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琛
(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 衡阳 421001)
业财融合是指打破企业经营业务和资金财务间的信息壁垒,通过二者协同互促,实现做财务会业务、做业务懂财务的目标,达到控风险和增效益的目的。2014年10 月,财政部首次提出要进行业财融合,开启以财治业、以财控业的1.0 时代。2022 年2 月,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提出深化业财融合,进入业财一体、双向反馈的2.0 时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税收征管的变革、融入路径的拓展,演化成信息同步共享、业财税一体化的3.0 时代。业财融合的新内涵对企业税务人员在业务流程管控和税务风险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新要求,对高职院校税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挑战。
税收征管从传统模式到数字化、智能化,税务机关不断优化税收征管流程,推动着企业税务人员逐渐向复合型、精尖型演变,导致高职院校税务人才的培养目标不断基础化、流程化。
从20 世纪80 年代至今,我国税收征管经历了“以账控税”“以票管税”“信息管税”“以数治税”四个阶段,不同阶段的税收征管模式对企业税务、财务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1.以账控税
1986 年4 月,国务院《税收征收管理暂行条例》中的“纳税申报、税款征收、账务票证管理”等章节均对企业的财务会计制度、财务管理水平及需提交的财务会计资料等方面进行了规定,由此形成了我国税收征管“以账控税”的局面。“以账控税”的依据是报表,企业主要根据自身提交的纳税申报表和财务会计报表进行纳税申报,但“账外账”成为偷逃税款的主要隐患。
2.以票管税
随着税收征管形势的变化,《税收征收管理法》《增值税暂行条例》《发票管理办法》等规定于1992 年、1993 年相继出台,自此,我国税收征管进入“以票管税”的时代。“以票管税”的依据是发票,纳税人按照发票的开具使用情况进行税款计算和纳税申报,此阶段虚开发票成为偷税逃税的主要手段。如增值税进项税额的抵扣要求必须取得合法、合规的增值税抵扣凭证,这使得纳税人购进商品时要求销售方开具发票的主动性大大提升,降低了销售方通过“账外账”偷逃税款的概率,但也滋生了虚开发票等一系列违法犯罪行为[1]。
3.信息管税
2009 年6 月,国家税务总局首次提出“信息管税”。此处的“信息”有二层含义,一是指涉税信息,二是指信息技术。涉税信息是基础,信息技术是保障。究其缘由,税务机关依赖涉税信息进行税款征缴,但这些信息的形态多样且非常零散,不仅有税务登记信息、开票信息、纳税申报信息等内部信息,也有海关等其他政府部门信息、证券交易所公告信息、企业工商信息查询系统信息等外部信息。因此,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收集、统计、分析涉税信息,避免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纳税人税收遵从度下降显得尤为重要[2]。
4.以数治税
2021 年11 月,国家税务总局局长王军在第50 届亚洲税收管理与研究组织年会上提出建设“金税四期”;2022 年9 月,王军在第三届“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论坛上表示“金税四期”将于2022 年年底基本开发完成。随着“金税四期”的建设与实施,我国税收征收管理进入“以数治税”时代。“以数治税”的依据是数据,即以企业的业务数据、财务数据、税务数据及相关的第三方数据为基础,运用数字化、智能化的税收征管手段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质量,促使税收征管从“有税”后到“涉税”时,再到“未税”前,将企业税收管理的节点从事后提前到事中,最终提前到事前,使得财务和税务在企业业务管理中的重要性愈加突出,实现税务、财务、业务一体化深度融合的需求愈加迫切。
1.企业需求
税制改革引起国税、地税不断“分分合合”,2018年3 月二者再次合并,以往“各自为政”的纳税申报系统不再适应新制度下的税务管理。金税三期和金税四期不仅将国税、地税系统数据进行合流,同时也打通了税务、工商、社保、银行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实现了对企业业务的全流程智能化监控。
随着“以数治税”时代的到来,企业经营的全流程一览无余,业务和数据不再是企业独享的内部秘密,企业每笔业务的涉税数额甚至可以在业务发生时自动归集,而不用等到纳税期限结束再统一测算。新税制、新征管、新系统对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更全面的要求,企业税务人员不能仅着眼于该交多少税、怎样降低税收负担等税务问题,更应注重业财融合视角下如何结合业务信息和财务数据对企业进行“业务管理—纳税申报—数据分析—风险控制—信息挖掘—(新一轮)业务管理”的五要素全流程税务管理(见图1的外环部分)。“以数治税”的时代促使企业税务人员的主要职能发生了转变,从已经发生的经济业务确定企业应如何进行税务处理、计算应纳税额并进行纳税申报,到对企业实现以五要素循环为路径的全流程税务管理,其中数据分析是基础、风险控制是核心。
