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人文性分析

2024-01-24 16:52:32成若海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人文性新课程小学数学

成若海

摘  要:在当前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促使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要围绕核心素养培养这一主题,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全面培养与教育。小学数学具有较强的人文性,基于此,为了能够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好课堂内外的人文资源,挖掘数学中的文化元素,丰富教学内容,并围绕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进行合理的设计,营造良好的人文環境,促使学生自主探索数学奥秘,发现数学所具有的人文价值。这不仅可以提升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使课堂的教学变得更加精彩,还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育下,显著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人文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当下的课程与教学也发生了许多转变,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教师的实际教学中,课程教学的育人功能被提到了重要位置。数学作为一门科学性的学科,同时也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具有“以文化人”的作用。数学教学应当以知识整合、发扬人文精神以及科学精神作为主要的出发点。站在人文角度去分析,数学教育留给学生的,除了基本的知识传授与智慧的启发,还包括身心的发展以及人格素养的形成。

在当前新课程不断改革与创新的背景下,明确强调了需要彰显出数学教学的人文性,保证学生能够学人文数学,提升人文素养。但从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来看,其中依然存在“非人文”教学的现象。基于这样的背景,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有效的手段,挖掘出数学知识中的人文元素,弘扬数学学习的人文内涵,确保更好地彰显数学课堂的价值,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更好地发挥出人文性。

一、小学数学的人文性概述

数学本身作为一门大文化,从古希腊一直发展到现在,已经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文化特点与内涵。而数学教学过程,也就是挖掘数学中丰富文化资源的过程,实现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统一,对学生持续稳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

但是当前传统数学教学中,许多教师比较注重知识以及理论的教学,并没有意识到其中情感因素以及人文价值给教学所带来的优势,导致教学的过程过于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在新课程教育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作为人类一种文化,其内容、思想、方法以及语言都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这一教学背景下,教师需要转变自身教学理念,不再将数学视为枯燥且乏味的知识学习,而是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

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文化元素是小学数学重要的学习内容,数学在给予学生知识与方法的同时,还能通过文化姿态去转变人类思考品质,丰富人类的视野与精神世界。数学文化除了具备基本的数学历史性与美学价值之外,还包括数学思维方法、数学精神以及数学品格,这些都对学生的综合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所以,教师应当全面且深入地思考数学文化的价值,并且探索有效的教学手段,彰显数学文化的独特内涵,帮助学生更加直观且清晰地感受数学学习的魅力。

二、小学数学人文性教学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人文氛围

在当前新课改不断深入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以及自由、安全、具有开放性的人文环境。一直处在这样的环境中,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才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也才能更好地做到教学相长。在实际教学中,学生一直占据了课堂主体位置,教师需要进行全面的引导,制订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方向,锻炼学生的探索能力,以确保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数学思维能力,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为学生设计一个练习题,利用多媒体出示在两条平行线内同底的两个平行四边形,随后引导学生进行仔细和深入的观察,在这一基础上,提问学生:“图中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否相同?”这时学生之间会进行激烈的交流与讨论,以快速回答教师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会开动自己的脑筋,不断去探索其中的规律,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课堂学习氛围浓厚。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除了需要体现教学的艺术之外,还需要具备一个和谐且民主的人文环境,让学生大胆发言。学生尽管会说错或做错,教师也不能批评,而是给予适当的鼓励,尊重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可以从错误思维逐渐转变到正确的思维方式上,建立起对数学的全新认知,进而掌握正确的学习方式。

(二)优化学习方式,注重学习体验与过程

在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需要加强对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学习方式的培养与教育,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让学生在亲身的体会与感受下,自由地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去探索与发现秘密,以促使学生能够发现数学学习的乐趣,提升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例如,在四年级上册教学“平均数”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五人一组,随后邀请三个小组学生开展乒乓球颠球比赛游戏,乒乓球颠到地上后,捡起来可以继续颠球,其他小组学生与教师一起作为裁判,每个学生有十秒钟的时间。最终结果:第一组的学生分别是8个、6个、15个、5个、10个;第二组的学生分别为7个、13个、11个、10个、9个;第三组的学生分别为12个、10个、11个、12个、8个。随后,教师让学生计算出每个小组的总成绩,然后宣布第三组获胜。这时,教师加入第一组,直接颠了18个,最后第一组转败为胜,学生都喊道这不公平。

教师借此询问学生:“怎样才能够在我加入第一组的情况下,依然公平地计算出最终胜负。”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的过程中,他们将会发生认知思维上的偏差。随后教师可以顺利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平均数”。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在经历体验式的学习后,学生可以实现在做中学,在学中做,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与体会,建立起对数学的全新认识,并且产生深刻的理解与记忆。

