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汉服旅游具身体验研究

2024-01-22 14:31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汉服旅游者景区

黄 璇

(重庆师范大学 地理与旅游学院, 重庆 401331)

汉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服饰之一,承载着汉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场合多次提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文化自信的增强及审美文化的转变,“国风”受到新一代年轻人的追捧,从故宫口红到国风奶茶,各个行业掀起了一股“国潮热”。

汉服在国风潮流的推动下逐渐与餐饮、摄影、美妆和婚庆等产业相结合,并参与到旅游营销中,例如2022年河南老君山景区推出穿汉服免门票等活动。除此之外,“穿着汉服去旅行”逐渐成为旅游新方式,它可以增添旅游者的仪式感,使旅游者的旅游经历更加丰富,并获得沉浸式旅游体验[1]。良好的旅游体验是身心一体化时的畅爽感,在旅游者的身体与旅游地的互动交流中产生[2]。在汉服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身穿汉服前往旅游地,装扮后的身体与他人及景区建立互动联结,其旅游体验感也随之受到影响,身体逐渐成为体验核心[3]。本研究基于具身理论视角,结合相关网络文本分析,探讨汉服与旅游体验之间的关系及其形成过程,以期拓展完善相关理论研究,为景区设计开发汉服旅游主题产品提供参考借鉴。

一、文献综述

(一)汉服旅游

1.汉服概念

关于“汉服”的概念界定,目前还不明晰统一,存在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汉服”指汉民族的传统服饰,狭义的“汉服”指我国汉朝时期的民族服饰[4-5]。结合国内外有关“汉服”的现实活动背景,可将汉服分为“传统汉服”与“现代汉服”。“现代汉服”指辛亥革命以来,人民群众在“传统汉服”基础上进行改造设计,体现汉民族文化情感认同,与其他民族服饰相异的,并为现当代中国人服务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6]。因此,本文中的“汉服”特指由人们重新建构的现代汉服。此外,汉服有形制之分。“形制”即形状、款式,主要有明制、宋制、唐制和魏晋制等[7],但总体上分为上衣下裳制、衣裳统一制、上下连裁制三类[8]。

2.汉服旅游研究现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景区推出汉服主题游活动,汉服旅游的持续走热引起了国内部分学者的关注。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学界暂未对“汉服旅游”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因此,结合上文对汉服概念的分析以及社会实际情况,本文将“汉服旅游”定义为旅游者身穿现代汉服在旅游目的地开展的一系列旅游体验活动。目前,国内汉服旅游研究主要集中在汉服旅游开发营销、汉服旅游与文化传播、汉服旅游者三个方面。

在汉服旅游开发营销层面上,学者们认为汉服旅游文创产品的色彩设计应与汉服传统文化元素相契合[9],同时要深入挖掘汉文化内涵,丰富旅游产品,以汉服为媒介,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10]。从汉服旅游与文化传播来看,甄飒飒[11]认为汉服文化传播的“年轻态”能够激发年轻旅游者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有利于展现中华传统文化之美。此外,还有学者认为通过抖音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传播汉服文化,能够间接提升旅游地的文化品格和知名度,为当地旅游业发展提供契机[12-13]。就汉服旅游者研究而言,旅游情境中的汉服爱好者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分,他们遵守着制度原则、意义原则和资源原则的行动逻辑[14]。此外,景区内的汉服旅游者会成为其他旅游者的凝视对象,与景区环境相融合[15]。

总的来看,学者们大多关注汉服旅游的开发营销,对汉服旅游者行为关注较少,这一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丰富完善。

(二)旅游具身体验

1.旅游体验研究转向

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旅游者不再满足于观光体验所带来的视觉刺激,而开始寻求全身心投入的畅爽感。旅游具身体验日益成为国内外学界关注的焦点,旅游发展逐渐转向“旅游即体验,体验须具身”的新范式[16]。

关于具身体验的研究可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Veijola和Jokinen[17]指出,旅游研究过分强调凝视感受而忽视了身体意义,旅游体验需依附于旅游情境中的身体而存在。此后,学界加大了对身体的关注,强调旅游体验的具身性。具身性作为旅游体验的基本属性之一,表明人们的情感认知与身体密切相关,人们通过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和躯体觉来体验世界[18]。

目前,旅游具身体验尚未有统一概念。基于此,本文沿用樊友猛[19]的定义进行阐述分析,即旅游具身体验指旅游者经由自我身体与旅游世界发生交互并获得存在意义的过程。

2.旅游具身体验研究现状

关于旅游具身体验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不同旅游地的具身体验。例如,草原旅游者在场体验与预期体验的吻合度将影响其对内蒙古草原旅游的满意度[20]。在西藏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的身体与西藏的自然文化环境相互作用,使旅游者能够具身地体验并感受西藏[21]。

