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山地农机安全生产隐患分析及对策

2024-01-23 21:38汤盼盼王应芬林蜀云
贵州农机化 2023年4期
关键词:农机具机具机械化

汤盼盼,王应芬,林蜀云

(1.锦屏县果蔬站,贵州 黔东南州 556700;2.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7)

0 引言

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元素。农业机械在投入使用中出现的安全隐患不能忽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项目、每一个环节都要以安全为前提,不能有丝毫疏漏”。安全生产是民生大事,一丝一毫不能放松,要以对人民极端负责的精神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站在人民的角度想问题。本文全面分析和研究安全隐患风险点,强化农机事故预防,为加强农机安全监管建言献策。

1 贵州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情况

1.1 山地为主,自然条件限制大

贵州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区省份,全省土地面积的92.5%是山地、丘陵,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因此,丘陵山区土地零散,地块小,坡度大等问题在贵州体现极为明显,即使少量集中连片的坝区土地地形也并不规则。虽然近年来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但是依旧没有充分考虑农机的作业需求,农田基础设施仍然处于落后水平。再加上农民的机械化意识不强,可用机具较少,导致贵州农业机械化发展相对较弱,长期处于全国最落后的队列[1],农机作业基础条件很难得到有效改善。

1.2 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

截至2020年底,贵州省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3 001万千瓦,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1.2%[2]。预计到2025年,全省农机总动力稳定在3 100万千瓦以上。2022年,贵州省山地农业机械化的目标是: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46%以上,其中新建高标准农田项目区域达到75%以上,培育壮大引领型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138家以上[2]。

到2025年,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达到75%,粮棉油糖主产县(市、区)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丘陵山区县(市、区)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5%[2],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初加工机械化率总体达到50%以上。农业机械化进入全程全面和高质量发展时期[3]。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山地农业机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大力推行,贵州省农机具数量大幅度增加,农机具类型也逐渐增多。未来10年,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将导致农机作业和农机装备需求逐年增长,同时也将带来更多的安全隐患,农机安全形势将更为严峻。

2 山地农机安全存在的问题及难点

2.1 作业环境多变复杂

贵州省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显示:全省61.01%的土地坡度在25°以上;16.91%的土地坡度在15°~25°(含25°);15.98%的土地坡度在6°~15°(含15°);4.07%的土地坡度在2°~6°(含6°);2.03%的土地坡度在2°(含2°)以下。显然,大坡度山区作业环境和复杂的地形地貌对于农机安全和机具的稳定性要求较高。由于贵州可耕地较少,为了拓展耕地,需开垦大量含石率高、土壤粘重的土地,这对机具的质量要求更高,同时也存在较多的机具使用安全隐患。

除此以外,贵州海拔最低为147.8 m,最高为2 900.6 m,海拔分布差异大导致明显的海拔垂直气候带,不同气候条件下,对于作业人员、机具都提出不同的要求[3],但是农机在设计生产过程中,不会严格考虑气候的差异性。

2.2 忽视作业机具维护及年检

复杂恶劣条件下,农机在使用和维护上应该严格按照机具说明书进行,但是通过调研,发现情况并不乐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忽视农机具的维护问题。维护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以拖拉机为例,维护主要包括磨合、保养和停放。农机具的使用具有季节性,闲置阶段需先进行保养再停放。保养是指对拖拉机采取的清洁、补给检查、调整紧固、润滑和更换易损件等基础活动,分为日常保养和定期保养。做好农机具的维护可延长其使用寿命,减少安全隐患。在日常生活中,群众对小型机械的维护意识不强,专业知识不了解,疏于管理。维修方面,因乡镇维修农具技术人员短缺和维修路途较远,大多数农户自行购买配件,自己安装,造成维修不达标、将就用的隐患现象。特别是小型山地机械,日常不维护,“带病”作业现象较多[4]。

(2)忽视农机具的年检问题。农机具年检审环节非常重要,检验内容有外观检查、安全装置检查、制动性能检查、底盘检查、作业装置检查、灯光检验、唯一性检查等。农机具的安全性能指标合格才可放心使用。近些年,因外出务工造成机具闲置情况较多,农机具年检率很难达到100%,各地区上牌管理的农机具年检率的要求是达到87%以上。未上牌的小型农机具由农户自行检验,安全意识强的农户会检查部件磨损和松动情况,安全意识淡薄的不定期检验农机具,没有排查安全隐患,极易造成事故发生。

2.3 农机手专业能力参差不齐

通过对本县的农机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农机手接受农机安全操作培训情况参差不齐。随机调查的15人中,有6人参加了操作技能培训班或职业农民培训,剩余9人,无实践操作或仅靠自己摸索。因此,在没进行过系统的、专业的学习情况下盲目使用农机,就容易导致农机操作应急处置能力欠缺,安全隐患风险大。

