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生猪种业的现状与展望

2024-01-27 13:53:11孙敬春王明宇杨公社于太永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11期
关键词:猪种黑猪种猪

张 晶,孙敬春,王明宇,杨公社,于太永

(1.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动物卫生监督所,陕西铜川 727000;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西安 712100)

随着我国生猪产业“东减中稳西增”战略布局转移,西北地区在国家生猪产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西部地区生猪产业的排头兵,陕西省在西北生猪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陕西拥有八眉猪、汉江黑猪、蕨麻猪等地方品种和汉中白猪、关中黑猪等培育品种。同时,也有长白猪、大白猪和杜洛克猪等外来品种。分析陕西省生猪种业发展现状、优势和存在问题,对提高生猪种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发展现状

猪粮安天下。近年来,在省政府特别是省农业农村厅的正确领导和养猪同行共同努力下,陕西省生猪产业有效应对了非洲猪瘟、市场滑坡等严峻挑战,经历了养猪历史罕见的养猪周期,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取得了可喜成绩。2022年,全省生猪出栏1278.1 万头,能繁母猪存栏85.5 万头,基本保障全省猪肉供应。同时,生猪产业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为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22 年,全国生猪出栏6.9 亿头,能繁母猪存栏4390 万头[1]。陕西省生猪出栏占全国的2.1%,能繁母猪存栏量占全国的1.9%。《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依据环境承载能力、资源禀赋、消费偏好和屠宰加工等因素,将全国生猪产区划分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和适度发展区。在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布局中,陕西省属于适度发展区。陕西生猪的品种、数量和种业龙头企业情况如下。

1.1 品种构成

目前,陕西省猪品种主要是外来猪种包括长白猪、大白猪、杜洛克猪和托佩克配套系等,培育品种有关中黑猪和汉中白猪,地方猪种有八眉猪、汉江黑猪、蕨麻猪等[2]。另外,在子洲县、礼泉县、眉县、杨凌区和陕南部分县区有分布有血统不明的类群。

1.2 各品种的数量

从饲养数量来看,外来猪种及其杂种的饲养量占全省总饲养量的92%左右;地方品种的饲养量占全省总饲养量的8%左右。八眉猪、汉江黑猪、蕨麻猪、关中黑猪、汉江白猪存栏分别为1000、500、3000、5000、1000 头,PIC 曾祖代、祖代和商品代约20 万头,托佩克配套系约2 万头。

1.3 龙头企业

近年来,国内外生猪养殖龙头企业不断加大在陕西的投资力度[3]。目前,主要龙头企业有安康阳晨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2 万头母猪)、陕西正能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 万头母猪)、石羊集团(3 万头母猪)、城固县顺鑫鹏程种猪公司(3000 头母猪)、新希望本香集团(2 万头母猪)、正大集团陕西分公司(5000 头母猪)、牧原集团陕西分公司(3 万头母猪)、新希望六和集团陕西分公司(2 万头母猪)、温氏集团秦晋分公司(2万头母猪)、陕西华阳良种猪有限公司(3000 头母猪)、宏德天御有限公司(5000 头母猪)。另外,还有乾县靓丽、兴平星光、神木天兆、定边铭丰等生猪育种企业。

2 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2.1 生猪种业组织体系不完善

陕西省生猪种业发展在组织管理体系建设方面存在明显不足,缺乏有效的协作和协调组织管理机构。此外,培训、技术支持、融资渠道、政策法规和监管机制也不健全。建议由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处牵头,组建陕西省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并设猪专业委员会,负责畜禽资源相关的专业咨询及监督等工作,有效强化生猪种业战略咨询和技术支持,推动陕西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也可以高效对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的相关任务。

2.2 性能测定和遗传评估机构不健全

生猪种业的发展中,种猪性能测定和遗传评至关重要,包括繁殖效率、遗传选择、健康管理、营养管理、数据收集和记录,以及科技和自动化应用。因此,提高种猪繁殖和生长性能,生猪产业从业者需要采用科学方法和数据驱动的决策,同时做好饲养管理环境和疫病防控工作。然而,陕西省在种猪性能测定方面较为落后,亟需建立完善的种猪测定体系,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提高陕西省生猪种业的竞争力。

