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远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探索*

2024-01-29 09:40王兴菲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4年1期
关键词:云南省信息化信息技术

王兴菲

云南省电化教育馆 昆明 650221

0 引言

当今社会已经迈入信息化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等等都因为信息化变革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以说,社会的发展与信息化息息相关。十九大报告强调“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网络教育”。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推进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选择[1]。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以及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以数字校园、智慧教育等为代表的行业应用也喷涌而出,信息化已经越来越靠近人们的生活。教育信息化也越来越成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推动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抓手。在这种大数据信息化时代背景下,运用多种信息化手段来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探索信息化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是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是推动教育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路径,也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2]。通过在城市、农村的各级各类学校建设全覆盖性的教育、教学、管理相关的信息化平台,汇集数据至省级中心,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与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教研的深度融合,实现在思想上、理念上、方法上和手段上的全方位创新,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边远及农村地区教育公平、建设学习型社会和教育强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10年,教育信息化纳入信息化发展战略,教育信息化进入1.0时代。2011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思想首次被提出,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为了大力推进国家教育信息化行业的发展,推动教育的改革,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创新型人才,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等。2018年,教育信息化进入2.0时代,计划实现从专用资源向大资源转变、从提升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转变、从应用融合发展向创新融合发展转变[3]。教育信息化工作已经取得了战略性的地位,教育信息化的成效也在逐步显现。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是对全面推动教育现代化的有力支撑。

1 教育信息化的现状分析

1.1 教育信息化认识不足

十九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在教育信息化推进进程中,国家和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多项有关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这些文件为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标明了时间表和路线图。但据抽查的统计结果显示:超一半以上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的规划和完成时间段认识不到位,中小学校中有近一半以上的一线教师对“校校通、班班通、网络空间学习人人通”理解不充分,甚至超过80%的教师对教育信息化2.0的基本目标模糊不清[4]。基于云南省2020年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状况调查研究显示,云南省中小学校级领导参与国家级培训的比例为33.25%,而参加县区级培训的比例也仅为58.13%,综合来看,校级领导参与各级各类培训的比例仅在50%左右,从而可以看出,云南省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校级领导忽略信息化相关的培训,信息化意识还比较薄弱。一项好的政策若不能被实践者所理解甚至所知晓,那么这项政策的权威性、有效性以及实施效果都将大打折扣,投入与产出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对称。长此以往,教育信息化工作就会失去方向性和主动性,教育现代化更是无从谈起。

1.2 教育信息化应用欠缺

教育信息化的主要特点是在教育过程中广泛应用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为基础的信息技术,也就是在教育技术上实现数字化、多媒体化、智能化、在线化等[5]。放眼当下,国内的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虽然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但是在落地实施与场景应用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据调查研究显示,云南省中小学拥有与教材完整配套数字教育资源的比例中,无论是城市学校、乡镇学校还是农村学校,大部分学科的资源比例都比较高,但是这些资源的来源方式都比较单一,大多数来自互联网,也就是说,云南省中小学,无论是城市学校还是乡村学校,在资源体系建设、资源应用、校本资源建设、本地特色化资源沉淀等方面,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

在网络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中发现,很大一部分州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等对网络空间概念认识模糊,更谈不上应用,网络空间中较为常用的就是按照省级管理要求在使用的学籍管理功能,而对于学生学习行为记录、学情分析和学情预警、学生成长报告生成等利于师生教育教学开展、提高学生成绩、因材施教等方面的功能使用较少。学校对教育信息化的宣传不够到位,导致诸多教师不知道学校的信息化资源;部分教学资源或者教学软件实用性较差,体验感不好;教师对于新的信息化资源疲于挖掘与利用,导致资源和资金的浪费,也影响了教师在教学中使用信息化资源的积极性,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和边远的贫困地区,信息技术意识淡薄,应用能力欠缺,导致农村地区教育教学水平滞后。而农村教育直接影响着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因此要实现教育现代化,必须发展教育信息化,特别是农村边远地区的信息化,提高教师信息化应用、资源建设与共享等能力[6]。

1.3 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缓慢

近年来,中小学教师信息化培训很多,但产生的效果微乎其微。从培训内容上看,大都是停留在理论层面,导致教师的整体信息素养偏低,部分教师甚至认为在课堂中播放视频、播放动态PPT就是信息化教学的表现,从而使得信息化教学并未真正地在师生之中开展起来[7]。一部分学校仍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观念陈旧,教学资源老套,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多的是依赖直观形象的事物,难以展开抽象的思维活动,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得不到充分提高。调查显示,云南省教育信息化组织保障体系已经基本建立,但是师生信息素养还有待加强,培养体系还有待完善,学生信息技术课综合实践活动还需做进一步统筹与规划。云南省城乡中小学开设各类人工智能课程的学校中,将其作为必修课的学校比例为22%,作为选修课的比例仅为20%,作为拓展课程或者社团课的比例最低,仅为16%,乡村学校将人工智能作为必修课的比例仅为11%。信息化资源不应该只是教师的演示工具,它所承担的角色应该是能够帮助师生之间正常的教学传递,成为为教师和学生,乃至为整个教育行业服务的工具,云南省在师生信息化素养提升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2 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具体策略

教育信息化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也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教育信息化能够有效提高教育现代化的质量,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速度,同时也能够为教育现代化提供丰富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文章将从以下几个基本要点进行探索与研究。

