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憬瀛 李浩雯 李洋 张伟 魏文斌
作者单位:1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北京同仁眼科中心 眼内肿瘤诊治研究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眼科学与视觉科学重点实验室 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与验证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2北京市大兴区学生体育健康中心,北京 102600
近视已成为全球公共健康问题,2010 年全球近视人群约有19.5 亿,占世界总人口的28.3%[1]。预计到2050年,全球范围内近视人口将达到50亿,其中,亚太国家高度近视患病率将增加24%[2]。近视是学生视力不良的主要原因,已经成为亚洲国家或地区青少年面临的主要健康问题。我国儿童青少年的近视问题日益严重且低龄趋势明显,已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关注。2018 至2020 年我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患病率分别为53.6%[3]、50.2%[4]、52.7%[4],远超国际水平。
2018 年以来,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工作党组高度重视我国近视低龄化问题,联合相关部门合力推动近视防控工作,工作成果已初见成效,2020年总体近视患病率较2019年(50.2%)略有增长[5],但较2018年仍有所下降。自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以来,中小学生居家网课的学习模式减少了户外活动和放松眼睛的时间,为近视防控工作带来了挑战。目前,对于新冠疫情之后的中小学生近视情况数据尚无大样本人群报道,居家网课的学习模式对中小学生近视发展的影响仍缺乏关注。北京市大兴区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具有优越的教育资源,大兴区的中小学生在北京市中小学生群体中具有良好的代表性。本研究旨在分析2022年北京市大兴区小学、初中、高中在校学生的视力及矫正状况,为进一步开展辖区近视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于2022年9月至2023年3月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与北京市大兴区教委合作的20 所学校共计学生15 031名(30 062眼)进行近视筛查,其中小学14所,中学6所。按照不同年级分层,以入校筛查的方式,对一年级至高三年级所有在校学生进行视力和屈光度检查,同时收集学生姓名、性别、所在班级等基础信息。本研究遵循赫尔辛基宣言,通过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伦理审查编号:TRECKY2018-056)。所有调查工作在取得教育局、学校同意后进行。本研究对象和监护人均愿意参加研究,调查均在知情同意下开展,学生参加视力检查前获得学校、学生本人及家长的知情同意。
依据《儿童青少年近视普查工作流程专家共识》[5-6]实施远视力检查和屈光检查。根据《标准对数视力表》(GB11533-2011)检查远视力,参考《中小学生屈光不正筛查规范》[7],6岁以上儿童青少年裸眼视力低于5.0为视力不良。其中,视力4.9为轻度视力不良,4.6≤视力≤4.8为中度视力不良,视力≤4.5为重度视力不良。使用符合ISO0342 要求的台式电脑验光仪(RM-800,日本拓普康公司)在非睫状肌麻痹状态下检查双眼屈光状态,测量3次,取其平均值,任意2次的球镜度数相差0.50 D则进行额外测量再取平均值。双眼屈光度数不一致时以较差眼为准。根据等效球镜度(SE)区分低、中、高度近视,低度近视为-3.00 D≤SE<-0.50 D,中度近视为-6.00 D≤SE<-3.00 D,高度近视为SE<-6.00 D。双眼视力都低下者取较重等级作为受检者的视力低下程度。
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班级、视力、屈光度、配镜类型等指标。由于入学依据当年9月是否满6岁,根据中小学生的出生月份分为4组[8],即9—11月出生、12—2月出生、3—5月出生、6—8月出生。取每年级近视患病率减去其上一年级近视患病率并做比值计算环比增长率[9]。取双眼远视力算术平均数代表受检者视力[10]。
所有筛查人员为医院临床眼科医护人员和学校校医,由大兴区教委联合北京同仁医院统一培训。筛查现场由校医做好现场质控环节,在检查现场将检查结果登记在册后,统一采用Excel软件进行记录。完成检查后以学校为单位整理原始资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选取5%的学生进行现场复核。并由专人进行数据核对及数据录入,制作调查档案进行归档,便于随访。除特殊说明外,本研究所提到的近视均指筛查性近视。
