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与高校工艺美术教育的融合

2024-01-22 23:04:36吉轶
艺术大观 2023年34期
关键词:融合发展

摘 要:传统手工艺类非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如何将其与高校工艺美术教育相结合,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培养高素质的工艺美术人才,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与高校工艺美术教育的融合意义和挑战,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融合方式和策略。

关键词:传统手工艺类非遗;高校工艺美术教育;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4-0-03

传统手工艺类非遗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许多传统手工艺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高校工艺美术教育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有责任传承和弘扬传统手工艺类非遗。本文旨在探讨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与高校工艺美术教育的融合问题,为保护和发展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培养高素质的工艺美术人才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相关概述

(一)传统手工艺类非遗

传统手工艺类非遗是指传承于历史悠久的传统技艺和工艺品制作技术,以人工操作和手工制作为主要特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统手工艺技艺和工艺品制作技术通常代表了特定地域的文化特色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其传承方式主要依靠口传心授和师徒传承,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将技艺传承给后代。

(二)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与高校工艺美术教育融合的意义

1.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手工艺类非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代表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许多传统手工艺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机。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些非遗技艺,将其与高校工艺美术教育相结合是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将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与高校工艺美术教育相结合,可以有效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高校教育的专业性、创新性和传承性,可以为传统手工艺注入新的活力和创造力,使其在现代社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播。这样的结合不仅有利于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也有利于培养一批有才华的手工艺美术人才,以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

2.培养高素质人才

高校工艺美术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这是因为工艺美术是一門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技艺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结合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技艺,可以培养出更具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工艺美术人才。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技艺注重实践操作,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能够培养出扎实的手工技能和操作能力。这种实践能力对于工艺美术人才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只有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才能将自己的创意和想法真正地呈现出来。通过与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技艺结合,学生可以学习到传统手工艺的精髓和技巧,将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从而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1]。

3.促进产业发展

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融合高校工艺美术教育,有利于提升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经济价值的实现。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往往与其他产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如纺织业、家具制造业等。通过与高校的合作,传统手工艺类非遗可以与这些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共同创造出更具竞争力和市场需求的产品,推动相关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二、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与高校工艺美术教育融合的困境

(一)高校工艺美术教育与非遗传承的目标存在差异

高校工艺美术教育与非遗传承的目标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导致在融合过程中出现冲突。高校工艺美术教育更注重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个人风格和审美观念的形成,鼓励学生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而非遗传承更注重技艺的传承和保护,强调传统工艺的准确性和传统性。首先,高校工艺美术教育强调学生的个人风格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2]。这意味着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对传统工艺进行改良和创新,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趋势。而非遗传承更注重传统工艺的准确性和传统性,要求学习者严格按照传统的工艺流程进行技艺的传承,保留传统工艺的原汁原味。其次,高校工艺美术教育强调个人风格和审美观念的培养,鼓励学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这意味着学生可以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发展自己的艺术风格,突破传统的束缚,创作出独具个性的作品。而非遗传承更注重技艺的传承和保护,要求学习者忠实地传承传统工艺的技术和风格,不允许个人的过多发挥,以确保传统工艺的纯正性和传承性。由于这些差异,高校工艺美术教育与非遗传承在融合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冲突。例如,在高校工艺美术教育中,学生可能会对传统工艺进行创新和改良,而这可能与非遗传承的要求相冲突。

(二)高校工艺美术教育缺乏对非遗的深入了解

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传承与技艺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需要对其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但由于高校工艺美术教育注重创新和个性,往往对非遗的传统背景了解不够,容易导致教育内容与非遗传承的需求脱节。传统手工艺技艺代代相传,承载着民族、地域和历史的记忆。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传承不仅仅是技术的传承,更是对文化、价值观和审美观念的传承。只有深入了解和研究传统手工艺类非遗,才能真正理解其内涵和精髓,才能在创新中保持对传统的尊重和延续。然而,目前高校工艺美术教育中对非遗的传统背景了解不够,容易导致教育内容与非遗传承的需求脱节。这可能是由于高校注重创新和个性,忽视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强调技术的熟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非遗传统背景的了解和研究。这样的教育模式容易导致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认识片面和肤浅,无法真正理解和传承其精髓[3]。

(三)高校工艺美术缺乏实践环节

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技艺注重实践和体验,这是因为这些技艺通常是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的。只有通过实际操作,学习者才能感受到材料的质感、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艺的精髓,才能培养出熟练的技巧和创作能力。然而,高校工艺美术教育往往更注重理论和设计,实践环节相对较少。这主要是因为高校的工艺美术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设计思维,希望他们能够在传统手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因此,高校工艺美术教育更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设计能力的培养,而实践环节相对较少。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在融合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经验,难以真正理解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技艺。他们只是停留在理论和设计层面,缺乏对材料的真实感受和对工艺技巧的熟练掌握。这样的教育模式很难培养出真正的手工艺传承者和创新者。

(四)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传承者老龄化

由于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传承者年龄大多偏高,年轻一代对非遗的兴趣和认同度较低,导致非遗传承面临断代的危机。高校工艺美术教育可以成为传承的重要力量,但目前融合进程缓慢,无法有效解决传承者老龄化问题。传统手工艺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和新兴的消费文化的冲击,年轻人对传统手工艺的兴趣和认同度逐渐降低,导致传承者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

三、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与高校工艺美术教育融合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二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明确共同目标

