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子迁》没有它就没有《史记》

2024-01-27 23:20王杰
阅读时代 2024年1期
关键词:太史李陵司马

王杰

《命子迁》是司马谈的家训。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司马谈的家训《命子迁》,就没有司马迁的史学巨著《史记》。为什么呢?

司马谈(约公元前165年-公元前110年),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父亲,有着广博的学问修养。司马谈曾向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唐都学习天文历法知识,向易学家杨何学习《周易》,并对黄老之学进行过深入钻研。这些知识为他以后担任太史令打下了坚实基础。

司马谈早年立志撰写一部通史。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他随同汉武帝赴泰山封禅,途中身染重病,不久就去世了。弥留之际,他对赶来探望的儿子司马迁谆谆嘱咐,要求儿子一定要继承自己的遗志,完成史书的写作。

这就是《命子迁》的由来。那么,司马谈究竟在这部家训中说了什么?一起看看:

“余先周室之太史也。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后世中衰,绝于予乎?汝复为太史,则续吾祖矣。今天子接千岁之统,封泰山,而余不得从行,是命也夫,命也夫!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且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此孝之大者。夫天下称诵周公,言其能论歌文武之德,宣周邵之风,达太王王季之思虑,爰及公刘,以尊后稷也。幽厉之后,王道缺,礼乐衰,孔子修旧起废,论《诗》《书》,作《春秋》,则学者至今则之。自获麟以来四百有余岁,而诸侯相兼,史记放绝。今汉兴,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死义之士,余为太史而弗论载,废天下之史文,余甚惧焉,汝其念哉!”

司马谈的教诲情真意切。他说自孔子死后的400余年间,诸侯兼并,史记断绝,当今海内一统,明主贤君、忠臣义士等的事迹,作为一名太史而不能尽到记录品鉴的职责,内心感到十分惶惧不安,所以他期待儿子司马迁能完成他的未竟大业,不要忘记撰写史书,并认为这就是“大孝”。

从这篇《命子迁》,可以看到司马谈的两大品行:

第一,忠诚于国家的史学事业。

司马谈学富五车,所以他后来做了汉武帝的太史令。这个职位是武帝为司马谈“量身定制”的。因此,司马谈对武帝感恩戴德又尽职尽责。

责任心极强的司马谈在临死的时候,拉着儿子司马迁的手,边哭边嘱咐。司马迁低着头,流着泪,安慰父亲说,自己虽然缺乏才能,但一定会尽心尽力完成父亲的遗愿。

司马迁所要完成的父亲的遗愿,就是写作《史记》。他决意要使这部史书能够做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传之其人”。3年后,司马迁果然担任了太史令,他利用国家的藏书,开始撰写《史记》。

可是不久,李陵事件发生了。司马迁为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认为李陵是因为寡不敌众而战败投降的,这触怒了汉武帝,把他投进了监狱。因没钱赎罪,司马迁被判处了残酷的“腐刑”。受刑之后,司马迁不堪忍受精神上的苦痛,曾打算自杀。可是一想到父亲的遗愿,他就觉得自己不能死,“堕先人所言,罪莫大矣”。于是他鼓起勇气,拿起笔,夜以继日地继续写作《史记》。

公元前91年,司马迁用毕生精力完成了鸿篇巨制《史记》,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后来各代的史书,大都模仿《史记》的体裁。在文学上,《史记》所载的许多人物和事件,成为后来小说、戏剧的题材。它的艺术手法,也被许多文学家效法。

司马谈虽然未能动手撰写通史,但为《史记》的撰写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确立了部分論点。《史记》中的《刺客列传》《郦生陆贾列传》《樊郦滕灌列传》《张释之冯唐列传》等多篇的“赞语”,司马迁就是直接引用了父亲司马谈的原文。

第二,注重对子女的言传身教。

司马迁在父亲的教导下从小就刻苦读书,“年十岁则诵古文”。为了让儿子能继承自己的史学事业,司马谈让司马迁向当时有名的学者孔安国、董仲舒等人学习古代历史文献。

司马谈还鼓励年轻的司马迁亲自到全国各地走一走,看看各地的地理面貌和风土人情,搜集书本上没有记载的逸闻轶事。这是一个大胆的举动。不仅如此,司马谈还详细告诉他一路上应当注意的问题,有哪些可能的线索,怎样才能搜集到可靠的材料。

司马迁从长安出发,出武关,经南阳,到江陵,渡江南下,到汨罗江边,凭吊诗人屈原的葬身之处。然后他又来到九嶷山,瞻仰了舜的葬身之地。再到庐山,考察大禹治水的遗迹。他到会稽,访禹穴,了解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到姑苏拜访伍子胥的神祠……司马迁花了两三年,走了大半个中国,最终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为后来撰写《史记》搜集了大量丰富翔实的第一手资料。当时的旅行条件非常困难,司马迁在万里跋涉中得到的磨炼,对他后来能够战胜人生道路上的巨大坎坷,无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成大事业者而不遭遇挫折,这在历史上几乎没有。如果司马谈只让儿子储备书本知识,怕他年纪轻轻出门受苦,司马迁也许不可能在那样的屈辱中坚持活下去;《史记》也不一定能够写成;即便写成了,也未必能写得那么好。

没有《命子迁》,就没有后来司马迁堪称千古绝唱的《史记》!

(源自《人民政协报》,有删节)

责编:潘茜

猜你喜欢
太史李陵司马
不败
《李陵变文》非正统英雄观新探
朔风又起
李陵,没有任何伟业能和做个忠臣相比
奋不顾身
“司马”原来是官名
刀口
三周的救赎(二)
太史笔
“司马”原来是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