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企业科技资源科普化路径研究

2024-01-26 02:48姚靖婕李清平刘一斌
科技和产业 2023年24期
关键词:科普活动科普海洋

姚靖婕, 李清平, 付 强, 刘一斌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28)

海洋蕴含着丰富的能源资源,是全人类未来发展共同的新疆域。21世纪,人类进入开发利用海洋的新阶段,海洋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党的二十大提出“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这就需要我们关心海洋、认识海洋,增强海洋意识、学习海洋科学知识,发展海洋科技。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科学普及在创新发展中的作用,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中,更是提出了“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的重要论述[1]。因此,开展海洋科普对推动海洋强国建设尤为重要。

常见的海洋科普活动形式包括科普读物、专题讲座、科普展览、知识竞赛、科普咨询、科普实验等[2]。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公众更系统地了解海洋科学知识,但是对于海洋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方法的科普工作,则需要更加专业化的团队--海洋科技企业来承担。然而,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而科普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企业开展科普能否双赢?近年来,不少研究学者针对科普与科技创新开展了诸多研究,如谭涛[3]基于耦合协调模型研究科普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的关系;韩博和詹雪靖[4]通过分析研究提出创新方法科普策略和路径;马文丽[5]从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入手,提出了新时代企业科普资源开发策略。这些研究体现了企业科普是满足国家和社会科技创新发展需求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国内外企业科普的发展现状入手,通过分析不同科技企业的经验做法,寻求企业发展与科普事业的结合点,探讨如何利用海洋企业科技资源开展科普工作,研究提出可推广应用的海洋企业科技资源科普化路径,为推动海洋科技发展和建设海洋强国提供有力支撑。

1 企业科普

在企业中开展科学技术普及,称为“企业科普”。 早在1950年,企业就建立了厂矿科普协会,1958年改名厂矿科学技术协会(现称企业科协)。《科普法》第十九条规定:“企业应当结合技术创新和职工技能培训开展科普活动,有条件的可以设立向公众开放的科普场馆和设施。”2022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中强调:“企业要履行科普社会责任。企业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加大科普投入,促进科普工作与科技研发、产品推广、创新创业、技能培训等有机结合,提高员工科学素质,把科普作为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6]

企业科普具有双重性,企业既是科普主体,也是科普对象。企业作为主体的科普又分为面向企业内部的科普和面向社会的外部科普[7]。企业面向职工开展科普的主要方式包括教育、培训,以及开展全员型的科普活动等。企业外部科普是指以社会公众为对象,开展各种技术咨询、服务等活动。

2 国内外企业科普发展现状

2.1 国外企业的科普发展

2.1.1 英国企业的科普发展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科普活动的国家之一。不仅诞生了牛顿、达尔文等诸多科学巨匠,还产生了大英百科全书这样的鸿篇巨制,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专业科普组织--科学促进协会。科学技术整体实力的强悍使得英国科普位于世界前列[8]。

19世纪是科学史上的伟大时代,除了众多的科学发现与发明,更有意义的是实现了科学普及的制度化,科学期刊、专业科学文摘杂志逐渐成为科学交流的主要媒介,如英国的《科学文摘》。此外,一些科技组织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如英国科学促进会、皇家科学研究与普及所等。这些组织通过参观访问、科技讲座等活动,普及科学知识。之后,万国博览会与科技博物馆的诞生,使科学普及的发展达到了高潮。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科研与科普的联系日趋紧密,很多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开始重视科学传播,同时伴随着网络技术发展,科普的形式和方法越来越丰富,科普效果也日渐理想。

