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小芳
(贵州开放大学 贵阳 550004)
党的十九大报告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明确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1]。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村农业的发展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农村农业发展虽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经济水平稳步提升,但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存在,“三农”问题仍是全面现代化的短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破解农村发展困境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近十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尽管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却仍然滞后于经济发达地区,而造成滞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较为重要的因素便是由于农村地区教育资源不足导致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缺乏。
开放大学由广播电视大学发展而来,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实现“六网融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教学形式提升教学效果,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时空界限,在促进受教育机会公平、推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国民素质水平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2]。在乡村人才培养过程中,开放大学历来以国家战略目标为导向,自觉对接国家战略需求,自办学以来已经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优秀乡土人才,成为助力“三农”发展不可或缺的教育力量[3]。开放大学基于远程开放教育优势,始终秉承着“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办学方向,扎根中华大地,为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培养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在乡村振兴新的发展阶段,开放大学必将持续发挥自身的人才培养功能。
在脱贫攻坚工作的整体部署中,国家把“发展教育”作为“五个一批”工程的重大举措,赋予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使命,特别强调精准扶贫要与扶志、扶智相结合,这正是把优先发展教育放到了一个重要而突出的位置。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另一方面也能推动科技传承和技术创新,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从量变到质变的全方位升级。而高等学校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不仅是产业开发和技术创新的重要孵化器,更是脱贫攻坚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农村地区的群众通过教育培训,能够有效地提高自身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进而有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导致该地区人才引进成本高、难度大,制约了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不仅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4],还鼓励农村新增劳动力接受高等教育,强调“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和“推动远程教育普及”,因此,承担起农村人才培养的重任开放大学义不容辞。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深入,各种技能培训也逐渐深入千家万户,带动农村地区的乡村作坊、家庭工场和乡村生产生活服务业的共同发展,开放大学由此进入了农村人才培养的新阶段,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力资源保障。2018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对教育扶贫工作作出了具体的要求与布局,更加注重利用教育扶贫带动贫困群众通过自力更生实现脱贫致富,通过教育扶贫提高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2018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要“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5],凸显了教育在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作用[6]。
要实现乡村振兴不仅离不开乡村产业的带动,更需要农业领域复合型专业人才的支撑。2021年,贵州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提升高校创新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指导意见》《贵州省产业导师(研究生导师类)助推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试行)》《关于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四新”“四化”的意见》等文件,聚焦服务乡村振兴战略行动,组织实施“科学技术创新研究工程”;围绕乡村振兴战略行动,布局建设“高校乡村振兴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推行“产业导师”创新举措,不断推动高校科研与生产实践相结合。作为贵州省高校中的一员,贵州开放大学应围绕全省重大战略举措,不断完善办学机制,并充分利用系统办学优势,更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振兴,没有人才的支撑,乡村振兴难以有效推进。贵州开放大学办学体系覆盖面广,已经深入广大农村地区,为培养农村人才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要充分发挥其系统办学优势,为乡村全面振兴输送更多人才。本文以贵州开放大学为例,从四个方面总结开放大学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
