动教育[10],实现护理专业课程劳育的全员覆盖和全过程贯通,彰显劳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时空宽泛,形式多样,通过开设四自管理、实训室管理、劳动体验等[11]主题实践类劳动教育课程,南丁格尔志愿者、阳光天使社团等志愿者服务类劳动教育课程,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创造类劳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参与到各种类型的劳动实践中,深刻感悟劳动的真谛,在体验中进行价值观的渗透和内化。第三课堂到教学医院、养老机构见习,深入挖掘岗位劳动精神,对学生的劳动精神通过岗位渗入的方式进行潜移默化的培养,通过体验式劳动现场教育和跟岗见习,让学生参与真实的服务性劳动,感受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从而增强学生的服务性劳动意识。
2.2 以五育融合为突破创新劳动教育育人路径
2.2.1 优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劳树德
以劳动教育为引领优化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仅注重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奉献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更要在劳动教育实践中真正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敬佑生命、大爱无疆的职业精神。如邀请劳模进校园,学生通过零距离感受劳模风采和劳模故事,继承并弘扬劳模精神,培养为人民、为病患服务的政治观念,继写辉煌的中华民族精神谱系[12]。开展“致敬最美先锋——牢记使命、守护健康、奉献自我”的主题教育活动,邀请优秀校友代表回校,听校友讲述如何日夜坚守,奋战在救护一线,用劳动守护病患的健康,为人民筑牢生命屏障。通过与一线优秀护士进行面对面访谈与深入交流,以劳树德,激发学生奉献护理事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2.2.2 传递劳动知识践行知行合一,以劳增智
提高劳动素养和培养劳动价值观是劳动教育的本质,结合专业特点,开展“传承工匠精神”的护理技能大赛,在深化专业技能过程中践行知行合一,培养文明操作的良好习惯,持续提升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以劳增智。基于学校的双创孵化平台,将劳动教育融入创新创业大赛,鼓励学生创新劳动方式,在劳动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以劳创新,提升终身学习能力[13]。
2.2.3 强化护理技术技能水平培养,以劳强技
将劳动教育贯穿于实训教学全过程,劳动技能与实训训练同步进行,以“7S”管理为抓手,实施学生自主、自治、自立、自律管理,实训物品准备、实训室卫生均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提前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各司其职,各展其才,形成了勤训、悦训、爱训的良好氛围,从而实现以劳强技,全面提升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2.4 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以劳强体
成立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急救照护志愿服务队、健康管理志愿服务队,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职业教育劳动周活动、社区劳动实践、为居家讲解应急救护知识、提供健康服务等形式,建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强健体魄,实现以劳强体。充分利用专业优势,开展第三课堂的暑期临床实践活动,在为病患服务、奉献爱心中展示当代护生风采、坚定护理服务理念、砥砺南丁格尔志愿精神;在劳动实践中,筑梦青春之旅,为行业贡献青春力量,促进护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2.2.5 医院护理文化和校园文化进行融合,以劳育美
对接医院护理文化中天然的劳动情怀和实践属性,将劳动教育与校园护理文化建设相结合,让护生全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地感受临床护理文化,以文化人,帮助学生建立对专业的浓厚兴趣,培养崇尚劳动、尊重劳动、规范严谨的职业品质。将劳动教育融入护理美学教学中,用自然美、健康美、艺术美、社会美、科学美等内容帮助学生陶冶情操,以劳育美,以美育人。开展解剖学绘图比赛,让学生通过感受医学之美、表达人体之美、鉴赏健康之美,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美学修养[14]。
2.3 以多元评价为驱动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
打造多元评价方式,健全劳动教育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多元化,参与劳动教育评价活动的主体包括学校教师、医院导师、学生、家长、社区人群等;评价内容多维化,从劳动认知、劳动价值观、劳动知识、劳动习惯、劳动技能等多维度,定性定量结合展开评价;评价方法多样化,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线上线下考核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从而全面考查学生的劳动素养提升情况[15]。
结语
劳动教育是推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质培优的应有之义。我校护理专业自基于五育融合、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劳动教育改革实践以来,育人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在参加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各级各类大赛和活动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但护理专业人才五育融合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找准切入点,强化劳动教育的过程性管理,真正发挥劳动的育人价值,需要持续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刘念,刘宇.“五育融合”视角下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认识与路径建构[J].甘肃教育研究,2023(2):5659.
[2]李政林.“五育融合”视域下劳动教育的过程逻辑与未来路向[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41(4):1317.
[3]叶蓉.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3):9294.
[4]王丽,周亚红,杨燕丽.卫生健康类高职院校学生行为养成式劳动教育研究[J].重庆开放大学学报,2023,35(1):1014.
[5]李政涛,文娟.“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20(398):716.
[6]孙会平,宁本涛.五育融合视野下劳动教育的中国经验与未来展望[J].教育科学,2020,36(01):2934.
[7]殷子寓,吴他凡,李建华,等.医学教育“五育融合”有效路径探索[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2,30(4):137140.
[8]杨丽.“五育融合”理念下高校劳动教育面临的困境及提升之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4(5):3943.
[9]秦素粉,陈吉胜.论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施:现状、原则及路径[J].包头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2(1):2527,39.
[10]谭祥娥,赵跃.高职院校护理专业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及其效果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1,18(4):615616.
[11]顾叶乔.大思政格局下医药类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价值与实践[J].现代商贸工业,2021(36):7879.
[12]袁平凡.新时代我国劳动教育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历史思考——兼论职业教育领域劳动教育价值的实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7):3845.
[13]肖志芳.高职劳动教育与双创教育“同轴互融”实践路径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23,36(2):135138.
[14]闫若婻.以美育为视角的“五育融合”:价值转向与实践逻辑[J].中国电化教育,2021(7):6975.
[15]王东颍.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体系的生发逻辑及实现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5):8691.
基金项目:南通市青少年工作研究课题(20220304);江苏省第五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ZYB97)
作者简介:陈玉萍(1978— ),女,汉族,江苏南通人,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护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