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晶晶(淄博市第四人民医院)
在治疗乙肝患者时,药物可以抑制病毒的复制,将乙肝病毒(HBV)清除,从而达到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当前,国际上已知的有效抗HBV 药物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干扰素类,另一类是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这两种药“各有千秋”,前者的药效持续时间长,耐药率低,但副作用更大,需要注射。后者只需要口服,副作用小,但疗程不固定,耐药性较高。
干扰素抗病毒无须亲自动手,只需要在细胞外充当“指挥者”就可以杀灭细胞内的HBV。当干扰素与肝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结合之后,就可以把干扰素想要传达的指令传到细胞核中,激活干扰素想要激活的基因,表达出干扰素想要表达的蛋白,再由这些蛋白代替干扰素完成抗病毒的任务。它们的作用包括:阻断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直接降解病毒的mRNA;抑制病毒蛋白的转录;抑制病毒蛋白的组装等。除此之外,干扰素还有一个神奇的作用,那就是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帮助人体对抗病毒。
干扰素是一种注射剂,一般在一定的疗程内,有30%~50%的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但是如果长期使用,可能会引起脱发、血小板降低、白细胞降低等副作用。它有两种,一种是普通的干扰素,另一种是聚乙二醇干扰素。一般干扰素:成人5~10MU 次,每周3 次或隔日1 次,皮下注射或肌内注射,一般疗程为24 周;聚乙二醇干扰素:成人:180 微克/1.73平方米体表面积,最大用显180 微克/ 周,1 次/周,皮下注射,疗程至少48 周,但是费用远高于一般干扰素。
使用干扰素需要特别注意,有可能会发生感冒样症状,症状包括发热、头痛、肌痛和乏力,在睡觉之前最好打一针干扰素,或在打针的时候吃一片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如果患有抑郁、焦虑、偏执等精神疾病,就应该去看心理医生。由于其不良反应较多,所以禁用于妊娠、严重抑郁症、未能控制的癫痫、失代偿性肝硬化等情况,同时包括未戒掉的酗酒、吸毒者。
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是一种与DNA 合成原料核苷酸相似的分子,但没有核苷酸的作用。所以,在HBVDNA 合成时,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虽然可以伪装成核酸,潜入敌人基地,但无法合成出具有正常作用的DNA,导致病毒复制停止。在国内,核苷类抗乙肝病毒药物的应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恩替卡韦 该药物疗效显著,副作用小,但具有较高的耐药性阈值;每天口服1 次,治疗疗程至少在2 年以上。大部分患者在接受5 年的治疗后就会恢复正常,并且第一次接受治疗的患者很少会出现抗药性。恩替卡韦的不良反应也较少,长期服用的安全性良好。
替诺福韦酯 替诺福韦酯是一种与恩替卡韦疗效相当的新型抗病毒药,成人每日1 次,空腹或与食物同时服用,对已有抗药性的患者有很好的疗效。长期服用可能对肾脏造成损害,还可能会引起骨骼病变,但是替诺福韦酯的妊娠安全性较高,女性孕期也可服用。
丙酚替诺福韦片 该药物治疗速度更快,抗病毒能力更强,而且安全性更高,副作用也更小,不会出现骨质疏松症和肾小管病变,成人每日1 次,需随食物服用。
另外,还有替比夫定、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药物。不过由于它们的抗病毒作用比较微弱,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有很大的抗药性,所以不再被推荐为一线药物。
总之,乙肝抗病毒药物各有优缺点,患者要根据抗病毒效果、耐药性、副作用等因素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