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01-26 03:06王俪晓
科技和产业 2023年24期
关键词:服务设施艺术馆标准差

王俪晓, 尹 鹏, 杨 毅

(1.鲁东大学 商学院, 山东 烟台 264025; 2.烟台市消费者投诉中心, 山东 烟台 264003)

公共文化服务是建设文化强国和文化强省的基础工程,是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主要阵地[1]。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近年来,国家多措并举推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2022年上半年中央财政投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高达234.29亿元。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平台,其服务水平的高低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高水平建设与服务利于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文化发展成果共享。山东省是文化大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丰富,《“十四五”时期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提出,重点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公共文化与公共旅游服务融合发展,推动群众文化繁荣,以此助推乡村振兴。因此,科学识别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补齐公共文化服务短板,促进其科学规划建设,对推进新时代山东省城乡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其他省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目前,学者们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ong system,GIS)空间分析、最邻近指数、地理探测器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日渐成熟的方法体系,针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时空分布特征、可达性特征、空间格局优化、供给模式优化、补偿机制分析、治理机制创新等内容,以及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经济发展等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2-6],取得了系列研究成果,对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合理配置与优化布局提供科学参考。例如,赵诗童和张文新[7]以北京市为案例地,运用标准差椭圆、两步移动搜索等方法,对其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可达性特征进行描述,并分门别类地提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建设的政策建议;苗美娟等[8]以北京市东城区为案例地,通过实地调研与非结构性访谈,对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社会化运营的历程、经验和问题进行系统梳理,并从明确主体责任、创新激励机制、制定收费指南、构建考评体系等方面提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社会化运营策略。经过梳理发现,目前关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城市层面,针对省域层面的关注不足。近年来,虽然政府对于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给予高度关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浙江、江苏等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9];同时,针对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系统性与整体性关注不够,研究成果相对缺乏,亟待进行探讨。

基于此,本文以山东省16个地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大数据爬虫获取有代表性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数据,运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等方法,对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分布类型、分布密度、分布趋向等空间分布特征开展研究,旨在为区域战略政策的制定实施提供参考。

1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区域和数据来源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流域下游,地处34°23′~38°24′N、114°48′~122°42′E。山东省陆地面积为15.80万km2,常住人口为10 152.75万人,下辖16个地级市,包括136个县级单元和1 822个乡镇级单元。

利用Python和高德地图抓取博物馆、图书馆、电影院、艺术馆、文化馆(站)五类具有代表性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空间数据,形成POI(point of interest)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筛选,剔除意义不明、性质不符及冗余数据,共提取4 733条数据,得到有关各兴趣点名称、详细地址、类型、经纬度等信息[10],进而将各类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经纬度坐标导入ArcGIS软件,转换为WGS1984坐标系,并将坐标进行投影以便后续使用。

1.2 研究方法

1.2.1 最邻近指数

最邻近指数能够反映点状要素的空间分布格局,在空间上呈现集聚、均匀和随机三种分布类型[10]。借助ArcGIS10.8软件中的平均最邻近工具,计算出最邻近指数R,通过R与1的关系来判断该设施的分布类型。R=1时,说明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空间上呈现随机分布;R>1时,说明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空间上呈现均匀分布;R<1时,说明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空间上呈现集聚分布,且R越小集聚程度越高。

1.2.2 核密度估计法

核密度估计是点模式分析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该方法的计算结果表现出距离核心越近的区域所受中心辐射值越大的特征[11-12],在分析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空间密度分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借助ArcGIS10.8软件中的核密度估计工具,对总体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以及博物馆等五种类型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分别进行核密度分析,采用自然间断点分级法,将其划分为五个等级。

1.2.3 标准差椭圆

标准差椭圆用于识别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集聚中心及分布趋向,揭示空间分布形态[13]。借助ArcGIS10.8空间统计模块中的标准差椭圆工具,研究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即分别通过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得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分布方向以及分布范围,通过椭圆的扁平程度分析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方向性的明显程度。

2 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

2.1 总体分布特征

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数量在地区分布上具有明显差异,鲁中地区和鲁东地区数量较多,济南、青岛、淄博、临沂有较明显的集聚分布,集中分布在市区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其他地市分布相对较为分散。面积最大的鲁南地区分布较少,鲁北地区数量最少,且与其他地区差距较大,这与鲁北地区位于西部内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人口密度较低等有一定联系。同时,这也反映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分布不均衡的状况,整体呈现“中东多,南北少”的特征。

表1 山东省各地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数量

2.2 最邻近指数分析

根据测算结果(表2)可知,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总体最邻近指数为0.371(P<0.001),小于1,说明其空间集聚程度较高。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空间分布无显著差异,博物馆、电影院、图书馆、文化馆(站)、艺术馆最邻近指数分别为0.473、0.221、0.386、0.522、0.209,均呈现集聚分布。其中,电影院和艺术馆集聚程度相对较高,以青岛市电影院和艺术馆数量均最多,分别有103家、130家,日照市电影院数量(19家)最少,电影院数量极差84;滨州市艺术馆数量(8家),艺术馆数量极差高达122。文化馆(站)集聚程度相对较低,文化馆(站)数量(1 531个)占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总量的32%。

