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程 李昱璇
(1.天津工业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天津 300387;2.亿企赢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成都 610095)
国内国际双循环背景下,提高我国居民消费需求成为扩大内需的关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着力扩大内需应该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与此同时,学界与业界尤为关注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政府债务对经济运行各个层面的影响也成为债务风险控制的主要参考。其中,政府债务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应该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地方政府拥有着独一无二的财政体系,其经济行为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容忽视。弄清政府债务对居民消费影响的方向和程度,厘清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全面把握政府债务和居民消费的发展变化,为决策者宏观调控提供有益参考,从而实现地方政府债务可持续发展与居民消费的良性互动。
已有文献直接研究政府债务与居民消费关系的较少。国外研究主要认为政府财政支出会挤出居民消费,如Bailey(1971)的有效消费函数[1]、Barro(1981)的一般均衡宏观经济模型[2]、Kormendi(1983)和Aschauer(1985)的长期收入决定模型[3][4],以及Ahmed(1986)的跨期替代模型[5]等。国内方面,叶菁菁和唐荣(2021)认为地方政府债务弱化了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的负向影响[6]。但也有相反的观点,陈志刚等(2017)认为,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时,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融资以更大幅度增长,使得居民消费的相对支出减少[7]。卢倩倩等(2021)认为宏观债务负担水平的提高可以显著提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宏观债务负担是用银行借贷来表示的,是广义的债务负担[8]。
由此可见,政府债务通过多个渠道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对此学者们有不同的观点,但是缺少全面衡量二者关系的文献。为了验证地方政府债务和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及其内在作用路径,本文结合政府债务杠杆率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对消费总量和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政府债务并不直接作用于居民消费,消费主要是由居民的收入和财富决定的,政府债务会通过居民收入和财富渠道来影响消费需求。具体来说,购房是我国居民的主要经济支出,房价的波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成为社会重点关注之一,政府债务与房地产市场的关系也会直接影响居民的消费需求。政府债务对居民消费的影响不止通过房地产市场,政府债务积累可能使得政府降低利率以减轻还款压力,而利率直接导致居民的财富存量发生变化,影响居民的资产配置行为,进而影响居民的消费行为。同时,居民消费信贷也会影响消费需求,政府债务会通过影响金融市场的利率影响消费信贷。另外,政府债务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通过投资支出带动城市化进程,带动当地经济发展,这会改变居民的收入流量,而居民收入的变化显然会对消费产生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从房地产市场角度来看,很多学者认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大会促使房地产价格升高,但对于房价上升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不同观点。黄映红等(2019)研究发现,政府债务通过工业化和城镇化影响房价,房价通过影响土地市场影响政府债务,二者互相促进[9];唐云锋和刘清杰(2020)发现,如果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严重依赖,会通过提高房价的方式,抑制债务风险,而政府债务风险的提高使得政府会进一步推升房价[10]。傅东平(2017)认为,房价上涨对居民消费具有财富效应与挤出效应双重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房价上涨抑制了消费需求增长,但不同类型的房地产的挤出效应有所不同[11]。
