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某中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2024-01-26 09:28:24管湘玉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4年2期
关键词:克雷伯革兰病死率

严 丽,管湘玉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检验科,江苏苏州 215600

血流感染是一种与高发病率和病死率相关的严重疾病,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病死率为26.8%,普通住院患者血流感染的病死率为20.7%[1],社区获得性感染的年发病率较高[2-4]。血流感染易诱发患者感染性休克,严重者可出现多重器官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死亡,早期及时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可降低病死率[5-8]。若能从血液中分离出致病菌,则可更直观地根据药敏试验情况指导临床用药。因此,定期对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构成及耐药性进行分析,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对降低病死率、合理选择抗菌药物具有积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6-2020年门诊及住院患者的血培养标本共5 540份,其来源科室主要为肺病科697份(12.6%),脾胃病科686份(12.4%),新生儿科547份(9.9%),肾病科404份(7.3%),糖尿病风湿科393份(7.1%),儿科353份(6.4%),外科330份(6.0%),重症监护病房(ICU)284份(5.1%),急诊室279份(5.0%),产科265份(4.8%),肿瘤科264份(4.8%),血液病科242份(4.4%)。

1.2仪器与试剂 Bact/Alert 3D 120全自动血培养仪及配套血培养瓶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及配套鉴定卡和药敏卡均购自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哥伦比亚血琼脂平板、麦康凯平板、巧克力平板均购自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1.3质控菌株 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大肠埃希菌(ATCC 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 27853)和肺炎链球菌(ATCC 49619),质控菌株均购自美国菌株保藏中心。

1.4方法 按照最新版《临床微生物室血培养操作规范》进行血培养标本的采集和培养,分离出病原菌采用VITEK2 Compact全自动分析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药敏试验结果判定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最新判读标准M100。

2 结 果

2.1血培养阳性率分析 2016-2020年血培养标本共分离出病原菌462株,剔除同一患者分离的重复菌株,阳性率为8.3%(462/5 540),46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占63.2%(292/462),革兰阳性菌占34.8%(161/462),真菌占1.9%(9/462)。

2.2病原菌分类 46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292株,其构成分别为大肠埃希菌165株(35.7%),肺炎克雷伯菌56株(12.1%),阴沟肠杆菌14株(3.0%),铜绿假单胞菌12株(2.6%),产气肠杆菌6株(1.3%),嗜麦芽寡养单胞菌5株(1.1%),洋葱伯克霍尔德菌4株(0.9%),产酸克雷伯菌4株(0.9%),鲍曼不动杆菌3株(0.6%),其他23株(5.0%);革兰阳性菌161株,其构成分别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62株(13.4%),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5.6%),屎肠球菌13株(2.8%),粪肠球菌9株(1.9%),肺炎链球菌8株(1.7%),其他43株(9.3%);真菌9株,其构成比为1.9%。

2.3病原菌科室分布 血培养排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脾胃病科、血液病科、ICU,构成比分别为20.1%、11.5%、11.3%,其次依次为肾病科(10.8%)、糖尿病风湿科(8.9%)、外科(7.6%)、肺病科(7.1%)、新生儿科(3.9%)、儿科(3.5%)、血管介入科(3.0%),其他科室构成比为(12.3%)。

2.4药敏试验

2.4.1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大肠埃希菌耐药率排前3位的分别是氨苄西林(79.4%)、氨苄西林/舒巴坦(65.5%)、复方磺胺甲噁唑(54.5%);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排前3位的分别是氨苄西林(100.0%)、氨苄西林/舒巴坦(28.6%)、头孢唑啉(23.2%)。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替坦、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的耐药率均低于10.0%。见表1。

表1 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n(%)]

2.4.2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金黄色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检出率占34.6%(9/26),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检出率占74.2%(46/62)。MRSA耐药率排前4位的分别是青霉素(100.0%)、苯唑西林(100.0%)、红霉素(77.8%)、氯洁霉素(77.8%);MRCNS耐药率排前5位的分别是青霉素(100.0%)、苯唑西林(100.0%)、红霉素(78.3%)、氯洁霉素(60.9%)、左氧氟沙星(60.9%)。葡萄球菌属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替加环素、利奈唑胺均保持敏感,未检出耐药菌株。见表2。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敏感率均为100.0%。

表2 主要革兰阳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n(%)]

3 讨 论

本研究中血培养阳性率低于国内多家医院[9-11],可能与临床送检血培养量、送检科室及中医医院收治患者多为慢性病有关。对病原菌分析发现,革兰阴性菌构成比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且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与孟敬弼等[12]和王娜等[13]研究结论一致。也与送检科室特点相符,脾胃病科血培养构成比明显高于其他科室,其原因可能为该病区患者多有胃肠镜和消化道手术治疗史等侵入性操作,肠道中细菌易通过破损黏膜进入血液循环,经肠系膜静脉回流引起血流感染,也可能与长期消化系统疾病史引起肠道中菌群异位有关。血液病科分离的多为肠杆菌科细菌,则提示该病区患者由于多使用免疫抑制剂或自身免疫力低下,条件致病菌易侵入机体诱发感染,更应该向患者宣教环境消毒及个人卫生,有条件的可以对患者预先进行直肠拭子细菌培养,提早筛选出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进行早期干预治疗,以降低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发生率[14-16]。ICU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离率高,可能与患者存在插管、留置导管等一系列侵入性操作,增加了皮肤正常菌群进入血液循环的可能性有关,因此,ICU医护人员更应该注意手卫生及无菌操作。

本研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葡萄球菌属对大环内酯类和青霉素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未发现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菌株。近年来,MRSA作为最常见的多重耐药菌,其感染会提高病死率及延长住院时间,是医院感染防控的重点。本院近年来MRSA占比较高,可能与中医医院慢性病患者居多、既往使用过广谱抗菌药物有关,临床需警惕抗菌药物滥用。本院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率低于10.0%。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流行作为威胁全球健康的问题不容小觑[17],易产生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本研究结果显示,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2.4%、8.9%,较钟一梅等[18]和丘丹萍等[19]研究结果稍高,较孙静静等[20]研究结果低。我国目前推荐血培养临床三级报告制度,临床医生也可参考微生物实验室提供的病原菌种类和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21]。

血流感染是发生在临床的一种严重的感染性疾病,病情严重时可造成脓毒血症、休克、多器官衰竭等,病死率较高。血培养作为临床微生物学实验室最重要的检查之一,是诊断血流感染、菌血症的金标准,可为临床医生对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本院2016-2020年血培养分离的病原菌种类多样,主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需进一步提高对血流感染的重视。其次,可综合降钙素原和C反应蛋白及实验检查等指征对血流感染进行早期预测[22-25]。检验工作人员应定期对医院血流感染病原菌的构成及耐药性进行分析,临床医生应重视血流感染的发生,并提高有效的血培养送检率。

猜你喜欢
克雷伯革兰病死率
变栖克雷伯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侵袭性和非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CT特征对比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肿瘤医院感染患者革兰阳性菌分布与耐药性及经验性抗MRSA的研究
基层医院ICU与非ICU主要革兰阴性杆菌分布与耐药性差异
2011—2013年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耐药监测结果分析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连翘等中草药对肺炎克雷伯菌抑菌作用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西部中医药(2015年9期)2015-02-02 01:19:08
老年髋部骨折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当代医学(2014年36期)2014-07-31 19: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