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与高校工艺美术都是国家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是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发展,后者是对当代文化的发展与创新,为了使得二者可以融合发展,相关学校中的领导人员以及相关人员应当加强二者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明确共同目标,进行共同发展。第一,高校相关人员可以建立一定的合作机制[4]。与地方文化遗产保护机构或非遗传承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共同策划活动,如讲座、工作坊等。可以与非遗传承者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合作内容、方式和目标。并定期邀请非遗传承者来校举办讲座、工作坊等活动,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技艺。学生可以通过亲身体验和互动,更好地了解非遗传承的实际情况。第二,组织学生参与非遗传承项目。组织学生到非遗传承者的工作室或传统手工艺村进行实地考察,观摩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和技艺传承。通过亲身参与和观察,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非遗传承的实践情况,还可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非遗传承项目,与非遗传承者一起合作制作传统手工艺品。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传统工艺技艺,并与非遗传承者进行深入交流和互动。第三,建立交流平台。可以在校内建立一个交流平台,供学生和非遗传承者进行在线交流和互动。可以开设专门的微信公众号、论坛或社交媒体群组,方便学生和非遗传承者之间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二者之间的交流可以进一步加深,并且二者可以对不同的观点与看法进行探讨,这样便于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与高校工艺美术的双向发展。

(二)高校工艺美术教育需要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教学和研究

高校工艺美术教育需要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教学和研究,这是因为传统手工艺类非遗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历史价值。通过加强对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教学和研究,可以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其对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传承和创新能力。

第一,教师应该具备深入了解和研究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能力和意识,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参与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研究,了解其历史背景、技艺特点、传承方式等方面的知识。同时,教师要具备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创作技能和艺术修养,能够通过自身的实践和经验,将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精髓和魅力传递给学生。第二,教学内容应该包括对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技艺的详细介绍。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学习材料和资源,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和掌握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相关知识。教学内容还应该包括实践环节,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魅力和技艺。第三,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对传统手工艺类非遗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使其能够在创新中保持对传统的尊重和延续。学生应该通过对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研究和实践,发现其中的问题和不足,并通过创新的方式进行改进和提升。这样不仅可以传承传统手工艺类非遗的精髓,还可以将其与现代社会和艺术实践相结合,创造出新的艺术形式和表达方式[5]。

(三)加强实践环节的操作

高校工艺美术教育应该加强对实践环节的教学,让学生亲自動手去操作和体验传统手工艺的过程和技巧。首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手工艺工坊,实地考察非遗项目,与传统手工艺人进行互动交流和实际操作。同时,可以设置实践课程或实训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到手工艺制作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和理解传统手工艺的精髓。其次,建立师徒制度可以让学生与传统手工艺人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传统手工艺人拥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他们可以传授给学生许多珍贵的技艺和知识。通过与手工艺人的互动,学生可以学习到传统手工艺的精髓,如纺织、陶瓷、木工等领域的技术和工艺。师徒制度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并且与手工艺人共同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中,并将这种技艺运用在美术教育中。最后,实习制度也是加强高校美术教育与传统手工艺社区合作的有效方式之一。通过实习,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传统手工艺社区的工作环境和流程,并且亲身参与到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中。实习期间,学生可以与手工艺人合作,共同完成一些任务,如设计和制作手工艺品,修复和保护文物等。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传统手工艺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要点,并且将其运用到自己的设计实践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四)鼓励更多学生参与非遗传承

学校可以在学校、社区、媒体等平台上加大对非遗的宣传力度,向学生介绍非遗的价值和意义,激发他们的兴趣和认同感。可以组织非遗展览、讲座、工作坊等活动,让更多学生亲身参与其中,了解非遗技艺的独特之处,并鼓励高校工艺美术教育专业的学生将传统非遗技艺与现代创新相结合,通过设计、科技等手段进行创新实践[6]。可以组织创意设计大赛、创业项目孵化等活动,鼓励年轻人运用非遗技艺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提高对非遗的兴趣和认同度,让更多人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并将其与现代创新结合,培养他们对非遗的热爱和积极态度。

四、结束语

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与高校工艺美术教育的融合,既有助于传统手工艺类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我们应该更加重视高校工艺美术教育的作用,为传统手工艺类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更多的努力。只有通过不断的融合与创新,才能让传统手工艺类非遗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生机。

参考文献:

[1]张颖.美术绘画艺术创作的影响因素研究[J].艺术大观,2023(29):43-45.

[2]韩娅莉.商丘非遗面向高校美术教育传承研究——以传统美术项目为例[J].大观(论坛),2023(09):163-165.

[3]王月月.传统手工艺类非遗与高校工艺美术教育融合发展策略研究[J].非遗传承研究,2023(02):16-20.

[4]汤新星,李凯文,王健.手工艺技艺类非遗在高校工艺美术专业中的教学策略——以醴陵釉下五彩为例[J].湖南包装,2021,36(06):174-177.

[5]徐恒.非遗美术与甘肃省高校美术教育关系的探索研究[J].轻纺工业与技术,2021,50(10):92-94.

[6]唐健.论高校美术教育在非遗文化中民族工艺的传承[J].艺术评鉴,2021(19):89-91.

作者简介:吉轶(1982-),女,江苏盐城人,本科,讲师,从事美术教育、工艺美术等研究。

猜你喜欢
融合发展
电视新闻传播与网络媒体的融合发展
以“融”为本发展文化产业之我见
大数据时代的媒体融合之路
成品油零售业务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趋势与策略
校园文化视角下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51:22
有线电视技术与宽带技术融合发展途径之研究
企业导报(2016年19期)2016-11-05 17:28:43
浅谈以艺术类学生创业为导向的河北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中国记者(2016年6期)2016-08-26 1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