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本科背景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评价体系研究

2024-01-30 04:52:11崔志强刘云林胡祝兵张尚然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职业

崔志强,刘云林,胡祝兵,李 晶,解 冀,张尚然

(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电气与电子系,河北 承德 067000)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所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是一项科学性、系统性的教育工程。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挖掘各门课程的德育元素,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实现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和全员育人的大思政格局[1]。

职业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自己的鲜明特征,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既不是高职教育的简单延伸,也不是普通本科教育的简单转型[2]。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丰富了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结构[3]。职业本科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助力学生成长成才,其专业课程之间协同育人联系更加紧密。这其中作为隐性教育的课程思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职业本科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如何在职业本科教育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基于此,本文依托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探究构建适合职业本科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和评价体系,丰富职业本科建设内涵,提升育人成效,从而达到如盐入味、润物无声的效果。

1 专业课程教学与思政育人体系分析

为贯彻《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加强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教育部公布了《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本科专业,在其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培养的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水平,良好的人文素养、职业道德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掌握电气工程基础、自动控制系统和电力系统等方面理论知识,具备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和电力系统设计、运行与维护等方面能力,从事电气装备制造、设备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检修、试验分析、设计开发与技术管理等工作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专业课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载体,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本身就是同频共振,相辅相成的[4]。在职业本科背景下,电气专业在明方向、稳定位、强质量的同时,更需要贯彻好新发展理念,承担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针对职业本科教育的类型特色,着力加强“思政创新”,探索与之相适应的课程思政育人体系,不断丰富职业教育立德树人的内涵与实践。

2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

2.1 思政教学目标的重构与设定

思政教学目标的准确定位是育人取得实效的关键。职业本科教学过程中,人才培养方案对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实训课进行了体系化的重构,这样各专业课知识和内容衔接更加连贯,育人的协同性也更加突出[5]。因此,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也应进行系统化的设定,从而避免各门课程彼此之间“单打独斗”的现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过程,对于不同学期开设的课程,应注重前后思政教学目标之间的循序渐进和层层递进,在教学目标设定时进行分解式规划,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群体的需求设计具体教学目标;而对于同一学期开设的课程,应注重知识模块彼此之间思政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和协同性,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统筹建立横向贯通、纵向衔接的育人机制,充分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

1)在开设时间上,专业基础课一般开设在较低年级,专业核心课和专业实训课开设在较高年级。因此,思政教学也要根据课程开设学期的不同,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科学设定各学期专业课思政教学阶段目标,强化育人的递进性。在电气专业课中,《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专业基础课程开设在大一大和二年级,这个阶段学生对学校的历史发展了解不多,可以在课程讲解过程中借助学校发展重大历史事件、校训校歌等校园文化以及杰出校友优秀事迹等开展思政教育,激发学生对学校的认同和归属感。《自动控制技术》、《电机拖动》、《电力电子技术》、《工厂电气控制》等专业核心课程开设在大三大四年级,可以融入电气领域的前沿科技、我国专家学者所做出的贡献,增加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家国情怀。在《变电站运行与维护》、《PLC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实训课程中,要融入电气行业的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和能工巧匠精神,增强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2)对于同一学期开设的专业课程,思政目标在整体节律上要保持内在的一致性和关联性。要根据各门课程的知识点和内容的进行模块重组,在各章节思政教学目标的梳理上体现一定的逻辑性,即在涉及同一思政教育主题的教学上,要注意层次性和视角的选取。如在《电力工程》中涉及到“主接线设计步骤”和在《自动控制技术》中涉及到“控制系统设计步骤”中时,都会讲解到作为工程技术人员,只要当设计的每一步都精益求精,才会让最终的结果满足设计要求,这其中都蕴含着思政专题“量变—质变”的原理,两门专业课在思政育人上都要做到互相配合。同时在层次和视角选取上,前者应更多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讲解党领导我国电力工业从无到有,从落后到世界领先带给人民群众生活质的改变;而后者应更多结合在疫情防控中,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自动控制前沿科技所发挥的作用进行讲解,积小胜为大胜,从而取得疫情防控的胜利。也就是在价值传播中注意知识含量,知识传播中注意价值观引领,充分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以提升思政育人的实效。

2.2 思政德育元素的挖掘与梳理

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梳理是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首要前提。需要对照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梳理不同专业课不同章节所蕴含的思政德育元素,找准课程中思政映射与融入点,厘清思政元素与专业内容的契合关系,建立每门课程自身以及课程体系所共有的思政元素库。根据各门专业课程知识结构,思政元素的挖掘与梳理以及案例融入上,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进行:

1)在各门专业课讲解绪论涉及到课程发展历史时,适时融入我国学者典型事迹和突出的历史贡献,以此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增强科技报国的信念以及民族自豪感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

2)在讲解各门课程涉及技术操作和理论知识应用时,除了融入电气职业规范,弘扬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精神,嵌入相应的思政专题外,还要结合职业本科对接先进制造业,契合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的特点,密切关注电气行业发展,动态更新思政元素库。

3)在案例选择和思政元素融入上,也要时时关注,找到时事政治与专业知识的契合点,让原本匮乏的思政资源库变得更为充实,不断积累元素库。可以适时融入抗击疫情、党史学习教育、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等时下热点话题,回应学生关切,贴合学生情感需要。

