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领航校地合作培养乡村振兴后备人才的实践与思考

2024-01-21 09:51杨瑜双刘馨彭军潘贵清杨建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后备人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杨瑜双 刘馨 彭军 潘贵清 杨建

摘   要:大学生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后备生力军。依托地方丰富的乡村振兴实践资源,高校发挥高等教育资源优势为乡村振兴培养后备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乐山师范学院与中共乐山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办“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育苗班”,融合校地资源建立复合型师资团队,打造“理论教学+实践锻炼”综合课程,根据地方乡村振兴人才需求,择优挑选学员进入基层一线跟岗锻炼,搭建起乡村振兴后备人才系统化培养平台。在实践中发现,“育苗班”在生源选拔、师资队伍建设、实践锻炼等方面还面临发展困境,需要强化党建领航,筑牢培养组织平台;聚焦育人理念,构建人才成长体系;优化师资教学,构建全面课程体系;落实跟岗锻炼,构建同步实践体系;聚焦协同育人,构建育苗保障体系,为培养乡村振兴后备人才提供有益的实践路径参考。

关键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后备人才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3.06.014

文章编号:1009-6922(2023)06-96-05

持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打破人才制约是关键。教育部在《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指出,高等学校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服务乡村振兴发展,完善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加快培养不同类型农林人才,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1]。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引导大学生认识乡村发展、了解乡村工作,搭建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常态化、系统化、专业化培养平台,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乡村后备人才队伍,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一、党建领航校地合作培养乡村振兴后备人才的重要意义

党建领航校地合作培养乡村振兴后备人才是地方高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2],围绕抓好党的各项事业“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的创新举措,其意义重大。

(一)有利于实现培养高等教育人才与服务乡村振兴发展有机结合

立德树人是高校基层党组织最根本的政治使命[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之下,高校党委充分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与地方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共同培养乡村振兴后备人才,既有利于纵深推进校地合作,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又有利于促进学校特色优势学科与地方发展精准对接,助力乡村振兴,增强高等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驱动力。

(二)有利于优化乡村振兴人才储备与完善乡村人才培养制度

农业农村人才是强农兴农的根本。党的十八大以来,农村人才队伍存量不断扩大,结构明显优化,素质大幅提升,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对人才的支撑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因此,积极探索更加精准的后备人才培养与输送,有利于拓宽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培养和选派渠道,引导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充实乡村基层干部队伍,以高质量人才培养赋能乡村人才振兴。

(三)有利于搭建大学生就业需求与乡村人才供给通道

202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1158万人,比2022年增加82万人[5]。鼓励大学生进入乡村就业不仅能够缓解就业压力,让大学生在广阔的乡村施展才能,实现自身理想抱负,而且还能够补齐当前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的短板。但当前大学生返乡就业还存在高校专业设置和乡村发展需求不匹配、回乡发展的认知偏差和相关政策支持不强等问题[6]。高校党委与地方合作培养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能够有效弥补上述不足,实现大学生进入基层就业与乡村人才振兴的有机协同。

二、乐山师范学院“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育苗班”运行现状及困境

紧扣抓好乡村振兴后继有人这个任务,2023年3月乐山师范学院“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育苗班”开班,为搭建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常态化、系统化、专业化培养平台,拓宽高学历、高素质选育渠道,造就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的乡村后备人才队伍作了有益尝试和实践。育苗班共开展4期,累计1019名学员参加了“根植土壤”阶段培训,其中44名学员入选“精细育苗班”参加跟岗实习,获得了实习单位的一致好评;有36名学员到基层就业,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2023年7—8月,《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网、四川教育动态、《四川日报》、川观新闻等国内媒体先后對“育苗班”作了专门报道。

(一)“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育苗班”运行现状

1.校地深度合作,联合举办培养。2023年3月2日,乐山师范学院与中共乐山市委组织部联合开办“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育苗班”,共同拟定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培养协议。根据乐山市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需要,确定了“重点培养一批有乡村就业志向在校大学生,成为服务于乐山市基层的后备人才”的目标规划。

