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程项目化教改与实践

2024-01-27 13:41陈倩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项目化教学产教融合课程改革

陈倩

摘 要: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产教融合成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也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抓手,其中专业课程改革是产教融合的核心,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作用。为培养旅游企业所需的专业人才,需将企业资源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本文以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为例,分析了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实施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针对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程教学实施项目化改革和实践,有效提升计调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旅行社计调业务;产教融合;项目化教学;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4.026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国发改委、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深化产教融合改革”是推进人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性任务。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四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也规定,职业教育应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党的二十大报告强化了教育、科技、人才的统筹部署,为现代化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和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

推进产教深度融合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也是促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因此,要真正实现产教融合,企业的岗位技能标准必须与专业的课程内容相融合,学生学习的知识技能必须与企业岗位需求无缝对接。

1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计调课程项目化改革的必要性

1.1 满足旅游行业快速发展对计调人才的需要

在国家大力推进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我国旅游行业快速发展,新理念、新技术、新业态不断涌现,旅行社计调岗位的技能要求不断更新。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计调岗位专业人才的重要载体。随着定制旅游等新兴旅游业务的出现,该课程存在知识、技能滞后于实际岗位工作需要、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校企合作缺乏深度等问题。基于产教融合,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从分析课程定位和目标、重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开展课程改革,形成岗位技能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学生在课堂所学的知识就是旅游企业岗位所需的能力,让人才培养与岗位的匹配度大大提高。

1.2 实现校企合作资源共建共享的需要

学校和企业合作中涉及的资源种类繁多,既涵盖企业提供的实训场所、业务资料,也包括企业人力资源、岗位场景及企业文化等。高职院校虽然普遍开展校企合作,但资源利用不充分、形式单一,很多学校仅仅是利用企业的工作场所开展顶岗实习,没有把企业人力资源、岗位场景及企业文化融入课程技能培训。综合运用多种校企合作资源,让校企合作资源与课程教学充分结合,在课程改革中满足高职学生强烈的体验式学习需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岗位综合素养。

2 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程按照项目化的形式进行教学设计,主要设计理念为:(1)以旅行社业务中真实的计调任务为依据,旅行社计调师岗位需求为目标,体现课程内容与岗位能力紧密联系。(2)教学设计和组织深入贯彻产教融合的理念,即计调项目和教学项目相融合;操作规范和职业素质相融合,操作任务和教学内容相融合;操作流程和教学组织相融合;操作标准和考核标准相融合。(3)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体现典型性。(4)以完成计调操作任务、提升实操技能为宗旨,体现实践性、趣味性和挑战性。(5)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训练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3 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内容

3.1 明确课程定位和目标

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程是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也是人社部“旅行社计调师”职业技能认证的培训科目,该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紧密、操作性强。在对四川省和成都市的旅游行业和企业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研之后,再结合旅游行业和企业对高职人才的需求标准,确定了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培养学生能针对不同旅游团型进行旅游产品开发、报价和资源采购,在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承担旅行社计调操作能力的培养。该门课的前导课程主要有旅游学概论、旅游地理、旅游文化、旅游政策法规、导游业务等与导游资格考试相关的课程,基于上述课程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开展课程学习。后续课程主要包括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景区管理等,为上述课程奠定计调操作相关的知識、技能和素质基础。具体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掌握国内组团型计调、国内地接型计调、出境组团型计调、国际入境型计调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流程。

技能目标:能独立操作国内组团计调、国内地接计调、出境组团计调、国际入境计调业务,学会旅游产品的开发、报价、资源采购。

素质目标:热爱计调岗位,具备自主学习的精神和较强的求知欲,培养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开拓创新、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3.2 设计项目重构教学内容

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所以高职院校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放在企业,让企业全面参与教学过程,展示企业具体工作任务、模拟企业真实岗位场景,实现工作岗位技能要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无缝对接,增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旅游人才的培养质量。为培养既有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又具有一定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计调岗位人才,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程实施岗课赛证融通,搭建四位一体的课程模块,课程对接旅行社计调师岗位技能标准、对标教育部专业教学标准和人才培养方案、对应国家级省级线路设计技能大赛、对照“1+X”旅行策划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以企业真实任务为载体,基于计调岗位典型工作内容,以职业能力为导向,重构教学内容,构建了国内接待计调业务、国内组团计调业务、出境组团计调业务、入境接待计调业务四大项目。项目由校内专任教师及企业团队共同开发,确保学生的学习内容与未来的计调岗位要求零距离结合。

3.3 校企共建共享立体化教学资源库

学校和旅游企业签订课程教学资源库共建共享协议,资源库既包括课程学习模块,也包括行业培训和资源模块。课程学习模块涵盖微课、教案、教学视频、课件、教学音频、专业图片、在线开放课程素材等,同时校企联合开发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程的工作手册式、活页式教材,建立岗位真实案例库,随着计调业务内容的丰富随时更新相关资源。行业培训和资源模块包括政策法规、行业资讯、企业在线、创新创业信息及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认证题库、试题库、习题库、企业员工培训。构建“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特色教研+企业员工培训+社会终身学习”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平台,既能实现教师创建特色课程,组织教学,又能支持学生自主学习以及社会人员终身学习。