例如,企业在申报增值税应纳税额时需分别确认其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其中进项税额主要由企业购进商品时所取得的增值税抵扣凭证所决定,但企业税务人员只保留好增值税抵扣凭证、办理好增值税报税业务是不够的。企业首先需要确认采购业务能否取得对应的抵扣凭证,判断能否抵扣进项税额,此为纳税申报前的“业务管理”;若确认进项税额可以抵扣,则办理勾选手续、申报进项抵扣,进行“纳税申报”;报税后还需确认存货采购成本、对企业利润产生的影响、不同购进来源的税负对比等,此为“数据分析”;随后需要确认如何进行存货管理、从何处购进商品,尽可能降低存货采购成本及储存成本,以进行“风险控制”;并开展市场调查,掌握采购过程中的货源、品控、资金等信息,确保采购业务万无一失,此为“信息挖掘”;最后展开签订合同、采购商品、结清货款、取得票证等采购流程的“业务管理”。不难发现,企业税务管理的环节应不断前移,结合企业的业务信息和财务数据,在业财税融合的基础上实现从业务管理到新一轮业务管理的全流程循环。
2.人才培养目标
企业税务人才五要素全流程税务管理的能力需求,对高职院校提出了培养懂业务、会申报、精技术、控风险、通流程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税务人才的目标要求(见图1 内环)。新人才培养目标涉及企业业务、财务、税务三大场景,重新界定了业财税融合的核心内涵是实现业务闭环管理,明确了业务场景是企业管理和课程教学的重中之重,企业经营必须结合业务信息和财务数据进行税务管理。高职院校税收类课程可通过“课程重构—资源开发—教学创新”的实施路径确保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即根据业务场景重构税收知识体系、结合财务场景开发税收教学资源、针对税务场景创新税收教学方法,实施业务流、知识流、数据流、核算流为主线的高职院校税收类系列课程教学改革。
业财税一体化确立了业务场景在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高职院校可通过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多管齐下,确保业务场景教学改革顺利实施。
课程名目繁多、内容重复、理论性强、实践性弱是目前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通病,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教学内容,与本科教育的重复度较高。特别是税收类课程,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均有开设,且都是按照增值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等各税种的纳税人、征税范围、计税依据、应纳税额、征收管理等要素进行理论授课。高职院校所开设的纳税申报实训大多以单个案例、单笔业务为主,缺乏综合性和真实性,既没有凸显职业教育的特色,也没有突出职教学生的特长。因此,如何对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进行整合、重构,保障教学内容全面性的同时,突出课程内容的职业性、结构性与实践性,是业务场景教学改革的前提。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在财会行业和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材、课件、视频有没有体现行业的新政策、新技术?有没有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有没有配备财务机器人?”“学生是否知道智慧税务?学生是否了解金税四期工程?学生会不会应用电子发票?学生能不能利用大数据识别税务风险?”等问题接踵而来,无不表明教学资源的内容与形式都亟待更新[3]。因此,线上、线下教学双管齐下,及时开发并实时更新教学资源,确保学生能学习行业的前沿知识,掌握领域的先进技术,是业务场景教学改革的保障。
职业教育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教育教学过程要与企业经营流程相对接。“以数治税”要求税务人才做到从业务到税务、再到业务的全流程闭环管理,而不仅仅是以税为基础的纳税申报或税收筹划。因此,通过创设企业真实经营业务场景来展现教学情境,通过企业“业务流”、课程“知识流”、财务“核算流”、经营“数据流”四流融合开展课堂革命,帮助学生熟悉企业经营流程、分析经营数据流向、掌握财务专业技能、形成理论知识框架,是业务场景教学改革的核心。
面对数智经济时代下企业的岗位升级和人才迭代,湖南财经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湖南财工职院”)联合湖南中德安普大数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德安普”)、岳阳林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岳阳林纸”)等企业,以及湖南省内多所财经类高职院校,共同开展业务场景教学改革。本文以高职院校“业务税务管理”课程为例阐述改革实践的具体措施。
