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常星
泰国格乐大学国际学院,泰国 曼谷
2018 年以来,教育部围绕教学质量问题要求各高校加强内涵式建设,促进学生学业发展,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在此背景下学生学业评价成为衡量高校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1]。同时,随着“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组织行为中的地位和作用也相应地发生了改变,学习效果评价形式也由“课程考试”向“学业评价”转变。[2]这个转变意味着教育系统开始更多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非仅仅是课程考试的成绩。学业评价现在更倾向于评估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创新能力、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等多方面。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学业评价时,较多采取的是学分管理与评定。这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整体性学业情况,不利于提高高校的教学质量,也不利于高校学生人才的培养。
以L 大学为例,该校近几年较为重视学生学业评价的发展,不断进行了实践探索。在实践中使用了全面和多元化的学业评价方法,不仅仅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而且侧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团队合作、创新思维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L 大学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旨在以L 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为例,进一步分析该校大学生学业评价实践的基本情况,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推动高校学生学业评价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从评价方式上看,当前L 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学业评价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每学期期中学业评价、每学期期末学业评价以及平时表现评价。期中学业评价占30%,由任课教师采用随堂测试或者课程论文的方式进行。期末学业评价占60%,评价主要方式为:闭卷考试。平时学业评价成绩占10%,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课程参与度、上课出勤率、平时作业完成情况等。就学生学业评价内容而言,评价内容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写作能力以及语言沟通能力,例如,L 大学行政管理专业期中和期末评价通常运用试卷测试或者论文写作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查,教师平时在课堂上也经常让学生谈论或者回答问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但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思维的能力评价较少。从学生学业评价主体上看,当前评价主体是行政管理专业各科任课教师,学生自评和互评比例较小。就评价反馈来看,教师一般采取课程结束后以考试得分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反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交流和反馈较少。
近几年L 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学业评价不断进行实践探索,初步取得了如下成效:第一,学生的基本学术能力得以保障。通过期中和期末等定期的学业评价,L 大学行政管理专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和应用所学知识的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同时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沟通能力,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学生的基本学术能力得以培养和提升。第二,课程参与度和出勤率有所提高。在L 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学业评价体系中,平时表现评价占据了一部分比重,通过这种评价方式激励了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程学习和活动,提高了他们参与和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学生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便于及时掌握。在L 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学业评价中,期中和期末的定期评价是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期中评价,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学期的前半段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调整教学策略。同时,期末评价则为教师提供了整个学期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估,便于教师掌握学生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的情况,为以后的教学改进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
L 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学业评价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中仍面临如下问题。
在评价方式上,目前L 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学业评价仍将终结性评价和量化评价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如上文现状所述,期末成绩的评价方式主要采取期末试卷测试、课程论文等。专业课期末测试一般采用闭卷考试,题目类型一般有4个,其中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等占较大一部分比例,这些类型的题目侧重于考核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虽然教师也会出少量的简答题,1 ~2 道论述题,但是在命题时仍然注重对书本固有知识点的考核,较难评价学生应用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课程论文评价方式而言,任课教师一般出3 个左右的题目让学生任意选择其一,用2 周左右的时间上交论文,学生在短时期内较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除此外,虽然教师也关注到过程性评价,但对过程性评价操作过于简单且占比较低。例如,教师较多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参与度,但是对于作业质量的高低、课堂讨论质量的高低关注度较低,因此采取期末闭卷测试和课程论文以及过于简单的过程性评价方式都较难发挥出学业评价的应有功能,致使学生学业评价流于形式。