财权和事权之间的不统一导致地方政府出现巨额赤字,地方政府不得不依靠土地财政来缓解经济压力。地方政府举债融资主要有两种方式,用土地为抵押向金融机构贷款和以土地出让收入为担保发行城投债。因此,土地价值与政府债务规模紧密相关。相关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被土地财政影响后会导致房价上涨。房价上涨,消费者就会因为自己的财富增加而提高自身消费水平,并且与住房相关的收入越高,房屋的财富效应就越大。但不容忽视的是,房价的增长越快,房地产的投资机会增加,储蓄率也随之减少,消费相应减小,挤出效应也就增加。因此,上升的房价将通过影响居民的财富和可支配收入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由于房地产价值提升可以通过财富效应提高居民消费,政府债务对消费的促进作用可能更居于主导。
H1:政府债务通过房地产价格提高可能能够促进居民消费需求。
关于收入和消费的关系已有的理论有很多解释,无论是凯恩斯的消费理论,还是莫格里安妮的生命周期理论,弗里德曼的持有收入理论,都认为收入和消费是正相关关系,收入增长会带来消费的提高,尽管这种提高的方式和程度有种种的不同。
关于政府债务和消费的关系有不同的观点:刘伦武(2018)认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膨胀不利于居民收入增长,但是有利于经验丰富群体的收入增长,不利于受教育程度较高群体的收入增长[12]。其理论逻辑主要是供给方面地方政府将债务资金主要投资基础设施,有利于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提高,但政府债务支出对私人投资具有挤出效应,不利于收入增长,总体影响不确定。张晓芳(2020)运用DSGE模型分析表明,财政支出对消费也有负面作用,但是当经验主义消费家庭增加时,对消费的挤出效应会减小[13]。蒙昱竹等(2021)认为政府财政支出虽然在当期“挤出”居民消费,但在加入城市化的中介变量后的动态效应中能够“挤入”居民消费。说明财政支出如果考虑到对经济增长、结构变迁的正向作用后,对消费需求可能是正面的影响[14]。
因此,政府债务增加可能通过促进城市化、提升当地经济而增加居民收入,进而促进消费,也可能挤出私人投资,减少居民收入,抑制消费,最后的结果取决于两个力量的对比。由于政府债务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化进程,可以为居民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城市化的趋势对消费的影响更为深远,也可以促进私人投资,增加居民收入。
H2:政府债务可以通过提高居民收入促进居民消费需求。
李翀和张世铮(2021)认为借贷资金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和政府三个方面,消费需求是利息率和预期收入的函数,政府需求是财政赤字的函数。如果财政赤字增加,会增加对借贷资金的需求,这会推高利率,而利率提高后,消费信贷成本提高,这会减少消费需求[15]。但是,卢倩倩等(2021)使用贷款余额比GDP 表示宏观债务负担水平,结果发现当债务负担率过高时,此时经济处于下行区间,央行一般会降低利率,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缓解偿债压力。同时,债务负担率意味着信贷增加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增加企业利润,提高消费者当期收入,进而提高居民平均消费倾向[8]。
已有研究主要关注贷款利率,原因是央行对存款利率的管制程度要大于贷款利率,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因此,债务对利率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贷款利率实现。对于债务和利率的关系,已有的理论主要认为利率影响消费者的跨期选择,如果利率提高,消费者可能会减少当期消费,增加储蓄,期待在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消费,也就是所谓的跨期替代,但利率也具有收入效应,使得储蓄收益提高,增加当期消费,具体结果还要根据消费者的贴现因子及对风险的态度来决定。但这里的利率是存款利率,如果考虑贷款利率,则要根据消费者的消费信贷状况和消费习惯来判断利率的影响。政府债务对贷款利率的影响是双向的,部分学者认为债务会推高贷款利率,但还存在政府债务积累后,为了减轻政府债务负担,反而降低利率的可能。因此,如果放到债务动态变化的背景下,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趋势下,随着政府债务增加,贷款利率会下降,降低居民的信贷成本降低,收入也就变相增加,同时,贷款利率下降后也会促进投资,增加居民的就业机会,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这也可能有利于居民消费增加。
H3:政府债务通过贷款利率降低有利于居民消费需求增加。
总之,地方政府债务通过房地产市场、居民收入和利率三个渠道影响居民消费需求,政府债务增加可能会提高居民消费需求,但是根据前面的机制分析,政府债务对消费的具体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是各种力量权衡的结果,最终的影响效果难以直接判断。政府债务通过房地产市场影响居民财富,通过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居民收入,通过金融市场影响居民的消费信贷,这些作用综合在一起对消费需求的作用是比较复杂的,不一定是线性的影响。