二是特殊群体的具身体验。视觉障碍者在缺乏视觉体验的旅游过程中,其体验质量与信息获取、寻路体验以及他人态度等因素相关[22]。徒步旅游者的体验来自身体与环境的互动[23],并存在意识唤醒、身心浸入和个体生成等体验类型[24]。

此外,部分学者逐渐关注到旅游者携带的物件对其旅游体验的影响,如旅游者的衣物配饰等[25]。在少数民族旅游地,部分旅游者会选择身穿少数民族服饰开展旅游活动,从而增强自身体验感[26]。在国内部分文化遗产旅游景区也能够看到身穿汉服的旅游者。

汉服旅游是一种新型旅游方式和热门旅游现象。在理论层面上,对汉服旅游进行探索研究有利于深化旅游学界的相关认知理解,丰富旅游具身体验研究;在实践层面上,研究汉服旅游能够促进旅游地进行汉服旅游产品策划营销,开拓汉服旅游消费市场。但目前,国内学界尚未清晰勾画出汉服旅游者具身体验的过程。因此,本研究基于具身理论视角,选取网络文本数据进行分析,探讨汉服旅游体验形成过程,从而拓展相关研究。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一)研究方法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微博、知乎等网络媒体成为旅游者分享自身旅游体验的平台,并逐渐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数据来源,已有部分学者利用网络数据对旅游体验进行研究[27]。因此,本文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方法对汉服旅游体验进行探索研究,借助ROST CM6和NVivo 12.0软件对获取到的相关评论数据进行文本分析,以期对汉服旅游体验进行深入研究。

(二)数据收集

知乎作为国内热门问答社区平台,用户数量和评论数据多,具有匿名性、自愿性和有意互动性等特征。采用知乎平台数据进行研究,便于深入了解用户对相关问题的观点和想法,避免访谈情境因素的干预[28]。基于此,以“汉服旅游体验”为关键词在知乎平台收集数据,获得从2015年12月至2022年5月期间的网络回答共248条。为提高文本准确性,对其进行逐条筛选整理,只留存文本部分,剔除所有回答图片以及33条与研究主题无关的回答评论,最终获得215条网络回答作为本文数据来源。

(三)文本分析

1.高频词分析

首先将网络文本导入ROST CM6软件中,对其进行分词处理;然后运用词频分析功能统计出前50位的词频,将部分同义词合并;最后筛选出前50位高频词,如表1所示。汉服旅游体验评论高频词主要为名词、动词和形容词。名词包括旅游服饰装扮等,如“汉服”;动词主要为旅游活动行为,如“拍照”;形容词主要为旅游情绪感受,如“开心”。通过高频词分析,初步发现汉服旅游体验主要包括身体装扮、人际交往等维度。

表1 高频词统计

2.语义网络构建

高频词统计能够提炼出汉服旅游体验维度,但无法整体展现出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进行语义网络构建,弥补高频词分析的不足,为进一步研究汉服旅游体验提供框架思路,语义网络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发现,“汉服”“旅游”为一级核心高频词。以“汉服”为核心词,汉服旅游者十分注重自身“发型”和“服饰”,其社交互动主体可分为“同袍”(汉服爱好者对彼此的称谓)与其他“游客”等。以“旅游”为核心词,主要分为体验感受和旅游行为两个方面,“漂亮”的汉服和“好看”的妆容能够给旅游者带来“开心”的感觉,同时汉服旅游者热衷于用“拍照”记录旅行。

图1 语义网络

3.文本编码分析

利用NVivo 12.0软件进行整理分析编码工作。具体操作步骤如下:首先,详细通读知乎评论数据全文,理清汉服旅游发展脉络;其次,对知乎评论数据进行逐句编码,寻找汉服旅游体验叙事结构;最后,对编码后的结果进行归类,形成具有完整情境的汉服旅游体验经历。理论框架如图2所示。

三、结果分析

(一)游前阶段:身体装扮体验

旅游仪式理论认为,旅游前的计划制定、人事安排和自身整理等仪式准备会对旅游者的后续旅游体验产生影响[29]。在旅游凝视过程中,旅游者不仅是凝视主体,也是目的地居民和其他旅游者的凝视对象[30],旅游者身体成为展示自身的“窗口”。因此,汉服旅游者为营造良好的外貌形态,会在游前做好充足的服饰准备,对自身进行梳妆打扮,满足其仪式感需要。根据身体装扮风格,可将旅游者分为日常简洁风和精致华丽风两类。