1.糅合课程,提炼“理论—实践”税收知识链
湖南财工职院财经类专业原课程体系中有“纳税实务”“纳税申报实训”“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等3 门税收类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一是“纳税实务”课程开设在大二上学期,“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课程开设在大三上学期,两门课程时间间隔过长,学生相关知识的遗忘现象较为严重,学习效率不高;二是实训课程与理论课程脱节,学生无法及时做到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对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较弱。第一次课程改革时将“纳税实务”“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两门课程合并为“税费计算与筹划”一门课程,于大一上、下学期分阶段开设,但由于课时大幅度缩减、学生对专业领悟度不高且学生对初级会计师的考证需求更大等缘故,导致教学受到较大的局限。通过信息反馈和调查研究,业务场景教学改革进一步将税收类课程合并为一门“业务税务管理”课程,并根据企业经营流程重新确定课程内容及结构。
2.颠覆结构,循迹“业务—税务”财税工作链
传统的税收类课程一般是根据不同的税种确定课程结构,这导致学生学习后只知某笔业务涉及的某个税种,不知该笔业务涉及的所有税种,也不知某类型业务在企业的实际涉税处理流程,无法实现“所学即所用”的教学效果[4]。“业务税务管理”课程颠覆了这一结构体系,按照“筹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分配”6 个企业经营流程对知识点进行再拆分、重归类,形成了全新课程架构,如图2 所示。
图2 业财融合视角下“业务税务管理”课程结构示例图
“业务税务管理”课程结构层次按“项目—任务—场景”进行划分,项目以企业经营流程为标准、任务以所涉及税种为标准、场景以相关知识点关联业务为标准。其中关联业务均为“湖南洞庭湖纸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洞庭纸业”)相关业务,由岳阳林纸财务人员担任专业顾问,由中德安普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共同确定课程结构。课程团队将洞庭纸业6 大流程的关联业务根据业务类型和业务流程划分为71个大业务场景、251 个小业务场景。以“采购环节增值税管理”这一任务为例,关联了洞庭纸业的6 个小业务场景(见图2),囊括了企业采购业务所涉及的增值税知识点,能让学生直观了解企业采购业务经营流程,掌握涉税知识点及税务处理程序。
1.全面革新教材体例,编写岗课赛证融通教材
课程团队颠覆了传统的“知识—练习—总结”的教材体例,建立了“业务流—知识流—数据流—核算流”的全新教材体例格式,具体如下:
业务流包括业务场景、业务场景流程、业务流程说明、业务场景资料。其中,业务场景为业务场景简述,并用文字描述企业所发生的经济业务;业务场景流程为企业业务流程示意图;业务流程说明用文字详细阐述企业业务流程;业务场景资料列示合同、发票、银行回单等业务凭证。
知识流包括知识应用和知识拓展。其中,知识应用列举业务场景对应知识点;知识拓展列举业务场景相关联的其他知识点。数据流主要用于说明业务场景资料与纳税申报表之间的数据关联。核算流主要用于列示业务场景对应的会计分录、记账凭证、账簿等。
采用全新教材体例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学生先接触企业真实业务,后上手企业财税处理。建立业财融合下全新的税收知识框架体系,实现“所学为所用、所用即所学”的教学效果,能够通过企业财税数据分析掌握企业税收遵从情况并规范企业税务管理行为,做到“知用、会用、能用、善用”。其中,业务流主要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真实业务流程、熟悉企业经营业务场景;知识流帮助学生掌握税收法律制度、搭建税收知识体系;数据流帮助学生掌握纳税申报数据来源、洞悉企业财税数据流转;核算流帮助学生明晰财税关联、把握税会差异。
2.展现完整业务场景,创建业财融合智能决策平台
考虑到传统纸质教材篇幅有限,无法展示企业全部业务场景资料,且部分业务场景资料以纸质载体呈现不利于展现其完整的形式和内容的弊端,同时为了兼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需求,团队共同开发业财融合智能决策平台。
业财融合智能决策平台具有三个创新优势:一是可以完整重现企业经营业务流程。通过在平台上按规范业务流程进行实训操作,帮助学生熟悉企业业务内容。以采购业务为例,通过“供应商管理—采购计划立项—招标管理—合同签订—验收入库—支付结算”业务流程的模拟实训,学生可以了解企业采购业务流程,奠定采购业务认知基础,以便进行后续的采购业务财税处理。二是可以完全呈现企业所有业务场景资料。附列的相关知识点除了“业务税务管理”课程外还可涉及其他财经类专业课程,让学生全盘了解企业实际经济业务所涉及的财经专业知识,变“知识服务教学”为“知识服务生产”。三是可以自行创设知识点所需业务场景,辅助教师教学。如采购环节增值税管理中的“购进原木”场景,关联的知识点为增值税中购进农产品的进项抵扣,但因农产品的购进来源、使用用途不同导致其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的计算方法存在差异[5],而洞庭纸业该场景可能仅涉及其中某种来源或某项用途,无法涵盖全部的情形,教师就可在平台上选择所需的业务场景资料模板,进行自主设计,帮助学生熟悉业务、掌握相关知识。
