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旖玲
在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小学的校园里,有一道道流动的红色身影,那就是邑学文明随捡小分队。这支团队由一至六年级的志愿者组成。志愿者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拿上清洁工具,穿上标志性的红马甲,行走在学校的各类角落,捡拾起每一片垃圾。这支文明随捡队中最小的是入学几个月的一年级小朋友,辅导员手把手指导如何进行垃圾捡拾,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从知识到实践,从课程到活动,从课堂到生活,学校积极探索灵活、新颖、有效的教育形式,体现课程实践性特征,推动少先队员在“做中学,学中做”。
融入课堂,唤醒劳动教育的“因子”
学校挖掘各学科中的劳动教育因子,将其与语文、科学、综合实践、道德与法治等学科深度融合。语文课上,队员用刚学到的烹饪动词给大家讲述制作家乡美食的过程;科学课上,老师和队员研究怎样利用科学原理给家里的鱼缸换水……各学科教师发挥学科智慧,以“双减”为大背景,真正实现劳动教育的育人功能。
设计活动,摆正劳动教育的“位子”
“劳动创造美”是学校的劳动教育理念。“五一”劳动主题月、劳动教育周是各中队自创的节日。中队内成立劳动委员会,设立劳动公益岗,每月评选出劳动小达人,是细节化的举措。学校以“五一”国际劳动节为契机,开出劳动清单,让队员感知劳动、体会劳动、爱上劳动。精心设计的活动劳动味浓郁,让队员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
搭建阵地,创新劳动教育的“路子”
队员们最爱在社团中活动,陶艺社团、园艺社团、美食制作社团等多样化的劳动社团,促使队员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乐于探究。将劳动课程融入菜园种植一直是队员们引以为豪的快乐体验。学校在教学楼四楼长廊开辟了月季花廊和绿茵农场。开学初,“小园丁”们在辅导员的带领下,种下了萝卜苗、红薯苗,播下了青菜籽、生菜籽,并定期给植物施肥、浇水、除草。秋天到了,空中菜园获得了大丰收,队员们将收获的劳动果实送给学校的保安叔叔、保洁阿姨、后勤工作人员,表达感恩之情。动手实践、出力流汗的真切体验,磨炼了队员的意志品质,培养了队员的感恩之心。
家校联动,打牢劳动教育的“柱子”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校通过家长会、学校公众号、中队微信群等渠道,倡导发挥家庭劳动教育基础阵地作用,树立崇尚劳动的良好家风。学校鼓励队员利用假期积极参与家务劳动,从单一到综合,从简单到复杂。每一件家务小事的背后,都传达队员对劳动的热情、对家人的体贴、对中华民族勤勞美德的弘扬。同时,学校努力盘活社会多方资源,将劳动教育融入职业体验、研学旅行、社区服务中,“我是小农人”“小小志愿者”“垃圾分类督导员”等活动,不但让队员们学到了知识,更让他们感受到劳动带来的成就感和乐趣。
常熟市实验小学用好劳动教育“四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希望,教育队员们从小热爱劳动、热爱创造,通过劳动和创造播种希望、收获果实,也通过劳动和创造磨炼意志、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