日常简洁风旅游者为应对旅行不便,大都选择汉服与日常服装混搭的方式出行,发型多为简单扎辫或配以简约头饰等,妆容较为日常。例如,有游客表示:“为了旅游的时候走路方便,我一般尽量挑一些款式比较日常的汉服来体验。”

精致华丽风旅游者出于塑造良好外貌形象的需求,会根据实际情况挑选汉服款式,他们大多会选择明制和唐制汉服,并配以传统发型和古风妆容等。“一大清早起来就捣鼓头发、化妆什么的。”此外,部分精致华丽风旅游者认为,梳妆打扮是对汉服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尊重,能够体现出旅游仪式感。“自认为穿上汉服就要化妆,打个粉底,画个眉毛,涂好口红,盘好头发,戴好配饰,这是对它的尊重。”

图2 汉服旅游具身体验理论框架

综上,汉服旅游者通过服饰妆容对身体进行装扮,在游前具身体验中,身体与汉服相结合调动着旅游者的情绪感知。此时,旅游者对未知旅途感到兴奋,汉服则被视为“真善美”的代表,赋予旅游者“美”的体验感受。

(二)游中阶段:联结规训体验

当汉服旅游者进入旅游情境中,人际交往和人景互动所带来的身体联结深刻影响着其具身体验过程。同时,他们也不断经历着由服饰限制和文化规范所引起的身体规训,从而格外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

其一是身体联结。身体联结包括人际交往和人景互动两方面。旅游体验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而生成,并建立在身体媒介之上。汉服旅游者由于独特的身体装扮成为关注焦点,引发他人与自身的互动,例如“同袍”之间的相遇。“其实那天我是一个人穿汉服去逛景点的,在售票处有人边喊‘同袍’边跑上来问我是不是一个人……好高兴那天穿了汉服,通过组织找到‘革命战友’了!”由此可见,汉服旅游者通过社交互动对汉服旅游行为充满着自豪感和成就感。但有时汉服旅游者也会出现消极互动体验,例如当遭到他人歧视误解,被误认为韩国人、日本人时,汉服旅游者会产生失落感和委屈感。“路过的时候有人问这是不是日本和服,让我内心有点郁闷。”人的空间知觉作为环境的构成因素,依赖于人的身体经验,而身体经验的感知会随着空间知觉的变化而变化[31]。特别是在文化遗产旅游景区内,古色古香的环境氛围为汉服旅游者提供了与之相宜的活动场景,当身体与景点相遇时,旅游者仿佛置身于古代场景之中,逐步拉近与景区之间的距离,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增强旅游具身体验感。同时,汉服旅游者凭借着优美的外貌形象成为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与环境相互映衬。“很多风景能衬托出汉服的美,汉服又能更好地点缀风景,两者相得益彰!”

其二是身体规训。身体规训包括服饰限制和文化规范两方面。“身体规训”一说由法国哲学家福柯提出,他认为身体是被操作、塑造和规训的,从而变得灵巧强壮[32]。汉服因其自身款式特点容易导致旅游者的出行活动受阻。例如,身着唐制汉服时,旅游者时刻处于紧张之中,担忧衣裙掉落或损坏,其旅游体验也受到相应影响。“齐胸襦裙在旅行的时候特别不方便,走两步就踩着裙摆,裙子老是掉,还好里面有穿连衣裙,不然就尴尬了。”虽然汉服的不便会带来些许身体痛苦,但汉服旅游者并未放弃穿汉服出游或对其产生厌恶情绪,他们愿意为了身体美感而接受这种痛苦。“我承认,很多时候穿汉服,尤其是去旅行很麻烦,但是我觉得这是美的,是值得的,是愉快甚至有成就感的。”汉服作为汉民族传统服饰,承载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使汉服旅游者内心产生神圣感和责任感,从而调整规训着自己的言行举止,去积极应对身体痛苦和不便。“在旅行中穿汉服,的确有让更多人认识汉服的意愿,所以我要求自己穿上汉服就要有相应的姿态,尽可能保持良好的妆容。”

整体而言,汉服旅游者在游玩过程中的具身体验主要来源于身体联结和身体规训。当旅游者穿着汉服的身体作为互动媒介时,他们会收到他人的赞赏夸奖,产生积极旅游体验,但当他们被他人歧视误解时,则会产生消极旅游体验。同时,服饰限制和文化规范使汉服旅游者格外注意自身言行举止。可见,汉服独特的形象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能够让旅游者把自身代入旅游环境之中,增强具身体验感。

