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杰
(北京市延庆区农业农村局,北京 102100)
近年来,奶牛养殖取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养殖过程中较为常见、危害性较高的一种疾病,该病主要是由于营养性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疾病,发病概率相对较高。该病有多种诱因,养殖人员要不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便于及时发现疾病。同时,要不断提高该病的防制力度和水平,将产后瘫痪带来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本文就奶牛产后瘫痪的病因、临床症状以及具体防制措施展开了研究。
奶牛产后瘫痪的致病因素较多,首先,饲料营养搭配不够合理。妊娠期奶牛的喂养要合理控制钙磷元素的比例,当某一阳离子的水平过高时,就容易因内分泌异常而引发疾病。其次,由于分娩导致奶牛体内血钙水平出现严重下降。通常奶牛在分娩完成后,体内的血钙水平都会有不同程度下降,如果奶牛在分娩后无法适应这种变化,就容易出现瘫痪。最后,由于生产完成后奶牛出现贫血、缺氧等症状,从而引发该疾病。
该病一般在奶牛生产完成后6 小时左右发生,病情发展会经历三个阶段,分别是前驱阶段、仰卧阶段、昏迷阶段。奶牛在患病后精神状态会变得较为兴奋且伴随不安,对外界产生的刺激较为敏感、紧张,患病牛的采食、排粪、排便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四肢、头部会出现震颤症状。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病牛会逐渐进入到仰卧阶段,进入这一阶段后,患病牛的四肢会变得较为僵硬,患病牛已经无法自主站立,奶牛鼻镜位置较为干燥,颈部位置会发生痉挛,行动会变得十分迟缓,嗜睡时间越来越多且目光呆滞。奶牛会不停地发出叫声,部分奶牛会有麻痹症状,对奶牛进行血液检测可以发现有低血钙症。这个阶段的奶牛呼吸会变得又深又慢,脉搏也较为微弱。最后一个阶段是昏迷阶段,当病情发展到这一阶段时,患病牛的脉搏会变得十分微弱,心跳会明显加快,不仅精神变得更加沉郁,反射功能会有明显下降,且出现运动障碍、呼吸困难等症状,对光的反射也会逐渐消失。同时,奶牛的体温会有明显下降,多个器官会变得松弛、麻痹,如果不能及时获得救治,就会逐渐死亡。
在治疗该病时,首先需要给奶牛补钙,要提高奶牛体内的血钙水平,同时要注意减少钙元素的流失。要根据奶牛临床实际,进行针对性用药来缓解奶牛的症状。可以给奶牛静脉注射葡萄糖、氯化钙、维生素C、安纳咖,一般连续使用4天后就可以逐渐恢复。也可以静脉滴注葡萄糖酸钙溶液,注意要添加硼酸溶液,不仅可以促进奶牛对钙的吸收,同时还可以让药品性质更加稳定。为了有更好的治疗效果,在注射时要尽量放慢速度。在该病治疗中,葡萄糖酸钙溶液、氯化钙溶液、钙镁混合溶液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中葡萄糖酸钙溶液的副作用相对于其他药物而言明显更小,所以在治疗时可以将该药剂用于静脉注射,另一半用于皮下注射,在注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控制速度,不能注射太快。同时在注射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奶牛有没有出现反应,如果在注射过程中奶牛的心脏出现跳动过快、心率失调等症状,就需要立刻停止注射。此外,连续注射次数要控制在3 次以内,注射间隔时间要在6 小时以上。当注射3 次依然没有效果时,就需要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
该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是麒麟散,具体配方为:当归30 克,白术25 克,木通20 克、没药25 克、骨碎补30 克、葫芦巴30 克、藁本25 克、血竭20 克、巴戟25 克、川楝子15 克、牵牛子25克、茴香20 克,将上述药物全部按照比例研制成粉末,加入黄酒200 毫升,加适量水冲服后给奶牛灌服,每天用药一次,一般连续用药5 天。对于病情较为严重无法站立的奶牛,可以在用药的同时配合针灸,治疗效果会更加明显。