2.1.2 美国企业的科普发展

19世纪前,美国的科普呈现没有独立领域、活动范围小、手段有限的特点。19世纪后,独立后的美国进入科普黄金时代,不仅诞生了一批著名的科学家,还成立了史密森研究院、美国科学促进协会等机构[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最初构成科学普及与科学传播主力军的科学家群体的主体地位逐渐被企业、政府部门、媒体组织、专业组织、社会公众所取代,形成了多元主体互动模型(图1)。企业在模型中作为一个主体出现,企业科技水平在市场经济发展的推动下,逐渐发展壮大,出现了苹果、微软等高科技跨国企业。他们的企业科技传播方式多种多样,比如通过企业基金会来支持科研和科普;赞助民间组织进行科技传播;投资建设企业科普设施;在企业营销中融入科技传播,如3M公司在其百年多历史中开发了超过6万种高品质产品,从家庭用品到医疗用品,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创办企业大学,如通用汽车公司创建了通用汽车管理学院,企业大学广泛地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科技知识培训,在提高企业人员素质和效率方面作用显著。

图1 多元主体互动模型

2.2 国内企业的科普发展

中国最初的科学教育开始于19世纪下半叶的洋务运动。为了加快翻译西学,相继建立了京师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等,大量培养翻译人才、开设科学课程。20世纪初,北洋大学堂、南洋公学等一批高等学堂先后建立,极大地促进了科技教育的发展。20世纪上半叶,中国的科普活动出现了一次高潮。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的科普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1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明确了要“努力发展自然科学,以服务于工业、农业和国防的建设。奖励科学的发现和发明,普及科学知识。”这是我国首次把科普工作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国策,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

改革开放后至21世纪初期,科普工作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重视。进入21世纪,《科普法》的成立,为依法做好科普工作提供了法律保障。之后,科普活动广泛开展,科普基础设施建设也跃上新台阶。初期的企业科普活动形式主要是全国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全国职工计算机知识普及应用、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等,形式单一,群众参与程度不高。随着国家对科普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相继颁布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关于加强国家科普能力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十四五”规划中,更是把“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写入其中,这既为今后科普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又为广大科普工作者增添了极大动力。

3 企业科技资源科普化分析及案例

3.1 科普研究文献分析

科技企业具有高质量科技资源,是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创新群体,也是进行科普的重要主体之一。利用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智能支持系统(ISS系统),通过KGO数据检索对科普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于科普活动的研究起步较早,首篇与科普活动相关的文献发表于1952年,各阶段论文数量如表1所示。1979年以前与科普活动有关的文献为3篇,1980年以后研究逐渐增加,2000年以后,科普研究日渐火热,特别是2006年以后,每年都在上百篇左右。

表1 国内科普活动文献数量变化情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融合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出现了越来越多相互关联的研究热点,形成了庞大的研究网络。通过词云分析,可以看出科普活动、科技活动周、科技馆这三个关键词在文献中的数量最多,说明这些词的研究热度很高,也是科普研究的重点(图2)。进一步对词云开展聚类分析[11]可见,科普活动、科技活动周、科普宣传、科技、中国科协等成为科普研究的热门关键词,串联起庞大的科普研究网络。

图2 科普文献研究词云分析

3.2 科普工作案例

本文调研了多家海洋科技企业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科普工作案例,通过分析,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科普,为企业科技资源科普化路径研究寻找经验做法。

3.2.1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以下简称“湛江分公司”)主要负责南海海域石油天然气的勘探、开发和生产业务。南海油气资源丰富,但由于“高温高压”特性,开发难度大。多年来,中海油通过系统内单位纵向联合,国内石油院校、相关企业横向携手,共同攻关,最终成功打造高温高压钻完井技术体系,先后发现了5个高温高压气田,我国也由此成为继美国之后全球第二个具备独立开发海上高温高压油气能力的国家。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石油,了解高温高压钻井,湛江分公司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科普活动:参加央视节目《国家宝藏》讲述中国钻井史;与长江大学开展钻完井技术交流,促进“研、学、产、用”一体化融合;走进广东石油化工学院,为师生开展专业讲座。湛江分公司善于运用科研优势,突出核心技术重点,认真做好全民科学引领工作,打造典型科普品牌,推进新时代科普工作深入持续开展。

