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大单元主题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2024-01-27 18:53:26姜毛露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景色文章情境

姜毛露

大单元教学以单元主题为线索,串联多个语篇,能够有效弥补传统单篇教学模式的短板,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并在主题的引领下了解文章结构、理清情节脉络,促进自身阅读能力的综合化发展。在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应明确大单元教学的实施原则,针对学生的能力、认知特点,制定多种教学方案,有效解决学生知识理解不透彻、知识运用存在局限等问题,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一)依托思维导图,提炼单元主题

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梳理人物性格,把握主题思想。在开展大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前,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具有直观性这一特点,提炼单元主题,帮助学生分析各個语篇的人文主题,引领学生深入思考单篇文本的内容。

以统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主题为“四时佳景”,教师可利用思维导图提炼每篇文章的人文主题,辅助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对思维导图的内容进行补充。例如,简单概括每篇文章的基本结构及主要内容,从抽象中发现共性,提升学生的文本分析能力和阅读积极性。

(二)创设生活情境,增强阅读体验

情境是语文知识的具象化展现,在开展大单元主题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优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散。

在教学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本单元三篇文章创设不同的情境。以《春》为例,教师可结合文章内容创设生态自然这一情境,让学生结合课文中有关春的描写与所展示的情境进行对比,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在教学《济南的冬天》时,教师可以创设冬天的情境,让学生观察济南的冬天有哪些独特的景色,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收集资料,通过文字描述、绘画等方式记录冬天的景色,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提高情感表达能力;在教学《雨的四季》时,教师可以校园环境为例创设情境,模拟不同季节的雨景,让学生通过听觉、视觉感受雨的特点,例如,春雨绵绵、夏雨倾盆、秋雨潇潇、冬雨微寒,通过景色与情境的交融,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学习积极性。

(一)加强语言构建,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语言构建是开展大单元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体会文章的韵律之美、节奏之美、意境之美,积累文章中优美的语句,分析其结构,总结文章的写作技巧,提升语言构建能力。

以教学《春》一课为例,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关注文章中的形容词、动词,分析它们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中的作用,感受作者展现的景色与丰富的情感。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仿照文章的描写技巧进行微写作训练,以“校园的春天、我心中的春天”为主题进行写作,通过朗诵的方式与其他学生进行分享,提高情感表达能力,积累更多的知识。

(二)任务引发思考,多角度诠释教学内容

单元任务能够引发学生深度思考,使其更好地挖掘文章中蕴含的隐性情感,促进自身学科思维的综合发展。针对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教师可设计如下大单元主题阅读任务。

[任务一]真实性与平凡性——把握景色的描写技巧。

[任务二]情与景的交融——明确不同景色的情感寄托。

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鼓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成果绘制成表格,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

针对任务一,教师可以《春》为例,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引导他们围绕本节课的主题进行阅读,同时,教师可讲述真实性与平凡性在文章中的具体体现。例如,真实性在景色描写中是指对自然景色的准确描绘,包括颜色、形状、光影等方面的细节描绘。平凡性则是指在描写中保持一种平和、自然的笔调,不过分夸张或渲染。随后,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通过圈点批注的方式进行语句标注,并备注该部分描写的精妙之处。最后,教师鼓励小组成员进行交流和分享,更好地掌握景色的描写技巧,并在未来的写作中加以运用。

针对任务二,教师可鼓励学生自选语篇进行阅读,尝试概括文章的思想感情,例如,《春》的作者通过对春天的花、草、树木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济南的冬天》通过对济南冬天雪景的描写,表现了作者的深深眷恋之情。这种方式能够让学生自主进行阅读思考,深入挖掘文本中的隐性情感,促进阅读能力的有序发展。

构建大单元评价体系,能够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对此,教师可以围绕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从以下几个环节开展教学评价活动。

首先,针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评价,除了传统的笔试和作业评价外,教师可以引入阅读笔记、小组讨论、口头回答等评价方式,对学生在文章主旨、细节、语言特点等方面的掌握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后续的阅读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其次,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语用能力进行评价,同时将评价内容合理渗透于书面作业、口语表达、写作等学习活动,精准把握每个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词汇运用能力,提高评价的针对性与指向性。此外,针对学生能力间的差异,教师还可以进行分层评价,秉持因材施教的原则,确保教学工作契合学生的发展需求。例如,对于一些比较内向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鼓励式评价,借助多媒体进行视听资源的开发,引导学生概括文章的内容,提高情感表达能力;对于一些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引入拓展性评价,并引入同主题的其他优秀文学作品,鼓励学生自行阅读思考,梳理这些文章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的异同点,促进学生多元化发展。不仅如此,教师还要进一步丰富评价主体,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如评价学生对整个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要从学生的思维入手,评价学生思维的发散情况及活跃程度。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要引导学生互评,使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产生思维的火花,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帮助其消除一些消极情绪,使学生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

综上所述,为进一步落实大单元教学,教师要深入分析教材,提取大单元主题,在此基础上以学生能力、素养发展需求为出发点,摆脱单篇教学的思维束缚,树立大单元教学观念,构建大单元评价体系,促进学生的能力、素养协同发展,发挥大单元教学的优势,全面提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紫琅湖实验学校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景色文章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海那边的景色》
不同情境中的水
咦,春天!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学生天地(2019年33期)2019-08-25 08:56:16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甜甜的龙眼,美美的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