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类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探究

2024-01-24 14:07钱进邢晓双李慧张彬周爱平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34期
关键词:专业建设应用型本科国际化

钱进 邢晓双 李慧 张彬 周爱平

摘要:文章以江苏某应用型本科院校中信息类专业为原型,从学科专业建设现状、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举措等多个方面研究分析了当前学科专业建设教学改革实践探究中遇到的问题和取得的成果,提出了“科研能力提升工程”“科研平台建设工程”“国际化合作发展工程”三个工程助力专业建设,旨在为进一步开展教学改革优化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国际化;专业建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3)34-0148-03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0 引言

为充分发挥学科专业建设在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十四五”发展目标,完成江苏省一流专业、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任务,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江苏省某校信息工程学院开展了学科专业建设改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1-2]。本文从建设现状、建设目标、建设思路、建设举措等多个方面开展了研究。

1 学科专业建设现状

1.1 结构现状

该校信息工程学院2014年建院,2015年正式开始招生,目前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个学科,下设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四个专业。

该学科目前人工智能与数据技术研究、感知技术与网络应用研究、地方产业数字化转型服务研究等两纵一横研究方向,具体研究内容如图1所示。

1.2 建设现状

该学科专业经过多年建设,目前获批省级一流专业1项,省级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1项,均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该校重点建设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物联网工程专业为该校一流专业建设点。该学科科研情况、教研情况和实验室建设不完全统计如表1、表2、表3所示。

2 学科专业建设目标

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建设,加强学科平台建设,增强科学研究能力,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力争建设一支能承揽较大科研项目、能研究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学科队伍,力争学科专业建设成为与区域经济建设紧密结合的,江苏省地区高校中具有较高影响力的学科专业。做好专业学位学科建设工作,提高人才培养层次,适时引入研究生教育,招收专业硕士。

学科专业建设方面,坚持高水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定位,明确学科重点建设学科,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推动自由探索和目标导向有机结合。以结构优化为牵引,坚持“强化特色、突出应用、分层推进”原则,建成与地方产业高度融合的学科专业体系,打造省级优秀创新团队。建设期间新建省级科技创新平台、获批一批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力争实现科研经费较改革有较大突破。学科教师持续产出标志性原创成果,实现省级自然科学奖、科学技术奖以及科学技术发明奖的突破,国内外学术影响持续提升。

社会服务方面,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坚持学校“服务导向、自主驱动、协同创新”原则,形成并完善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良性互动的合作机制。引导科研人员与企业共同开展重大项目攻关,提供技术支撑。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现有实验实践平台的有利优势,面向企业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技术研发和产品升级问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较强的科技支持、决策咨询和终身教育等服务。

国际合作方面,以国际合作交流促进教学改革。国际合作交流的方式對于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学生短期访学,主要是寒暑假期间的短期课程项目和访学游学项目,以开阔眼界、熟悉国外环境为主;第二种是合作办学项目,国内高校与国际高校开展2+2或者3+1的本科项目,或者4+1、3+2的研究生项目,以学生出国访学为主;第三种合作是国际留学生项目,以外籍学生到国内高校留学为主。培养国际化高素质人才不仅需要建立明确的国际认可的专业人才质量标准,还要积极引入专业国际认证从而提高专业建设的国际化水平[3]。

3 学科专业建设思路

夯实学科专业基础,注重“内涵”发展,开展教学改革,加强学科专业特色建设。主要思路包括:

1) 积极开展三个研究方向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以项目制、任务制方式分配学科专业建设经费,盘活建设资源,加强成果考核。

2) 以项目制、高质量发展考核,推进研究所、创新中心建设,注重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以平台促团队建设,营造活跃的学术氛围。

3) 抓住国际化建设机遇,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及留学生培养工作,发展国际化办学特色。

提质创新,全面推进“科研能力提升工程”“科研平台建设工程”“国际化合作发展工程”等三个工程建设,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

4 学科专业建设举措

4.1 科研能力提升工程

主动服务地方发展需求,推动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围绕新时代地方发展需要,强化科学研究的原创性和学科的交叉性,谋划高水平科研平台的构建。以结构优化为牵引,坚持“强化特色、突出应用、分层推进”原则,明确重点学科建设方向,建成与地方产业高度融合的学科体系,推动信息类学科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带动一批交叉学科项目的发展,并逐步提升研究成果的社会应用价值,服务于地方发展战略与民生需要。

积极探索科研合作模式,加强校内校外资源联动。深入推进“校企、校地”融合,以设立技术研究所、技术创新中心为契机,打造体制机制灵活、独立运转的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示范引领作用的地方科技平台。出台科技成果转化二级学科奖励办法,加大教师服务企业研发活动的支持力度,鼓励教师通过孵化器培育、技术入股等方式开展科技创业,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通过将软件著作权、发明专业、实用新型专利申报等工作与高校人才培养、科研进行综合管理。