3.2.2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成立于1978年,它以能源技术革命、生态环境改善、低碳绿色发展为使命,在新能源研发领域,创造多项国内第一和国际领先的成果。2003年开始自主建设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科普教育基地,多年来开展了近千次科普活动,同时出版有科普图书、科普动画、科普游戏。除此之外,打造新能源流动展馆、科技前沿讲堂、原创科普大赛等多项特色品牌活动,多方面普及新能源科学知识和技术,提高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培养科学思维。此外,还积极开拓其他方式进行能源研究知识普及,如“科普网站”,向社会宣传推广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知识,担当好科普职责。

3.2.3 彩虹鱼海洋科技公司

彩虹鱼海洋科技公司是一家致力于以深渊科学技术为创新抓手,拓展覆盖全海域、全海深、多领域的海洋高科技公司。从2016年起,彩虹鱼积极推进深海与深渊科普,成立专业科普团队,打造科普第一品牌--“彩虹鱼-深渊极客”,依托彩虹鱼集团科技产品、场地空间与设备资源,创立“彩虹鱼-深渊极客科普研学基地”,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活动传播深海科技知识,推动海洋意识培养。截至目前,“彩虹鱼-深渊极客”已经接待将近4万名观众,举办多场科普讲座,参与科普活动上百场,同步联合各大媒体平台推出原创海洋科普文章、科普视频等、与多所中小学、高校合作紧密,研发海洋类特色课程,组织科创课题项目,推动海洋与深渊科普。

3.2.4 国有能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科技部于2016年批准177家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其中能源领域25家。本次调研重点关注了能源领域国有大中企业、重点民营企业15家实验室,对实验室科普化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这些实验室大多依托企业或学校建设,拥有先进的实验仪器设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能源发展需求,开展前瞻性基础研究,致力于解决领域关键科学和技术问题,培养优秀人才,引领和带动行业技术进步。

实验室科普工作形式主要有:①实验室开放日活动,包括参观访问、学术报告交流、科学实验体验、“云课堂”线上直播;②建设智能化科普平台、数字展览馆,全方位展示实验室基本情况、研究方向、科研成果等;③全国科技周实验室系列活动,包括科普展馆参观及互动体验、学生科普教育、科普知识讲座;④建设科普基地、科普场馆;⑤举办工程科技论坛;⑥出版科普图书、学术期刊。实验室科普活动普及范围较广,从中小学生、大学生到社会群众均有涉及,科普活动形式丰富多样,有效借助媒体开展宣传,扩大国重室影响力。

4 海洋企业科技资源科普化路径

4.1 企业科普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4.1.1 企业科普制度体系有待完善

企业科普需要规范的制度体系保障其正常有序运行。目前缺乏企业科普的管理政策,缺少具有可操作性和执行力的政策和法规体系,部分企业缺乏科普意识,没有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科普管理工作,没有良好的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机制支撑。根据科技部的调查统计,真正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数量只有162.35万人,每万人中有专兼职科普人员12.3人。其中,专职科普人员19.99万人,每万人中仅有科普专职人员1.5人[12]。

4.1.2 企业科普组织建设有待加强

企业科协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在企业、事业单位建立的基层组织。目前企业科协定位不够明确,在促进科技工作者或者企业间的交流、开展科普活动、举荐创新人才、激发创新热情和创造活力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还不够理想,尤其是在丰富科普工作形式、提高员工参与科普积极性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加强。

4.1.3 企业科普设施建设与经费保障有待提高

当前,一些企业面临着缺少专业科普人员、设施和经费的困难,企业科普的基础设施和活动阵地亟待改善。企业没有专项科普经费,科普服务专业人才缺乏,大多由科研人员兼任科普人员,尤其对于小型企业,企业科普行为更加受到基础条件的制约。

4.1.4 企业科普资源开发力度有待加深

由于缺少专业的科普人员,大量的科学知识和科技成果得不到有效推广,科普效果大打折扣。根据科技部统计数据,科普创作人员占科普从业人员的比例为4.3%,全国从事专职科普创作的人员不足9 000人且老龄化严重,导致科普作品质量差,传播效果不好[12]。此外,科普作品存在过于专业化、缺乏趣味性、形式呆板的问题,比如二氧化碳驱油机理、低渗岩心相对渗透率曲线端面效应,难以激发公众的兴趣。科普资源同质化,缺少创新,无法满足不同人群对科普资源的实际需求。在科普工作中,社会参与不足,难以形成合力来共同开发科普资源,科普资源的开发深度也存在明显不足。