第一,要将奶牛的姿势调整为侧卧,调整完成后开始清洗奶牛乳房,挤干净乳汁后,要使用酒精棉球轻轻擦拭来对乳头进行消毒。消毒完成后要将乳导管插入乳头孔中,连接送风器后慢慢将空气打进乳房,在打气过程中要观察乳房的膨胀程度,同时要对乳房进行轻轻按压来查看是否还有弹性,当对乳房进行弹击后,可以发出鼓响声时就可以停止打气。第二,为了防止乳房中的空气逸出,可以对乳头进行包扎或者是直接将胶布贴到乳头上面,治疗过程一般在2 小时以内,治疗完成后就可以取掉胶布或者解除包扎。按照上述方法依次对乳房进行治疗。第三,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奶牛乳房本身有炎症,就需要先使用抗菌素进行治疗。在进行送风疗法之前,要先给奶牛注射适量碘化钾溶液,之后才能进行治疗。
为了降低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概率,首先要掌握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要给奶牛提供充足光照,同时要让奶牛有适量的运动。在饲养管理过程中,要合理搭配饲料,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配比,为了让奶牛摄入足够营养成分,在日常的饲喂过程中,要定期添加钙、磷等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元素,在满足奶牛生长需求的同时提高奶牛抗病能力。在奶牛生产之前一周左右,就要开始给奶牛注射维生素D,要根据奶牛实际情况,同时参考说明书用量,每天注射一次。除此之外,在奶牛生产前一个月左右,就要开始给奶牛添加镁元素,每天的用量控制在30 克左右,一直投喂到产后一周。钙镁元素的补充,可以有效预防奶牛因血钙降低而产生的抽搐症状。对于处于围产前期阶段、干奶后期阶段的奶牛,要选择低钙高磷的饲料进行喂养,同时要停止投喂苜蓿。只有让这一阶段的母牛处于“缺钙”状态,奶牛机体才会自动启动调节机制,当奶牛在生产完成后体内缺钙时,能够先运用骨骼中含有的钙,同时可以提高肠道、肾脏等对钙的吸收能力。通过这种方式来保持奶牛机体血钙的稳定性,或者缩短恢复时间,从而避免低血钙现象的发生或者减轻给奶牛带来的伤害。
第二,在奶牛分娩完成后的3~5 天这个阶段,每天要给奶牛补充适量红糖水,同时要注意严禁给奶牛喂食冷水,避免影响到奶牛的消化机能。同时,温水也有利于奶牛产后恢复。奶牛产后的喂养要以高钙饲料为主,要保证体内钙代谢的平衡性。
第三,要保证生产环境的干燥性与整洁性。要提前对产房进行清理,进行全面、彻底消毒,保证产房的无菌环境,避免生产过程中出现感染。要对产房的地面进行清理,避免过于湿滑导致滑倒。在日常养殖过程中也要做好清洁、消毒工作,要合理调控牛舍的温湿度,定期给牛舍通风,及时排出牛舍内的污浊空气。对于奶牛产生的粪便、吃剩的饲料都要及时进行清理,避免滋生病菌。在消毒时要注意交替使用消毒剂,避免病菌产生耐药性,影响消毒效果。此外,要不断提高饲养人员的专业水平,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掌握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法。
挤奶方法不正确,也是引起奶牛产后瘫痪的一个主要因素。为了降低产后瘫痪的发病概率,养殖人员必须要掌握科学的挤奶方法。在奶牛生产完成2 小时后才能开始挤奶,要遵循少量多次的挤奶原则,挤奶量可以随着产后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增加。通常奶牛产后第1 天的挤奶量,要控制在总奶量的25%左右,第2 天可以增加至35%左右,第3 天可以增加至50%左右,第4天可以增加至75%左右,第5 天即可恢复正常。这种循序渐进的挤奶方式,有利于奶牛的产后恢复,同时还可以预防产后瘫痪。
奶牛产后瘫痪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无论是对于奶牛繁殖还是生产都会带来较大危害。该病主要是因为奶牛产后体内血钙水平的急剧变化而引起,为了更加有效地预防该病,就需要不断提高饲养管理水平,合理搭配饲料并添加维生素、矿物质等元素,从而更好地维持奶牛体内钙磷的平衡性。另外,还要控制奶牛的运动量,保证奶牛的光照时间,来促进奶牛体内钙元素的吸收。要加深对奶牛产后瘫痪的了解,便于及时发现病情,从而采取相应治疗措施,将养殖损失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