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让尧
(泉州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德化分中心,福建泉州 362500)
公路是促进不同地区经济和文化交流的纽带,其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出行。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公路养护工程作为维护和保障道路功能的重要手段,其质量管理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实际情况表明,公路养护工程在质量管理方面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施工质量不稳定、管理不规范等,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因此,探讨公路养护工程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对于公路养护工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公路养护工程是指对现有公路进行维护、保养和修复的工程活动,其能够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保障交通安全及提高道路性能。养护工程不仅包括对道路的表层维护,还涉及路基、排水设施、标志标线等方面的维护工作[1]。随着交通运输量的增加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养护工程显得越发重要,其不仅可以有效减少道路损坏,还有利于保障道路畅通和交通安全。
公路养护工程具有持续性特点,即需要在道路使用的整个周期内按照养护计划持续进行维护和保养。无论是新建道路还是旧有道路,都需要定期养护,以此保持道路的良好状态。首先,公路养护工程的内容较为多样化,其涵盖了公路的各个方面,包括路面、路基、排水设施、交通标志标线等;其次,不同类型的工程也需要采取不同的养护方法和措施;再次,养护工程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地域、环境和交通流量等因素,制订完善的养护计划和方案,以适应不同的养护需求;最后,公路养护工程需要在维护道路安全和性能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因此,需在养护工程中合理选择材料、技术和方法,以保证经济效益。此外,某些公路养护工程需要在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以应对突发事件或严重的损坏情况。因此,要求养护工程能够迅速响应和展开,以保障道路的正常使用,公路养护流程如图1 所示。
图1 公路养护工程质量管理流程
加强公路养护工程质量管理可以保障公路路面、桥梁、隧道等各个部位的稳固性和耐久性,减少事故风险,保障驾驶员和行人的出行安全。合格的养护工程能够有效防止路面塌陷、桥梁坍塌等问题,从而确保交通流畅,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概率。
此外,公路养护工程质量管理的优化能够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降低养护成本[2]。首先,适时的养护维修能够及早发现并处理道路损坏、路面龟裂、水损等问题,避免问题影响范围进一步扩大,降低后期的道路维修费用。其次,合理的养护措施还可以有效减少自然因素和车辆负荷对公路结构造成的负面影响,从而延长公路的使用寿命。再次,公路是连接不同地区的纽带,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区域经济的发展,优化公路养护工程可以改善交通条件,增加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公路养护不仅关乎交通安全,也关系到货物的快速流通、人员的高效出行。最后,高效的公路养护工作能够确保道路平整、舒适,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摩擦阻力,提高车辆的运输效率,并以此吸引投资、拓宽市场,促进资源配置和产业升级,推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对于城市和乡村的经济发展,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农产品销售而言,便捷的公路交通能够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结合公路养护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来看,其中的管理机制问题较为常见。譬如管理部门之间协调不足,信息沟通不畅,会影响公路养护工程的进度和质量。此外,过于依赖行政命令,会导致决策效率低下,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此类问题主要源自传统的养护管理思维,这种基于行政体制的命令式管理模式往往会忽视工作中的科学性和灵活性,一旦机制未能及时更新,就会导致管理体系出现僵化。同时,部门之间信息共享不足产生的信息孤岛问题,也会导致难以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3]。
受技术和成本因素的影响,一些公路养护工程中缺乏创新的养护技术,依旧采用相对滞后的技术手段。这些传统的养护方法逐渐难以满足日益复杂的公路养护需求,从而导致公路养护质量的下降。在公路养护领域,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投入力度不足是缺少先进养护技术的主要原因。同时,相关政策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比较有限、缺乏完善的激励机制、人员培训力度较小,都会导致技术更新速度缓慢。
在部分公路养护工程中,责任划分模糊不清,导致出现质量问题时难以追究相关责任。养护项目涉及多个部门和层级,但责任边界不清晰,往往会造成推诿扯皮现象,其不仅影响养护工程的质量,也降低了相关部门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划分不明确的主要原因包括体制和机制问题。公路养护涉及多个部门,但由于体制限制,难以形成明确的协作机制。此外,缺乏明确的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机制,也会导致各部门对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
公路养护工程的施工范围相对较大,需要大量资金支持。然而,部分养护工程的资金投入不足,养护工程经常被视为“维稳”而非长远投资,使得养护项目经常被削减预算,从而导致工程质量和进度受限。此外,资金使用效率低下,存在浪费和挥霍现象,再加之资金分配机制不合理、不均衡,会导致资金存在滥用风险,这些都是阻碍养护工程推进的主要因素[4]。