(2)农机持证率较低。第一,农机手对学习农机驾驶证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认为已持有交警部门核发的机动车驾驶证,没必要再去申请拖拉机或联合收割机驾驶证,没意识到农机安全法规和操作规程学习的重要性。第二,全省的农机培训机构较少,目前,联合收割机常年开班的仅有安顺市平坝区1所驾校。第三,农机执法偏弱,处罚较轻[5]。

2.4 农机安全监管体制不健全

农机安全监管体制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机构改革使农机监理队伍分散,业务能力减损。前期进行机构改革时,全省各地部门职能划分和人员编制性质不统一。市(州)级取消了农机监理所,县级部门取消了农机监理站[6],农机安全监理职能划分到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农机科或农机技术推广站等部门。人员编制有参公编、事业技术岗编、事业管理岗编,原监理业务熟练人员调去其他部门,造成部门的监理业务水平减损。

(2)基层农机安全监管网格化作用发挥不够。2022年贵州省全面建立了农机安全监管网格,每个村都配备1名农机安全协管员,明确了岗位职责。乡镇对村级农机安全协管员进行了农机业务培训,将农机安全监管工作推进到户到人。由于农机安全协管员没有岗位待遇,基本上是村干部兼任,工作效率不高。

(3)农机安全监管工作落实存在差距。首先,农机安全执法难点较多。比如:牌证信息数据与公安交通部门未联网,造成路面监管和处罚不能当场执行,还需线下发函核实待处理;拖拉机强制解体工作推进困难,相关制度措施不完善;县级从事农机执法业务人员普遍是2~5人,对田间地头监管工作区域大,管理不到位。其次,农机安全监理方面法律法规不健全,或刚性太强,或弹性太大,不便于操作。最后,经费保障不足,各级政府对农机安全监理工作重视不够,资金投人不足,导致工作中装备条件差,办公手段落后,工作效率低[7]。

3 山地农机安全隐患治理的对策及建议

3.1 持续开展宜机化整治

高标准农田是通过集中连片开展田块整治、土壤改良、配套设施建设等措施,解决了耕地碎片化、质量下降、设施不配套等问题,有效促进了农业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经营,带动了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使土地更“宜机化”。截至“十三五”末,贵州省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 677万亩。下一步需持续改善“下田难”“作业难”等有机难用的问题[8],持续扩大土地改造面积,将机耕道和乡村公路衔接连通,解决农机安全隐患所存在的关键环境因素。

3.2 加强农机安全培训及宣传

为了降低农机安全隐患和事故发生率,农机具的设计、使用要充分考虑安全因素,尤其是使用时要加强维护。

(1)通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让安全警钟长鸣。农机手要参加农机安全法律法规知识和操作章程学习,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2)加强农机安全宣传,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安全宣传可采取多种途径,比如:新闻媒体、电视广播、宣传海报、网络视频、微信公众号、短信、互联网等。宣传形式有:广播、视频、图画、课堂、知识答题竞赛等。

(3)安全传播领域全覆盖。农业机械从设计、生产、销售、使用到维修等环节,都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理念。从上级到下级层层传递安全棒,全面落实新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三个必管”。

3.3 健全农机监理管理体制

为了解决农机安全隐患治理问题,还需要从自身出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健全农机安全监管人员职能职责。人员业务能力要不断提高,创建自学和培训交流平台。

(2)完善执法法律法规。针对无证驾驶等问题要着重处理教育,完善旧农机报废解体制度,杜绝隐患不能惩治问题。监管人员要赋予执法权身份,使乡镇基层人员方便治理隐患[9]。

(3)完善农机监管人员的执法装备等硬件设施。建设机具扣押管理场地,连通各地各部门共享档案信息的数据平台。健全农机监管的相关措施,让农机安全监管体系网越织越密,使隐患无空可钻。

4 结语

未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有序推进,适用于丘陵山地的高效专用农机也将日益增多,这对于推动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我省农业机械基础薄弱,爆发式的农机增长也将带来不容乐观的农机安全监理压力,为了减少农机安全生产隐患,还需“内外兼修”,才能稳步推进贵州省农业机械化发展。

猜你喜欢
农机具机具机械化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郑州航空区炎黄不锈钢蜂机具部
试论大型农机具的维修与保养
如何正确使用和维护农机
电务系统大型机具上道时的作业防护
选购农机具要“六看”
六种经济作物实用新机具
浅析如何实施农机具推广工作
农业机械化
对我国煤矿岩巷掘进机械化配套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