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蒙精神: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

2024-01-22 11:11孙炳丽
中国军转民 2024年1期
关键词:沂蒙爱国主义情怀

孙炳丽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印发和《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的提请审议进一步推进了爱国主义教育制度化、法制化,揭示出爱国主义教育这一时代课题的重要性。新时代,“要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结合新的时代特点赋予新的内涵,使之转化为激励人民群众进行伟大斗争的强大动力”[1]。沂蒙精神作为红色革命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其在2022 年正式命名为“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相较以往“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内涵阐释,最新的内涵更能展示出中国共产党和沂蒙人民同向同行、相互依靠、互通互融的关系,其中蕴含的党群、干群和军民之间的鱼水情谊和强大凝聚力在新时代更具爱国教育价值。

一、沂蒙精神融入爱国主义教育的独特价值

沂蒙精神是山东党政军民在艰苦的革命实践中形成的,对厚植家国情怀,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具有让人动容的情感穿透力、鲜明的价值引导力和现实引导力,是生动鲜活的爱国主义教育载体。

(一)沂蒙精神彰显了党领导人民进行反侵略反压迫,有利于在振奋民族精神中厚植家国情怀

毛泽东同志认为,侵略和压迫造成了中国人对帝国主义的仇恨,使得中国人的革命精神发扬起来,有了这个精神,革命才能胜利。沂蒙精神的形成离不开山东党政军民反抗外敌侵略和封建军阀压迫,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的斗争实践。当山东遭受日本侵略、封建军阀压迫、签署丧权辱国的巴黎合约条款时,党的早期活动家王尽美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启发工人觉悟,成立学术团体、创办宣传刊物、开办工人夜校、走访工人群众。他的一生都在为反抗侵略和压迫作斗争,在他的遗嘱中告诫“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及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2]当遭受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时,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对外、共御日寇。就如,被称为“中华抗日第一村”的渊子崖自卫战;用乳汁救活了失血过多小战士的“沂蒙红嫂”明德英等。在外敌开衅、拳匪构乱的革命年代,山东党政军民团结一致反抗侵略和压迫、维护主权完整、谋求人民解放,这场革命实践激发了沂蒙人民的爱国热血,彰显了沂蒙精神鲜明的政治品格。

沂蒙精神中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以及沂蒙人民对党和国家的忠诚不渝,为厚植家国情怀提供了理想信念引导和情感依托。沂蒙精神有助于增强个人对国家的归属感,为人们解答“为何厚植家国情怀”,引导人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从历史发展脉络来看,家国情怀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但人民对国家认同的情感逻辑是不变的。和平年代,家国情怀体现在对个人自身修养的提升,对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对民族的使命感和担当感。沂蒙精神以为国无畏付出的共产党人和沂蒙人民为底色引导人们形成正确的家- 国认识,践行担当使命。新时代的人们可以走进沂蒙反侵略反压迫的革命历史,移情传情感知革命先辈们的家国情怀,真正理解“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把实现个人梦、家庭梦、融入到国家梦、民族梦之中。”

(二)沂蒙精神展现了党和人民的艰苦奋斗品质,有利于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爱国主义教育

艰苦奋斗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和沂蒙人民面对困难挑战,仍不失顽强拼搏、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沂蒙精神发展史就是党领导沂蒙人民的奋斗史:在革命战争年代,山东党政军与沂蒙人民同侵略者和反动派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创建了山东沂蒙革命根据地;新中国成立后,在党领导下的沂蒙人民向贫困和恶劣的生存环境宣战,整山之水、改造自然,改变了革命老区落后的面貌;改革开放以来,沂蒙人民乘着改革开放的机遇,创造了许多后来居上的人间奇迹。深刻认识沂蒙精神中蕴含的“艰苦奋斗”优良品质,不能局限于对现有奋斗结果的陈述罗列,而是需要躬身体会“艰苦奋斗”过程中展现的精神意志。“意志活动是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3],“越是任务艰巨、条件艰苦和劳动行为本身缺乏吸引力,这种意志的作用就越重要。”[3]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同志要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无论我们将来物质生活多么丰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定不能丢,脚踏实地、苦干实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4]质言之,山东党政军民在困难面前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伟大梦想努力奋斗的意志确证。

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纵深发展,“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5]沂蒙精神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坚定的、持久的意志精神力量,解答“靠什么实现推进伟大事业,靠什么实现伟大梦想”。通过承接先辈们艰苦奋斗的接力棒,引导人们树立敢于并善于在艰苦环境中奋斗、开拓的精神意志,在充实自己人生的同时为社会主义事业添砖加瓦。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休闲娱乐多样态发展,也造成了享乐主义和功利主义等不良风尚的滋生,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和中国梦实现过程中的极大阻碍。沂蒙精神强调的艰苦奋斗实践精神,引导人们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矢志奋斗,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精神指引。

二、提升沂蒙精神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播化力

提升沂蒙精神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和教化力,离不开高校、媒体和社会的多方联动。因此,课堂融入、媒体宣传、实践育人三个路径是提升沂蒙精神对爱国主义教育的传播与教化力的关键环节。