2.创新选拔学员,建立融合师资。“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育苗班”面向学院全体在校大学生,充分遵循人才成长发展规律,通过开设“根植土壤班+精细育苗班”分期分批培养学员。建立“校内专家教授+基层一线干部”融合师资库,由校内教授团队和校外具有较强理论水平、丰富农村工作经验的基层一线干部队伍组成,实现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深度融合。

3.精选理论课程,开展现场教学。一是讲授专题理论。精选乡村振兴理论课程作为学院选修课程,设置现代农业发展、基层治理、农村党建、群众工作等专题课程,固定每周四明确一个专题进行讲授,使学员系统化接受理论教育。二是开展现场教学。依托乐山市基层党建示范点、乡村振兴示范村、农业龙头企业等设置现场教学点位,组织学员开展学习考察、校外实践实训。

4.组织跟岗实习,强化定向培养。乐山师范学院、中共乐山市委组织部、乐山各县(市、区)委组织部门高度重视“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育苗班”跟岗实习工作,在培养对象毕业前一年结合学员个人意向、专业特长等与培养对象签订实习协议,有针对性地安排到村(社区)跟岗实习,担任村干部助理、村集体经济组织职业经理人等。跟岗实习过程中强化定向培养,指派专人负责指导,出台相关文件予以保障。通过岗位历练、跟踪管理、导师帮带相结合的方式,让跟岗实习学员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实现“破土成苗”。在此基础上将工作能力强、表现突出的学员优先纳入村(社区)后备人才库,按程序推荐选拔为村(社区)常职干部,或纳入农村家庭能人、乡村致富带头人队伍进行培养,为学员在农村就业创业提供支持保障。预计到2025年,乐山市每个村(社区)至少有2名经过系统培训的大学生就业或实习,为乡村振兴提供高质量智力支撑[7]。

(二)“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育苗班”运行困境

1.生源覆盖面广,管理难度大。一是育苗班生源面广,教育对象情况复杂。从纵向上看,育苗班生源覆盖大一到大四的学生,其经历、年龄、知识水平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在就业择业的观念上也存在较大的差距。二是作为面向全校公开选修的课程,学生不加了解而盲目选课的现象时有发生。这种为了完成选修学分不加选择地加入育苗班学习、应付了事的现象,既增加了班级管理的难度,又挤占了教育资源,降低了课堂质量,弱化了育人效果。

2.师资队伍融合度还有待提高。一方面,基层一线干部师资队伍由地方选聘农业专家、镇村干部、致富带头人、各类先进典型等人才组建;校内专家教授队伍由乐山师范学院根据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结合本校教师专业专长组建团队。两支队伍在专业结构与擅长方向上虽然多样,但只是简单叠加,并未形成系统的层次结构,很难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容易弱化教育合力,甚至有时会产生教育效果相抵的负向作用。另一方面,由于工作性质与工作时间的不同,基层一线干部与校内专家教授在课程准备以及课程进度安排上均存在较大差异,二者之间实现紧密联动和有机融合的难度较大。

3.课程质量还有待提升。一是专题讲座的系统化、科学化有待提升。从内容上看,育苗班课堂教学主要是理论教育、政策解读和案例讲解,每堂专题讲座的内容因教师而异,彼此之间相对孤立,未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系统化教学效果不佳。二是实践教学的时间短,学习深度不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学生走马观花的多,深入调查的少,其认识发展容易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面。三是实践与理论教学的融合度不高。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一同构成根植土壤阶段培训的主要内容,但目前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还不够紧密,教育效果的延续性较差。

4.跟岗实习协同育人效果还不优。在对第一轮跟岗实习的实习单位和实习生开展问卷调查及访问后发现,大部分受访者对跟岗实习的岗位安排与实习收获均表示满意,但同时也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岗位匹配度不高。许多受访实习生表示在实习单位从事的工作与原招聘需求不一致,实习生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二是岗位之间差异大。主要体现在待遇差距大、工作时间和强度差距大,培养对象之间进行横向比较容易产生心理落差。三是实习工作的指导不足。跟岗实习与教育实习、专业实习之间的有效衔接不够顺畅,实习生易产生心理困惑。四是留岗机制有待完善。为纳入后备人才库的优秀实习生在农村就业创业方面提供的支持和保障不足。

