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飞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信息中心, 河北 承德 067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无形文化遗产,其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有传统口头文学、语言,而且还包括传统美术、书法、音乐、戏曲,以及各种传统技艺、医药、礼仪、民俗、体育等多种文化类型。随着近年来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在此情况下,图书馆应积极承担起自身责任。
与其他传统文化相比,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活态文化,不仅需要书本文字记载,更加需要人们的口口相传、技术技艺的现场传授,因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存在于历史当中,也存在于现代社会当中,并且将会得到持续传承,但与此同时,这也意味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难度是相对较大的,很多非遗文化继承人屈指可数,因此图书馆应积极承担其自身对于非遗保护、传承以及传播的重要任务。相较于文化馆、博物馆等,图书馆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经常见到并接触的文化服务机构,因此,其在非遗传承和传播当中有着十分独特的优势。不仅能够促使区域人们更加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且还能够通过各种展演、讲座、展厅设置以及文化活动举办,实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传播,促使非遗能够切实融入现代人们的生活当中,使得非遗文化能够始终保持自身活力[1]。
不仅非遗的传承和传播需要图书馆的参与,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给现代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新媒体事业得到了强势发展,这给传统图书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图书馆的存在也遭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在此情况之下,图书馆需要不断发挥自身价值,并在新时期背景之下,创新发展思路,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传播就是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机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其本身的特殊性,传统纸质文字记载方式难以保障文化保存和传承的有效性,对此就需要展开声、像、文字三位一体的记录方式,这也是信息时代下,图书馆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通过多样化技术手段,不仅能够促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良好保存,同时也促使图书馆的作用得到更好地发挥,使得图书馆更加明确自身发展方向。
图书馆的重要责任就是保存人类发展相关资料、信息,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知识保护起来,并实现文明的传承发展。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人类的宝贵财富,非遗相关资料的保存、保护、收集自然也隶属于图书馆的职责范围。对此,图书馆应加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保存的重视,这些非遗资料不仅是人类文明的记录,同时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资源和依据。而且图书馆基于其自身硬件、软件设施以及人才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在收集和保存非遗材料方面有着极强的优势,能够实现对于非遗资料的良好保存。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传播是每个图书馆的重要职责,也是相关工作者共同努力的方向。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等机构,其在非遗资料采集和鉴定方面有着国家等多方面的支持,但是图书馆基于自身丰富的人才资源和资料文件管理经验,在非遗资料和资源的整理研究方面,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因此,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传播过程中,图书馆也应充分发挥自身在资料、资源整理和研究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强对于非遗内涵的探索和研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助力。
图书馆不仅是存储知识和文化资源、资料的服务机构,向公众提供基础文献、资料以及书籍等相关服务,同时也是社会知识和文化的交流地,为很多文化活动提供场所。也正因如此,宣传和推广非遗文化也成为了图书馆在非遗传承和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当前非遗的宣传推广活动大多由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等机构负责,不仅活动形式、时间等十分有限,而且此类机构与人们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一定距离,难以达到良好的宣传推广效果。而图书馆作为公共性服务机构,其在宣传推广方面有着较强的优势,相对于文化馆等也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2]。
