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铃丽
教育学者指出,教育在个人学习和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与促进的作用,但要确保个人能够充分发展,首先要确定个人发展期间的两种水平数值。这里所指的两种水平数值,第一种是学生目前所具有的学习水平,第二种是指学生经历指导、教育后所能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数值的距离,便是最近发展区。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最近发展区和教学目标结合,能取得以下优势:首先,教师在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同时设计教学目标,能确保每一个发展方向和标准都符合学生的水平现状,让教学更接地气;其次,教师以往设计目标,虽然学生也得到了成长,但与目标还有一段距离,这样很可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围绕最近发展区设计目标,既能带给学生挑战,又能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高中生已经具备了独立学习和独立实践的能力,所以在确定他们的语文最近发展区期间,教师可以采取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两种考察手段。其中,前者重在考察学生的学习方法、实践能力等;后者重在考察学生对待语文学习的态度及自信心等。这样的考察手段能确保统计后的最近发展区数据精确,为教学目标的设计提供参照依据。
以教学统编版高中语文《拿来主义》为例,为考察学生对“议论文”这种文体的掌握情况,笔者设计了以下两种考察型任务。
1.智力型任务
学生总结文章中涉及的所有论证方法,在总结的同时阐述这些论证方法的优势和使用方法;整合文章中的论据,并结合论证分析文章的论证思路,在这个基础上剖析文章的中心思想。
2.非智力型任务
学生阅读文章期间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否将困难解决;是否喜欢阅读议论文,原因是什么;目前是否掌握了议论文阅读的技巧;结合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能否写出类似的议论文?
上述两个任务中,第一项任务重在观察学生阅读议论文的能力,以及他们对议论文三要素的理解情况;第二项任务旨在了解学生面对议论文及问题时的态度,为教学目标的设计提供依据。
通过对任务完成情况的总结,笔者发现学生之间的最近发展区存在差异,在设计目标时,应做到“分层”对待。1.学习并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2.学习并掌握驳论的原理。3.能够正确运用比喻论证方法及驳论的理念撰写议论文。
上述三个目标分别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首先,通过对学生任务完成情况的分析,笔者了解到能力薄弱的学生之所以存在阅读困难,主要是他们缺乏对论证及驳论等概念的认知,存在一知半解的情况。如果学生沿用阅读记叙文的方法来阅读议论文,效果自然会不尽如人意。所以,笔者设计前两个任务帮助这部分学生从基础学起。其次,能力强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较为扎实,缺乏练笔,在实际创作中容易出现跑题、偏题等情况,笔者设计第三个目标引导他们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写作能力。
在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确立具体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展开“分层”式的指导,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朝着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靠拢,帮助他们体验成功,建立自信心。
以教学统编版高中语文《拿来主义》为例,针对学生对智力型任务和非智力型任务的完成情况,笔者采取情境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学情差异,合理安排生活、问题等情境,助力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1.设计生活情境
针对能力薄弱的学生设计生活情境,并间接搭配问题情境。众所周知,能力薄弱的学生之所以在议论文阅读方面存在难点,一方面源于他们没有正确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一方面源于阅读经验的缺失。教师应该从基础入手对学生进行指导,这是提高高中生阅读议论文能力的前提。搭配生活情境,能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有代入感。
例如,《拿来主义》用“鸦片”比喻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对于鸦片,高中生并不是很陌生,但也缺乏直观的理解。在授课期间,笔者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现鸦片及其带给人体的伤害,又从历史层面揭示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的影响。学生重温文本中的相关语句,就能深刻理解为何作者选择鸦片来比喻文化中的糟粕,意识到摒弃糟粕的必要性。
当然,教师在设计生活情境的基础上,也可以搭配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学习能力薄弱的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如“在运用比喻论证时,是不是可以直接说什么像什么呢”,引导学生深度分析,逐步加强他们对比喻论证的理解。
2.设计问题情境
针对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问题情境。能力强的学生对比喻论证法及驳论的概念的认知相对扎实,但缺乏直接的操作体验。笔者在授课期间播放了视频,内容大致为“师夷长技以自强”,并结合视频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从阅读逐步过渡到写作,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
问题一:《拿来主义》中有六个分论点,其中之一是“学习国外的精华,弃其糟粕”。结合视频中的行为,我们该如何正确地学习国外的精华?有哪些论点可以证明自己的观点?
问题二:针对分论点设计观点——“用学习的态度抵制外国货”,思考可以从哪些方面作为切入点撰写议论文,如何正确运用比喻论证法。
待学生作答完毕,笔者顺势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将自己回答的内容进行总结,然后撰写议论文,并上传到班级微信群。这样的读写结合训练,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创作经验。
在一轮教学指导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学情进行一次新的考核,了解学生是否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重新测验学生新的最近发展区。比如,通过上述分层指导后,能力薄弱的学生逐步了解了“比喻论证法”和“驳论”的概念,同時也能在新的阅读练习中深度分析其中的比喻论证的例子,接下来他们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便是“熟练且准确地运用比喻论证法撰写议论文”。
针对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同样要提高学习要求。比如,从最初的“运用比喻论证法撰写议论文”过渡到“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撰写议论文”,赋予这部分学生拓展性发展的契机。
当然,在重置最近发展区及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教学方法和侧重点也要发生改变。比如,能力薄弱的学生虽然掌握了比喻论证法的概念和运用方法,但是不代表他们能够熟练运用。在授课期间,教师可以围绕他们创作的文章中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讲解。比如,有的学生虽然借助大量的喻体来说明某一个观点,但整体来看,文章却显得非常松散。究其根由,主要是因为论证的过程未能紧扣论点。所以教师要通过讲解帮助学生解决此类问题,进一步缩短最近发展区的距离。
总而言之,学生才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针对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帮助他们树立强大的自信心,有助于他们后续的学习和发展。在未来的备课和教学中,教师应进一步摸清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持续设计遵循学生发展规律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在每一个“小目标”的指引下健康成长。
作者简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湾中学语文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