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燕 冯建明
(山西开放大学,山西 太原 030027)
课程思政资源的研究为开放教育的教学改革提供支撑。一方面,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建设课程在线资源库,可以有效改进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及形式,在导入开放式教学资源基础上,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满足学生多样性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趣味以及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推动开放教育教学改革的创新化发展,为学生全面、有效学习提供良好条件[1]。另一方面,建设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在线资源,能够帮助学生自主探索与学习知识理念,在多元化、全面化教学空间当中提升教学质量水平。此外,将课程在线资源构建当作核心载体,可以让传统课堂教学视域及范围不断扩大,在优质的、健全的教学资源利用开发时期,完善教学条件和环境,让教学质量持续、全面地增强[2]。借助文献计量学方法,运用知识图谱对2008—2023年间中国知网收录的高校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期刊文献展开研究,并将其成果作为开放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坚实支撑,对开放教育课程思政的研究具有积极的指导和推动意义。
课程思政的理念要求所有课程都要承载思政教育的功能,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时,必须考虑如何将思政元素巧妙地融入课程中。这不仅可以促进开放教育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效果,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加深其对于思政教育的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更好地实现全面发展,从而实现开放教育的育人目标。可见,课程思政视域下开放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它既是落实开放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3]。开放教育中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挥开放教育的作用,培养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健全人格的全能型人才,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学习型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研究高校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发展历程,对于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借鉴经验、探索规律、推动创新和完善体系。因此,本研究使用 CiteSpace6.2R4版本,以中国知网作为数据源,检索关键词“课程资源”和“课程思政”,检索时间为2023年5月10 日,共检索到有效记录531条,并以此数据作为对高校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发展历程的数据来源与支撑。检索后发现,我国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由九大聚类组成,分别为“课程思政”“实践教学”“教学改革”“立德树人”“思政教育”“教学资源”“课程资源”“高职院校”和“挖掘”。它们共同还原了我国高校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动态发展过程,是研究我国高校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
2017—2018年是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实践探讨阶段。该阶段包含两个子聚类,分别是“课程思政”和“立德树人”。其中的高频关键词有课程思政、人才培养、教学策略、实践探索、价值意蕴、立德树人、资源挖掘等。“课程思政”作为检索词,频次最高,出现342次,最早出现年份为2017年,说明2017年为“课程思政”研究的关键性节点。“教学改革”紧随其后,频次25次,仅次于“课程思政”的出现频次。究其原因,2017年教育部正式提出“课程思政”这一概念[4],为后续课程思政的建设提供了研究思路和方向[5]。从此,“教学改革”便和“课程思政”紧密相连。因此,实施课程思政就意味着推行教学改革,教学改革的推进又带动课程思政向纵深发展,两者互相推动,共同促进。提到较多的关键词还有“立德树人”,“课程思政”要始终围绕这一根本任务进行,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才与成长[6]。根据“课程思政”的要求和标准,“课程思政”建设要求深挖各学科间的育人价值,形成各科课程间的育人联动效应,紧跟育人工作的当代价值观要求,牢牢把握高校育人的时代要求和价值方向[7]。但是由于当时我国关于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的探索尚属于初级阶段且实践时间较短,仍存在很多问题,如契合点的挖掘问题、知识点的融入问题、学生间的德育教育问题、不同专业之间的实践交流问题、课堂上立德树人意识的展开问题等。故当时的课程思政尚处于堆砌式发展的初级阶段。
2018—2020年是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应用研究阶段,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我国课程思政资源建设进入嵌入式上升阶段。研究发现,2019年前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年度发文量较少,2019年至 2020年间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年发文量开始快速增长,是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第一波发展高峰。该阶段包含四个子聚类分别是“实践教学”“教学改革”“思政教育”和“高职院校”。其中的高频关键词有课程建设、三全育人、创新发展、教学改革、资源开发、思政案例、红色文化、价值引领、高职院校、协同育人、乡土资源和优化路径等。通过关键词的分析也可以看出这一阶段中课程思政经验已较前一阶段更为成熟,对前一阶段中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更好地发展和修正,“为思政而思政”“思政内容两张皮”“堆砌式方法”等现象也得到了很好地解决。当前课程思政教学正在不断地历经课程改革的深化和发展,以改变其自推行以来两条腿行走式的拼接和样板式示范的现状[8],真正将育人功能贯穿到各专业课程的专业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之中,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改革。
