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海燕 刘坤祥
1遵义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教务科,遵义 563099; 2遵义医科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遵义 563099
继续医学教育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是提高医院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加快学科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提高诊疗水平和能力的基础性工作[1]。随着社会科技经济的迅速发展、知识的迭代更新,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已经成为推动国家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非学历继续教育能够提高医务人员医疗和管理等各方面能力,提高其职业素养,也是实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药卫生服务改革的路径之一,能够有效提升人民群众医药服务质量,促进实现全民健康覆盖[2]。2021年,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公布的第二批国家级非学历继续医学教育项目中,大部分是由医院和学会举办[3]。高校和医院、学会、企业等机构共同组成了继续医学教育的供给方,部分高校继续教育部门仍然只有学历教育,没有非学历教育,或者非学历教育种类和规模有限。目前,关于高校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的相关研究尚不多见,本研究对我国38所高校医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信息进行了统计与分析,以期改善和提高我国高校医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工作质量。
采用非概率抽样方法,选择我国38所高校作为研究对象。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访问38所高校的官网,收集其继续教育部门的医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信息。38所高校包括:安徽中医药大学、北京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山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右江民族医学院、广西中医药大学、桂林医学院、海南医学院、华北理工大学、承德医学院、新乡医学院、哈尔滨医科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长沙医学院、徐州医科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大学、沈阳医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济宁医学院、滨州医学院、潍坊医学院、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天津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昆明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
本研究采用量化研究的调查方法。访问相关高校的官网,收集在特定时间范围内该院校开展医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的具体信息,包括培训内容、培训次数、培训持续时间、培训项目发起者、高校继续教育部门名称等。
采用Excel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中培训数量和项目发起者采用结构相对数描述,以构成比(%)表示,定性研究部分将培训内容归类后在结果中列表展示。
我国38所高校中,继续教育部门名称为继续教育学院(部、处)的29所,名称为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的2所,名称为继续教育学院/职业技术学院合署或继续教育学院/培训学院(中心)合署的5所,名称为高等继续教育中心的1所,名称为成人教育学院的1所。这些高校在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期间,有29所(76.3%)高校的继续教育部门开展了医学培训,9所(23.7%)高校的继续教育部门没有开展医学培训。
高校医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分为医疗能力、护理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卫生计划生育、卫生资格考试、疫情防控、心理服务、健康管理、医学相关行业、其他11个类别。每一个类别包含相关的具体内容。具体情况详见表1。
表1 我国38所高校医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类别和具体内容
我国38所高校中,29所高校共计开展了299次医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其中2018年88次(29.4%),2019年98次(32.8%),2020年77次(25.8%),2021年1月至6月36次(12.0%)。不同培训类别的培训数量和占比如下:医疗能力186次,占比62.2%;护理能力6次,占比2.0%;教学能力20次,占比6.7%;管理能力17次,占比5.7%;卫生计划生育13次,占比4.3%;卫生资格考试11次,占比3.7%;疫情防控9次,占比3.0%;心理服务2次,占比0.7%;健康管理3次,占比1.0%;医学相关行业18次,占比6.0%;其他14次,占比4.7%。
特定时间范围内共收集到226个医学培训项目的持续时间,以30天为划分标准,将培训项目持续时间分为2种:一种是30天内(含30天)的短期培训项目,共有169个项目;另一种是超过30天的长期培训项目,共有57个项目。短期培训项目情况如下所示:≤5天,87个项目;6~10天,52个项目;11~15天,13个项目;16~20天,13个项目;21~25天,2个项目;26~30天,2个项目。长期培训项目情况如下所示:1~3个月(不含1个月),20个项目;6个月,2个项目;10个月,1个项目;12个月,9个项目;18个月,1个项目;24个月,20个项目;36个月,2个项目;60个月,2个项目。
本研究中项目发起者指的是发起该医学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的单位。38所高校共计收集到237条医学培训项目发起者信息,其他发起者信息在官网上未有显示。从已有数据可知,承办院校发起(指该校既是承办院校,又是发起院校,项目由该学校的继续教育部门或者其他部门发起)128项(54.0%),其中,由继续教育部门发起114项(48.1%),其他部门发起14项(5.9%)。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指卫健委、卫健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医药管理局等)发起92项,占比38.8%。非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指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总工会、考试院等)发起15项,占比6.3%。事业单位(医院、科研院所和非承办院校)发起6项,占比2.5%。这里需要加以说明的是,除了相关单位分别发起的医学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之外,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与非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共同发起了3项(1.3%),非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与事业单位共同发起了1项(0.4%),这4项也计入各单位发起的项目数中。