表2 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最邻近指数

2.3 核密度分析

为进一步研究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状况,通过ArcGIS10.8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得出山东省16个地市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核密度图。由图1可知,不同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空间密度分布有共性也有其各自特性,即总体呈现不均衡分布,具有“大分散、小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高密度集聚区分布在济南市中区、历下区、历城区、槐荫区和天桥区以及青岛市南区、市北区和李沧区,次密度集聚区分布在淄博张店区、周村区和淄川区北部、泰安泰山区、聊城东昌府区、潍坊奎文区和潍城区、临沂罗庄区和兰山区、烟台芝罘区、威海环翠区,形成 “两核+多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以济南、青岛为两大核心,带动淄博、泰安、烟台、威海等市区内形成多个集聚中心,其他区域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呈现块状分布,较为分散。从不同类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核密度分析结果看,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都有多个相对集聚的区域,以艺术馆图1(b)分布密度差异最大,集中分布在济南、青岛和威海;文化馆(站)、电影院集聚程度相对小,集聚中心较多;图书馆与博物馆高密度区主要分布在济南、青岛、淄博、临沂。

基于中国地图审图号为GS(2019)1822号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图1 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核密度分布

通过对上述总体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分布特征来看,主要形成以济南和青岛为中心的空间分布格局,究其原因,一方面,济南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岳渎文化、泉水文化、大舜文化、园林文化、名士文化、非遗文化等尤为突出,其依托名士文化,建立了李清照纪念堂、稼轩祠、晏公庙、秋柳诗社、老舍纪念馆、曾巩展览馆等系列文化展馆;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尤为重视,2023年3月《济南市公共文化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年)》草案已面向社会进行公示,征求意见。草案中明确指出,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进行完善布局,形成“两轴、两带、四核、两副、多点”的布局结构,且到2035年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覆盖率将达到100%,全面建成“15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青岛位于胶东沿海地区,是山东半岛城市群核心区域的龙头城市,其发展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支撑与技术支持,市本级财政每年投入超过500万元作为文化馆活动经费,西海岸新区政府每年出资1.3亿元作为扶持资金,给予非国有博物馆运营补助,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2.4 标准差椭圆分析

运用ArcGIS10.8软件,对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标准差椭圆分析,研究其分布方向与趋势,得到标准差椭圆分布图(图2)以及参数表(表3)。整体上看,各类标准差椭圆均有重叠之处,旋转角均在63°~67°,空间分布趋向一致,呈“西南-东北”走向,与山东省区域发展方向较为一致。其中,艺术馆标准差椭圆与其他四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形状差异较大,艺术馆长轴最长,其他依次是电影院、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说明艺术馆分布方向性最为明显。结合艺术馆核密度图看,艺术馆主要集中在济南、青岛、威海三地,因此呈“西南-东北”方向分布;文化馆(站)短轴最长,其他依次是图书馆、电影院、博物馆、艺术馆,说明文化馆(站)分布范围最广,艺术馆分布范围最窄,其他文化设施在两者之间。综合标准差椭圆长短半轴长度,可见博物馆向心性最强,这一定程度上与山东省非国有博物馆建设有关,截至2020年山东省有361家登记注册的非国有博物馆,占山东省博物馆总量的60%,且集中分布在青岛、济南、淄博、泰安、潍坊等城市[14],呈现较强的向心性。

基于中国地图审图号为GS(2019)1822号的标准地图制作,底图无修改图2 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标准差椭圆

表3 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标准差椭圆参数

3 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参照单琳琳[15]、王前和居文超[16],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受到自然、人文、社会、经济、教育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结合山东省区域特征,基于科学性、全面性与数据可获取性原则,从人口规模、资金投入、经济发展三个方面分析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第一,人口规模是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首要影响因子。人口规模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呈现正相关关系,一方面,人口规模越大,对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需求越高;另一方面,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是人口集聚的重要驱动因素,两者相辅相成[17]。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集中于济南、青岛等人口规模较大的城市,在人口规模影响下形成“两核+多中心”的分布格局。

第二,资金投入是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次要影响因素。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供给主体,财政资金投入是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配置的物质基础,财政资金投入越多,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配置越完善[15],由于资金投入渠道较为单一且各地资金投入存在一定差异,导致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成效受到限制,同时其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配置不合理、体系建设不健全。

第三,经济发展是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物质需求达到一定层次后,政府才会将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纳入议程[18]。经济发展作为分析宏观经济运状况的有效工具,与公共文化服务之间存在高度相关性,即经济发展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带动经济增长,其中,以济南为核心的省会经济圈和以青岛为核心的胶东经济圈经济发展增势明显,间接带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而鲁南经济圈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其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相对薄弱。

4 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ArcGIS10.8软件,对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空间分布呈现不均衡特点,东部沿海城市以及中部省会数量较多,南部及北部地区数量较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呈现集聚分布形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空间密度分布呈现“大分散,小集聚”的特点,即以济南、青岛为中心形成“两核+多中心”的空间分布特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呈“西南-东北”走向分布;人口规模、经济发展、资金投入、科技创新等是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此提出以下三点建议。

1)强调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资源配置的均衡性。重视中心城市与周边城市的联系,根据实际需求,增加德州、滨州、东营等地电影院、艺术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数量。加强城市边缘地区各类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分布,减少中心城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不合理集聚分布。

2)完善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财政支持[19]。山东省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分布大致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这与历史发展、地理环境、政策方针等因素有关,未来应加强对薄弱地区的建设引导,提高对其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短板的财政投入。

3)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特色文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与民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匹配与契合度[16,20],对于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较多地区,进一步提高其服务质量并丰富其类型,充分调动社会组织、群众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积极性。

猜你喜欢
服务设施艺术馆标准差
科学艺术馆
民政部等16部门:到2025年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超80%
用Pro-Kin Line平衡反馈训练仪对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进行治疗对其动态平衡功能的影响
J+生活艺术馆
“悦”艺术馆
“云”生活艺术馆
基于实效性的社区居住服务设施统筹研究
论高速公路收费服务水平的提高和收费服务设施的完善
对于平均差与标准差的数学关系和应用价值比较研究
四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强化养老服务设施用地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