H4:政府债务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具有非线性效果。
本文研究地方政府债务与居民消费的相互作用关系,选取居民人均消费支出(c)作为因变量,表示消费需求,选取地方政府债务余额(debt)作为核心解释变量。选取房地产价格(hp)、居民可支配收入(inc)和实际贷款利率(lri)作为中介变量,其中,房地产价格为将报告期内各个省份及直辖市的房地产销售金额与销售面积相比,用其比值来衡量住宅商品房每平米销售价格;实际贷款利率用一年期基准贷款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来表示,通货膨胀率用CPI的增长率代替。为了区分消费群体,变量选取上采用平均消费倾向(apc)作为被解释变量,替代消费支出规模,使用政府债务杠杆率(dg)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其中,平均消费倾向用居民消费支出除以可支配收入得到,债务杠杆率用地方政府债务余额和各地方GDP比值得到。为了进一步衡量房价的影响,使用房价收入比(hi)反映居民对房价的承受程度。
本文所采用的各个省份及直辖市的地方政府债务余额数据来源于中国地方政府债券信息公开平台(http://www.celma.org.cn/)2015—2019年的公开数据,住宅商品房销售价格的数据由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15—2019年的各个省份及直辖市平均住房价格整理所得,各个省份及直辖市的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可支配收入、CPI数据由2015—201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所得。存贷款利率数据来源于中央银行统计数据。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见表1:
表1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为了更清楚地显示出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将地方政府债务(debt)、消费支出(c)、政府债务杠杆率(dg)和平均消费倾向(ci)放到一张图中,观察各变量的变化趋势。见图1和图2,其中,图1是按照年份求各变量的平均值,图2是按照省份求各变量的平均值。
图1 各年份债务和消费变量的变化趋势
图2 各省份债务和消费变量的变化趋势
由图1可知,地方政府债务和消费支出都呈现上升趋势,平均消费倾向和杠杆率都有下降趋势,两两之间都有类似趋势。
从各省份的变量变化趋势看,消费支出和政府杠杆率的差异较大,平均消费倾向的波动较小,债务余额的变化和杠杆率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反映出各省份GDP的差异较大。
本文使用多种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政府债务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果、影响机制和异质性效果。首先,本文使用GMM方法分析政府债务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然后,使用中介效应检验方法研究政府债务能否通过房价、收入和利率三个渠道影响居民消费的机制。其次,使用分位数模型研究政府债务对不同收入群体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影响,形成异质性分析。最后,使用半参数模型来刻画政府债务规模和政府债务杠杆对东中西部居民消费的影响,检验其非线性特征,根据异质性结果判断影响效应的稳健性。
1.基准回归
为了克服内生性,本文选取被解释变量居民消费支出的滞后一期为工具变量,使用GMM方法进行检验,检验方程如下:
ci,t=α0+α1ci,t-1+α2debti,t
(1)
2.中介效应检验
为了检验地方政府债务与居民消费二者之间的关系并识别传导机制,且考虑到房价、居民收入和实际利率可能存在中介效应,本文将构建递归方程对其进行检验。使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检验方程如下:
c=β0+β1debt
(2)
x=α0+α1debt
(3)
c=γ0+γ1x+γ2debt
(4)
3.分位数模型
为了刻画地方政府债务对消费需求的异质性影响,本文借鉴卢倩倩等(2021)的研究方法[8],采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对面板数据变量的参数进行估计,分析在特定的分位数政府债务对居民消费的边际效应。为了更清晰地反映出不同群体消费需求的异质性特征,本文选取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作为被解释变量,而使用政府债务杠杆率作为解释变量,体现出政府债务负担的异质性影响,模型设定如下:
(5)
其中,下标“|τ”用于标记分位数,作用是对政府债务杠杆率进行分割以给予不同的估计权重,分位数τ∈{0.10,0.25,0.50,0.75,0.90},将始末端点位置的分位数设定为0.10 和0.90。控制变量有两个,一个是实际存款利率(ri),用一年期存款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得到,另一个是房价收入比(hi),用房地产每平米销售价格除以人均可支配收入得到。
4.半参数估计模型