4)思政元素的挖掘要更加“接地气”,利用好身边红色资源,并与学校的办学优势和特色相结合。可以依托我校办学特色和定位,将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石油精神、塞罕坝精神与我校的校训、学校北迁精神等融入其中。同时,融入我校优秀校友案例,加强朋辈教育。

2.3 课程思政教学的开展与实施

课程思政是隐性教育,课堂是课程思政融入的最佳载体。专业课的思政教学开展要根据职业本科面向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的特点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情景,找准切入点,融入思政教育理念,提升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和责任感,将课程思政育人效果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1)借助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手段,课前以图片、微视频和PPT等教学资源为主精心制作设计思政教学案例。将课程思政案例或思政专题与专业知识进行穿插推送,即以显性传递知识,隐性渗透价值,在课前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也便于课堂价值引领的水到渠成,从而最大程度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渗透和价值引领作用。如在《自动控制技术》中讲解自动控制发展历史时,课前推送短视频,介绍被誉为“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两弹一星之父”钱学森的事迹,引导学生弘扬其攻坚克难精神、创新精神以及其“五年归国路”“十年造两弹”报效祖国的爱国精神,激励学生自觉融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避免采用单一的注入式讲解,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借助多媒体等,采取案例教学、情境教学或小组讨论等方法,由教师抛砖引玉引导学生思考,将学生代入预设的思政育人情境,让课堂更有亲和力、气氛更活跃,进而实现高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如在《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中讲解负荷计算的两种方法,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系数法。首先结合课堂知识创设情景,让学生分组讨论两种方法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然后教师结合预设的思政专题—矛盾论引导学生思考,即不同方法的应用范围实际上就是矛盾的侧重点不同,应根据实际系统需要抓住主要矛盾,结合小组学生发言归纳概括为做事也是分轻重缓急的,要抓住主要矛盾。再引申出虽然两种方法各有不同,但都统一于负荷计算,也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的道理,以此丰富学生学习体验,提升学习效果。

3)在实验实训等实践课程中,对接职业本科培养具有专业实操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营造工程背景,创设具体教学情境,以任务驱动式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的积极性。在实施过程中,结合实验实训设备和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分成任务工作小组,将知识内容、能力要求与思政元素有机融合,以项目成果为导向,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同时,在学生完成任务过程中,锻炼学生交流沟通,互相配合协作的能力。例如,在《变电站运行与维护》实训中讲解隔离开关与断路器倒闸操作要遵循“先通后断”操作原则,加深学生对电力操作规程和操作票制度的理解。同时,以完成倒闸操作为工作任务分配每三人为一个工作小组,一人为班组长,一人监护,一人操作,小组同学通过沟通协作完成工作任务,提升职业认知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3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

人才培养效果是课程思政建设评价的首要标准。科学的课程思政育人评价体系的构建,对于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评价体系的构建要适应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彰显职业本科办学特色,确保评价体系在职业本科教育发展中不断得到优化,从而不断提高课程思政的教育质量与水平。在构建教学评价体系时,应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注重过程性评价。

教学中要根据学生学习表现,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侧重采取描述性评价,也就是以学习过程为主、考试结果为辅。在过程性考查设置上,增加随堂提问、小组活动、随堂测试等环节,从而把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转向对学生平时勤奋好学、沟通能力和诚实守信等思政目标的考核上,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2)注重多元化评价。

思政教学效果的评价主体不应只局限于任课教师和学生本人,也应该包含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这样建立起多元化的评价体系。通过小组活动中学生之间的互评、学生对自己的自评能够全面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综合表达和创新能力。通过教师基于每次课堂教学的评价,借助学生心得体会、教学过程记录和问卷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态度、行为的改变等。而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基于学生日常行为的评价,能够真实反映课程思政对学生的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程度。

3)注重发展性评价。

课程思政的效果可能是隐性的、长期的,在校期间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而最终会发展转化为学生进入企业和社会后的敬业态度和工作表现上的提升。因此,可以定期开展校企联络研讨,建立学生毕业后的定期调研机制,跟踪了解学生在企业的表现反馈,作为检验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成效的重要指标,反馈指导课程思政建设。

4)建立评价-反思-改进的机制。

课程思政教学评价的意义在于能够有效反馈教学效果,并进行优化和调整。可以通过发布调查问卷或师生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关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意见或建议,进行系统性分析和梳理,认识、发现课堂教学的规律。再从专业教学的角度进行反思,从而能够在实践中结合反思进行教学改进,不断优化思政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和内容安排。

4 结语

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建设是职业本科教育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如何建设职业本科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职业本科专业—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为依托,探索构建适合职业本科教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评价体系。在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中,结合各门课程各章节之间内在逻辑与关联,深度挖掘提炼不同类型专业课中所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找准切入方式和角度,优化教学设计,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同时,引入合理的评价体系,从多角度获取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和反馈信息,持续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以期能够为进一步开展职业本科课程思政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职业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 06:16:28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 15:42:15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金桥(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 07:24:10
思政课“需求侧”
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 01:51:54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 09:47:22
职业写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