2021—2023年是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规范实施阶段。2020年至2022年该领域的年发文量依旧持续递增,2022年到达顶峰,表明我国对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空前重视和长足发展。虽然2023年的科研尚未结束,但是仍然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热度还在持续增加。该阶段包含三个子聚类,分别是“教学资源”“课程资源”和“挖掘”。其中的高频词关键词有教学资源、美育、多模态、实效性、课程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路径探索、挖掘、教学设计、共创共享和五维模式等。自2020年5月至6月国家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工作以来,全国各地和各高校都迅速行动,加快速度推进此项工作的落实,至此课程思政资源建设开始进入融合式发展的规范实施阶段。这一时期我国课程思政建设处在一个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的发展阶段,国家、社会、学校也更加重视学科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育人效果,学生也逐渐适用具有更加丰富内涵的学科课程。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思路被提出,围绕这一思路要求高校在课程思政育人的过程中,与思政课程协同推进、将前后学段互动衔接、促五维课程目标相互统一[9]。切实将课程思政建设推向新的高点,形成“校校具特色、门门具思政、课课具价值、处处重育人”的思政课程新局面。
从当前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来看,课程思政的深化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开放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在“立德树人”方面也要以课程思政为中心,逐步推进。但是,目前在开放教育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如何在开放教育中提升课程思政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方面,需要开放教育中每一位教师切实提高自身对课程思政的认知,在实践中尝试探索与创新。本文基于对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可视化数据,以“美学原理”课程的构建为例,探索开放教育课程思政资源的建设方向。
在开放教育思政建设工作中,倡导多元主体间的学术性合作,有效整合课程资源建设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可以解决当前思政建设中存在的“各扫门前雪”的问题,还可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思政意识。具体而言,教师应该在“美学原理”等美育鉴赏课程中,避免单纯地从课本知识中提取相关思政要素,尝试多元性的教师主体活动,积极加强与思政教师及其他学科教师间的沟通与协调,充分挖掘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地域文化资源以及其他优秀的人文资源,并将其融入教学过程中。例如,介绍“崇高”的概念和美学特征时,先让学生了解崇高是指一种令人感到震撼、敬畏和崇敬的美学感受。然后,引入中国革命历史中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奋斗的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民族而奋斗、牺牲的崇高精神。此外,教师还需要不断拓宽教学途径,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课程中所蕴含的人文意趣与时代精神[10]。尤其是在设计课程思政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对思政内容、融合方式、教学方法、考核指标、评价方式等问题进行思考,并深入挖掘本专业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闪光点,吸收多元主体间的经验、意见,丰富本学科知识与其他学科间的思政内涵,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总之,在推进开放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过程中,倡导多元主体合作、有效整合课程资源是必不可少的。这不仅可以提高开放教育思政建设的实效性,还可以促进思政教育工作的持续性发展。
课程资源在被挖掘前属于一种相对独立于课程内容之外的概念实在,但其一旦经过课程资源的渗透,就会被以一种教学内容的形态纳入到该课程资源系统的范畴中。特别是在学科课程资源中引入当地最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资源、区域红色资源或传统人文资源时,注意对这些资源的合理开发、转化和利用,将其作为完善课程资源系统的重要素材。以“美学原理”为例,在课程思政线索的设计、挖掘中可因地制宜,引入当地博物馆的特色性文物资源作为案例进行讲解。像这些具有典型地域性特色的文物资源既可以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又可以作为思政教育的素材加以开发。又如,在“美学原理”课程中,自然美是指大自然所呈现出的美感和审美价值。在讲解“自然美”时,可以从环保意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文化传承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展开,引导学生认识到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自然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环保意识、爱国意识等综合性的文化素养。
在“美学原理”课程思政资源建设中,倡导从红色文化资源、当地地域文化资源、民族精神、职业精神、社会责任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多层视角进行探索,优化课程资源系统,提高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在讲到“审美类型”中的“社会美”时,可以引入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社会文化元素,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包容心态。例如,融入文天祥、岳飞等人物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思政案例,来为学生说明“社会美”的涵义和特点。文天祥是南宋时期的著名爱国将领,他在国家危难之时挺身而出,不畏强敌,英勇抗击外敌,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岳飞是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他为了保卫国家、捍卫民族利益,不畏艰险,英勇献身。这些人物都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宝贵资源,通过对其事迹和品德的学习和了解,可以培养学生对国家的热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激励学生为国奉献的勇气和担当。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以开放大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如何发挥其资源建设优势,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通过分析全国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究的可视化数据,结合“美学原理”课程的构建案例,从倡导多元主体合作、整合有效课程资源;倡导多种学科交叉、完善课程资源系统;倡导多层视角探索、优化课程资源系统三个角度出发,提出开放教育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方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