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炜 熠
网络文艺是互联网新技术与文化艺术相互作用而衍生的一门新的文艺形态、文艺样式,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方面,并且在内容生产、传播方式、生成业态、人员构成等方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和趋向。在新征程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有力推动网络文艺健康发展,团结引领广大网络文艺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勇于担当使命,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具有积极意义和重大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上深刻把握信息化时代文艺发展的特点与趋势,高度重视网络文艺工作,并推出一系列政策举措大力发展网络文艺。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关于文艺工作和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科学阐述了事关网络文艺发展的方针、原则、重点、要求等重大问题,为新时代网络文艺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如何推动网络文艺拥抱新时代、奋进新征程、铸就新辉煌,让网络文艺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精神力量中绽放光彩,需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文艺的重要论述,把对网络文艺的规律性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
(一)坚持网络文艺发展的正确方向。2014年10月,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由于文字数码化、书籍图像化、阅读网络化等发展,文艺乃至社会文化面临着重大变革。”[1]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第12页。他要求适应形势发展,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加强正面引导力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是重中之重,并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2015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网络文艺,让正能量引领网络文艺发展。[2]参见《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0日,第2版。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网络文艺的发展提供了根本性的方向指引和原则遵循。
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的有机组成部分,网络文艺与其他艺术门类和领域一样,必须坚持走党领导的文艺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聚焦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3]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4—5页。。坚定不移跟党走,心系民族复兴伟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的恢宏气象,“深刻把握民族复兴的时代主题,把人生追求、艺术生命同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愿望紧密结合起来,以文弘业、以文培元,以文立心、以文铸魂,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4]同上,第6页。。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理直气壮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这是网络文艺必须坚守的历史坐标和时代方位。
(二)树立网络文艺创作精品意识。2016年11月,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艺,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任何一个时代的经典文艺作品,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和精神的写照,都具有那个时代的烙印和特征。”[5]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7页。他强调,“对文艺来讲,思想和价值观念是灵魂,一切表现形式都是表达一定思想和价值观念的载体。”[1]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8页。2018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出更多健康优质的网络文艺作品”[2]张洋:《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 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第1版。。2019年1月,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3]习近平:《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求是》2019年第6期,第5页。2021年12月,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今天,各种艺术门类互融互通,各种表现形式交叉融合,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催生了文艺形式创新,拓宽了文艺空间。”[4]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2页。他强调,“一切创作技巧和手段都是为内容服务的。科技发展、技术革新可以带来新的艺术表达和渲染方式,但艺术的丰盈始终有赖于生活。要正确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激发创意灵感、丰富文化内涵、表达思想情感,使文艺创作呈现更有内涵、更有潜力的新境界”[5]同上。。这些重要论述,为网络文艺发展及其精品化,提供了明确的方法论指导。