(三)运用多样化元素,领悟其中人文魅力

著名的数学家罗素曾经说道,只有人们能够站在审美角度去欣赏数学时,才能够发现数学中所蕴藏的真理以及精彩之处。因此,数学作为世界物质的基础形态,数学美不仅体现在丰富的内涵上,还涉及简洁的公式,直接彰显在了图像上,如常见的轴对称图形能够给学生思想上的启迪与帮助,让学生认识图形的美妙。

其实数学中本身就蕴藏着浓厚的人文色彩,通过美学资源可以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其中比较常见的包括几何图形、黄金分割点等,教师可以通过开展“创造数学美”活动,促使学生绘制出一幅数形结合的画,这不但能够丰富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例如,中国国旗的线段长度可以彰显出黄金分割美学意义,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在欣赏国旗的过程中,还可以提升民族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再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轴对称图形”一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一些与山水有关的图片,促使学生通过欣赏倒映在水中的影子,发现大自然的对称美。对小学数学教材进行分析发现,其中所有的知识点以及插图,都经过了严格的筛选与整理,最终才编制而成,所以教材中包括了许多人文以及美学要素。教师应当发挥出数学教材的重要优势,帮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且确保可以从各个方面渗透人文关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站在美学鉴赏的角度去分析和学习,不仅丰富了教学的内容,促使小学生在良好的熏陶与感染下有效提升了人文素养,还大幅降低了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使学生可以发挥出自身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四)讲解数学史,渗透人文理念

数学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数学史进行教学导入,渗透数学的人文理念,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实现全面且深入的思考,拉近他们与数学家之间的距离,从而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数学课程融入人文主义色彩,可以促使学生看到并学习数学家身上所具有的可贵精神,并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带着积极且饱满的学习态度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这样的方式直接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并提升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祖冲之在经过多年探究后发现了圆周率,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背景故事进行导入数学史。在实际开展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讲解刘徽、丢番图以及阿基米德等伟大的数学家成就,告诉学生数学家们坚持不懈、刻苦钻研的精神,可以更好地激励学生不断去探究学习,并产生良好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曹冲称象》这样的故事,去激励学生发动自己的脑筋,让问题迎刃而解;通过古代数学名题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與求知欲望,如此一来,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也有效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五)通过自主探究模式,培养人文精神

构建主义明确强调,理解能力的提升并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所以数学教师需要重视信息的转化,不断鼓励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索,敢于质疑权威,并且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做到坚持探索,探寻最终答案。教师需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开放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生的天性比较活泼好动,如果教师压抑学生的个性发展,不但无法取得良好的教学成果,还会限制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所以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的实际内容进行灵活的设计,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参与到其中。

例如,在五年级下册教学“认识立体图形”一课的过程中,教材中虽然呈现了立体图形,但是学生对立体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借助道具进行辅助教学,如,圆柱杯、纸巾盒等等。教师让学生进行实践活动,锻炼了其实践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测量,构建对应的数学模型,从而推动了他们用数学思维去看待日常问题。

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知识迁移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与探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探索能力,有效提升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从而大幅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秉承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彰显数学教育的人文性,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学习水平。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角度出发,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确保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课堂上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提升个人综合素质,以发挥出真正的教学意义,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斌斌.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21(30):96-97.

[2]王锋. 以“生本学主”为指向 以“让学引思”为主导:对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新课程活动模式的策略性构建[J]. 小学生:上旬刊,2022(01):58-60.

[3]薛启甲.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人文素养培养研究[J]. 学周刊,2021(12):87-88.

[4]吴有能. 浅谈人文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 新智慧,2019(04):55.

[5]陈茂盛.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人文教育[J]. 小学教学参考,2021(23):95-96.

[6]刘丽华.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性教育[J]. 学周刊,2017(20):114-115.

[7]刘倩茹. 把握人文精神 绽放课堂精彩: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性教育[J]. 赤子:上中旬,2015(10):171.

[8]杨长军. 让数学王国浸润在人文关怀中:浅谈如何利用人文性评语促进小学数学人文素养的提升[J]. 学苑教育,2014(19):46.

[9]龙安文. 在小学数学中进行人文性教育是很有必要的[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3(02):67.

[10] 薛琴芳. 光芒因智慧而集聚:浅谈小学数学人文性课堂[J]. 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24):119.

(责任编辑:廖  艺)

猜你喜欢
人文性新课程小学数学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让语文课堂充满感性的阳光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3:36:52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电影文学(2016年16期)2016-10-22 10:55:01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33:49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22:10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8:41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50:54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10:12:56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