加强对农村人才的培养,有助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促进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使他们成为有知识、懂技术、善经营的复合型人才。为深入贯彻落实该文件精神,贵州开放大学积极承担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任务。2022年8月,学校充分发挥开放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方面的功能,主动作为,积极支持贵州省重点农村地区在党建带动、特色产业、生态文明、科技教育等领域的全面振兴工作,并邀请了省内种植和养殖方面的科技专家在从江县秀塘乡、刚边乡等7个省内重点帮扶地区开展了技术培训,已累计开设了21堂技术培训课程,超过700人次参加培训。此外,学校还在这几个地区开展了普通话培训和消防培训,经过培训,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和消防安全意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培训期间,各位专家和驻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通过理论讲授与实地指导相结合的授课方式,更加直观、有效地为当地农民解决了水苔种植生产、畜牧养殖管理等方面的相关问题,为村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也提出,要扎实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紧扣乡村产业“壮体”,大力发展特色种养、特色加工、电商物流、乡村旅游等各具优势的乡村产业,形成以农民为主体、企业带动和社会参与相结合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7]。在从江县打郎村,贵州开放大学驻村干部对当地农民进行木耳种植、加工包装和销售技巧等实用技术的培训,以科技助推农业发展。目前,打郎村已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交“打郎”牌商标注册申请,该商标将用于刺梨、木耳、干笋、稻田鱼、花椒、煨酒等17个品种的产业。基于农村产业发展“八要素”,打郎村提早谋划本地区的产业布局,长短结合,从战略层面规划产业发展蓝图。2020年,学校还派出相关领域专家积极参加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的“万名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充分发挥专家优势助力赫章县双坪乡的中药材和食用菌种植产业发展,专家为当地“南药北菇”产业发展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和实质性帮助,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一致好评。同年,由贵州理工学院、贵州开放大学(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赫章县双坪乡人民政府、贵州九鼎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合作建设的“生物科技”专家工作站挂牌成立,进一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将新研发的农业生态前沿技术迅速地融合到项目、实施到工程、应用到产品中,为贵州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扶贫、乡村振兴带来新方向。
国家开放大学自办学以来始终坚持“面向地方、面向基层、面向农村、面向边远和民族地区”的办学方向,积极服务农业发展与农村建设,为乡村振兴培养一批又一批“留得住、用得上、懂技术、会管理”的农村人才。2016年,贵州开放大学与从江县人民政府、沿河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教育精准扶贫框架协议。针对从江县这一重要帮扶地区的特点,学校结合自身优势,构建了开放教育、高职教育、中职教育、一村一名大学生、“长征带”教育扶贫工程“五位一体”的教育精准扶贫招生新格局,同时建立健全“奖贷助补减免勤”“七位一体”的经费制度。2015年以来,贵州开放大学资助建档立卡的教育精准扶贫学生数超过7000名,资助金额达到千万元以上,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部分贫困学生入校学习的后顾之忧。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教育部于2004年启动的专门培养适应农村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等技能人才和基层管理人才的教育项目,是国家开放大学面向农村地区提供高等教育服务、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探索,也是国家开放大学服务社会,特别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抓手[8]。实践证明:班子强,则村兴;班子弱,则村衰。自2006年起,贵州开放大学依托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面向全省农村基层干部和优秀青年提供免学费提升学历的机会。在此期间,贵州开放大学共开设包括农村行政管理、农业经济管理、特种动物养殖、茶叶生产与加工技术、作物生产技术、设施农业技术、中草药栽培技术、畜牧兽医等在内的18个专业。截至2022年,累计招生人数达18361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有效提升了农村基层干部的综合素质,为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要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畅通智力、技术、管理下乡通道,造就更多乡土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4]当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已经进入关键阶段,需要加大农村人才的培养力度,进一步提升农村地区教育水平和科学技术应用能力。开放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独特优势,今后应当更加积极地宣传开放大学办学理念,通过不断优化办学模式,培养更多高质量农村人才,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和坚实保障。
开放大学要与政府加强联系,强化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制度性供给。一是摸清当前农村人才需求情况,具体包括农村产业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发展才能促进农村产业人才的科学化、合理化,可以通过调查研究预测农村产业及相关人才的发展需求,多专业、多渠道地开展有关产业的技能培训,全面掌握人才培养方向。二是进一步提升农民受教育机会,除了“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还可以出台“40、50计划”,增加农村地区40至50岁农民接受教育培训的机会,切实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养。三是加强政策指导和规划引导,各省级开放大学可向政府提出建议,推动政府出台地方终身教育促进条例,内容包含但不限于明确农村成人教育、农民工就业培训以及农村家庭教育的教学目标、经费来源和管理体制等,不断加强农村教育,持续推进教育公平。