(三)游后阶段:身心成长体验

汉服旅游体验并未随着旅程的结束而停止,当旅游者褪去汉服回归到日常生活当中,身体与旅游情境分离,逐渐从现场沉浸式古风体验转换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体验。

其一是知识学习。汉服旅游可以唤起旅游者的文化自信和使命感。在旅游者看来,汉服旅游不仅可以取悦和放松自我,同时也可以向他人宣传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当他们回到日常生活中后,会去主动了解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古代服饰知识,以此来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自己也在做功课,了解其他形式的汉服,了解中国古代服饰变迁。”

其二是技能增长。经历汉服旅游活动后,部分旅游者会学习发簪制作等传统技艺来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不断丰富完善日常生活。“其实很开心,了解了汉服,学会了一些简单的造型,制作了一些发簪。”

总的来讲,汉服旅游具身体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旅游者身心成长,对其日常生活和出游意愿产生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近年来,学界从文化学、经济学、传播学等角度对汉服旅游现象进行了解读阐释[33-35]。本文以汉服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具身理论视角,探讨了汉服旅游者的体验过程。研究发现,按照“游前—游中—游后”的时间顺序进行划分,汉服旅游者表现出三种具身体验形式,即身体装扮、联结规训和身心成长。

在游前阶段,汉服旅游者会对身体进行打扮梳妆,准备汉服配饰等,其穿着风格主要有日常简洁风和精致华丽风两种类型。在游中阶段,汉服旅游者通过身体与他人、景区交流互动,建立起情感联系。虽然穿着汉服偶尔会使旅游者身体遭受痛苦和规训,但汉服旅游体验所产生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促使汉服旅游者选择忽视或忍耐身体痛苦。在游后阶段,部分汉服旅游者回到日常生活中后会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和动手实践能力,实现个人成长。

(二)建议

汉服旅游实际上是人与人、人与景之间互动交流的具身体验过程,旅游者在该过程中获得了丰富的情感认知体验。本文从具身理论视角出发对汉服旅游体验进行研究,有利于深化学界对汉服旅游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为相关景区开发设计汉服旅游活动产品提供启示和借鉴。

1.开展汉服社交体验活动

汉服能拉近旅游者与他人之间的距离,帮助旅游者结识到更多朋友。因此,相关景区可以汉服为媒介开展社交活动,增添游玩乐趣,增强汉服旅游者的体验感。例如,可以打造线下汉服沉浸式“剧本杀”,旅游者可身穿汉服与他人组队,在景区内寻找解密线索,通力协作完成“剧本杀”任务;还可以举办汉服露天茶话会,在景区布置几处国风休闲场景,推出国风系列美食,供汉服旅游者品尝,同时可安排“飞花令”等娱乐项目加强旅游者之间的互动。

2.完善汉服旅游配套设施

对于汉服旅游者而言,其旅游活动主要为拍照打卡,所以他们一般十分看重景区的环境布置。景区管理者应注重对景区环境进行美化设计,营造出相应活动氛围。例如,在部分场地设置国风装饰墙或展板等,张贴最佳摄影点标志,同时对景区内的垃圾桶、路灯等设施进行改造,使之与周边环境和谐统一。此外,还可建造数字体验馆,将现代数字技术与景区历史文化背景相结合,还原古代景象,让旅游者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

3.提升景区旅游服务品质

为营造良好的汉服旅游环境,不仅需要对景区设施进行改造升级,还应同步提升景区服务质量。一是可安排景区工作人员身穿汉服与旅游者进行互动交流,以古代礼仪标准修正自身行为举止。二是要定期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历史知识培训,提高其文化素养和服务水平。三是可为汉服旅游者提供传统节日免门票服务,提升其游玩兴趣和重游率。

4.推出优秀传统文化主题产品

景区管理者可推出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旅游产品带动增收,延长景区产业链。一方面,可设计并出售具有景区特色的国风小商品,如打卡书签等。当旅游者购买书签后,可到指定景点请工作人员为其盖章打卡。另一方面,可开设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如举办汉服知识讲座、开展汉服制作实践等,实现“游中学,学中游”,增强汉服旅游者的体验感。

猜你喜欢
汉服旅游者景区
云南发布一批公示 10家景区拟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汉服新“江湖”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摘牌』
“摘牌”
某景区留念
上台说汉服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汉服有礼
汉服有礼第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