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能够加快学习型社会的实现,而有关医学培训类别并没有一个详细的分类标准。分析培训类别和内容有助于准确掌握继续教育培训需求,使得继续教育培训立项更有针对性,也有助于继续教育工作者对项目类别的参考。本文根据培训内容将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进行了不同领域的分类,共分为11类:医疗能力、护理能力、教学能力、管理能力、卫生计划生育、卫生资格考试、疫情防控、心理服务、健康管理、医学相关行业和其他。其中,医疗能力包括了西医、中医、全科医学、医学影像4个方面;全科医学有西医全科医学和中医全科医学,为了分类细化而单独列出。
医疗能力培训项目涉及最多,占比高达62.2%(186/299)。可见,医疗能力既是医务工作者接受的继续教育中最重要的培训内容,也是高校开展最多的培训类别。正如北京大学尤丛蕾等[4]的调查结果所述,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中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儿科医师对医疗能力培训都有较多需求。医疗能力培训项目常见于针对社区和基层医护人员,社区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分级诊疗的首诊环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存在着各类卫生人员增速缓慢、机构数和床位数逆增长、服务量占比萎缩的问题[5-6]。关于社区和基层医护人员的诊疗、护理、管理、教学、心理、健康指导等培训内容与县域医共体建设共同构成了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同时也为我国后疫情时代公共卫生的建设添砖加瓦[7]。
中医药相关培训项目中,除了针灸、推拿、按摩、刮痧、艾灸等传统中医实用技术培训内容之外,还出现了西医学中医培训项目。这与国家大力倡导西医学中医的政策有关。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8]中指出:“鼓励西医学习中医,允许临床类别医师通过考核后提供中医服务,参加中西医结合职称评聘。”因此在2019年后,各地方高校涌现出了大量的西医学中医继续教育培训项目。
教学能力培训主要是针对医学教育的培训,涵盖了全科医生、乡村医生、住院医师、中医药师资等。高级职称医师需要传授医学知识和医学精神,培养青年医师,因此迫切需要在教学能力上的提升[4]。管理能力培训针对卫生和计划生育系统干部、医院院长、教研室主任、医疗保障人员、护理人员等各个层次的管理人员。医疗卫生管理人员是医疗行业发展与改革的中坚力量,其管理水平和履职能力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健康稳定发展、工作效能发挥和服务质量提升等具有重要作用。除此之外,高校在护理能力、卫生计划生育、卫生资格考试、疫情防控、心理服务、健康管理等各项职能上开展了相关培训,持续推动了整个医疗行业的发展。
全国普通高校非学历教育培训发展规模在2017—2019年间不断扩大,尤其是北京、黑龙江、山东等地[9]。作为医学非学历继续教育,本研究所收集的我国38所高校在举办的规模上,2019年相对2018年有所增加,但2020年、2021年培训规模的增速有放缓趋势。继续教育部门扩大培训规模,可以从多方面着力。例如,目前高校医学非学历继续教育以短期培训项目为主,在培训持续时间上,≤5天的数量最多,如临床骨干教师研修班、小儿常见病推拿和日常保健培训班、卫生监督人员综合能力提升培训班等,这表明大多数学员会选择时间较短的培训项目,同时这种短期培训项目对培训内容的要求也会随之提高。在长期培训项目中,1~3个月作为一组,其中多是美容师、育婴师、中医适宜技术等培训,1~2年多是西医学中医培训,时长分别为1~3个月与2年的培训项目个数在长期培训项目中都是20个,前者操作性较强,后者在时间上兼具中医学科学习系统性和学员接受性特征。培训项目持续时间的收集可以帮助学校根据不同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时间,高校继续教育部门应当具有教学改革能力,根据培训内容和学员特征采用适宜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注重现场学习时间安排,合理制定线上学习,优化考核测试内容,同时对非学历继续教育项目进行全程数据化管理[10-12]。
相关数据显示,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非医药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医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数量的占比为43.9%(104/237),高校继续教育部门自主举办的医学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项目数量的占比为48.1%(114/237),这说明为了扩大培训规模,高校不仅可以将重心放在寻求与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合作上,也要进行自我创造。例如,可以增强自身的调研能力,深入基层,了解西医、中医、全科医学、医学影像、管理、心理等各行各业相关人员自我导向的学习需求和目标设定[13],加大有效供给力度;可以充分结合高校资源,在培训类别及其内容的探索上,将医疗能力作为重点,针对不同岗位、不同职称、不同服务设计多种多样的培训项目;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做出及时反应,新型传染病的流行使得国内外对医学生、医生、医学教师等的教育进行重新评估[14],非学历继续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需要加以改变。高等院校应当积极利用继续教育为国家有效开展公共卫生防控工作提供保障,并及时把握机遇、掌握国家出台的新政策和新规定。例如,把握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的机遇,探寻中医药人才成长规律的改革实践,优化中医药人才继续教育模式[15]。
本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医学非学历继续教育以医疗技能为主,涵盖了护理、管理、教学等多个方面。高校继续教育部门要扩大培训规模,应当以医疗技能作为重点内容,寻求与国家行政管理部门的合作。同时,高校继续教育部门应当积极开展教学改革,制定适合各类卫生人员接受的非学历继续教育培训方案;提高基层调研能力,充分了解卫生相关人员的学习需求,适时抓住机遇,把握新政策、新规定、新变化,致力服务于医学人才培养和医学科学发展。本研究的数据仅来自38所高校网络上公开的信息,存在着高校数量较少、网站相关信息可能不全等不足。未来有待纳入所有包含医学教育的本科高校,以便就医学非学历继续教育问题进行更深一步的追踪和研究。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柳海燕:数据收集和分析、论文撰写;刘坤祥:论文指导和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