(一)课堂融入,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沂蒙精神融入课堂教学实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课堂教学是青少年将知识转化成认知体系,进而形成初步的政治和价值观塑造的主要途径,而教师作为课堂教学中的调控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对教师来说,是否具有浓厚的爱国情怀、深厚的理论素养、系统的教学方法对发挥其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其一,只有具有浓厚爱国情怀的教育者,才能感化和影响受教育者。正如马克思曾指出:“如果你想感化别人,那你就必须是一个实际上能鼓舞和推动别人前进的人。”[6]可以说,教师内在的爱国主义情怀是使受教育者对教学内容入脑入心的关键所在。其二,教师的理论素养是指教师掌握教育理论、遵循教育规律和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具备高度理论素养,是充分调动知识储备,灵活应对各种教育问题,提高教育实效的前提。其三,具备系统和完善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体现教育者的教学能力。譬如,教育者能够熟练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如比较鉴别法、讨论法等讲解沂蒙精神,让学生切身体会和对比革命战争时期沂蒙人民与当代人民的生活条件、心理状态,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受教育者的爱国情怀。

将沂蒙精神与学生实际结合,促进爱国主义教育入脑入心入情。学生具有可塑性,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对其进行正面引导,使其思想行为发生符合教育要求的变化,从而激发爱国主义情怀。将沂蒙精神与学生实际结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将沂蒙精神与学科专业相结合,通过深入挖掘各门学科专业中蕴涵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有效配合,促进沂蒙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的发挥。例如:在历史学科中,当讲到新民主主义时期内容时可结合沂蒙地区当时的故事、战役等;在地理学科中,可以迁移山东半岛的地势特点等知识点。二是向学生讲授沂蒙精神的青年革命典范以及与学生相关的事迹等。“榜样示范”是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有效方法,通过讲授真实人物与事迹,使学生深刻体悟英雄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媒体宣传,营造爱国主义氛围

打造优质内容,扩大沂蒙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影响力。优质的沂蒙精神宣传内容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形式喜闻乐见、社会效果明显和内容引发共情的特点。对此,在打造优质的沂蒙精神宣传内容时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一是内容要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具有针对性。媒体传播内容的分众化和差异化传播趋势是网络技术发展的产物,即根据受众的年龄、职业、审美、偏好等特点,将媒体信息以不同的内容或形式呈现给他们。因此,要想提高沂蒙精神宣传实效,媒体在制作内容时要结合新的时代特点,用大众喜闻乐见的要素,使爱国主义宣传报道接地气、有生气、聚人气、有深度、有温度,如老百姓的语言、青年人的语言等。二是加强宣传内容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加强沂蒙精神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在追往知来中忆苦思甜,才会更加珍惜现今生活。沂蒙精神展现了全体山东党政军民面对外敌绝不屈服的势气,展现了对国民党反动派斗争中的团结一致,彰显了面对恶劣自然环境仍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沂蒙的历史是沂蒙人民抗敌御辱、创建美好未来的爱国主义奋斗史。通过将日常生活与沂蒙历史的联结,引发人们的共情,从而激发人们的爱国主义情怀。

重视媒体“把关”,引导社会主体以正确的价值取向。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媒体人成为信息的创造者,媒体信息的来源也越来越“民众化”,这就意味着信息的可靠性、意识形态安全性等问题将层出不穷。为此,在对沂蒙精神进行宣传时,加强对相关媒体信息的“把关”,引导社会主体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十分必要。一是要坚持党性原则。沂蒙精神作为党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强政治性特征。为保证媒体宣传时不被娱乐性等因素带偏,始终坚持党性原则是保证其宣传效果的根本保障。二是多元主体联动“把关”。在信息大爆炸的背景下,对媒体信息的管控监测难度增加,加强对沂蒙精神内容信息的政府治理、媒体机构监测、社会舆情监督三方联动管理是达到其宣传效果的重要保障。

(三)实践育人,提升爱国主义实效

促进高校实践活动与沂蒙精神资源赋存相结合。爱国主义精神根源于人们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和对祖国的热爱,因此,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要从有效利用沂蒙精神的物质文化资源着眼。一是高校活化沂蒙文化资源对高校学生的实践教育。通过对沂蒙革命故事、革命歌曲、革命口号和革命文艺等非物质文化载体的展示、讲解,促进学生对沂蒙历史的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共鸣,进一步将精神文化转化为生活式的爱国实践行动。二是将沂蒙红色遗址、纪念馆等引进校园,建立实践教育基地合作项目,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场域。针对沂蒙精神的爱国主义教育不仅可以在学校和课堂上开展,还可以身临沂蒙精神红色文化现场,生动直观的感受革命英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革命遗迹的过往岁月。高校爱国主义教育走出理论课堂,走进革命精神物质文化载体,真实的体验感和获得感能够和课堂理论教育互补,提高爱国主义教育实效,使学生传承革命先辈们精忠报国、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开展以沂蒙精神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实现了人们认识具体事物的辩证运动过程”[7]。质言之,人们在沂蒙精神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中,更全面的感受和认识沂蒙精神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并外化为爱国主义行为,这是开展沂蒙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主要目的。对此,开展沂蒙精神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开展沂蒙精神志愿服务活动,如慰问退伍老兵、走访沂蒙模范人物。让志愿者深入了解沂蒙事迹和沂蒙英雄,在与老兵和模范人物的交流过程中走进沂蒙真实历史,增长见识,提升教育实效;二是公益宣传沂蒙精神活动。通过沂蒙精神爱国宣传,既可以让自己获取沂蒙相关知识,又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沂蒙精神,传递弘扬爱国情怀。

猜你喜欢
沂蒙爱国主义情怀
赣鄱情怀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弘扬光大沂蒙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
“五老”情怀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