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技能·情境:和谐体育课堂建构的三维向度

2024-01-26 13:56:25袁志欢
中国教师 2024年1期
关键词:宝盒鞋盒拍球

袁志欢

和谐体育课堂的建构不是想当然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基于可行性、可操作性原则,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在学科核心素养和课程总目标的引领下,加强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的整体设计与实施,在预设中生成,在生成中助力预设,形成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设计与实施样态。在小学阶段,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从富有趣味性的游戏化教学、注重整体性的融通式教学、紧扣生活化的情境式教学等方面,引领学生通过全员运动促进身心健康,通过全心互动助力多种关系和谐、学练氛围愉悦,加强问题导向、过程导向和结果导向,充分彰显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素养提升为根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和谐的体育课堂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本文以水平一(二年级)用手操控球与游戏为例,以新课标为依据,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重视以体育人、健身育人,强化体育与健康教育的融合度,力求建构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乐的和谐体育课堂。在学练用手操控球和移动性技能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在多种形式拍球时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表现出不怕困难、努力坚持体育学练的意志品质,充分发挥体育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和价值,促进学生全面而健康地成长。

一、紧扣生活化,创设复杂情境化教学“梦工场”

本课巧妙融合语文、数学、交通规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知识,巧设“蛋宝宝”成长为“活力球”的拟人化大情境,配套“活力球”学知识、学交通規则、“找朋友”等为主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生活化和游戏化小情境,引导学生在复杂化、游戏化、生活化的情境和层层递进的练习中,将所学知识与用手操控球和移动性技能串联起来,将感官系统融入情境,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全面联动。

1. 拟人化情境串联教学

教师抓住“小篮球”与鸡蛋的“球形”特点,采用拟人化的方式,将小篮球当作“蛋宝宝”进行课堂教学的导入,交代学生任务:呵护“蛋宝宝”,避免“摔坏”;让“蛋宝宝”得到充分锻炼,“强壮”起来;在进行多种练习后变成能够跳跃的“活力球”,从而自然而然地进入基本部分的学练,实现“蛋宝宝”和“活力球”这两个角色与学生的互动和谐关系。

2. 复杂性情境融入教学

(1)教学流程

本节课教学形成了一个较为复杂的大情境,包括:准备部分的“护蛋”(滚球)、复习金苹果游戏后学习金蛋蛋游戏、“斗蛋”到“活力球”出壳(自由抛接球);基本部分的学习原地拍球(左右手原地拍球、拿“阳光宝盒”拍球)、学习移动中拍球(用身体护球、行进间拍球“写数字”、行进间拍球看“红绿灯”、人动球不动等)、活力翻翻乐游戏;结束部分的体能练习、童谣放松、作业布置。

(2)设计意图

相对于以往简单、片段式的一般情境,本堂课的教学系统相对完整,体现出全面联动和谐;层次相对紧密,体现出全心互动和谐;进阶相对合理,体现出全员运动和谐等。在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和进阶性的情境创设中,对应的是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学练内容,即从球性练习到原地拍球,再到移动中拍球等操控性技能的学练。其教学组织形式也是从自主练习到小组合作学练,再到集体同步学练与游戏比赛等。“蛋宝宝”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学练了多种多样的本领后,成长为一个可以欢快跳跃的“活力球”。教师运用教育机智引导学生做不怕困难、努力坚持学练的新时代好少年。复杂情境也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助推思维方式的改变、创造能力的开启,体现出“素养为本”的和谐体育课堂育人理念。

3. 生活化情境嵌入教学

(1)传统节气为切入点

课初,教师以“立夏斗蛋”这一中华民族传统习俗为切入点,传授节气知识并导入本课。通过各种快速反应类的游戏,达到热身与集中注意力的目的,从而自然而然地创设从“护蛋”到“斗蛋”的情境,搭配“蛋宝宝”成长为“活力球”的教学,为基本部分用手操控球的学习做好铺垫。

(2)生活常识为嵌入点

在移动中拍球时,教师将火警电话119、医疗急救电话120等生活常识引入一手运球、另一手在鞋盒上写字的练习中。

(3)交通规则为提示点

教师用“红、黄、绿”三种颜色的鞋盒分别作“红绿灯”,指导学生观察和判断“红绿灯”后迅速交替练习原地与移动中拍球,学习道路交通规则中的“绿灯行、红灯停、黄灯等一等”及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在有车辆的道路上拍球、玩球等知识,保证自身安全。

