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防治措施分析及治理效果评价

2024-01-27 04:01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23年24期
关键词:板墙格构抗滑桩

诸 烨 黄 丽 张 峰

(1.浙江省地质院地质灾害防治所,浙江 杭州 310007;2.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由于我国滑坡灾害频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制定滑坡防治措施是十分必要的[1-2]。目前,李华涛[3]总结了滑坡应急处置技术;张洳海[4]进行了滑坡稳定性评价;吴新华等[5]评价了抗滑桩在滑坡防治中的适用性。由于没有对滑坡防治处理后的效果进行评价,另外滑坡所处地质条件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进行针对性分析。综上所述,该文在进行滑坡防治措施设计及计算的基础上,再进一步结合变形监测成果,采用变形预测等手段来评价滑坡防治措施的合理性,旨在为类似工程积累经验。

1 工程概况

滑坡区具有斜坡地貌,具有“圈椅状”平面形态(如图1所示),前后缘均分布居民房屋,即其前缘为前侧房屋后侧自建堡坎,后缘为后侧房屋院坝开裂处,两侧均是以变形终止处为界。因此,该滑坡边界特征明显、清晰。根据现场调查,滑坡纵向长度约45m,横向宽度约95m,平均厚度约5.0m,体积约2.14×104m3。

图1 滑坡平面形态特征

结合钻探资料,将滑坡物质组成如下:①滑体土。岩性为碎石土,褐色,厚度为3.5m~6.3m,平均厚度约5m,可塑~硬塑状,所含碎石粒径5cm~20cm,棱角状,母岩成分多为页岩。②滑带土。位于基覆界面,岩性为粉质黏土,黑色,可塑状,局部夹杂少量角砾,次圆状,含量为5%~13%,遇水易软化。③滑床。岩性为页岩,黑色,薄层~中厚层状,产状为136°∠10°,节理裂隙较发育,岩体结构较破碎,多具张开状特征,工程性质相对较差。在变形特征方面,该滑坡前缘堡坎具臌胀特征,且后缘拉张裂缝发育,并具逐步扩展特征,失稳风险较大。

2 防治措施

2.1 防治方案设计

由于滑坡前、后缘均接近既有房屋建筑,并且斜坡坡度较陡,因此,将该滑坡防治方案设计为“抗滑桩板墙+格构”。其中,在滑坡前缘布设抗滑桩板墙,包括7根抗滑桩和6个板墙;在滑坡后缘至抗滑桩板墙顶布设格构。

“抗滑桩板墙+格构”措施设置的目的如下:抗滑桩主要用于提供抗滑力,保证滑坡整体稳定;由于滑坡前缘较陡,并且紧邻既有房屋,因此抗滑桩设置后,桩间土可能存在局部垮塌。因此,通过板墙设置来进一步加固前缘土体的稳定性;类比,滑坡中、后缘较陡,在强降雨条件下可能存在水土流失,顾及后缘既有建筑存在。因此,通过布设格构来保证滑坡表层土体的稳定性。

根据以上思路进行分析,防治方案的平面布置如图1所示。其对应主滑面(1-1'剖面)的形态示意图如图2所示。

图2 主滑面(1-1'剖面)的防治示意图

2.2 防治措施计算

结合2.1节滑坡防治方案,再对各类防治措施进行计算。

2.2.1 抗滑桩板墙的计算

在滑坡前缘布设了7根抗滑桩和6个板墙。其中,抗滑桩编号为Z1~Z7,桩中心间距为5.0m,桩长12.5m,锚固段7.0m,自由段6.5m,截面尺寸为1.4m×1.8m;板墙高度设计为5.0m,宽度设计为4.0m,厚度设计为35cm,为保证板墙的排水能力,每块板墙布设6个泄水孔,布置形式为梅花桩型,倾斜度设计为5%,孔径设计为12cm。抗滑桩和板墙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将混凝土等级设计为C35。

2.2.1.1 抗滑桩计算结果

抗滑桩计算主要是结合抗滑力、土压力进行内力计算,并进一步进行配筋设计。

一般来说,采用经典法计算抗滑桩所受轴力N和弯矩M,再根据这2个参数进行配筋计算,如公式(1)所示。

式中:A为抗滑桩横截面面积(mm2);fy为钢筋设计值(N/mm2);at、a为面积比参数;fc为混凝土强度(N/mm2);As为钢筋面积(N/mm2);rs为钢筋半径(mm);r为桩半径(mm)。

根据上述思路,首先采用经典法计算,得到桩身范围内的弯矩为-238.91kN·m~245.46kN·m,最大剪力为187.49kN。因此,将抗滑桩纵向钢筋设计为20根直径24mm的钢筋,其等级为HRB335级,箍筋设计为间距25mm,直径14mm且其等级也为HRB335级。当按上述方法配筋时,抗滑桩弯矩设计值为-287.64kN·m~287.64kN·m,剪力设计值为238.12kN,两者均满足计算要求。

2.2.1.2 板墙计算结果

采用经典法进行板墙内力计算,经过计算,其弯矩为-85.68kN·m~106.85kN·m,最大剪力为50.71kN。经过计算,板墙配筋设计如下:横、纵钢筋等距布置,间距30cm,直径16mm,等级为HRB335级;箍筋采用斜拉形式,直径12mm。当按上述方法配筋时,抗滑桩弯矩设计值为-136.25kN·m~136.25kN·m,剪力设计值为103.52kN,两者均满足计算要求。

2.2.2 格构计算

当抗滑桩施做后,先对滑坡地表进行整理,并在其上部施做格构,相应参数设置如下:格构尺寸2.0m×3.0m,锚杆长度5.0m,中部钢筋直径为26mm,入射角度13°;格构梁采用正方形,即40cm×40cm,钢筋混凝土材质,断面布设4根直径为22mm的钢筋,等级为HRB335级,箍筋间距为30cm,直径12mm。

