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雷
(1.河南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郑州 451191;2.河南农业大学风景园林与艺术学院, 郑州 451191;3.河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郑州 451191)
观光农业景观是集农业生产、农业科研和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其改变了农业单一的种植生产价值,打造了农业生产、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相融合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为提升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注入了活力,推动了第三产业在农业生产领域的生根发芽。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升,大众对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需求更加多元化,在科学理念指导下探究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对策,是促进观光农业景观有序发展的前提条件。 由王先杰主编、气象出版社出版的《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修订版)》一书,由理论介绍逐步过渡到实践指导,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应用性,为现代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参考。
《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修订版)》一书由七个章节构成。第一章探究了观光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并在中外观光农业发展现状分析中讲述了中国发展观光农业的优势因素。第二章依次介绍了观光农业园类型、设计的依据和原则、目标与内容,以及相应的旅游开发等内容。第三章从概念、理论和原则方面对观光农业园的规划进行了详细解读。 第四章详细阐述了观光农业园规划的总体定位、功能分区、交通规划、景观规划等内容。第五章就观光农业园不同阶段的规划设计程序和方案进行了分析。 第六章从观光农业生产、 观光农业园经营、人才培养措施、激励机制等角度叙述了观光农业园的经营管理理念。第七章列举大量案例,为读者总结了不同地域发展观光农业景观的经验。
近年来,随着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现代农业在生产功能的基础上,衍生出观光、休闲等生活功能,可为大众快节奏生活提供放松空间。大众在观光农业中欣赏不同的风景,亲身体验采摘、垂钓等活动,真正接触大自然,享受农村田园时光。同时,观光农业可利用地区自然优势建立独特的观光农业旅游景观,提升地区知名度,增加地区农业发展的经济价值。 当前已有大量关于观光农业景观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涉及景观规划设计的理论有很多,结合该书论述,本文针对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原则进行简要梳理。
第一,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随着观光农业在全球范围内的盛行,如何促进地域观光农业景观在激烈竞争中占据优势,将观光农业打造成富有特色、满足农业生产和观光旅游双重功能的景观园区,是规划设计必须重点考虑的一环。 对此,应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即观光农业景观规划应基于当地的农业景观特色进行个性化规划设计,促进地域观光农业可持续发展。 在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者应综合考虑当地的农业发展实际,在具象化农业实物的基础上充分展示地域农业文化特色,优化农业生产氛围和环境,构建特有的观光农业意象。 《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修订版)》一书强调,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在于“农”,需立足原有农业经营,全面考虑农业生产的生态环境与资源、乡村民俗风情,在不影响当地农业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加强观光农业景观发展中交通、水电及食宿等配套设施建设。 同时,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需结合地域的人文景观,开发出兼具农业和文化特色的观光服务和观光产品。 此外,观光农业景观现代化规划设计不可故步自封,应在突出农业农村文化魅力的同时,学习和借鉴其他地域农业发展的优秀理念,科学改造农业产业形态,增加农业观光景观规划设计的层次感,丰富观光农业景观发展空间。
第二,坚持生态保护原则。促进生态环境保护、增加绿色经济效益是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书中写到,开发和发展观光农业景观势必会造成一定污染,管理者需重视观光农业景观的生态质量要求,加强环境治理和保护,不要对自身和周边的自然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在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是重中之重,应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光农业生态系统,降低人类活动对观光农业景观发展的影响,提高受众在观光农业景观中的视觉享受。 生态保护原则是提升观光农业景观环境质量的重要依据,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需促进农业经营和生态保护的有机融合, 在体现景观人工美的同时保持其自然美的特色,并利用当地的生态补偿政策,加大对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优化农业资源、自然景观的应用结构,打造具有较高识别度的观光农业景观品牌,提升吸引力,为农业观光景观奠定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