1.业务为本,应用场景教学法
场景教学法,是依托业务场景进行教学设计的一种教学方法,以基础性、关联性、拓展性业务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学习、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点和实践技能点,以还原、重组业务场景的完整性和逻辑性作为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标准,也是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的集合。案例教学法以真实性案例为基础,要求学习者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分析总结性强,但体验感较弱;情境教学法以具象化情境为基础,体验感强,但对企业真实业务的还原度不够;而场景教学法既能提供可供认知、分析的真实教学案例,还原真实的企业业务场景,又能给学习者带来充分的体验感,糅合了两者的优点,弥补了其不足之处。
场景教学法以认知主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业务基础意识,树立业财融合思维,建立以业务场景为基础的理论知识体系,掌握以真实业务为对象的实践操作技能,具有创新性、实践性和可执行性。主要包括知识重构、业务设计、场景引导、知识关联、业务拓展、成果检验等6 个基本步骤,具体如表1 所示。
表1 场景教学法基本步骤及主要做法
2.四流驱动,实现业财税融合
以业务流为引导,以数据流为媒介,以知识流为支撑,以核算流为手段,通过业务流程和业务场景引出数据流、知识流、核算流,明确数据流上下的纵向联系及数据流和知识流之间的横向联系,最终结合财务核算实现四流驱动下的业财税融合创新教学方式。图3 以进口货物为例,说明了如何在教学中应用四流帮助学生厘清业务、财务、税务三者之间的关系。
图3 业财税融合下进口货物教学“四流”示意图
如洞庭纸业业务场景“进口阔叶浆”,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签订采购合同—货物离岸—货物运输—货物到岸—进口报关—缴税—取得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取得海关放行通知书—货物运输—验收入库—支付结算”的进口货物业务流程及相关业务场景资料,帮助学生梳理进口货物业务流程,引导学生思考“进口阔叶浆的关税完税价格是多少?与报关单的成交价格有什么联系?进口阔叶浆是否需要缴纳进口关税?如需缴纳,缴多少?如不需缴纳,为什么?进口阔叶浆的增值税组成计税价格是多少?体现为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的哪个数据?与关税完税价格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进口阔叶浆需要缴纳的增值税应如何计算?进口阔叶浆后可以抵扣多少增值税?如何在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表中进行填列?”等问题,明确报关单、海关进口关税专用缴款书、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增值税及附加税费申报表等单据之间的数据关联,巩固进口货物相关涉税知识点。融合该笔进口业务的账务处理,可以有效解决以税种为单位,以知识点为节点,业财税相分离的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容易混淆进口货物缴税时点和抵扣时点、混淆关税和增值税计税依据、算错增值税应纳税额、填错纳税申报表等问题。
湖南财工职院“业务税务管理”课程以业务流程为依据重构课程体系,以业务场景为对象开发教学资源,以业财税融合为目的改革教学方法,实施以业务场景为基础,以业务流、知识流、数据流、核算流为主线的系列教学改革,一方面,改善了从学校到学校的高职教师实践能力水平不能满足职业教育教师实践能力要求的尴尬处境,加深了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教师对业财税融合的理解,提升了教师教学水平;另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广度,帮助学生全面熟悉企业真实业务流程和业务场景,切实掌握企业真实业务对应的税务处理流程,正确应对企业税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真正实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下的新时代技术技能型税收人才培养目标。“业务税务管理”课程业务场景教学改革相关措施不仅为高职院校税收类课程教学奠定了改革基础,也进一步为高职院校财经类专业课程的应用提供了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