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Excel 2008软件建立数据库,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常规进行正态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符合正态分布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不同性别、学段间近视患病率差异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年龄增长与近视患病率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次调查共纳入中小学生15 031名(30 062眼),年龄5~19 (10.4±3.3)岁,其中男生7 707名(15 414眼),女生7 324名(14 648眼)。小学、初中、高中学生的构成比分别为72.57%、11.78%、15.65%。
15 031名中小学生中,筛查出近视人数为7 703名,中小学生总体近视患病率为51.25%,其中男生近视患病率低于女生(=22.07,P<0.001)。按不同学段划分统计,近视患病率随学段增加呈增长趋势(=75.68,P<0.001),见表1。按不同年龄段划分统计,近视患病率随年龄增加呈增长趋势(=54.23,P<0.001),见表2。
表1.不同学段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比较Table 1.Myopia prevalence of students underwent different grades
表2.不同年龄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比较Table 2.Myopia prevalence of students at different ages
小学生近视增长率最高,平均每年为10.62%,其中小学一年级时近视增长率最高,为72.06%。初中生、高中生的近视增长率分别为5.18%、0.13%。小学四年级时高度近视增长率最高,为135.71%,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的高度近视增长率分别为0.80%、3.56%、1.26%。见图1。
图1.不同年级学生近视与高度近视增长率Figure 1.Growth rate of myopia and high myopia of students underwent different grades
2022 年北京市大兴区小学一年级男生与女生视力分别为4.94±0.14 与4.94±0.13,到高三年级时,分别降为4.41±0.45 和4.31±0.51。中小学生视力与年级呈负相关(r=-0.99,P<0.001),即随着年级增长,中小学生平均视力呈逐步下降趋势(图2A)。
图2.不同年级中小学生视力和等效球镜度变化趋势Figure 2.Visual acuity and spherical equivalent trend of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s
北京市大兴区中小学生球镜度、柱镜度在一年级时分别为(0.45±0.99)D与(-0.61±0.58)D,在高三年级时分别达到(-3.1 0±2.4 5)D 与(-1.19±0.98)D,SE在一年级时为(0.26±2.01)D,在高三年级时为(-3.59±2.64)D。中小学生SE与年级呈正相关(r=0.99,P<0.001),即随年级增长,SE呈现增长趋势(图2B)。
近视学生中,仅47.08%进行了不同类型的视力矫正,其中选择框架眼镜者占多数(93.99%),少部分选择了角膜接触镜(5.78%)或夜戴角膜塑形镜(0.23%)。近视未进行视力矫正的学生占比为52.92%,其中,以低龄、轻度近视及近视低级预警者为多数。在不同年级学生中,以小学生的近视未矫正比例最高,达10%以上,初中生近视未矫正比例最低(表3)。
表3.不同年级近视未矫正中小学生比例Table 3.Proportion of students with uncorrected myopia underwent different grades
表4.不同月份出生中小学生近视情况Table 4.Proportion of myopia among students born in different months
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调查结果发现,2018 年我国全国小学生、初中生和高中生筛查性近视患病率分别为36.0%、71.6%和81.0%,其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从一年级的15.7%上升至六年级的59.1%[11]。据报道,北京地区2018年、2019年、2021年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患病率分别为59.17%[12]、57.90%[13]、60.70%[13]。本研究结果显示,2022 年北京市大兴区中小学生总体近视患病率为51.25%,其中小学生筛查性近视患病率为39.02%,初中及高中生筛查性近视患病率分别达到79.55%和86.69%,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有研究报道,北京市东城区小学生近视患病率为43.13%[14],并呈逐年增高趋势;西城区初中生近视患病率为56.7%[15],均高于本研究中大兴区的近视患病率,可能与东城区、西城区教育资源集中、学业负担较重有关。