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地方政府债务和居民消费需求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影响效果具有不确定性,很可能具有非线性的关系,因此,如果只采用参数方法,结果不一定能够完全刻画变量之间的关系,而非参数模型可以根据面板数据的特征自由设定模型,对回归函数没有太强的约束,估计结果更加稳健和精确,因此本文采用包含参数部分和非参数部分的半参数方法,进一步识别政府债务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果。构建模型如下:
yit=x′itβ+g(zit)+εit
(6)
其中,x′itβ是参数部分,是线性函数,而g(zi)是非参数部分,是未知函数。具体到本文的研究,设定模型为:
Cit=αincit+g(debtit)+εit
(7)
APCit=βriit+s(dgit)+εit
(8)
其中,本文假定,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之间、实际存款利率和平均消费倾向之间是线性关系,g(debtit)和s(dgit)是非参数光滑函数。
根据前面的理论分析,考虑变量的动态影响,使用GMM方法对地方政府债务和居民消费进行回归研究,回归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基准回归结果
根据GMM回归结果,政府债务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这里使用了消费支出的滞后一期作为工具变量,影响也是显著的,可以认为克服了内生性。
为了检验政府债务对消费需求的影响机制,遵循三步法检验,分别以房价(hp)、人均可支配收入(inc)和实际贷款利率(lri)为中介变量,对有所变量取对数处理,得到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中介效应回归结果
表3为面板回归模型的估计结果,由表3列(1)可知,政府债务对居民消费有着显著的正向作用,这一结果也与现有研究的结论相一致,例如:政府扩大资金投入支持建设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不但为当地居民增加了就业岗位,推动当地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升,并且还使当地居民获得了更多的福利,改善了居民的支出比例,进而促进居民消费水平的发展。地方政府债务通过提高居民收入提升居民消费能力。
由表3列(2)(3)(4)可知,地方政府债务推高了房价,提高了可支配收入,降低了实际贷款利率。地方政府债务对于房价的影响是符合理论和常识的,近几年来,地方政府债务增加,房地产价格持续走高。一方面,我国的土地权由国家所掌握,不同地区的土地由各个地方政府进行管理,也就是当年的土地供给量是由当地政府进行调控,而商品住宅房的价格受土地供给的间接影响,因此,供应量的减少会促进房屋的价格水平增长。另一方面,政府通过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出租来获取更多的财政收入,地方政府的可调控资金也因此提高。当GDP占据主导地位时,为推动地方经济增长,当地政府扩大财力来提高当地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通过保障优越的投资环境来获取更多外地的金融支持。在此情况下,政府通过金融机构的资金支持来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也会因投入更多的基础设施而提升,因此推动了更多外来人口来此定居意愿的实现,从而对商品住宅房的需求进一步扩大,使得房价继续提高。
提高居民收入,并降低贷款利率,这个结论和已有的研究有些不同。政府债务对经济发展是有利有弊的,如果债务支出比较有效率,是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促进居民收入增长的。同时,随着债务负担加重,为了减轻政府还债压力,银行贷款利率会趋于下行,这也符合当前的经济形势。因此,这个结论是可以接受的。
由表3列(5)(6)(7),地方政府债务和房价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显著且方向一致,房地产价格表现为中介效应,即地方政府债务通过抬升房价影响居民消费;政府债务和收入对消费的影响也是显著且为正的,说明可支配收入的中介效应显著,政府债务提高居民收入,进而提高消费;实际贷款利率对消费是显著为负的,说明贷款利率上升提高消费信贷成本和企业贷款成本,压缩企业利润,进而不利于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增加,而政府债务降低了贷款利率,进一步说明政府债务增加有利于居民消费需求提高。
为了研究政府债务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影响,本文使用分位数模型进行探讨,研究政府债务杠杆率对居民平均消费倾向的异质性作用。
由表4可知,在以上五个平均消费倾向水平分位数上,平均消费倾向受到地方政府债务杠杆率的影响具有异质性。随着分位点的提高,地方政府债务杠杆率对平均消费倾向的边际影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后又上升的趋势,在0.9处达到最高点,而且都是显著的促进作用。和债务规模有所不同,政府债务杠杆率反映出政府的债务风险状况,杠杆率上升反映出政府待偿债务和收入流量的比值上升,这导致平均消费倾向提高,可能的原因在于政府债务导致居民消费增加,政府债务的上升速度高于GDP的增加速度,居民消费的增速也要大于收入增速,所以就出现了政府杠杆率上升导致居民消费倾向提高的结果。