专业技术人才能够合理应用新型养护技术和养护工艺,进而大幅度提升公路养护工程的施工质量。但结合公路养护工程的施工现状来看,目前专业性的技术人才较为匮乏。养护领域需要多学科、高素质的人才,但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力度不足,导致相关技术的应用水平相对较低。造成此类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人才培养体系的不完善。公路养护领域涉及多个学科,但相关专业的培训和教育体系不够健全,难以满足人才培养需求。
优化养护管理机制是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水平、确保道路安全、降低运维成本的有效途径。因此,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明确养护工程的管理规范和操作流程,细分养护工作的职责和权限,引入科学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规范公路养护流程,以此进一步提高公路养护质量。首先,绩效考核是推动养护工程质量提升的有效手段,因此需要制定科学的绩效考核指标,如养护工程质量、工程进度、成本控制等。养护人员应根据绩效考核结果获得奖励或惩罚,从而激发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养护工作的质量。其次,应建立定期巡查制度,对养护工程进行全面检查,巡查结果应及时反馈,并及时对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5]。再次,需定期开展绩效评估,以便发现工作中存在问题,进而提高工作质量。最后,养护工程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的合作,因此需建立跨部门、跨单位的合作机制,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协作方式;同时,应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充分发挥各方的专业优势、共同制订养护计划、解决养护问题,从而提高养护质量和效率。
新型技术的应用也面临着技术成熟度不足、投资成本高等挑战。为此,合理应用新型养护技术,需要基于养护工程的整体效益进行考虑。首先,在应用新型养护技术前,应开展充分的前期调研和评估,确定新技术在具体情况下的适用性,综合考虑技术的成熟度、性能指标、投资成本、维护难易等因素,以此判断新技术是否适合当前的养护工作需求。其次,确定适用的养护技术后,需要制订详细的技术方案,包括技术原理、操作流程、设备选型、材料要求等内容。在制订技术方案时,应充分结合养护工程的实际情况,确保技术方案的可行性(见图2)。再次,新型养护技术的应用需要相关人员具备相应的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因此,在技术推广前,需进行专业的培训,以提高养护人员的技能水平。此外,还可以与技术服务单位进行合作,获得技术支持和指导,以此实现养护技术的合理应用。最后,在大规模推广之前,应选择一些小规模工程进行试点验证,通过试点验证新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效果,再结合反馈对施工技术进行改进和优化;此外,在应用新型养护技术后,应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对技术的应用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同时制定一些评估指标,如养护质量、工程进度、成本效益等,以此通过推进综合性评价,为公路养护工程的优化和改进奠定理论基础。
图2 公路养护工程信息管理平台
为实现公路养护工程的高质量管理,必须从明确养护责任划分入手,建立合理的责任体系。政府、道路管理部门、养护公司等养护主体应明确其在养护工程中的具体责任,包括计划制订、资金投入、工程管理等。通过界定各方的责任,确保养护工程的有序推进。首先,为了明确各方的养护责任,应制订养护责任划分的指导文件,如养护合同、管理规定等,在其中详细描述各个环节的养护任务和职责,明确工作流程和标准[6];同时,指导文件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养护工程的特点。其次,在养护责任划分中,应明确各方的质量验收责任,验收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进行,通过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工程能够达到预期标准。再次,监管部门需定期对养护工程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对各方的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责令相关人员进行整改,并追究责任人的责任。最后,养护工程涉及多方利益相关者,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以确保责任划分的顺利落实。政府、企业、监管部门等各方应保持信息畅通,可通过定期召开会议,交流工作进展、问题解决等信息,以此协同推进养护工程的质量管理。
养护人才的培养不仅能够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效率和质量,还能推进公路养护行业的后期转型和升级。为此施工单位需根据养护工程的需求和发展趋势,制订具体的人才培养计划,具体包括技术培训、业务培养、岗位晋升等内容,从而为养护人才的职业发展提供清晰目标。首先,应开展系统的技术培训课程,课程应涵盖养护工程的各个领域,如材料知识、施工技术、设备操作等,同时采取课堂教学、实地实训、案例分析等多样化的培训方式,为养护人才提供学习机会。其次,应鼓励养护人才参加相关学术会议、研讨会等,并支持养护人才参与在职研究生、硕士等学位课程,以此提升其学术研究和创新能力。再次,为吸引和留住优秀的养护人才,应设立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制定岗位晋升规定,明确各个职位的要求和条件[7];同时,可提供晋升机会和奖励措施,激励养护人才在养护工程领域取得更好的发展。最后,养护人才的培养不仅是个体的培养,更需要注重团队协作和知识共享,因此可借助养护技术交流平台定期组织技术交流和经验分享活动,共同解决养护问题,推动养护工程的创新和提升。
综上所述,施工单位必须加大对公路养护工程质量管理的重视,并在后期的养护工程管理中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来解决相关质量管理问题。同时,施工单位还要紧跟行业和时代的发展脚步,通过强化监控、提升人员技能、优化资金分配等措施,确保公路工程质量的不断提升,为道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此造福广大人民的日常出行,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