按照格构尺寸,通过土反力计算得到单孔所需锚固力为540.05kN,并将对应计算单孔设计值Pt如公式(3)所示。

式中:F为单孔所需锚固力计算值(kN);a为滑面与锚杆夹角(°);β为锚固角(°);φ为摩擦角(°)。

通过配筋计算,得到单孔设计值Pt值为635.12kN,因此,格构设计也满足计算要求。

3 治理效果评价

3.1 构建评价方法

变形能直观反映滑坡所处稳定状态。因此,提出以滑坡变形数据为基础,利用变形值进行滑坡治理效果评价,并构建评价思路如下:一方面,若滑坡现有变形处于设计控制值范围内,说明处理措施目前有效;另一方面,可通过变形预测来评价滑坡变形发展特征。如果其以后仍在设计控制值范围,就说明处理措施在预测时段内仍是有效的。再重点构建滑坡变形预测模型;考虑BP神经网络具有很强的非线性预测能力[6],因此,对其进行滑坡变形预测。

根据BP神经网络的训练思路,先进行正向训练,如公式(4)和公式(5)所示。

式中:xj'为隐层节点值(mm);xj为输入值(mm);yk为输出值(mm);wij、wjk为各层连接权值;Qj、Qk为各层阈值;n为隐层节点数(个);m为输出节点数(个)。

根据期望值和输出值,再进一步构建预测效果评价指标E,如公式(6)所示。

式中:dk为期望值。

一般来说,指标E值越小越好,如果其值不满足要求,那么需要反向修正权值、预支参数,如公式(7)所示。

式中:ΔW为参数修正量;I为迭代矩阵;J为雅可比矩阵;e为误差向量。

通过不断修正上述参数,可实现高精度预测,但是,BP神经网络的连接权值、阈值是由模型随机产生的,其客观性欠缺,因此为充分保证参数的最佳性能,须进一步通过鲸鱼优化算法(Whale Optimization Algorithm,WOA)对其进行寻优处理,并介绍其参数寻优流程,如图3所示。

图3 WOA对BP神经网络的参数寻优流程

将滑坡变形预测模型最终确定为WOA-BP神经网络。

3.2 评价结果分析

当该滑坡采取“抗滑桩板墙+格构”处理后,在Z1、Z4及Z7桩上均布设了变形监测点,根据设计要求,设计控制值为30mm。根据监测成果,共计得到27期变形数据,所得监测数据见表1。

表1 变形监测数据结果

根据表1可知,Z1桩、Z4桩及Z7桩的变形值分别为16.68mm、23.21mm以及15.62mm,三者变形值均<30mm,说明滑坡现有变形处于设计控制值范围内,处理措施目前处于可控。利用WOA-BP神经网络进行滑坡变形预测且在该过程中,以24期~27期作为验证集,其后外推预测期数设置为4期,并将相对误差K作为验证指标,其值越小,对应的预测精度越高。

为验证WOA的优化能力,以Z1桩为例,对比优化前后的预测效果,其结果见表2。根据表2,以相对误差K为评价指标,得到Z1桩的预测结果。①BP神经网络。K值为2.74%~3.02%,平均值为2.88%。②WOA-BP经网络。K值为2.05%~2.20%,平均值为2.14%。

表2 Z1桩在WOA优化前后的预测结果

对比而言,WOA的优化能力较强,WOA-BP神经网络对滑坡变形预测的适用性较强,经过WOA预测处理能有效地提高预测精度;同时,进一步统计得到BP神经网络的训练时间为356.05ms,WOA-BP神经网络的训练时间为168.46ms。因此,WOA不仅能提高预测模型预测精度,还能加快其收敛速度。

再利用WOA-BP神经网络对其他桩进行变形监测,所得结果见表3。根据表3,以相对误差K为评价指标,3根桩的预测结果如下:Z1桩。K值为2.05%~2.20%,平均值为2.14%。Z4桩。K值为2.09%~2.18%,平均值为2.13%。Z7桩。K值为2.06%~2.17%,平均值为2.12%。

表3 3根桩的变形预测结果

将三者进行对比可知,其预测精度相似,充分说明WOA-BP神经网络的预测稳定性较好,通过其进行滑坡变形预测是可行的。

由表3可知,3根桩在28~31期的预测结果中,变形会进一步增加,但其值范围为17.48mm~25.06mm,也在变形控制值范围,说明处理措施在后期预测时段内仍是有效的。综上所述,不论是现有状态,还是预测时段,滑坡变形均在可控范围,充分验证处理措施是合理且有效的。

4 结论

通过滑坡防治措施分析及治理效果评价,得到以下2个结论:1)该滑坡防治方案设计为“抗滑桩板墙+格构”,并通过计算,各类措施的设计均满足计算要求。2)通过滑坡防治后的变形数据分析,得出滑坡变形始终在变形控制范围内,充分说明“抗滑桩板墙+格构”适用于该滑坡防治。

猜你喜欢
板墙格构抗滑桩
方截面抗滑桩旋挖钻成孔工艺探析
试论预应力锚索抗滑桩在滑坡治理中的应用
桥梁钻孔桩格构柱快速安装施工技术
基于开挖过程的桩板墙加固数值模拟分析
公路滑坡治理工程抗滑桩设计
双排抗滑桩承台的优化设计研究
格构增强复合材料圆筒的侧向压缩性能
某钢管混凝土格构柱超重型单层厂房结构设计
浅谈大尺寸连跨异型清水混凝土板墙施工技术
电厂工程建设中混凝土板墙裂缝的原因及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