加强科学研究顶层设计,布局统筹学科专业建设重点项目。以项目制、任务制方式分配学科专业建设经费,盘活建设资源,加强成果考核。面向地方产业需求,强化目标牵引,加大创新研究支持力度,加强科学研究顶层设计,增强学科承担地方和学校重大科研任务的能力。整合学科资源,加强高水平成果挖掘,提升重大成果产出能力。建立以学科科研和学科发展战略布局为依据、以服务地方发展战略需求为导向的团队组织、管理机制,加强队伍组织和协调,积极推动学科布局培育项目申获省级及以上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项目和软课题研究等项目。

4.2 科研平台建设工程

以科研平台、研究所、研究中心为依托,重点建设跨学科应用型科技创新团队,在学科交叉团队中构建研究资源开放、研究成果共享、团队环境稳定、整体考核公平的紧密型氛围。大力引进和培养交叉学科学术带头人,加强交叉学科高素质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跨学科研究和交叉学科发展,引导青年教师开展跨学科学习。周期性组织跨学科主题研讨,高质量举办跨学科论坛和学术沙龙,引领学术发展[4]。

着眼高质量发展新项目,实施重大成果激励制度。进一步完善高质量发展建设奖励办法,强调重大成果在荣誉激励中的作用,将岗位评价和激励机制有效结合,形成以实效为导向的利于重大成果产出的政策环境。以激励制度为抓手,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凝心聚力、创新创优,在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建立应用型本科院校科研模式。强化理念引导,优化内部机制,激励专业教师投身应用型科研项目。制定和实施科技创新支持政策,调动教师参与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的积极性。优化科研资源配置,调动各方面资源重大课题项目提供跟踪服务和配套支持。

打造技术技能服务平台。引导科研人员与企业共同开展重大项目攻关,提供技术支撑。校企合作建设企业工作室、实验室、创新基地、实践基地,形成教师主动服务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实践的长效机制。加强与地方政府、相关企业的纵深合作,着手健全科技攻关体制、完善英才挖掘与培养、促进创新创业发展、提升智库咨询服务,构建独具學校特色的产教融合平台,加强行业及地方智库建设,服务行业、区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5]。

4.3 国际合作发展工程

以国际化品牌专业建设为契机,申办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项,新增学生国(境)外校际交流合作项目1~2项。加快实施“引进来”战略,发展包括学历生、游学生、交流生等多种形式的留学生教育。拓展校际交流项目或国际化专业试点项目,以奖学金形式为有条件的学生提供境外交流的通道,力争每年出国留学、访学学生数4~5人。

加快建设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教师双语能力培养,以项目形式推进双语教材建设。引进国际优质师资,聘请专业外教来校参与专业建设,发挥外教在教学、科研和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作用。引进国际优质课程资源,拓宽学生国际视野,为专业教学提供更加丰富的素材。引进契合学校办学特色的职业资格课程和证书认证体系,增加学生就业应聘筹码。

推进教师国际交流。积极主办或者承办的国际会议,开展学术讲座,增加校内教师赴海外学习与实践的机会,实施短期项目研修与长期海外访学相结合的进修培训项目,逐步形成多层次、多途径、多形式的人才派出格局。

5 结束语

该校信息工程学院借助“科研能力提升工程”“科研平台建设工程”“国际化合作发展工程”三个工程。主动服务地方发展需求,推动不同学科交叉融合,积极探索科研合作模式,加强校内校外资源联动,加强科学研究顶层设计,布局统筹学科专业建设重点项目,以科研平台、研究所、研究中心为依托,重点建设跨学科应用型科技创新团队,以国际化品牌专业建设为契机,加快建设国际优质教育资源,推进教师国际交流。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学院有效地推动了专业建设,教学改革成果突出,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 钟秉林.“十四五” 期间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础与关键[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23(1):1-8.

[2] 谢红星.地方大学“双一流” 建设的困境与路径研究[J].教育科学探索,2022,40(2):10-14.

[3] 张伊.对外经济文化活动背景下西班牙语国际化人才需求研究:评《国际化创新外语人才培养研究》[J].人民长江,2022,53(4):231-232.

[4] 林祥柽.学科交叉融合:新工科建设的重要路径[J].中国轻工教育,2018(4):5-9.

[5]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J].教育科学论坛,2019(15):6-9.

【通联编辑:梁书】

猜你喜欢
专业建设应用型本科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建设探索
高职院校新开设无人机专业的探讨
直销企业国际化并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