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莹
(武汉市第一医院 麻醉科手术室,湖北 武汉430033)
鼻咽癌是临床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对患者的生存状况有严重不良影响[1]。目前临床中对于鼻咽癌患者的治疗以手术切除病灶为主,且部分患者在就诊时已为中晚期,因此多数患者术后转移和复发率较高,预后较差[2]。目前临床中已有研究指出[3-4],鼻咽癌患者术后发生咽喉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约为15%,因此多数学者常给予鼻咽癌或咽喉淋巴结转移患者放疗辅助治疗,以通过放射性同位素干预抑制癌细胞活性,改善患者预后。虽然咽喉淋巴结转移患者经放疗治疗后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预后,但患者治疗后1年内死亡率仍高达20%~40%[5],因此积极探究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对于今后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现分析报道如下。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法,对2018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26例咽后淋巴结转移放疗患者展开研究。其中男性63例,女性63例,年龄为42~75岁,平均(59.38±7.92)岁。
①于我院内确诊为咽后淋巴结转移的患者;②于我院内接受放疗治疗的患者;③年龄≥18周岁的患者;④初诊患者;⑤各项资料均完整的患者。
①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②合并感染性疾病的患者;③合并慢性疾病或恶性肿瘤的患者;④合并重要脏器功能障碍的患者;⑤中途转院或失访的患者。
查阅既往资料和相关文献,确定并采用调查法收集126例咽后淋巴结转移放疗患者的相关资料,查阅院内所记录的患者入院时各项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分析并展开研究。其中一般资料包括年龄(<60岁/≥60岁)、性别(男/女)、体质量指数(BMI,kg/m2)、吸烟(是/否)、高脂血症(是/否)、糖尿病(是/否)、入院收缩压(mmHg)、入院舒张压(mmHg)、肿瘤最大径(cm)、淋巴结位置(舌骨上/舌骨下)、转移侧数(单侧/双侧)、数目(单个/多个)、包膜侵犯(是/否)、坏死(是/否)。临床资料包括T分期(T1/T2/T3/T4)、分化程度(中/高分化或未/低分化)、远处转移(是/否)、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史(是/否)、治疗方式(单纯放疗/放疗+2程辅助性化疗/放疗+3程辅助性化疗/放疗+4程辅助性化疗/放疗+同期化疗)、总胆固醇(TC,mmol/L)、甘油三酯(TG,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mmol/L)、尿酸(μmol/L)、纤维蛋白原(g/L)、血红蛋白(g/L)、总胆红素(μmol/L)、白细胞(<20×109、≥20×109)、血糖(<10 mmol/L、≥10 mmol/L)。
对两组患者的各项一般资料和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明确咽后淋巴结转移放疗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
质量控制:排除个体差异、标本采集因素、药物因素、医护人员因素、检验标本的时效性等对结果的影响,确保研究的样本的质量和合格性,确保临床检验仪器、试剂和人员专业水平的合格性。
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行χ2检验,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危险因素,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转移侧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最大径>2 cm、舌骨下淋巴结、双侧转移、多个病灶、包膜侵犯、坏死的发生率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的各项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史、TC、TG、LDL-C、HDL-C、尿酸、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总胆红素、白细胞、血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患者的T3/T4分期、未/低分化、远处转移、单纯放疗的发生率均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的各项临床资料比较
以表1和表2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一步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采用逐步后退法,以1为死亡,0为存活,结果显示双侧转移、包膜侵犯、未/低分化、单纯放疗为咽后淋巴结转移放疗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咽后淋巴结转移放疗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的Logistic多因素分析
近年来临床中逐渐对鼻咽癌等患者辅助放射治疗,能够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提高局部控制率,降低咽后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发生率[6]。咽后淋巴结转移为鼻咽癌患者发生淋巴转移的第一站,其转移情况也会影响远处转移情况[7]。而随着放疗在咽后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推广应用,有学者也指出放疗治疗后部分咽后淋巴结转移的预后仍较差,可见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也应多方面考虑[8-9]。目前临床中关于鼻咽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的研究已有较多[10-11],但关于患者发生咽喉淋巴结转移且经放疗治疗后的预后相关因素探究鲜少,本研究对其展开了探究。
本研究中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BMI、吸烟、高脂血症、糖尿病、入院收缩压、入院舒张压、转移侧数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资料为患者的一般资料,这些因素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一方面年龄、性别、基础身体条件等因素所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另一方面本研究中发生咽喉淋巴转移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了针对性放疗治疗等,减小了上述因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两组患者的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史、TC、TG、LDL-C、HDL-C、尿酸、纤维蛋白原、血红蛋白、总胆红素、白细胞、血糖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因素均为临床常用实验室指标,经放疗等措施治疗后患者的机体内环境整体变化趋势相同,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因此上述指标并未表现出明显差异。但在进一步探究中,Logistic多因素分析双侧转移、包膜侵犯、未/低分化、单纯放疗为咽后淋巴结转移放疗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既往有学者认为[12-13]鼻咽癌患者不良预后的因素中包含咽后淋巴结转移,但并未发现但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对患者的预后有明显影响,而在本研究中结果显示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为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提示可能因双侧咽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病情相对较重,而采取与单侧咽后淋巴结转移患者相同的放疗或治疗方案时所获得的临床疗效受到影响,因此临床中可考虑适当增大治疗强度。鼻咽癌患者经手术切除病灶治疗后仍存在复发或转移倾向,若病灶存在包膜侵犯则提示患者的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提示肿瘤有向周围继续生长的可能性,相比较无包膜侵犯的患者转移率升高,因此在本研究中咽后淋巴结转移放疗患者若存在包膜侵犯则提示其病灶转移率较高,远处转移率也相对升高,进而影响预后,降低存活率[14-15]。而既往也有研究中曾提出[16],应当将淋巴结包膜外侵作为远处转移的危险因素之一,并将其纳入鼻咽癌N分期表中,这与本研究的结果存在部分相似之处。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与其恶性程度相关,中/高分化患者的肿瘤恶性程度相对较轻,临床中通过放射治疗会获取较佳的作用效果,而未/低分化患者的肿瘤恶性程度相对较重,具有较高的转移率,因此未/低分化咽喉淋巴结转移放疗患者经放射治疗后所获取的临床疗效有限,而转移率也较高,通常预后较差,死亡率较高[17-18]。辅助化疗是指恶性肿瘤患者经手术切除病灶或反射治疗后同步化疗或者再继续进行的化疗,这种治疗方案能够进一步巩固临床疗效,降低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风险,但这种治疗方案要综合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化疗副反应和经济条件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因此本研究中部分患者仅采用单纯放射治疗,而相比较辅助化疗所带来的优势,单纯放射治疗患者的咽后淋巴结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均升高,进而影响了预后[19-20]。
综上所述,双侧转移、包膜侵犯、未/低分化、单纯放疗为咽后淋巴结转移放疗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对高危患者加强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