当下,随着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影响越来越大,文艺工作不得不面对的课题就是:群众到了哪里,文艺工作就要做到哪里;群众上了网、涌现大批网民,文艺工作就要上得了网、发展好网络文艺。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产品的量与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发展网络文艺,也必须树立质量意识、精品意识、品牌意识,使网络文艺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既把传统文艺的成功经验继承好发展好,又要遵循网络文艺发展的独特规律,敢于创新创造、推陈出新,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抒写人民、描绘人民、歌唱人民,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网络文艺充满活力,更应当投身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向“带露珠”“沾泥土”“冒热气”的生活要素材要题材,让受众看到人间的烟火气息,让人真实感觉到创作者传递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向往。坚持守正创新,努力实现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表达的有机统一,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把提高质量作为作品的生命线,在内容选材严、思想开掘深、艺术创造精上下功夫,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同时促进网络文艺与传统文艺的相互促进融合,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创作源泉,运用新的技术、新的手段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通过创作更好更多的网络文艺精品,让正能量变成大流量,让好声音变成强声音。
(三)营造清朗的网络文艺空间。2016年4月,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互联网是一个社会信息大平台,亿万网民在上面获得信息、交流信息,这会对他们的求知途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产生重要影响,特别是会对他们对国家、对社会、对工作、对人生的看法产生重要影响。”[1]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4月26日,第2版。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加强网络内容建设,做强网上正面宣传,培育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滋养社会,做到正能量充沛、主旋律高昂,为广大网民特别是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2]同上。这些重要论述,为网络文艺工作者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文艺空间提出了明确要求。
有什么样的网络文艺工作者,就有什么样的网络文艺。网络文艺工作者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网络文艺才能真正实现健康发展。近年来,网络文学、网络视频、网络剧、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等快速发展,网络文艺受众越来越多,青年一代更是成为网络文艺的主要受众。网络文艺既有蓬勃发展、充满活力的一面,也有野蛮生长、良莠不齐的一面。网络文艺工作者应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崇德尚艺、德艺兼修,为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作出积极贡献。网络文艺工作者应该守牢马克思主义文艺道德观的底线,切实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把艺术感染力、道德感召力、市场影响力统一起来,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遵循公序良俗、弘扬行风艺德,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激浊扬清,拨正方向,引领健康清新的风气,充分发挥文艺照亮人心的道德号召力和感染力,从而树立文艺界良好的社会形象。如此,才能给人民大众、特别是青年人树立正面典范,给社会心理和公共道德带来正向引导,使亿万网民特别是青少年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让他们成为正能量的弘扬者、主流文化的促进者、社会发展的担当者、时代进步的先锋者。
(四)发挥网络文艺讲好中国故事的独特作用。2015年12月,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是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弘扬正能量的重要载体”[3]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5年12月17日,第2版。,强调愿同各国一起,“发挥互联网传播平台优势,让各国人民了解中华优秀文化,让中国人民了解各国优秀文化,共同推动网络文化繁荣发展,丰富人们精神世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4]同上。。这些重要论述,为发挥网络文艺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指明了前进方向。
网络文艺声音大、传播快、影响广,是介绍中国发展、传播中国声音、展现中国风采、彰显中国形象的大舞台、好平台。网络文艺需要主动融入构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实践,在既保持自身民族独立性又迈向现代化的纵深领域,向世界传播当代中国新形象,努力展示一个生动立体的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谱写新篇章。应积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球文明倡议,秉持开放包容理念,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加快拓展网络文艺交流共享渠道,推动不同文明在网上对话沟通、互学互鉴,推动互联网成为展示世界多彩文明的重要平台。同时应深刻认识到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努力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大力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探讨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丰富交流内容,拓展合作渠道,为世界文明百花园姹紫嫣红、生机盎然贡献中国文艺的力量。
网络文艺作为互联网技术应用下催生的新兴文艺形态,具有极强的创造性和旺盛的生命力,已形成全新的、规模化的文艺生态景观,且在国际传播中展现出重大作为,作用和地位日益重要。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23》显示,我国网民规模由2012年12月的 5.64 亿上升为2023年6月的10.79亿,互联网普及率由42.1%上升到76.4%,[1]参见赵熠如:《〈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 2023〉发布50.2 万亿!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中国商报》2023年11月10日,第1版。而网络文艺也在这种历史性变化中发展壮大,并深深融入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赋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描绘时代,延续文脉,彰显价值,融入实体,观照生活,带动产业发展,拉动消费升级,助力乡村振兴,成为人民生活的忠实“陪伴者”,成为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推进文化自信自强的重要力量。
