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红燕 薛志成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广东茂名 525000
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与时俱进的,在新时代背景下,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要求[1]。新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应运而生,是高等院校落实专业课程育人的新要求和新举措[2]。随着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案例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专业课教师投入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中,但当前教学中仍普遍存在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任务多而教学设计少、启智与铸魂关联少、教与学的过程缺乏融合与联系等问题,专业课程思政还处于初步推行阶段[3]。为了破解上述问题,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周如金教授提出了一种全新教学理念——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核心要义是一切教学活动围绕目标开展,基于目标来设计问题,围绕目标进行教学设计,致力于培养“人格健全,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4]。本文以建筑施工课程为例,从理清各层面育人目标入手,以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运用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理念进行教学设计,探索知识点与思政元素相融合的方法和途径,为全面推进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发展提出一些参考性建议。
建筑施工课程是学校建筑学专业大三学生必修的专业领域课,该课程具有教学内容涉及面广、教学内容丰富、理论性和实践性强等特点。对于建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该课程还具有跨学科性质。为了使该课程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进一步明确该课程育人目标。首先,应理清国家、学校、专业及课程等层面育人目标的关联性和相互支撑性[5]。以建筑施工课程为例,从国家到课程各层面的育人目标如表1所示。在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结合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该课程的性质,将建筑施工课程的育人目标细化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政目标三个维度。结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本课程的课程思政目标,努力实现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为一体的课程目标。课程育人目标应有效支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专业课程教学育人主阵地、主渠道、主战场的作用。
表1 建筑施工课程各层面育人目标的关联性和支撑性
课程育人目标是确定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的基础和指南。通过重新明确课程育人目标,以目标为导引,为下一步的课程教学设计提供依据。
目标是教学的指南针,以它指导教、指导学、指导评价。因此,围绕课程育人目标,进行创新教学设计,有效融入课程思政,实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在建筑施工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中,总的设计思路和实施步骤如图1所示,以实现课程育人目标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主要围绕“重设教学目标、重整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重构教学模式、重建评价体系”等主要环节进行精心设计,以实现课程三维育人目标的融合,最终实现课程立德树人。
图1 专业课程思政的设计思路及实施步骤
专业课程思政的各实施环节是紧密联系、环环相扣的,最终为实现课程育人目标的闭环,即提出目标,促进目标的达成,检查目标是否达成。其中,设计思路的核心是教学设计,重点难点是如何创新教学设计。因此,创新教学设计是专业课程思政最核心的增效提质环节。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进一步细化、具体化,是指导、实施和评价教学的基本依据,是课程教学预期达到的教学效果和标准[6]。为发挥专业课程育人的作用,根据建筑施工课程的性质,将课程育人的知识、能力、思政三维教学目标细化到教学内容中具体的知识点、技能、思政元素中,努力实现这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融合。其中,要重视思政目标的设计,根据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一步确定课程各章节教学内容的思政目标。
建筑施工课程教学内容面广、量大,主要包括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施工组织两部分。课程内容丰富、知识点分散、部分施工工艺复杂、施工原理抽象,对初次接触本课程学习的建筑学专业学生学习会带来一定困难。根据本课程的性质、课程目标、学情、学时等相关因素,教学内容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为主,重点学习常见工种的工艺及施工方法。同时,将教学内容整合为土方工程、桩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工程、砌筑工程、结构安装工程、防水工程、装饰工程等7个模块,进行模块化教学。再运用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理念将各模块的教学内容合理设计为“五大类目标问题”,即基本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应用问题和拓展问题,重视各类目标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及层级递进关系,合理融入课程思政,保证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和温度。
围绕课程思政目标,结合课程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搜集整理与思政元素匹配的相关素材。首先,深度凝练建筑施工课程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教育主题,形成了工程伦理、工匠精神、家国情怀、生态文明等四大思政育人主题;再从课程的思政主题、教学内容、素材等方面挖掘思政元素,最终形成课程的主要思政元素矩阵如表2所示,通过具体的思政素材和创新教学设计实现课程教学三维教学目标的融合。其中,通过挖掘课程工程伦理主题的思政元素,重点培养工程技术人才的社会责任感,提高其伦理意识,增强其遵守伦理规范的自觉性,提升其应对工程伦理问题的思辨能力,让工程更好地造福社会、造福人类;工匠精神主题思政元素则突出培养学生踏实严谨、耐心专注、开拓创新的优良品质,增强专业认同感和使命感;挖掘家国情怀主题元素以增强学生技术自信、理论自信,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热情;生态文明教育帮助学生认识生态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树立绿色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意识。
表2 建筑施工课程思政元素矩阵
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理念是基于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目标及课堂目标,通过目标设计、内容设计、流程设计、问题设计,设置基本问题、重点问题、难点问题、应用问题和拓展问题来开展教学,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4]。运用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理念,结合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围绕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创新教学设计,以探索融入课程思政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教学设计思路如图2所示,教学过程以目标问题为主线,课前是以目标问题为导向的线上学习,课中是以目标问题为导向的翻转课堂,课后是以目标问题为导向的知识内化和价值塑造,通过“教师抛问题、学生讨论、教师解析、学生说影响”的过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思考与学习,促进课程思政外部刺激和内部反应相结合。
图2 基于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理念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思路
如图2所示,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理念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重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辨能力。该教学理念有助于围绕目标进行课程教学内容重组,将课程思政巧妙融入目标问题设计中,通过借助信息化教学技术手段和工具,充分发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以促进目标的达成,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在课程考核方面,更新课程考核评价内容、方式及标准,重视知识、能力、思政三个维度的综合考核评价,强化过程性考核,将知识、能力、思政学习过程纳入评价指标,充分发挥教学网络平台、教师、同学、自评等多元评价主体的优势,对学生学习过程开展更加全面的评价。在课程的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中,巧妙地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考核之中,同时合理运用主观描述性反馈评价和量化问卷评价等评价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性[7]。建筑施工课程的考核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针对传统课程考核评价中评价标准、过程性评价形式及评价主体单一等问题,以课程目标为导向,通过强化过程性考核,合理设置评价形式和评价主体,以充分考查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长历程,利于动态了解学生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在小组研讨及报告、教学讨论、作业等考核中合理增加评价主体,保证评价结果的公平公正。通过建立全过程、多元、多维的课程评价体系,综合考查学生在理解、思辨、应用、创新等方面的综合能力。
图3 建筑施工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基于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理念,探讨了明确专业课程思政育人目标的方法,提出运用目标问题导向式教学理念进行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通过重设教学目标、重整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重构教学模式及重建评价体系,探索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为一体的途径和方法,为落实专业课程思政育人提供一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