4.1.5 企业科普活动质量有待提升

经过多年的发展,企业科普在开展形式上逐渐丰富,但科普信息化水平还有待加强。科普平台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建设滞后,已有宣传平台的功能比较单一,系统不够完善,有些企业仍采用传统的方法,以参观、讲座等现场活动为主。科普宣传未采用当前流行的VR、AR、新媒体等手段进行科普,有待进一步挖掘。

4.2 企业科技资源科普化路径

结合国内外优秀的企业科普案例,通过深入分析其经验做法,总结出了海洋企业科技资源科普化路径图谱(图3),为海洋企业科普事业发展提供良好借鉴。

图3 海洋企业科技资源科普化路径图谱

4.2.1 明确公众科普需求

企业科普对象既有企业内部的职工,又有企业外部的科技工作者、管理人员、社会公众,针对不同的受众群体,需要按照不同的需求开展科普工作。当前我们的科普需求主要包括:弘扬科学精神、提升科学素质、培育创新文化、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提升文化软实力,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4.2.2 确定企业科普目标

企业科普工作范围广泛、内容众多,只有确定目标,才能更好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取得显著成效。企业科普目标可以是普及科学知识、增进公众理解科学、促进公众参与科学、服务科学技术创新、提升企业社会影响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等。

4.2.3 树立正确科普理念

当前我国的企业科普工作还存在很大的被动性,这就需要企业树立正确的科普理念,增强科普意识。国家最新颁布的《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大科普”理念,要坚持统筹协同,加强协同联动和资源共享,构建政府、社会、市场等协同推进的社会化科普发展格局。这也是企业履行科普社会责任的基本遵循。

4.2.4 深入挖掘企业科普资源

企业的科普能力、科普内容、科普活动都为科普资源,它们是科普工作的基础和支撑。海洋企业具备的资源优势包括海洋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基础理论和先进技术、海洋工程装备、上中下游产业链、海洋科学知识、海洋环保等。企业要善于挖掘和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广泛开展科普活动,创作高质量科普作品,最大限度实现科技资源科普化。

4.2.5 拓宽企业资源科普渠道

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科普传播渠道呈现多样化、立体化、数字化特征。传统科普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科普要求,各种依托互联网、新媒体的科普形式层出不穷,为科普工作的开展注入新的活力。企业要加强与科协、科普机构以及新闻媒体的合作,拓宽科普渠道,扩大企业知名度。

4.2.6 做好科普保障体系建设

完善科普政策制度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企业专职科普人员培养力度,完善科普奖励激励机制,增加科普经费投入,强化工作保障和监督评估。

5 结论

1)英美国家科普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我国企业科普与之相比,还存在制度体系、组织建设、基础设施、经费保障、开发力度和活动质量等诸多困难。

2)通过明确公众科普需求、确定企业科普目标、树立正确科普理念、深入挖掘企业科普资源、拓宽企业资源科普渠道、做好科普保障体系建设等六大方法,可以助力海洋企业科技资源科普化的高质量发展进程。

3)到2025年,我国要实现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普格局,公民科学素质显著提高,这就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企业要积极开展科普活动,加大科普投入,促进科普与科研有机结合,履行科普社会责任。科普不是一蹴而就,需要长年累月的坚持、与时俱进的创新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只有不断提高科普质量,增强科学文化软实力,才能最终实现科技强国。

猜你喜欢
科普活动科普海洋
科普活动结硕果 广泛好评树品牌——2023年湘科普“四进”活动精彩不断
南京师范大学“科学大篷车”公益科普活动
科普达人养成记
科普活动展少年风采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全国各地开展无线电科普活动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微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