以上所设计的贴近学生生活的练习,切实调动了学生的眼睛、耳朵以及左右手等多器官系统协同工作,增强了学生的规则意识、反应能力,帮助学生在拍球中体验到身体重心的起伏,体会身体触球的位置及球的落点等,有效帮助学生解决拍球时低头看球和适应周围环境等问题,提高用手操控球的能力,体现了和谐课堂“自然体育”的特征。

二、抓牢趣味性,建好体育游戏化教学“加油站”

本课通过模仿小动物、“老狼,老狼,几点钟”“金蛋蛋(金苹果)”“活力翻翻乐”等多种多样的体育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体验到用手操控球的乐趣,促进学生主动、乐于与他人交往,助力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及学生与游戏等多元关系的和谐。

1. 模仿小动物游戏

教师组织学生想象并模仿小花猫、螃蟹等小动物玩“蛋宝宝”的动作。方法是将小篮球放在地上,学生用手指指根以上部位(掌心空出)推、拨球(这是拍球动作的一个要领),并采用练一练、赛一赛的方式,增进球性和球感。

2. 运用“老狼”游戏

运用传统体育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所蕴含的“狼抓羊”的故事情节。一是在准备部分,当学生听到“12点钟”时,迅速将“蛋宝宝”放在地面上滚动着“回家”,让其躲在“阳光宝盒”(鞋盒)后面,以保护好“蛋宝宝”,不被“老狼”发现。二是在基本部分,当学生听到“12点钟”时,迅速用左手(或右手)拿起“阳光宝盒”(鞋盒)护球,另一只手继续拍球。游戏过程中,要尽量保持拍球节奏的一致性。同时,提示学生拿好“阳光宝盒”并且随着球的位置上下移动、节奏一致,及时保护好球(不被“老狼”找到抢球的机会)。

3. 复习“金苹果”与学练“金蛋蛋”游戏

组织学生复习“金苹果”游戏后自然引出“金蛋蛋”游戏的学练。当“蛋宝宝”得到锻炼并强壮后,组织学生2人一组,进行“斗蛋”游戏,比比谁的“蛋宝宝”更强壮。当“蛋宝宝”强壮到不会“摔坏”时,就变成了“活力球”。此时,教师再组织学生进行自由抛接“活力球”游戏。

4. 设计“活力翻翻乐”游戏

教师组織学生拍球前进,红、黄2队学生为一组,将“阳光宝盒”翻至彩色面朝上;蓝、绿2队学生为一组,将“阳光宝盒”翻至黑色面朝上。比比在规定时间内,哪一组翻得多。将鞋盒与小篮球器材相结合,组织学生在移动中拍球的同时快速翻“阳光宝盒”,将多种姿势的拍球动作运用于游戏中,既提高了用手操控球的能力,又提高了位移能力和反应能力;既发展了双侧身体的协调能力,又营造了活泼的课堂氛围。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运动和谐”的课堂。

三、注重整体性,开设技能融通式教学“练习营”

本课以用手操控球为主,既练习操控性技能,又带动移动性技能和非移动性技能融合发展,同时锻炼身体双侧协调能力、手眼协调配合能力,以及渗透篮球项目攻防对抗意识的培养,并感受到体育课堂的联动和谐、运动和谐、互动和谐。

1. 球性练习

一是“地滚球”练习。在“护蛋”游戏中,既让学生体验手掌空出、指根以上部位操控球的练习,又教育引导学生建立自我保护和保护“蛋宝宝”的意识和行为。运用“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帮助学生体验抢球与保护球行为并渗透篮球攻防对抗意识。二是“绕环”练习。在复习“金苹果”游戏与学练“金蛋蛋”游戏的过程中,完成了持球、绕环等球性练习,并融入立夏“斗蛋”的情境,既让学生充分热身,又自然地传授二十四节气的知识。三是抛接球练习。通过“蛋宝宝”出壳变成“活力球”游戏,组织学生自由抛接球,强化球性练习,为用手操控球的学练夯实基础。

