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友芹
黄友芹,江苏省“苏教名家”培养对象,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任教于江苏省东台市实验中学教育集团。
苏童说,写作在某种意义上是作家自己呼吸、血液的再现方式。这说的是写作的高级状态,即作者与其笔下的文字交织融合,文字是作者生命的流泻,是作者思想和情感的奔涌,它们一起构成了写作者的生命。因此,写作本质上是一种对话,是作者与世界、生活甚至是与自己的对话。本期,陈鹭洋、刘苏淇和吴玎宸三名同学的习作,对应了这种对话的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与生活对话。陈鹭洋同学在《一堂特别的作文课》中,紧扣“特别”二字,生动地记录了一节作文课上老师的妙思。老师别出心裁,把自己当成“教材”,让学生从她用心搭配的穿着中感悟写作手法。但写作者与生活的对话,不能仅仅是简单的记录。写作者不但要感知社会生活,还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价值判断。在这一点上,陈鹭洋的作品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第二个层面,与著作对话。名家著作之中,有大量的素材、金句及观点等待大家发掘和提炼。刘苏淇同学就把目光投向樊锦诗教授的自传《我心归处是敦煌》,聚焦这位令人敬佩的女性学者。小作者展现了敦煌壁画修复者以文化为信仰,用微小的力量,用日复一日的坚守,守护民族文化的精神。结尾,小作者发出深情的赞美: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把信念变成信仰,即可安顿梦想。
第三个层面,与文化对话。吴玎宸同学的《梦回栟茶》,选材着眼于文化艺术的传承。她聚焦古镇栟茶馆中陈列的那些琳琅满目的工艺品,从茂林修竹的石头画、盘虬卧龙的木根雕、崖柏串珠、小叶紫檀的把件中,感悟到沉香文化的博大精深,生发出对栟茶人文化兴镇、艺震华夏的赞美。选择这种重民族特性,重本土文化的素材,可以写出意蕴厚重的习作。
乔伊斯·卡罗尔·欧茨说,我们之所以写作,就是为了赋予这个世界一幅更有条理,更为简洁的图景。因此,同学们,不要将写作当成一个负担。写作就是对话,会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