3.4 改革教學模式和方法

课程的授课地点由传统教室变为信息化平台支持下理实一体化实训室,教师在课前、课中、课后三阶段采用“虚实有机结合”“线上线下融合互补“的方式开展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化教学,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完成实践技能的培养。下面以项目1“国内接待计调业务”中的任务2“线路开发与产品报价“为例说明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预学。本项目需要完成旅行社当期实际的接团任务:比如接待来自重庆某高校的退休教师团,要求设计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成都3日游旅游产品。任务1中学生已经完成了对高校退休教师的客户需求分析和成都历史文化类景点的资源调研。教师根据当堂课的三维教学目标在学习通发布线路设计的基础理论讲解视频等学习资源,要求学生线上自主学习并完成学习任务,学习完后进行在线讨论和知识测试。根据学生的线上学习数据和测试结果,教师确定当堂课的重难点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课中探学。课中,以学生为中心,采用“导—析—施—练—评”五步教学法实施课堂教学。第一步,教师对学生课前测评的易错点进行重点评讲,结合上节课课后作业导入企业工作场境。第二步,教师细致分析线路设计的几种理论方法、内容及报价流程、方法。第三步,教师运用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方法说明线路设计方法的不同实施场合。第四步,根据本项目的完成任务,学生分小组头脑风暴、灵活采用适当的设计方法,策划接待来自重庆某高校的退休教师团,设计以历史文化为主题的成都3日游旅游产品,并进行正确报价。第五步,分小组汇报线路策划方案及报价,教师引导学生组内自评、组间点评,同时邀请企业导师现场连线点评,教师最后总结学生作品优缺点。

(3)课后拓学。课后学生在学习通完成知识测试、优化线路设计方案。为了强化学生国内接待计调线路设计技能,教师课后布置其他类型的客户需求产品,比如让学生分小组设计接待小学五年级学生、以非遗文化为主题的成都3日游线路,并把线路产品提交给企业导师共同评分。通过课后拓学,引导学生学以致用,不断强化学生的知识、技能和素养。

3.5 优化考核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的过程,是一种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的活动。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程以产教融合为基础,基于学生全面发展和差异化评价新理念,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实施课前、课中、课后全程动态化评价;引入学生、教师、企业导师和服务对象多元评价主体,构建“过程、终结和增值”相结合的综合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学习任务开展多维度评价。其中,增值评价由成长性增值评价和成果性增值评价组成。成长性增值评价从课内维度,关注学生进步幅度,以评促学。成果性增值评价为评价基础上的奖励加分,激励学生持续提升。课程总评成绩=终结性评价成绩×30%+过程性评价成绩×70% 。

4 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成效

4.1 促进岗课赛证有效融通

在学校与本地旅游头部企业建设产业学院的过程中,本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极大促进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 “四个对接”,即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工作流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提高了技术技能人才的实用性。课程坚持课岗对接、课赛融合、课证融通,着眼于提升计调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学校已建设成为专业计调人才培训基地,为旅游企业输送实用的计调人才。

4.2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以学生为中心的项目化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习的自驱力。课程通过引企入校,校企共创工作项目,引导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工作任务,掌握岗位核心技能。学生的课程任务完成率达100%,完成质量良好,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极大提高,课程成绩明显优于往届学生,课程教学达成了预定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4.3 提升师生综合能力素质

课程项目化教学实践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每年“1+X”旅行策划职业技能等级(中级)证书考试通过率均达100%,参加各级旅游产品设计大赛屡获嘉奖,设计的旅游线路被四川省文旅厅评为精品旅游线路。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得到极大锻炼。教师融入新的教学方式,课堂中引导学生分析工作任务,角色由之前的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在实现对学生文化素养与岗位技能双线并行培养的同时,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素养的极大提升。专业教师连续两年获得省级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奖项。

5 结语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旅行社计调业务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将企业岗位工作流程与教学内容完全融合,实践探索出项目化教学的可行性策略。教学中,教师能有效把控课堂、提升教学效果,学生能主动参与、自我提升,掌握岗位技能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项目化教学让学生和教师实现教中学、学中做,在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上,提升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能力,助力学校为旅游产业培养专业型的计调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昕欣.产教深度融合下实用微生物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西部素质教育,2022,(24).

[2]杨泓涛,邓位喜,鲍娟,等.高职动物医学专业卓越兽医工匠班《小动物诊疗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实践[J].贵州畜牧兽医,2022,(06).

[3]杨善江.产教融合:产业深度转型下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J].教育与职业,2014,(33).

[4]冯小军,赵鹏飞,陈秀虎,等.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05).

猜你喜欢
项目化教学产教融合课程改革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
高职《管理学》课程实行项目化教学改革与实践策略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