三、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培养的提升策略

紧扣“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育人主线,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筑牢培养平台,健全五大育人体系,构建“一个平台+四大体系支撑”的育人系统是有效提升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培养质效的有效途径。

(一)强化党建领航,筑牢培养组织平台

坚持党对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把稳党建领航的正确方向,是提升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质效的根本。实践证明,加强党的建设是确保党的各项事业稳步发展的坚强保障。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8]这是党中央对基层组织建設的新定位、新要求。我国的高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学校党委要持续加强对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培养平台建设的政治引领作用,与地方党委政府共同牵头,以目标协同为基础,加强顶层设计,健全校地合作、全院参与、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以组织协同为重点加强组织保障。学校各级党组织与地方各级党委相互结对,打造组工系统发展共同体,建立“一对一结对联系制度”,定期开展研讨交流,推动资源共享、互促共进[9],实现高校党建与农村、社区党建深度融合,夯实组织基础,筑牢人才培养平台。

(二)聚焦育人理念,构建人才成长体系

充分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助力学生破土成苗是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一是精心“选苗”,严把选人关。首先要明确选拔目标,培养乡村振兴后备人才需要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其次要建立科学的选拔机制,形成学校党委牵头、相关部门积极配合、教学单位全力参与的协同选拔机制,并强化招生宣传,实现全面覆盖、精准选拔。充分利用宣传资料、问卷调查向全校师生宣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政策支持、发展方向等方面的内容,全面掌握生源情况。二是递进“墩苗”,育苗班从学员选入起就建立人才培养档案,通过建立选拔评价机制加强学员培养期间的考核评价。“根植土壤班”顺利结业的学员可进入“精细育苗班”进一步培养,在培养中期、后期进行持续选拔评估,并建立相应的退出机制,实现全过程育人。三是定向“育苗”。培训结束后,将工作能力强、表现突出的人员通过定向培养,优先纳入村(社区)后备人才库,按程序推荐选拔为村(社区)常职干部,或纳入农村家庭能人、乡村致富带头人队伍进行培养,为学员扎根农村就业创业提供支持保障,实现从培养到就业的有效衔接。

(三)优化师资教学,构建全面课程体系

优化教学质量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聚焦“培养什么人”的主线,构建全面、科学的课程体系。一是要配齐建强师资队伍,形成各有侧重、全面配合的教学团队。整合校内外师资,坚持理论与实践师资并重,既要强化乡村振兴科研育人,通过培育和引进海内外高层次高水平人才充实师资队伍,提高师资队伍文理知识背景的交叉融合度[7];也要注重乡村振兴实践育人,选拔培养乡村两级优秀干部、农业专家、产业致富带头人等各类先进典型进入教师团队,提升师资队伍在乡村振兴中的实践育人力。二是要聚焦培养目标,打造全面课程内容。按照“校内+校外、理论+实践、线上+线下”的原则,围绕乡村振兴五个方面聚焦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农村产业现代化等现实问题,探索构建更加系统全面的乡村振兴课程体系。三是要注重理论成果的归纳。组织编写系列教材和教学案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录制乡村振兴精品课程,建立全面的课程体系。四是优化教学方式方法。结合人的认知发展规律、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构建“认知-体验-践行”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育、政策解读和案例讲解与学习考察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对所学知识进行不断地再学习与反复检验。接续开展跟岗实习,在工作中践行所学知识,实现理论学习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机结合。

(四)落实跟岗锻炼,构建同步实践体系

要将跟岗实习学员参照乡村干部、企业员工考核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实践体系。一是要做好需求引导,完善岗位双选机制。首先要做好岗位需求调查。一方面由校地党委牵头,组织各地党政部门(单位)、企业、社会组织进行实习岗位需求调查,形成岗位库;另一方面由学工、就业部门牵头,结合专业特长和就业需求等对培养对象进行实习需求摸排,进行预匹配。要进一步打通实习单位与实习生的双选通道,组织线下双选会,利用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参观、了解实习单位情况,将两个环节的实践教育联通,形成持续教育。二是要做好实践指导,落实导师指导制度。乡村振兴后备人才的培养涉及高校、政府、企业和社会等主体,其中高校是育人主体,学校为跟岗实习学员配备专业学习和跟岗实习的指导老师,通过线上线下定期开展学习和就业指导工作;地方政府逐级指派专人负责跟岗实习相关工作,与校方实现无障碍对接;各实习点实行导师负责制,专人负责实习生的指导工作,关心实习生工作、生活及其身心情况,通过完善导师制度,做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三是要压实责任,严格过程管理。跟岗锻炼中应通过签订责任书、培养协议等方式压实校方、实习单位、实习生及其家长等各方责任尤其是安全责任,确保实习锻炼有成效、不走偏。