(一)网络文艺作品大量涌现,形式迭代创新。作为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相结合的最新文艺形式,网络文艺在繁花似锦、千姿百态的文艺百花园中,正绽放出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的绚丽光彩。网络文艺创作者拥抱主流价值,主动回应时代召唤,用百花齐放的优质内容服务人民,紧紧围绕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以及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一带一路”,抗疫防疫,北京冬奥会等重大主题宣传,用心用情用功创作推出一批彰显鲜明时代特征的优秀作品,生动展现了各族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圆梦小康的精神面貌和生动实践,在网络空间唱响了“共筑中国梦、奋进新征程”的主旋律。
不管是反映改革开放浪潮的网络文学作品《大江东去》《奔腾年代——向南向北》,还是展现传统文化价值的网络剧《长安十二时辰》《庆余年》,亦或是传递现实主义精神的网络纪录片《中国医生》《追光者:脱贫攻坚人物志》等,它们都展现出网络文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价值。在“内容为王”“口碑为王”“创新为王”的互联网文艺时代,不同的网络文艺作品融合了不同的主题、类型、内容、形式,真正实现创作的百花齐放、精品的互动传播。它们以积极向上的思想主题,生动活泼的视听语言,欢快轻松的表达形式,赢得了越来越多受众尤其是年轻人的关注,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也收获不错的经济效益,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网络文艺的创新创造力也持续释放,日益成为关联“经济持续发展与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重要融合创新载体。多层次、立体化的“融合”在生成式人工智能、元宇宙、NFT等的持续赋能下迅速发展。随着新技术、新场景、新应用的出现,AI艺术正展现出全新风貌。AI剪辑、AI视频制作等技术的发展,AIGC(人工智能生成内容)正潜移默化地改变文化内容生态,并对网络文艺的创作、生产、传播产生巨大影响。借助Web3.0的东风,元宇宙、NFT等新的网络文艺形式进入大众视野,受到“Z世代”年轻人的热烈欢迎。互联网+艺术博览会、互联网+演出、互联网+艺术展不断结合,让元宇宙开发方兴未艾,使其成为与人类世界平行的异次元虚拟时空。
(二)网络文艺观照现实当下,彰显中华美学精神。网络文艺担负起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精神力量的时代需求,主动融入主流舆论思想格局,在激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接地气、有温度、正能量的现实题材创作进一步繁荣。从大处着眼,展现改革开放、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生动画卷;从小处着笔,书写各行各业人们勤劳奋斗的篇章。网络剧《风吹半夏》着力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奋斗历程,这种现实主义创作的主流化表达,让观众体悟到社会发展巨变的同时,也感悟到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成就;网络电影《中国飞侠》聚焦普通人的平凡生活,通过主人公不懈的努力拼搏,传递出昂扬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发观众内心共鸣;网络纪录片《我的青春在丝路》通过描摹各行各业工作者的情感与梦想、拼搏与坚守,为观众呈现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展现积极进取、敢为人先的奋斗精神。据《2022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发展趋势报告》相关数据显示,6000万阅文用户阅读现实题材作品,约四成读者为“Z世代”用户,富民、强国、科技、工业、奋斗成为网文作品的常用标签,其中,“富民”题材作品2022年同比数量增长达205%。[1]转引自刘芳:《中国网络文艺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2023年6月9日,https://t.m.youth.cn/transfer/baobao/ybW0wRf5.html。总体看,当下网络文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更多创作主体关注当下发展症候,凸显更鲜明的现实主义品格;同时也实现了现实题材作品在年轻人中的“破圈”,影响力更加广泛。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当代中国文艺的根基,也是文艺创新的宝藏。网络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美学精神,不断创新表现形态、激发创意灵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焕发蓬勃的生命力,为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了新思路、焕发了新生面。《唐宫夜宴》、《舞千年》、“中国节日”系列节目等蕴含中华文化气度风范的作品不断涌现,提振民族精气神。网络纪录片《闪耀吧!中华文明》借助沉浸式、数字化的方式,让大众更加直观、形象地体验和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
(三)网络文艺书写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文艺是世界语言,是世界感知中国的心灵通道。随着跨文化交流与传播的日益频繁,鲜活、新颖的网络文艺日益展现出新兴文艺形态的优势和新锐力量,以独特的网生气质、旺盛的市场活力,闯出一条守正创新的煌煌大道,让中华文化深层韵味触及更多人的内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网络文艺海外传播,让传统的文化色彩融合全新的风格元素,在海外观者眼中呈现出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如纪录片《风味人间》、动画片《雾山五行》、李子柒的文艺类短视频等,向海外观众传递出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物我同在、崇尚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理念,通过全新演绎形式诠释中国古典文化精神,呈现中华传统美学的独特风采。网络剧《琅琊榜》、游戏《黑神话:悟空》等网络文艺作品,则将中国经典文本、中华历史元素传递给海外受众。它们用各自不同的方式诠释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之所在,受到海外观众喜爱。
除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互联网走向世界外,当代中国社会的崭新形象也通过网络文艺作品的“出海”,来到世界的每个角落,让海外受众体悟到中华大地时代的变革、社会的进步。网络文学《大国重工》《复兴之路》描述了当代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时代进程,其中所涉及的科技自主、工业自立,使得读者对今日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称赞不已。如今这些作品已被收录于大英图书馆的中文馆藏书目之中,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展示窗口。网络综艺节目《这!就是街舞第三季》《乘风2023》的海外传播,将新颖又独特、时尚又动感的审美体验,展现给海外观众。这些作品展示了中国“千禧一代”“Z世代”年轻人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青春面貌,表现了中国年轻一代开放、包容、自信的精神品格。
