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俊
(鞍山师范学院 人工智能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信息素养是“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1].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国家更加重视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的定义和内涵也越来越丰富和完善,结合已有研究成果,信息素养主要包含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与信息道德四个维度[2-3].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提出:要创新师范生培养方案,完善师范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师范生信息素养培育和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要加强学生课内外一体化的信息技术知识、技能、应用能力以及信息意识、信息伦理等方面的培育,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建成“互联网+”教育大平台为基本目标,推动从提升师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向全面提升其信息素养转变[4].《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明确提出:要研究制定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高师范生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5].《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也提出“以信息化教学方法创新、精准指导学生个性化发展为重点,创新机制建设教师信息素养培训资源”等措施[6].从国家教育政策可以看出,为提高全民信息素养,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信息素养,强化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成为当前师范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师范生作为学前、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后备军”,具备适应信息社会发展的信息素养是胜任教师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对幼儿及中小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基本保证.因此,明确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健全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知识体系,成为师范院校学生培养的重要前提.只有把信息素养教育和学科知识体系有机融合,才能培养出合格的未来教师[7].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相应的国家标准,但考虑基础教育阶段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需要,教育部发布了《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JY/T 0646—2022)[8].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具有什么关系、如何参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进行信息素养教学等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数字素养和信息素养是两个相关但不完全相同的概念.数字素养是指使用数字技术进行基本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数字设备的使用、基本的计算机程序操作、数字文件管理、数字媒体的使用等方面,强调的是对数字技术的基本掌握和应用.信息素养是指获取、评估、组织、使用和共享信息的能力,包括信息检索、信息筛选、信息分析、信息评估、信息创新等方面[9].数字素养是信息素养的一部分,是信息素养的基础;信息素养更强调对信息的处理和利用能力.在信息素养教育尚无国家标准的情况下,可以参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来组织建构信息素养的教学内容、知识模块和教学标准.
信息素养教育旨在培养师范生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与信息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信息获取、信息筛选、信息分析、信息评估、信息创新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更好地适应教师岗位要求.
为了解和掌握师范生的信息素养现状,依据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与信息道德四个维度,并参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拟定了问卷调查内容.考虑信息素养教育全过程效果及信息素养在师范生教学实习(实践)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选定大学四年级师范生作为调查对象.问卷涵盖16个师范专业,每个专业选取一个班级,每班发放问卷30份,一共发放480份问卷,回收问卷480份,其中,有效问卷46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达97.5%.
(1)参与问卷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见表1.
表1 参与问卷调查学生的基本情况
(2)信息意识问卷Ⅰ、Ⅱ调查结果分别见表2、表3.
表2 信息意识问卷Ⅰ调查结果 %
表3 信息意识问卷Ⅱ调查结果 %
(3)信息知识掌握情况见表4.
表4 信息知识掌握情况 %
(4)信息能力调查结果见图1、图2、图3.
图1 信息能力之信息获取途径 图2 信息能力之信息加工类别
图3 信息能力之信息评价
(5)信息道德调查结果见表5.
表5 信息道德调查结果 %
通过问卷调查,初步了解和掌握师范生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与信息道德四个维度的基本情况,进一步发现师范生在信息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信息意识亟待提高.部分师范生对信息技术应用价值的认知不够,13.89%的学生认为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对自身影响不大或没有影响;部分师范生信息资源利用意识不足,近40.00%的学生偶尔或从不利用信息资源完成实习期间教学过程.
(2)信息知识学习有待加强.具体表现在:19.66%的学生不能掌握算法与程序设计知识;25.00%的学生对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内涵认识不清;18.17%的学生没能掌握信息检索方法和应用;学生对信息安全、多媒体技术应用等知识的掌握有待加强.
(3)信息能力应用有待提升.在信息获取途径方面,电子资源应用水平偏低;在信息加工能力方面,对图像、动画处理能力不足;58.76%的学生对信息的权威性、可靠性辨别能力不足.
(4)信息道德有待强化.具体表现在:20.08%的学生不会合理使用数字产品和服务;20.51%的学生不会保护个人信息和隐私;38.25%的学生不会保护他人知识产权.