(五)聚焦协同育人,构建育苗保障体系

针对育苗班实践过程中的诸多问题,要构建有利于协同育人的坚实的保障体系,包括组织保障、制度保障、物质保障等方面。一是健全组织保障。建立自上而下、统一领导、职责明确、通力合作的组织领导体系,同时要加大专项人员配备,专人跟进落实班级建设管理、人才培养等具体工作,补齐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培养的架构短板。二是完善制度保障。校地两级党委应加强顶层规划,探索建立完善生源选拔、师资教学、实践锻炼、成果输出等方面的工作制度。三是落实物质保障。会同组织、纪检、人社、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出台有关经费保障政策,把乡村振兴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经费纳入相关部门财政年度预算,明确培养、教学、实习期间的支出标准。四是构建激励机制。关注育人成果,定期组织总结汇报,结合地方评优评选、校内评奖评优等工作评选表扬一批优秀教师、优秀学员、特色育人基地,树立示范标杆,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参与度。关注成果申报,全面总结工作及实施成效,梳理形成高校支撑乡村人才振兴的典型案例,形成可挖掘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做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乡村振兴科技创新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EB/OL].(2019-01-03)[2023-09-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moe_784/201901/t20190103_365858.html.

[2]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EB/OL].(2021-02-23)[2023-09-09].https://www.gov.cn/zhengce/2021-02/23/content_5588496.htm.

[3]向晉文.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的实践路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1(24):3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21-12-17)[2023-09-09].http://www.moa.gov.cn/zxfile/reader?file=http://www.moa.gov.cn/govpublic/RSLDS/202201/P020220125425577629991.ofd.

[5]央广网.2023年高校毕业生1158万人“六个着力”促进就业[EB/OL].(2023-07-06)[2023-09-09].https://mr.mbd.baidu.com/r/13igDGx5Zrq?f=cp&u=bd8928d105af186a.

[6]赵智岗.乡村振兴背景下大学生回乡发展意愿调查与建议[J].中南农业科技,2023,44(4):168-170.

[7]四川省乐山市“乡村振兴后备人才育苗班”把“后继有人”抓在高校[EB/OL].(2022-07-17)[2023-09-09].https://www.12371.cn/2022/07/17/ARTI1658050840547176.shtml.

[8]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5.

[9]谢治菊,张学立.面向乡村振兴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J].中国大学教育,2022(12):15-21.

责任编辑:秦利民

[收稿日期]2023-08-23

[作者简介]杨瑜双(1997—),女,四川乐山人,乐山师范学院党委组织部八级职员,主要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刘馨(1980—),女,重庆铜梁人,乐山师范学院巡察工作办公室主任、机关党委书记,主要研究方向:基层党的建设;彭军(1981—),男,四川马边人,中共乐山市委组织部干部三科科长、四级调研员,主要研究方向:基层党的建设;潘贵清(1971—),男,四川仁寿人,中共乐山市委讲师团团长,主要研究方向:公共管理;杨建(1980—),男,四川崇州人,中共乐山市委讲师团副团长,主要研究方向:党史党建、形势政策。

[基金项目]2022年度乐山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党建引领校地联合培养乡村振兴后备人才”(项目编号:SKL2022B01);2022年度乐山师范学院党建工作研究重点课题“党建引领校地联合培养乡村振兴后备人才”(项目编号:SZDJ202201)。

猜你喜欢
后备人才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大学生篮球联赛后备人才培养与参赛队伍建设研究
云南省投掷项目后备人才的培养研究
豫园街道党建引领下非公企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探索
建设农村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引领强村惠民工作的研究
党建引领 社会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