为了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开放大学还需要持续加大服务力度、提升服务水平。一是通过广泛开展本地乡土调研与乡村社会形成密切联系,并利用自身理论和实践经验为乡村产业发展、乡村旅游规划、乡村建设等方面提供咨询服务,不断拓展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二是整合培训资源,建立培训基地。为加强对农村地区青年人群的职业培训,开放大学可在这些地区建立流动培训基地,在深入了解该人群培训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组织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培养一批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同时,通过构建专业化的培训资源库,促使优质课程资源等在整个体系内共享,不断提升职业培训成效。三是增强开放教育学生职业技能鉴定参与度。一直以来,开放教育学生在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方面的参与度较低,因而较少获得相关职业技能证书,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将来的就业和发展。基于此,开放大学可委托继续教育学院作为培训机构,明确培训目标、培训项目、培训内容等,积极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并为考核合格的学生颁发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为学生将来就业创业添砖加瓦。四是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一方面,学校要树立强烈的服务与管理意识,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鼓励体系内科研型教师立足社会生产需要进行应用型项目研究并积极与企业沟通进行成果转化,同时给予相应的资金、设备、场地等支持;另一方面,加大科技成果推广力度,通过成立专门的宣传队伍或组织参加各种科技成果交流会等形式,对已有科研成果进行有效推广宣传,促进科研成果真正为民所用。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经济的发展,提升乡村经济发展的质量与水平不仅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更有利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放大学要充分发挥多年开办农业、农村、农民教育的成功经验,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立足新形势,增设一批具有适应性、引领性的新农科专业,进一步提升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一是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关专业和培训项目。因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受其自身地域、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需求,而开放教育有相对完整的办学系统,众多的分校和工作站能够深入基层,了解当地实际情况,所以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和需求开设专业及相关课程,在城市,开放教育的重点专业是会计、行政管理、护理学等;在农村,开放教育要结合乡村发展实际,将教育内容向智慧农业方向倾斜。二是顺应新形势,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并做好教育和培训服务。随着网络的普及,农村电子商务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基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趋势和新要求,开放大学应该积极创建电子商务、网络营销、直播营销等专业,把新业态、新科技、新理念等作为新农科专业构建的重要内容,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科技含量,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虽然具备不同的特征和优势,但是二者的目标都是人才培养,通过两种教育类型的深度融合,可以更好培养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乡村振兴人才。一是通过学分互认机制促进开放教育与职业教育生源共享。开放教育本科生源可以来自职业教育专科学生,同样,职业教育本科生源也可以来自开放教育专科学生,通过“已修课程免修免考”的学分互认机制,为学生提升学历提供便利。二是采用“技能+学历”的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技能学历双提升。开放教育因受到教学分离、多媒体技术等因素限制,教学效果难以有效把控,学生实践能力较难提升,而利用职业教育实践性和职业引导性则能够较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技能+学历”育人模式可以使两种教育类型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方面建立起一条共生之路。三是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由于缺乏统筹协调,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都存在资源利用不充分的问题,导致部分教学资源被浪费,通过两种教育类型的有效融合,一方面能够实现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学习资源,另一方面也可以弥补开放教育和职业教育各自的短板。
一是加快推进开放大学校企合作纵深发展。一直以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都被视为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的重要特点,开放大学往往容易忽视校企合作关系。事实上,开放教育的学生大多来自各企业、单位,他们具备实践经历,也有企业实践需求,因此,开放大学开展校企合作,不仅能为非专业学生提供更多的企业实践机会,也能让教师深入企业学习、实践,帮助他们了解行业最新动态和前沿技术,以更好地组织实施教学工作。二是促进“校企农”合作发展。开放大学可与企业、农户达成合作关系,一方面,通过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动态后,引导企业与农户签订定点采购协议,打造“产业培扶、基地建设、示范引领”的助农新模式;另一方面,了解企业人才需求,充分发挥教育功能,通过人才培育,将农村地区闲置人员培养成企业所需人才,促进“校企农”融合发展。
乡村振兴背景下开放大学的教育事业发展,应当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与时俱进、拓展思路,抓住机遇、寻求突破。为了更好地践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开放大学应该在农村地区积极开展开放教育,以提升农村地区人群的知识素养和技能水平,形成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乡村风气,为乡村振兴贡献开放教育力量。