建议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依托建立农业农村部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西安)(目前该中心有3 个,分别在武汉、广州和重庆)。种猪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是生猪产业发展的科技基础,该中心的建立可为规范种猪检测与测定过程、承担并完成种猪质检工作和监督检验项目任务等提供有效保障。另外,建立陕西省生猪遗传评估中心,对全省主要种猪企业的种猪进行系统性的遗传评估,促进优良种猪基因的交流与推广。

2.3 地方猪种资源保护和利用不充分

陕西省虽然拥有汉江黑猪、八眉猪和蕨麻猪等地方猪种。但是这些地方猪种存在群体小、近交程度高、保护和利用措施有限等问题。这些问题对提高种猪资源的遗传质量和生产性能构成了挑战。建议陕西省相关管理部门组织科研力量,加强种猪资源利用和保护,利用精液冷冻和体细胞培养等现代生物技术,对有关的保护猪种的遗传材料进行收集和保存。同时,为提高陕西省地方猪种猪质量,保证优良猪种有效供给,有计划地遴选2~3 家省级地方猪核心育种场。另外,充分挖掘和利用陕西省地方猪种和培育品种遗传资源,培育新品种(系)或配套系。

3 展望

与中东部省份相比,陕西省地广人稀、海拔较高、空气流通、生物安全性高,气候干燥、玉米霉变少、质量好,苹果渣等果品副产品多、饲料资源丰富[4]。同时,拥有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国家政策优势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人才资源优势。

3.1 发展战略

以陕西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生猪核心种源自给率、培育自主品种为目标,以市场为导向、品种为载体、企业为主体、科研为支撑,加强生猪种业理论创新、技术创新、品种创新和制度创新,创建资源共享、多元投入、获益共享、人才交流的联合攻关机制,构建适合陕西省省情农情、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生猪种业自主创新体系,将陕西省建设成为生猪种业的新高地[5,6]。

3.2 发展路径

立足陕西省生猪现代种业长远发展需求,瞄准前沿育种理念、技术和模式,合力突破生猪育种关键理论和核心技术瓶颈,培育自主产权的新猪种(或配套系),提升核心种源自给率,满足陕西省乡村振兴和现代生猪业高质量发展对高效、高产、优质品种及配套系的需求[7,8]。力争3~5 年,设立陕西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猪专业委员会等相关组织;建立陕西省种猪性能测定中心、种猪联合评估中心,完善相关体制机制;对外来品种通过现代育种技术,开展联合育种,减少并对外来猪种的依赖;对陕西省八眉猪、汉江黑猪、关中黑猪和汉中白猪等省级地方猪种进行有效保护[9,10];挖掘地方猪种优异遗传资源,培育特色优质地方猪种新品种(系)1~2 个;遴选省级核心育种场,开展省级联合育种,促进生猪质量发展,提升育种企业竞争力。

4 小结

在国家生猪产业战略布局调整中,陕西省占据重要地位。在政策、人才、气候条件、饲料资源和生物安全等方面具有发展生猪种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优势。同时,在管理和协调组织建设、种猪性能测定单位和遗传评估中心设置等方面存在短板和不足。相信通过各方努力,整合各类资源,补足短板与不足,陕西生猪种业一定能够再上新台阶,促进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猪种黑猪种猪
贵州地方特色猪种培育
可视化中国地方猪种地理分布图
猪业科学(2022年10期)2022-11-03 09:46:04
2022年中国种猪信息网全年计划
猪业科学(2022年5期)2022-06-01 23:37:30
部分地区种猪跌破2000元/头
今日农业(2021年13期)2021-11-26 11:50:54
天邦股份种猪事业部
猪业科学(2021年6期)2021-08-12 06:43:00
河南精旺猪种改良有限公司
猪业科学(2021年6期)2021-08-12 06:42:56
国外猪种大量引进导致本土猪种濒临灭绝的原因分析及应对建议(以玉山黑猪为例)
猪业科学(2021年3期)2021-05-21 02:06:24
2020年种猪进口或创历史新高
今日农业(2020年15期)2020-09-25 03:03:02
黑猪
小黑猪
娃娃画报(2014年9期)2014-10-15 16:3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