表4 面板分位数模型结果
正如前文分析,平均消费倾向不是一直处于稳定状态,当平均消费倾向发生变化时,债务杠杆率对其产生的影响也有可能产生系统性的改变,也就是当平均消费倾向水平不同时,居民主观折现和预防性储蓄的意愿强度不同,平均消费倾向受债务压力的影响也随之变化。随着平均消费倾向的提高,整体边际影响类似“N”型结构。政府杠杆率对平均消费倾向的作用也反映出其他因素对消费的影响。政府杠杆率上升也会推动房价上涨,房价上涨会对中等收入居民的消费倾向产生推动作用,以满足自身住房需求为目的的居民会认为自己财富增加,从而增加消费。当消费倾向很低的时候,可能是居民的消费少,也可能是居民的收入多,此时政府债务杠杆率影响较小,原因可能是,高收入人群受房价影响小,低收入人群对购买房屋的需求少,房价对消费的挤出效应减弱。而当平均消费倾向较高时,政府债务杠杆率升高并不会对居民消费倾向产生太大影响。在0.25和0.9两个分位点,对于此消费倾向的居民而言,政府债务杠杆率会更多促进其平均消费倾向,原因是这两类人群可能是相对富裕和相对贫困的群体,政府杠杆率上升推动城市化进程,有利于低收入群体消费增加,推动房价上升,使相对富裕人群财富相对增加,消费倾向也会提高。在0.25和0.9之间,债务杠杆率对消费倾向的影响有递减趋势,原因在于政府债务负担的提高使得偿债成本的提高,债务可能向居民转移,使得居民消费倾向减少。
另外,根据实证结果,政府债务杠杆率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上都提高了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的提高同样表明居民消费需求的增加,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政府债务是能够促进消费需求的,也可以认为前面对消费支出的促进作用是稳健的。
为了进一步刻画政府债务对消费需求的异质性影响,使用半参数模型进行研究,分政府债务规模和债务杠杆率两个方面展开。为了体现出各个省份之间的异质性特征,分东中西部分别作了回归。
1.政府债务规模对消费支出的影响
首先使用半参数和参数方法对政府债务规模和消费支出的关系进行研究。
从图3、图4和图5的边际效应来看,东部地区呈现明显的倒U型的变化趋势,中部地区总体上是上升趋势,西部有微弱的N型趋势,这和前面的分位数模型结果是类似的。当然,分位数模型分析的政府杠杆率对消费倾向的影响,从债务规模来看,虽然有类似的趋势,但有着不同的含义。
图3 东部地区政府债务对消费支出的边际效应
图4 中部地区政府债务对消费支出的边际效应
图5 西部地区政府债务对消费支出的边际效应
图6 东部地区政府债务杠杆率对平均消费倾向的边际效应
图7 中部地区的边际效应
图8 西部地区的边际效应
根据图3、图4和图5的结果,从东部情况来看,当政府债务增加时,消费需求先上升后下降,这是比较符合现实的。最开始,政府债务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城市化,能够增加居民收入,有利于消费增加,但随着政府债务积累,还债压力加大,政府会向银行借款,挤占私人信贷,也会推高贷款利率,提高税收,减少居民收入,不利于私人投资和消费。中部是上升的趋势,说明在收入较高和较低的地区,非线性变化更明显,在收入中间区域,则和前面中介效应检验时的结果一样,说明前面的结果可以代表平均水平上的影响效果。东中西部的非线性关系和全国的线性关系并不矛盾,从全国来看,政府杠杆率上升促进消费需求提高,尽管东部具有降低消费需求的影响,但并不影响全国总体的趋势。根据表5,从线性模型的结果看,居民收入都是显著地促进消费需求,促进效果各地区略有差别,中部的效果更大一些,这个结果和前面也是一致的。
表5 可支配收入对消费支出的影响
2.政府债务杠杆率对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
本文使用非参数和参数方法对政府债务杠杆率和平均消费倾向的关系进行研究。
对于政府债务杠杆率和平均消费倾向的关系,东部地区呈现正U型,中部地区变化趋势波动较大,西部地区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东部地区政府债务杠杆率和债务规模的影响存在明显不同,变化趋势几乎相反,说明东部地区政府杠杆率对消费倾向具有先降低后提高的作用,反映出相对发达地区政府债务杠杆率对消费是有挤出效应,但也可能是增加居民收入,而随着杠杆率上升,杠杆率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会上升,使得消费倾向提高。中部和西部虽然总体上在波动中处于上升趋势,但当杠杆率很高时,居民消费倾向反而下降,说明此时杠杆率对消费的挤出效应是比较明显的。
根据表6,从参数部分的检验结果来看,房价收入比对平均消费倾向无显著影响,实际存款利率在东部地区是显著为正,但在中西部地区却没有显著影响。这说明房价收入比虽然反映购房的压力,但对居民的消费并无明显影响,这和前面分位数的结果是类似的,前面检验认为,在消费倾向很高的时候,房价收入比上升能够提高消费倾向,其他情况下也无显著影响。实际存款利率提高对收入较高的东部地区的消费倾向有促进作用,说明存款利率具有较强的收入效应,使得消费需求提高,但中西部地区影响不明显,说明这些地区储蓄率对利率不敏感,对消费倾向也就没有明显的作用。
表6 房价收入比和实际存款利率对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
总的来看,债务杠杆率对平均消费倾向的边际效应处于波动中上升的状态,但在杠杆率较高的时候是向降低变化的,说明政府债务增加在初期能够促进消费,但债务不断扩张也会降低消费需求。