从学业评价主体上看,L 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业评价本应该由任课教师、学生、辅导员、班主任等多个主体进行,从而确保对学生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但目前该专业学生学业主要还是采取以任课教师评价为主的单一评价模式,而学生、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参与程度较低。尤其是很少采用学生自评或者学生互评的形式,学生缺乏自我评价和互评的机会,这也不利于他们的自我反思能力和互相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生们只能被动接受评价结果。虽然自从高校实行课堂教学改革后有些教师适当增加了学生参与评价的机会,但是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在整个学业评价中的占比较低,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这样会导致学生较难获得评价的话语权,限制了他们个性自由的发展,因此导致学生容易产生消极、对立的情绪,不利于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学业评价内容与高等教育目标密切相关,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应从多个方面培养高素质人才。因此学生学业评价内容也应包含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学习能力、学科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多个方面的评价。[3]但是从L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评价内容看,仍然存在评价片面化的问题。例如,较多注重评价和考查学生专业知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沟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增值性能力却关注不足。在这种评价内容引导下,学生只要认真学习书本知识、考前靠熬夜突击等就可以拿到较高的分数,这显然是与高等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不相符的。因此现有的评价内容较为片面,不利于全面评价学生学业的发展。
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使他们认识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进一步扬长避短,取得更大的进步。在L 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现行评价模式中,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后的最后一个环节一般采取的是向学生公布评价结果,教师主要采取分数的形式对学生学业评价进行反馈。学生依据此反馈结果获取自己在班级里的排名。教师和学生并未对评价结果进行过多的交流和沟通,学生仅凭单一的分数较难了解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没有办法分辨出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较好,哪些方面需要改进,因而学生学业评价的真正作用并没有得到发挥。
针对L 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学业评价实施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
一方面实行多元化的考试形式。为了改变以往单纯用试卷考试分数为标准对学生学业进行评价的方式,高校可以创造半真实情境下的学生评价活动。将学生置于半真实环境中去解决问题,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感觉、知觉、想象、推理等多种能力,有助于促进他们的多感官智能的协调发展[4]。例如,L 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可以利用本专业特点,让学生通过舞台剧、模拟政府制定政策、模拟非政府组织开展公益性社会服务活动、模拟公共管理谈判等对学生进行评价。另一方面也可以采用课堂活动参与、讨论、演讲、小组合作等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5]。例如,通过小组合作与答辩的方式,把行政管理专业一些课程按章分成几个主题,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与章节相关的一个课题并向其他小组的成员作报告,然后通过答辩的方式回答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最后,其他组同学和老师依据小组答辩和课题完成质量给作报告小组同学打分。作报告小组成员之间也可以相互打分。
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业评价质量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为了改变单一由教师评价学生学业的方式,可以适当增加教师之外其他主体评价的权重,评价主体可以包括任课教师、学生以及辅导员、班主任等管理人员,不同的评价主体从不同的角度和维度对学生进行评价,有助于得到更为准确和客观的评价结果。从由教师评价为主适当向由学生评价为主转变,应适当增加学生自评或者互评的比重。可以通过上文中提到的分小组完成任务和小组答辩等形式让学生参与评价,提高了他们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认清自身的不足,持续进行改进。除此外,还应适当增加辅导员、班主任等管理人员以及班级学生代表(宿舍长、班干部代表等)在学生学业评价中的比重,他们主要依据学生在学校和学院组织参与各项活动的积极性进行评价。
学生学业评价内容是教学目标的直接体现,多元化的评价内容也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原有评价内容的基础上提高增值性评价以丰富学业评价内容尤为重要。增值性评价在我国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它比较重视评价学生先前的学习与发展基础与经过一段时间学习和发展之后的“增加值”的分析。增值性评价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要求教师同时关注学生发展起点、发展过程和发展结果,以此来推动学生的改进和进步。[6]L 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可以将增值性评价运用到本专业学生学业评价之中,第一,教师要转变评价观念,不能像先前那样只以现在成绩高低来评价学生,因为每个学生的基础和背景各异,他们在德智体美劳上的发展程度也会有所差异。因此教师在评价学生学业成绩时应关注每名学生在其前后不同时间段上是否有进步。第二,通过增值性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转变以往只凭成绩作为评价标准,引导他们在重视学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升综合素质的发展,从而取得更大的成绩。
在对学生学业做出评价之后还应对评价结果做出科学研判,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相关管理部门和学生,从而规范引导学生发展。例如,要加强学生学业评价信息反馈机制。教师在将学生学业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的同时还需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对取得较好成绩的学生予以肯定,对评价结果不太理想的学生指出不足。通过结果反馈,让学生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改进不足。[7]与此同时,教师根据学生评价结果及时找出存在的问题,反思教学,调整教学策略,转换教学方法,不断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教师教学能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学业评价是一项复杂系统的工程,涉及高校改革创新的诸多方面,关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科学、有效的学业评价机制是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学生学业评价方式不当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需要从提高学业评价方式的多样性、注重多元主体协同评价、提高增值性评价内容的比重、充分应用学业评价结果等方面优化学生学业评价,以此推进学生的改进和进步,从而推动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