总之,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通过加大教育力度、提高师范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等方式来改善,更需要学校以信息技术类课程为载体,结合信息素养教育内涵,明确知识模块,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
为解决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参照《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构建信息素养教育知识体系十分必要,这样既可保证师范生信息素养教育知识系统化,也可保证师范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知识模块由信息素养教育基础模块和信息素养教育应用及提高模块构成.信息素养教育基础模块主要包含计算机基础知识、网络基础及信息安全、Office(Word+Excel)、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基础四个子模块;信息素养教育应用及提高模块主要包含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件制作技术、算法及程序设计、信息检索技术及应用四个子模块.各模块知识从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能力与信息道德四个维度进行组织,并适当参考《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
各子模块主要教学内容如下:
(1)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产生及发展、计算机分类、数制及转换、操作系统及应用、数据结构基础、软件工程基础、数据库基础等.
(2)网络基础及信息安全:网络基本功能、网络分类及应用、网络构成、网络协议、网络安全、计算机病毒及防范、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等.
(3)Office(Word+Excel):文字录入技术及方法、字体设置、段落设置、查找替换、页面设置、艺术字、图表操作、批注等.
(4)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基础:人工智能发展、人工智能应用、专家系统、语音识别、神经网络、数据挖掘、大数据概念、大数据处理技术、大模型等.
(5)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多媒体基础知识、媒体工具及应用、动画制作技术、多媒体素材及案例等.
(6)课件制作技术:PowerPoint、Dreamweaver、微课制作等.
(7)算法及程序设计:算法基础知识、程序控制结构、程序语法及规则、基本算法等.
(8)信息检索技术及应用:通用搜索引擎、信息检索工具分类、检索技术概述、数字资源平台、高校信息检索平台应用等.
(1)知识模块是根据信息素养教育需要组织的知识点集合,不等同于教学计划中开设的课程.
(2)教学计划中的具体课程可根据教学需要对相关知识模块进行组合并选取合适教材.
(3)信息素养教育既包含理论知识,也包含实践知识.因此,各知识模块需根据课程及知识内容安排相应的实践环节和实践内容,保证学生信息素养实践能力提升.
(4)各知识模块教学内容可根据公共课教学特点进行取舍,避免公共课程专业化,达到共同课教学大纲要求.
(5)操作系统和Office教学内容可根据学校及国家政策要求选取国产软件,如UOS、Harmony OS和WPS等.
(6)教学计划中开设课程的学时、学分可根据学校人才培养方案要求进行设置,课程类型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
提高师范生信息素养能力的前提是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意识和教学能力.首先,组织教师学习《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数字素养》教育行业标准等文件中关于信息素养教育的相关要求,从思想上重视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工作.其次,开课单位应对教师进行信息素养概念和内涵等内容的教育和培训,通过制定信息素养课程教学大纲,使教师更好地开展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再次,提高课程教研水平.通过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大家集思广益进行教学内容研讨,明确教学重点、难点,确保知识传授的正确性[10].
信息素养类课程具有严格的理论知识体系结构,需要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精髓,同时,很多知识更需要通过实践验证,进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应用能力.因此,在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要充分论证,做好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统一.
信息素养教育教学内容实践性强,相关信息基础设施要求较高.为提高师范生整体信息素养,达到信息素养教育目标和要求,高等学校要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既要加大教育硬件投入,也要完善软件环境.
信息素养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综合表现,为加强信息素养能力考核,高等学校要结合课程教学大纲明确信息素养考核要点、考核形式和要求.考核内容要与课程知识评价相结合,考核形式要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强化过程考核,注重平时积累,强化能力培养.
信息素养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发展息息相关,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我国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素养教学内容也要及时更新,把最新软硬件发展技术纳入教学中.当前,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大模型技术发展迅速,教师要及时把这些知识纳入课程教学,尤其要发挥大模型技术在信息素养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1)大模型提供信息检索和筛选功能:大模型可以帮助用户快速检索和筛选相关的信息,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和准确性.
(2)大模型支持信息分析和评估:大模型可以帮助用户对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利用信息.
(3)大模型促进信息创新能力:大模型可以帮助用户发现新的信息关联和模式,从而激发新的创意和想法.
(4)大模型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大模型可以根据用户的学习需求和兴趣,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资源和支持,帮助用户更好地学习信息素养知识、掌握信息素养技能.
(5)大模型提供自动化信息处理工具:大模型可以开发自动化的信息处理工具,帮助用户更高效地处理和利用信息.
总之,大模型技术为师范生信息素养培养提供了多种支持和帮助,帮助用户更好地获取、评估、组织、使用和共享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