从上述实证结果来看,政府债务规模通过房价、收入和利率促进居民消费支出,为了更清楚地反映出政府债务负担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引入杠杆率和消费倾向的指标,杠杆率对于平均消费倾向的影响则有异质性,不同消费倾向的居民具有不同的收入,房价和利率对居民收入的影响也有所不同,使得政府债务杠杆率对平均消费倾向具有N型的边际效应,而半参数模型进一步发现,政府债务规模和杠杆率对居民消费东中西部也有明显的异质性,政府债务对于中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中部和西部地区的收入相对较低,政府债务支出如果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对消费提升是有利的,但是政府债务并不是一直能够有利于消费,如果债务过度膨胀,同样会抑制居民消费需求。由此可见,前面的假说是可以成立的。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迅速扩大,债务风险积累从未停止。在分税制改革后,地方政府的财权越发减少,行政权力越发扩大,地方财政压力也随之急剧增大。为了减少财政压力的负担,更好的为投入城市建设和日常管理获取其所需资金,地方政府在土地财政的帮助下,通过融资平台向商业银行进行借款,以此筹集资金,地方政府的举债动机进一步强化。但是,政府债务的增加不一定不利于消费需求,政府债务支出从很多方面可能有利于消费增加。
总体来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大提高消费需求,杠杆率上升提高平均消费倾向。根据中介效应模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扩大,通过增加房地产为代表的居民财富、增加居民收入和降低实际贷款利率,能够显著提高消费需求。根据分位数回归模型,地方政府债务杠杆率对平均消费倾向的边际影响呈现N型的变化,在0.25和0.9分位数上有较高的促进作用。根据半参数模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对消费支出的影响在东部和西部呈现倒U型,说明债务规模持续扩大是不利于消费需求的,但中部地区处于上升趋势。政府杠杆率对平均消费倾向异质性影响比较明显,东部地区呈现正U型,中部和西部在波动中具有上升趋势,当杠杆率很高的时候,也会降低消费倾向。
1.优化政府债务支出方向
政府债务增加本身不能直接判定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债务能否促进居民消费,关键在于债务支出的方向是否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居民收入。在划分财政支出时,地方政府会先考虑公共产品投资的受益期和代际公平,投资支出一般具备拥有大额投资和长时间的建设周期等特征,各个地区的财力、物资和消费者偏好并不相同,所以各个地区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来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提高公共物品的生产和分配的效率,推动公共产品的建设,为企业投资和居民生活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提升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能为消费者提高良好的消费环境,自然也就有利消费需求的提高。
2.健全土地财政机制
尽管房地产价格上升可能促进居民消费,但是沉重的债务负担对那些负有房地产贷款和无房的居民来说,消费需求无疑会受到抑制。因此,在短期内,政府应当采用治标这一措施来进行房价调控。改革土地制度,政府征地仅限于公益性和必须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参照市场地价予以补偿。压缩不必要和不急需的政府支出,转向量入为出的理财观念,把更多的资源留给市场配置,改变依赖土地财政的增收模式,使得房地产的价格能够得到有效控制。只有当房价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房地产才能成为居民财富保值增值的渠道,才能有利于消费增长。
3.降低要素流动障碍
地方政府债务直接影响土地市场,同时也影响劳动力市场。如果劳动力能够在城乡之间和各个区域之间自由流动,将有利于居民收入提高和总体消费水平的提升。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加快城市化的速度,降低劳动流动障碍,尤其是为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为劳动力市场健全提供保障,将有利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缓解和居民消费需求增加。
4.规范地方融资平台运行
我国的财政和金融是紧密联系的,地方政府负债持续增加,目前存在着高利率、低回报和刚性兑付的不良组合,地方政府向影子银行融资成本高,但政府债务投资的项目一般都是公益项目,收益较低,加上刚性兑付难以打破,使得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不断加大。地方政府需要规范金融市场运行,规范影子银行与城投公司的互动,有利于信贷利率降低,有利于私人投资的增加,有利于居民收入的增加、消费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