第三,坚持参与性原则。 书中明确,让受众直接参与体验空间,使其沉浸式享受观光农业景观,学会自娱自乐,已经成为观光农业景观发展潮流方向。 在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中,设计者需充分考虑观光农业的功能分区,并在每一个功能区内为受众设计充分且丰富的体验空间,满足受众参与性的观光旅游心理,让受众广泛参与观光农业景观生产、经营等环节,最大限度调动受众的积极性,促使受众多维度感受地域农业文化特色。 此外,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应注重科技应用,既要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效率与质量,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又要增强观光农业景观旅游价值,拓展受众对现代农业的认知。
第四,坚持效益兼顾原则。 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将生态性作为首要前提,运用生态学、环境技术、生态技术及现代管理模式等,促使观光农业景观成为集农业种植、旅游观光、文化传承于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农业系统。 经过科学规划设计,观光农业景观主要通过生态农业生产种植实现生态效益,但观光农业景观的开发与建设也期望追求更大经济效益。因此,在规划设计中,设计者需渗透经济生产理念。书中提到观光农业景观建设需突出特色,越是拥有特色的观光农业景观,其可持续发展潜力和空间就越大,因而规划设计需立足地区农业实际,明确观光农业景观资源特色,找到规划设计突破口,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观光农业景观。在各项观光服务设计中,设计者需充分考虑各环节的进程和结果,提升体验和服务质量,拉动观光农业景观中产品消费、服务消费、体验消费等,形成观光农业景观多维度消费业态。 比如对于采摘园而言,果蔬采摘可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规划设计应以受众体验为出发点,优化采摘流程,提升受众采摘体验,并增加在非采摘时期的观光项目,持续性地吸引游客,全方位提升采摘园的经济效益。
观光农业是现代社会新兴的旅游业态,在此业态下,农业不再局限于提供基础衣食物质供给的功能,与环境、旅游、文化、教育等紧密关联,成为多功能综合性产业。 结合地区农业资源,构建精致化农业发展模式,促使农业生产、自然生态、农村劳动力等资源构成正面叠加效应,推动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基于此,本文从以下三点浅谈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的实践路径。
首先,对观光农业景观进行科学规划设计。在规划设计之前,设计者需秉持观光休闲理念,明确未来发展方向,通过精心编排实现观光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是明确目标定位,发挥目标定位在规划设计中的动态指导和调增作用。书中对景观总体定位进行了详细论述,设计者需提前从社会、经济、生态等方面确定观光农业景区的区域地位,正确认识观光农业景观的性质,为后续具体规划设计提供指导。二是进行资源分析,对当地的农业资源、生态环境资源、风俗文化等进行全面调查,以整体性思维对其进行分析评估,找到发展观光农业景观的优势和特点,在规划设计中凸显和利用优势资源;并找到发展短板,在规划设计中尽量弥补和改善。三是确定发展模式,为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提供精准依据。 观光农业景观的发展模式需结合当地综合状况来确定,选择更加恰当的发展模式,全面展示观光农业景观的各项功能。四是设定发展目标。基于上述情况梳理,对观光农业发展前景进行预估和设想,因地制宜制定发展目标,并保证规划设计依据发展目标稳步推进。
其次,重视观光农业景观各要素的协调性。在规划设计中,设计者需结合地区资源的综合情况,有效利用各种景观要素,重视规划设计的整体性,提高观光农业景观发展质量,实现农业生产、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多功能的协调。农田、菜地、道路、树林、池塘等皆是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的主要素材,设计者需在已有农业结构、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规划设计中找到合适的景观要素进行统筹规划设计,在凸显地区产业优势和特色的基础上, 设计出满足众多群体需求的多元且个性的自然人文相结合的观光农业景观。书中关于景观元素规划设计提出一些建议。一方面,元素应用注重协同统一。在规划设计中,设计者需立足整体思维,促进各景观要素的相互协调,减少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突兀、不合理元素。 另一方面,重视规划设计的多样性。观光农业景观应为受众提供多种观光项目,在旅游产品开发、观光路线、休闲方式等方面需设计多种选择,彰显景观元素配置的层次性、丰富性。
最后,提升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的审美价值。 对于观光农业景观而言,地形、气候、人文等都是影响其整体呈现效果的重要因素。 在规划设计中,设计者应注重观光农业景观与地区经济、文化等环境之间的融合性, 也要重视观光农业景观与现代审美理念之间的契合度。 书中针对观光农业景观发展方向展开了充分展望,强调观光农业景观规划设计需全面融入创新思维,避免出现同质化观光农业景观,并对各功能区进行差异化规划设计,迎合现代人追求个性、新颖的审美取向,满足不同受众的观光游览需求,提升观光农业景观的市场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