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陈佳慧
位于古城子城处的姑苏区双塔街道,既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又诞生了苏城最具代表性的潮流文化。古今交融之间,艺术也在此闪闪发光。在街道辖区内的一众美术馆、艺术馆中,位于子城中心锦帆路的肯达美术馆,以“硬核”复古的风格“出了圈”。
在锦帆路这段新晋的街区里,肯达美术馆是只需一眼就能令人记忆深刻的建筑。握住纯铜把手,推开颇有质感的实木玻璃门,迎面而来的是“醇厚”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复古风。从重新打造后开馆之日起,网上就出现了许多“自来水”,他们如此形容着肯达美术馆的“画风”:古旧的拼花地砖、复古的碎花墙纸、绿色的丝绒窗帘、白色的蕾丝窗幔、彩绘的玻璃灯、年代感的老轿车、翡翠绿与古典红的色调……只凭文字就可想象馆内独特的艺术风格。
“别人都说,我这里属于‘硬核’复古风。”肯达美术馆主理人王一澐以朋友的评价总结了美术馆的特色。这位主理人总是穿着西装三件套,说话行事有着如今已不多见的绅士腔调。作为一名土生土长,又在美国待了8年的苏州人,他对那段既属于老苏州记忆,又具有复古气息的岁月带着深深的情怀。
2010年,肯达美术馆坐落在了锦帆路126号,十年后,王一澐对它进行了悉心打造,于2021年对外展示出了全新的风格。如果说20世纪那几十年的美学属于昙花一现,那么肯达就以自己的方式将它留存了下来。
肯达美术馆的设计中,西式元素占60%,中式元素占40%,其中绝大部分家具摆件都生产于1900年左右,由王一澐从国外收购而来。但即便美术馆内每一个物件都出自一番心血,他也大大方方地将其提供给所有参观者使用。比如窗边喝咖啡的桌子就由英国桃花芯木做成,年代在1910年左右。“有朋友问我,为什么不把这些老物件拦起来,但我觉得它们应该继续被使用。在这里,任何东西都不应该被‘罩’起来。”他说。
因此,人们走进肯达美术馆,体验美,也体验时光的味道。2021年12月重新开业时,肯达美术馆还以防水布为材料,制作了3000份左右的“老报纸”,非常受欢迎。甚至作为美术馆,肯达内展览作品的标签会被悉心地“隐藏”起来,唯有走近才能发现。走进肯达,体悟就是最好的参观方式。
而王一澐打磨出的这份时光味道,是以百年为标准进行沉淀的,由此也不难理解为何从大门到地板,他都会不远万里地选择最好的质地。“再过98年,如果这些还能使用,后人就能感受到它们的味道。”他期待地说。
肯达美术馆的“营业”分为两个时段,每周二至周五,下午一点半到五点半向大众免费开放,晚上七点半到十一点半,则是会员时光。悠闲的午后,正是走进肯达美术馆沉浸于复古艺术的最好时段。
而从晚上七点半开始,肯达的时间属于会员(非会员也可购买单次体验)。夜幕降临,街区趋于平静,美术馆内却流光溢彩:摇摆舞教学、自由舞派对、复古读书会、美术馆电影之夜、音乐会……每一曲音乐,都是一段幸福时光。
舞蹈,是其中非常特殊的一部分。2022年6月,肯达美术馆推出了自己的原创短片,第一部分为“展”,第二部分的主题即是“舞”。红色的裙摆、摇曳的身影、跳动的琴键,展示了一段浪漫、一份自由、一种风情。对于会员们来说,“美术馆之夜的复古派对”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肯达不设艺术门槛,这里晚上八点半到九点半是零基础摇摆舞课程,九点半至深夜是爵士舞部分,即自由舞会。许多零基础的会员已经体验到了舞蹈的快乐,并且结识了好友。“我认为中国人还是比较含蓄的,不善于用肢体展示自己的情绪与情感。”王一澐说,“但我觉得艺术不管是视觉艺术、听觉艺术还是形体艺术,都是情感的突破口。现在很流行的艺术疗愈,也是这个道理。”
原创短片的第三部分名为“忆”。王一澐希望以展览和舞蹈为媒介,将大家带回旧时记忆,同时创造精彩的新回忆。这份对“忆”的打造,更将肯达美术馆与其所在的锦帆路连接在了一起。
在王一澐眼中,锦帆路有着独特的气质。这里有国学大师的故居,附近又有代表近现代教育的乐益女中和苏州最早的现代公园,随着章园的开放,故居从远观变成近看,街区也逐渐活跃起来。“有时你会想,章太炎先生住在这里的时候,是一种怎样的场景?”他说,“而肯达虽然不是一栋老楼,也尽可能地还原当年的工艺,融入锦帆路的这份独特。”
肯达美术馆的确做得很投入。2023年年底,一场贯穿整个锦帆路路段的“生活记录者”摄影展拉开帷幕,展示了从全城征集的100张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肯达也成了“展馆”之一,在窗边主题性地悬挂展示了子城近现代老照片,组成了一个“迷你展”。2023年12月22日至12月24日,一场在肯达美术馆举办的复古市集更为锦帆路带来了十足的人气。众多青年主理人带着手工艺品、特色小吃和独立设计作品,激活了年尾的古城一隅。
有人说,新晋“网红”锦帆路的“出圈”是多种生态叠加的裂变,无可否认的是,坚持“硬核”式复古的肯达美术馆正在其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