2. 原地拍球练习

(1)教学片段

教师分别讲解与示范左、右手原地拍球的动作(以右手拍球为例),左脚站在鞋盒左侧、右脚靠近鞋盒右侧(学生根据身高、脚的大小自然选择;教师不作过多的强调),一边练习“原地拍球”的动作,一边说出“两腿弯曲站、手臂带手腕、掌心空着按、眼睛向前看”的口诀。指导学生借助“阳光宝盒”,做出“左脚左侧,右脚后侧”的动作,并明确球的落点始终在“阳光宝盒”侧前方。教师讲解“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方法并示范动作,当听到“12点钟”时,学生用非运球手快速拿起“阳光宝盒”挡住球。

(2)设计意图

一是巧妙运用鞋盒。鞋盒的大小正好作为学生原地拍球时两脚站位间的距离。因为有鞋盒在两脚之间,就形成了“学练条件”的限制,学生就能控制好两脚是左右站位而不是前后站位,而且篮球会自然而然地落在鞋盒外面的位置(不在两脚之间),也就是落在运球手同侧脚的侧前方。同时,将鞋盒作为“阳光宝盒”,学生一手拿“阳光宝盒”,另一手拍球,切实杜绝了学生双手拍球的错误现象,发展了左、右手同时协调运动的能力。二是游戏产生乐趣。通过“老狼,老狼,几点钟”游戏,营造欢快的游戏氛围,学生在提高了用手操控球能力的同时,还提高了反应能力,锻炼了身体双侧协调能力及强化了保护球的意识。

3. 移动中拍球练习

(1)教学片段

一是在师生互动中练习。教师组织学生在移动中拍球前进,并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师喊“抢球”,学生则回答“保护”并用身体保护好球;教师喊“进攻”,学生则回答“防守”等。教师提出诸如“立春是第几个节气?火警电话是多少?”等问题,学生快速回答问题并在移动中一边拍球,一边在“阳光宝盒”上写出相应的数字。二是看标志进行练习。教师讲解与示范“移动中拍球、急停后原地拍球”的练习方法:教师出示红、黄、绿灯(鞋盒),学生则在移动中拍球并观察教师出示的“信号灯”,绿灯时,拍球前进;黄灯时,换手拍球、原地等待;红灯时,原地拍球。同时,教师强调安全距离,指导学生保持好相互间的距离、注意避让,在操控好“活力球”的同时遵守交通规则。这样,既强化了移动中用手操控球的能力,又培养了反应能力及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意识和能力。三是在合作中练习。教师讲解与示范练习方法,组织学生2人一组,面对面站立,原地拍球5次后,快速起动,两人互换位置,形成人快速移动而球“不动”的练习形式。

(2)设计意图

一是加强多维度互动。通过师生语言交流互动、师生用信号强化互动、合作练习增进生生互动等方式,加强师生间、同伴间的互动和交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助力全心互动和谐的实现。二是调动多感官系统。牢牢抓住二年级学生爱玩的特性,以多样化的练习形式,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让学生眼到、手到、耳朵到、心到及动作到,自然而然地完成在多感官系统参与的组合式移动中拍球的动作,实现运动和谐。

总体上看,本节课在创设复杂情境和巧用体育游戏等多种手段中,学练了多种形式用手操控球的动作,实现了移动性技能和非移动性技能的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提高了基本运动技能,并在情境游戏中表现出良好的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可见,情境创设、游戏运用、技能学练这三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联系、交叉融合,切实为全面联动和谐、全员运动和谐、全心互动和谐的实现“保驾护航”,进而形成了一个完整、和谐的课堂生态系统。追求“素养为本”“以体育人”和“健身育人”等本真的和谐体育课堂,既需要教师与时俱进地学习传承,又需要加强基于课堂教学的实践创新,将和谐课堂真正落地落实。

(作者系江苏省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教研员,省教学名师)

责任编辑:孙昕

猜你喜欢
宝盒鞋盒拍球
和爸爸一起锻炼
揭秘水下的“时光宝盒”
金桥(2023年1期)2023-01-13 06:16:08
鞋盒修复师,三年修了5000只鞋盒
走近宝荷,打开宝盒
打开艺术的宝盒——“青藏三部曲”的多样化文体与叙事探索
阿来研究(2020年1期)2020-10-28 08:10:24
寻找三国宝盒
拍球真好玩
职业(2016年6期)2016-08-09 18:50:56
巧用旧鞋盒
拍球游戏
好孩子画报(2015年4期)2015-05-30 10:48:04
我的鞋盒我的梦
美文(2015年8期)2015-05-05 02:1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