在中小学生中,女生的视力不良检出率高于男生,可能与女生偏安静,学习更为用功,导致学习时间较长、户外运动较少有关[16-18]。本研究显示的北京市大兴区中小学生的近视患病率与高度近视患病率均呈逐年增长趋势,与多数研究一致[19-20]。说明北京市中小学生近视防控形势严峻,应进一步加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与教育部等多部门密切协作,建立健全监测与干预相结合的综合防控工作机制[21]。
高度近视可引发多种严重并发症,比如白内障、视网膜脱离和青光眼等[22],是重点防治的致盲性眼病。据报道,2020年监测显示近视学生中,近10%近视学生为高度近视,而且占比随年级升高而增长,在幼儿园6岁儿童中有1.5%为高度近视,高中阶段达到了17.6%,高度近视的危害仍不容忽视[23]。本研究显示高度近视比例为5.02%,与全国水平持平。其中小学、初中、高中生的高度近视患病率分别为1.34%、9.77%、18.54%,均高于全国水平,推测与北京地区中小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有关。本研究还发现,近视增长率与高度近视增长率的最高值均出现在小学阶段,分别为72.06%、135.71%,其中,近视增长率在小学一年级时即为最高值,提示近视防控应在学龄期甚至学龄前期就做好科普与宣教。
本研究中的北京市大兴区中小学生的戴镜率与多数研究一致,大部分学生选择传统的框架眼镜进行视力矫正,少部分选择角膜接触镜或夜戴角膜塑形镜。学生戴镜率随年级的增长逐渐上升,这可能与学生近视程度加深引起家长重视以及学生和家长健康知识的积累有关。此外,本研究发现,近视学生中未配镜矫正的比例高达52.92%,以低年龄、低度数占多数,推测可能与现实年龄小、与家长沟通少且度数较低不易发现有关。近视未配镜的学生比例在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中分别为39.00%、6.23%、7.92%,这一比例在小学六年级升至初中一年级时明显下降,推测与大部分家长选择在孩子小学毕业后进行视力检查与矫正这一行为有关[10]。此外,在进行框架眼镜、夜戴角膜塑形镜、角膜接触镜等不同方式矫正近视的学生中,近视患病率分别为98.83%、82.37%、76.92%,提示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视力过度矫正的情况。长时间配戴过度矫正眼镜可能会造成人为远视,从而加重视疲劳。
近年来,我国近视患病率迅速攀升,学业压力过重以及过早接触电子产品可能是导致该现象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24]。由于我国将儿童入学年龄标准设置为入学当年9 月是否满6 岁,本研究将中小学生依据出生月份分为4组,以探究入学时年龄与近视发生的潜在相关性。本研究发现,在近视学生中,上半年出生的孩子比例较高,其入学时年龄可能略小;反之,在非近视学生中,6—8月出生学生比例最高;在低度与中度近视学生中,9—11 月与12—2月出生学生比例最高。我们推测,这可能由于我国将入学年龄设置为当年9月满6岁,因此8月份出生的学生在入学时年龄较小,其课业压力的开始年龄相对较小。
本研究纳入北京市大兴区20 所学校,其在大兴区内的分布无明显地域差异,对研究人群选择的偏倚性较小。本研究包括20 所学校内全部健康学龄中小学生,而非进行分层取样,选择较大样本量人群,且检查设备先进、测量数据较为准确,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中小学生眼调节能力较强,在非睫状肌麻痹下的电脑验光可能存在一定误差,导致筛查性近视比例被高估。然而,考虑到睫状肌麻痹验光所需时间较长,其用于大规模人群快速普查的可行性较低。既往研究表明,依据SE对中小学生进行近视筛查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因此,对于中小学生,非睫状肌麻痹下自动验光法仍广泛用于屈光不正普查[5,25-26]。未来可进一步开展对非睫状肌麻痹和睫状肌麻痹下的视力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的研究,以了解近视屈光不正的准确患病率。此外,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观察性研究,未进行长时间随访及近视干预,无法进行纵向分析,未来我们将继续进行中小学生视力监测,进一步分析散光随年龄进展的转归情况及相应干预措施。
综上所述,2022年北京市大兴区中小学生近视患病率较高,近视矫正率却不足一半。在小学一年级时即出现近视增长率最高值,提示学龄期及学龄前期近视防控措施的重要性。近视防控对中小学生的视力健康意义重大,卫生健康与教育部门应定期开展视力筛查工作,逐步建立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档案,进行动态监测和综合干预,让孩子拥有清晰的视界。
利益冲突申明本研究无任何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修憬瀛:收集数据,参与选题、设计及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论文撰写,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李浩雯:收集数据,参与选题、设计及资料的分析和解释。张伟:收集数据。李洋、魏文斌:参与选题、设计、研究指导,修改论文的结果、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