2.1 依托信息化培训提升教师素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发展为本。教师应当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创新与变革,积极有效地开展教育教学。推动教育现代化首先要在教育信息化上狠下功夫,学校应当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对教师展开全程全面的精准化培训[8]。信息技术培训始终坚持信息技术实践和理念内化的一致性,不应局限于单纯对计算机、手机、某种软件的操作技能培养,应该侧重于将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更好地运用到日常教学中去,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信息化培训应该能让教师学到些许利于教学的快捷程序、新型技术、多媒体技能,如:白板、微课等,并能将这些技术快速融入自己的教学中,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要充分发挥培训的示范引领效应,以培训促应用,以培训促交流,以培训促提升。

云南省以AI及数据驱动的“智师课堂”英语学科创新应用共同体项目为依托,针对农村小学1 000余名教师展开信息化英语教学培训,培训迅速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解决了部分学校因缺乏专业英语师资而开不齐英语课的问题,同时也提升了教师们的专业素养,为推动教育信息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通过教育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培训,针对全省电教系统骨干,做信息化专题培训,培训人员覆盖省、州市、县区、校,通过培训了解先进人工智能企业典型应用案例、参观发达地区中小学校数字校园管理模式。培训后,近98%的教师能结合培训内容和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思考并规划了本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推进模式,并表示信息化培训能帮助教师提高自身信息素养,也能带动本地区信息化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2.2 建设信息化资源助力师生成长

建设区域或者校园专属资源库,汇聚国家级、省级、州市级、县区级或者校级优秀教学资源,鼓励教师基于资源库进行备课,能够大大简化教师备课过程,提升备课效率和备课质量;鼓励教师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将制作好的教育资源不断更新完善,从而形成自己的素材库,并积极将优秀的资源在资源库中分享,达到资源共享与交流的目的;信息技术人员应当结合信息化培训所学知识,熟练掌握信息化设备的使用,及时将平台或者资源库中的资源下发至教师手中,提高资源使用率。

云南省勐海县开展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在项目开展之前,教学点只能开起来语文和数学两门课程,2013年实施项目,两年以后,布朗山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齐、开足、开全了国家规定的课程。通过引入标准化的教育教学资源,召集各校年轻、非专业教师定期开展“人人一节示范课”活动,基于示范课进行相互的磨课与评课,最终不仅提升了教师课堂效益,提高了教师教学水平,也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积极性,布朗山的教学成绩提升至全县前列;智师课堂共同体项目,云南省中小学近1 000名教师使用省级部门统筹的英语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大大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自信心,同时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英语成绩。以共同体项目子单位为例,优质资源使用情况及学生成绩变化情况如表1、表2所示。

表1 2019—2020学年下学期三年级英语期末情况

表2 资源使用前后学生英语成绩变化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使用了智师课堂教学资源的学校和其他7所未运用智师课堂教学资源的学校相比,使用的学校学生成绩优势明显;从表2可以看出,同样的师生,使用智师课堂教学资源后,学生平均成绩及优秀率都有所提升。由此可见,优质的教育教学资源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帮助学生成绩提升的便捷手段。有效的信息化资源建设,能够助力师生成长。

2.3 搭建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整合

信息技术不应该仅仅被作为学习的对象,更应该当作学习的工具。信息化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载体。而搭建信息化平台,使得学生能在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才是信息技术与资源整合所要达到的目标。

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以区域为主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网络,为学校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网络资源[9]。基于此,云南省目前已经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学校所有班级光纤网络全覆盖,率先实现了网络到校到班的专网建设目标。据信息化发展状况问卷调研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云南省城乡中小学校校园网主干宽带在百兆级的比例约为82%,无线网络覆盖全部教学区的比例约为47%。

其次建立综合性的网络信息汇集站,帮助学校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育课,提高信息化教育与管理质量。云南省依托教育专网,按照统一身份认证,建立了省级教育云平台,将优质资源汇聚到一起,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据统计,教育云平台汇聚的资源达上百种,涵盖各类学科、包含多种功能,以上述提到的英语智师课堂为例,截至2021年9月,仅上线半年,资源使用用户数为15 696,活跃用户数为2 803,运行情况良好。

最后在中心小学或者教学试点建立多媒体网络教室,进一步提高信息化水平,改善教学质量。据统计,2020年,云南省中小学多媒体教室覆盖率达到了90%以上,且多媒体使用率在90%以上的学校比例达到21%,如图1所示为多媒体教室在城乡中小学中的覆盖情况。多媒体教室的建设,有效地支撑了资源的顺利落地。

综上所述,教育信息化技术整合于资源,其主体是资源,而非信息技术,我们在实现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也不能因为追求技术而牺牲资源目标,资源的整合还需要网络、平台及多媒体设备作为其应用的支撑。

3 结束语

21世纪的今天,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提高人才素质,促进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教育现代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总之,我们正在进入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也是技术不断推动教育发展的新时代[10]。随着国家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教育信息化形成了高速发展、跨越式发展、普及性发展、创新性发展、战略性发展等几个特色。在未来的数字教育、现代化教育的发展和改革中,我们依然离不开教育信息化的支持与保障,也唯有教育信息化得以发展,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图1 学校班级教室中多媒体教室的平均数量(城乡对比)/ 间

猜你喜欢
云南省信息化信息技术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月“睹”教育信息化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