此外,胸怀天下、放眼四方,创作、传播更多反映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的优秀作品,也是当代网络文艺的使命之一。网络游戏《原神》在全球取得不俗成绩,其中的中国元素在海外圈粉无数。与此同时,在游戏美学风格保持统一的基础上,《原神》也针对不同文明、文化的特点进行了美术、音乐、造型等方面的深入探索,最终呈现的游戏作品在海外玩家中产生热烈反响。网络文学《诡秘之主》、网络剧《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等也展示出多元文化融合的理念。这些作品在艺术形式方面达到国际水平,其展现的兼容并包的文艺观念和价值追求,深受全球读者、观众的喜爱,让各国受众领略到中外文化交融的瑰丽风采和神奇魅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用“两个优势”对文联组织的本质特征、地位作用和根本任务等作出了全新的概括。[1]参见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16—17页。“两个优势”的重要论述,既与我们党对文联组织的职能定位、工作要求一脉相承,又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战略高度,更加精准、更加明确地为文联组织如何有效作为指明了方向。“两个优势”也为文联组织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更新网络文艺工作理念、创新网络文艺工作机制提供了重要遵循。
(一)建立网络文艺精品化生产传播机制,推出更多健康优质的网络文艺作品。推动制定网络文艺重大主题项目规划,在国家有关文学艺术发展基金重点作品扶持项目中加大对网络文艺作品的扶持,进一步推动网络文艺成为优质作品供给的重要渠道。持续提升网络文艺工作者的创作能力,兴起青年网络文艺创作热潮,通过实施大学生网络文艺创作传播工程,开展面向青少年的网络文艺作品征集展示推介活动,组织网络征文、网络动漫、网络短视频、网络游戏等主题创作活动,发挥示范效应,激发创新创优,扩大社会影响。组织更多网络文艺工作者开展面向改革开放前沿、面向乡村振兴一线、面向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等的采风创作主题实践,加强改进网络文艺评论工作,发挥好文艺评论“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职责使命,助力网络文艺精品力作的不断涌现。
(二)抓好网络文艺传播,让文艺正能量产生大流量。紧紧围绕“国之大者”,整合专业资源,发挥专业优势,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等现代传播手段激发文艺中蕴含的正能量,大力宣传各类文艺活动和文艺奖节,弘扬广大文艺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用情用力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先进事迹,提振文艺工作者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热情。围绕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文艺工作的重要部署,以及文艺界热点焦点话题和文艺思潮、现象,推出系列评论员文章,突出短评特点,突出网言网语网感网趣,精炼生动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成果,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办好“艺见”“小艺有话说”等文艺评论网络专栏,及时回应社会热点关切,持续策划、推出丰富、优质的网络和新媒体产品,推动形成网上正面舆论态势。持续开展“读懂中国读懂党 讴歌中国讴歌梦”等品牌主题文艺活动,汇聚各个艺术门类各方面各领域文艺家,通过网络推介、访谈、直播、互动等形式,展现广大文艺工作者为祖国讴歌、为时代放歌、为人民献歌的良好精神风貌。
(三)加强网络文艺理论评论,推进网络文艺相关学科建设。适应网络文艺研究交叉性、综合性、前沿性的特点,探索在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网络文艺学科基地,聚集研究力量,培养专门人才。争取各类基金及资助项目对网络文艺研究的扶持,推动建设网络文艺高端智库,探索创办网络文艺理论批评专业刊物,强化网络文艺基础理论研究。深度开展中国网络文艺年度现象、中国网络文艺海外传播等研究,持续推出年度“网络文艺蓝皮书”,努力构建更加体系化的网络文艺研究框架。遵循网络文艺发展规律,把握网络特点,推动专业批评进入网络文艺现场,建强线上阵地,引导提升网络空间评论的专业水准。鼓励提倡主流媒体、专业性文艺报刊等传统评论阵地设立网络文艺专栏专题,办好办优中国文艺网、中国文艺评论网等网络新媒体平台,推出更多文艺微评、快评和全媒体评论产品,推动专业评论和大众评论的有效互动,进一步促进网络文艺精品佳作的创作生产。
(四)强化思想价值引领,推进网络文艺人才支撑和培养体系建设。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聚魂,加强对网络文艺工作者的思想引领。加大力度实施“全国中青年网络文艺人才培训工程”,持续开展网络文艺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培训,帮助网络文艺工作者不断提升人文素养、创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聚焦专业属性和实践属性,夯实适应新时代网络文艺传播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门人才队伍,与高校合作建设网络文艺学科基地,发挥学术共同体、智库、媒体的协同作用,贯通衔接专业建设链、人才发展链、行业创新链,形成资源共享、机制共建、人才共育的有机生态。充分发挥文联组织职能,及时反映网络文艺界的呼声和问题,有针对性地为网络文艺工作者职称评审、版权保护、宣传推介、培训指导等提供切实帮助。
(五)推动网络文艺组织建设,发挥更广泛的团结和联络作用。切实深化对网络文艺重要性的认识,认真探究其发展规律,及时了解网络文艺领域动态,掌握发展情况,改变一定程度上存在的管理和服务缺位、越位、不到位的问题。统筹推进网络文艺工作,深入探索加强网络文艺管理引导的有效机制、平台、手段。延伸手臂,扩大覆盖,通过吸纳入会、组织活动等方式,加强对网络文艺工作者的联系服务。探索建立联系服务网络文艺工作者、引导网络文艺发展的工作机制,发挥文联及协会所属各新媒体专业委员会的积极作用,与网络文艺平台建立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对骨干人才、基本数据、优质资源等探索出联系、服务、应用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准确把握、集中突破网络文艺工作的难点、重点,综合统筹、协同推进网络文艺发展及治理工作。
网络文艺高质量发展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期待新时代新征程,网络文艺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状态,不断拓展更加广阔的创新空间,在融合中出新出彩,在探索中突破超越,实现健康有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