图书馆作为城市当中存储知识信息和文化资源的重要机构,通常对于当地的历史、文化背景等有着充分的了解和深刻的理解,因此,在实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的过程中,图书馆也应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和价值,结合自身优势以及现有研究成果,参与到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工作当中,并根据当地非遗的种类、数量以及分布情况等建立非遗名录,深刻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现状,以及保护和传承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并为非遗的普查提供科学方案,促使普查工作能够得到高效开展。
图书馆常年存储和整理各类资料、文献以及书籍,而且所储存的资料种类繁多、规模十分庞大,因此有着极其丰富的文献资料加工和整理经验,这在非遗资料整理和保存过程中有着极为突出的优势。非物质文化遗产基于其本身的复杂性、形式的多样性,以及相应保存资源的多元化特点,图书馆应加强对于非遗相关资源整理和保存的重视,并借助以往资料存储、整理和管理经验,对非遗相关资源进行科学的分类和存储管理,以此实现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体系化管理,并组织形成相应资料数据库,除此之外,还能够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网站,以此为广大群众提供丰富参考资料。
3.3.1 举办多样化非遗讲座
图书馆作为文化交流中心,可借助自身受众服务范围广泛的优势,积极举办多样化非遗讲座,以此实现对于非遗文化的有效宣传。例如,邀请非遗文化传承人结合自身经验,以及相关技艺开展非遗相关知识讲座,并为人们讲述相关作品的设计、产出流程,分享作品,帮助城市人们重拾以往生活记忆,引发情感共鸣,同时非遗传承人的自身经历、信念的坚守以及对于文化的传承责任感,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激发人们对于非遗文化的敬仰,进而提升人们保护、传承和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
3.3.2 精品展演、入门普及
图书馆也是学生进行阅读的主要场所,对此,为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图书馆还可以针对学生以及小朋友特点,举办精品展演活动,并提高其对于非遗文化的兴趣。以木偶、皮影等传统非遗表演项目为例,通过表演传统经典剧目,或者小朋友耳熟能详的故事,能够更好地实现对于非遗文化的传播和宣传,而且入门普及的形式,不仅能够得到小朋友的喜爱,还能够吸引成年人进行观看。通过将以往静态被动的方式,转变成为动态主动服务,既能够帮助人们丰富知识,也可以实现对于传统非遗文化的传播和传承,吸引小朋友参加各类非遗学习班。
3.3.3 建立非遗传承人工作室
图书馆还可以借助自身保存的各种非遗档案、图文资料等,建立非遗传承人工作室,以大师作品作为媒介,举办各种沙龙、鉴赏活动,介绍相关作品的制作工艺,分享制作流程等,甚至还可以与非遗文化传承人进行合作,为有兴趣学习此方面技艺的群众开班授课,亲手制作自己的作品,以此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保护、传承以及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行列当中。
3.3.4 展开跨地域跨国际交流
通过建立非遗档案,有助于促使非遗文化记录、保留工作更加有序的开展,而且借助图书馆,还能够实现非遗的宣传和教育,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发展。对此,图书馆应积极借助非遗档案、资源等,与省外、国外的同行之间展开学术交流和研究讨论,并为非遗传承人提供与外界沟通、交流以及切磋技艺的平台和窗口,以此促使非遗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提升相关技艺水平。通过文化的广泛交流,不仅能够促进文化发展传承,而且还能够有效扩大文化传播覆盖范围,对于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积极作用。
在新时期背景下,信息技术水平不断发展,非遗资料的保存方式也从以往文字记录,转变为声、像、文字三位一体,因此,为进一步保障非遗传承质量,扩大传播范围,加强对于非遗数字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视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图书馆应结合非遗资料特点和实际情况,构建非遗信息资源管理体系,并丰富非遗资源内容,以此提高非遗资源管理水平。同时还应积极构建非遗信息资源服务模式,借助信息技术,根据用户实际需求,展开个性化服务,提升用户服务体验,以此促进非遗事业进一步发展[3]。
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传播过程中,承担着收集保存非遗资料、整理研究非遗内涵以及宣传推广非遗文化的重要责任,对于非遗的传承和传播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促使自身的保护、传承以及发展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图书馆应积极参与非遗文化普查工作当中,并做好非遗资源的整理和保存,同时强化非遗文化宣传力度,通过举办多样非遗讲座、精品展演、建立传承人工作室等方式展开文化宣传,以此吸引人们对于非遗文化的关注,此外还应加强对于非遗数字化的保护和传承,借助信息技术,构建非遗信息资源服务体系。相信随着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传播的实践探索,图书馆的作用将会得到更好的发挥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